其父為其取名為“辰”,就是希望他日後如龍,光大鄧氏。辰龍,辰即為龍。


    他加入護民軍後,認為“護民”二字,就是其先祖鄧奉的誌向,於是便將自己的字改為“護民”。


    他也果然不負其父的心願,在訓練中,成績突出,而且在對抗演習中,花樣百出,幾無敗績。


    而自從趙謙接管監察司之後,兩個山地師都是群龍無首。於是,蔡成考察一番後,就把他特戰隊中調出,去任山地二師的師長。


    他也不負蔡成所望,僅僅一年時間,山地二師的訓練成績,就蓋過了山地一師,成為護民軍步卒中的頭號主力師。


    隻不過當特戰隊奔襲丘力居王帳、又於盧龍塞圍殲三萬烏桓精騎,立下大功後,鄧辰真後悔調到山地師當師長了。


    他帶著山地二師,從頭到尾,都沒撈著一仗打。


    哪怕是管子城下,於禁隻是讓山地一師去偷襲山穀口,而管子城下的突襲,全是其他幾個師打的,山地師就守著山穀口一直在看。


    所以,這次奔襲華雄和公孫瓚的近兩萬兵馬,可算被鄧辰撈到機會了。


    鄧辰內心中暗暗發發誓,這次一定要打得漂亮,絕對不能輸給特戰隊。


    要說,家族傳承還是極為重要的。


    護民軍中,名將之後還真是不少。


    可為什麽是鄧辰而不是白繞率軍追擊呢?


    因為白繞騎馬都追不上山地二師。


    在平原地帶還可以,一旦進入山地,山路崎嶇,為了保護戰馬,騎戰馬還真不如步行。


    所以古代的將領,在進入山地之後,多數時間都是下馬步行。


    進入山道之後,白繞被遠遠地甩在後麵,刺激真是太大了。


    他發誓,就必須要在各個方麵以山地師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同樣要求弓弩軍。


    要知道,長途奔襲可不是山地師的專利,往往還需要弓弩軍的配合。


    白繞哪怕已經年滿三十,可他從此苦練不輟,最後還真達到了山地師的每一項標準。


    不過,他也因此在身體裏留下了暗傷,不到五十歲就不得不退役,加入了治安軍。


    這是後話。


    鄧辰看到華雄進入虎牢道之後,仍然沒有馬上猛撲上去,而是調一個團,負責封鎖虎牢道,然後穩步向前推進。


    而他卻率領另外兩個團,進入右側的大伾山中,準備奇襲成皋城。


    翻山越嶺,可是山地師的拿手好戲。


    他們每個班都有一套攀崖器械,別說一般的高山,哪怕是三十丈的懸崖峭壁,也阻擋不了他們的腳步。


    而那個負責封鎖虎牢道的團長,馬上布置砍樹。


    山地師沒有隨身攜帶拒馬,那就現場製作。


    野戰器械師的拒馬,雖然已經采取了減重的措施,都用的是合金,可如果讓步兵攜帶,還是顯得重了。


    如果用馬車馱運,速度上又趕不上山地師。


    所以,蔡成讓山地師人人都帶著一把砍刀,既可以當成兵器,還可以在深山密林中開路。


    當然,他們也都學習了如何用樹木快速製作拒馬。


    木製拒馬雖然不如金屬製的拒馬結實,可在山道上,可就太管用了。


    隻要把它們釘在山道的地麵上,不用多,每隔一丈,釘上那麽兩三個,就可以阻擋對手的快速衝擊。


    隻要對手的衝擊速度慢了下來,就是山地師用強弓勁弩點名的時候。


    特戰隊都是神箭手,山地師並不比特戰隊差多少。


    在敵軍陷入拒馬陣之後,對於山地師來說,那已經不再是活靶子了,個個都是死靶子。


    有人說敵軍完全可以用盾牌擋箭,然後在拒馬陣中緩慢推進。


    你以為蔡成想不到這些嗎?


    所以真要敵軍有盾牌,除非是能遮掩全身的大盾,否則山地師才不會射他們的盾牌呢,哪裏露出來,就射哪裏。


    他們甚至學會了躺在地上射箭的本事。


    山地師嘛,在高山密林中,各種射箭的姿勢,恐怕都用得上。


    鄧辰率領兩個團和自己的親衛,入山之後,才知道大伾山的險峻。


    峽穀倒是挺多,可都是斷頭峽穀,根本就沒路。


    沒路就隻能翻山。


    可翻山的過程中,隨時會遇到崖壁。


    這崖壁說有多高,也談不上,最高也就是將近二十丈。


    可既然是崖壁,自然是說壁麵太陡峭。雖然沒有達到如“天下第一險”的華山那樣幾乎直上直下,可至少也有六七十度的坡度。


    這時,山地師的裝備就發揮作用了。


    什麽勾竿、飛虎爪、各種粗細麻繩、固腳木釘……


    所以,鄧辰他們已經不是翻山越嶺了,而是飛崖走壁。


    鄧辰想到,洛陽戰役之後,他一定要大帥派人來,詳細勘探掌控區域內的山區,以製作詳盡的作戰沙盤。


    在山地裏行軍,不僅要翻山越嶺和飛崖走壁,更重要的是能夠找到水源。


    沒有水源,哪怕身上帶著足夠吃五天的幹糧和肉幹,在大山裏也堅持不了五六天。


    當然,蔡成曾經傳授過他們在深山密林的生存技能,比如說如何采集露水。


    可如果能有合適的水源,誰願意去采食露水呀。而且露水又能采集多少?最多能保證不會幹渴致死罷了。


    如果有詳盡的作戰沙盤,就可以規劃出一條在深山密林中穿越的道路。那樣,速度也會快上很多。


    不過,鄧辰不知道的是,華雄軍雖然走的是山道,可速度並不比他們快。


    為何?因為他們走不動了。


    他們從旋門關撤離之後,急行軍趕到偃師,又從偃師到轘轅關下,再從轘轅關急行軍趕往旋門關,早已經疲憊不堪。


    華雄無奈,隻能讓他們休整了一夜。


    除華雄向前後派出的斥候之外,其他所有士卒,都足足睡了六個時辰。


    哪怕是此時天寒地凍的,在六個時辰中,竟然都沒有人被凍醒,可見他們已經疲勞到什麽程度了。


    不過,好在華雄有經驗,讓自己的親衛輪流值班,為各個火堆添加柴火。


    否則的話,這五千將士,不僅全部會被凍傷,而且至少凍死一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塑強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山老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山老僧並收藏三塑強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