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的是,他們根本不需要與他們交戰。


    隻要他們搶占成皋城,再封鎖住虎牢道,公孫瓚和華雄,就隻能束手待斃。


    為何?


    當然就是那個“喜”字了。


    原來厲誌並沒有前往豫州,而是在汜水對岸的地方,隱藏了下來。


    厲誌兩萬兩千兵馬,隨時可渡汜水,封鎖旋門關向東的通道。


    蔡成怎麽可能放過從東麵通往洛伊盆地,也就是以洛陽為中心的京畿地區的,幾乎是唯一通道,又有險要關隘阻隔的旋門關呢。


    如果何山在此,他一定會吟出成公子的大作《虎牢關》:


    兩崖峽束枕洪濤,


    自古英雄爭虎牢。


    蒼天胡為設此險,


    長使戰骨如山高。


    這是何山在與蔡成製定總體戰略布局,提到旋門關,也就是虎牢關時,聽蔡成吟誦的。


    他當時還忙不迭地記了下來。


    當然,他不知道這是蔡成盜取的後世趙秉文的詩作。


    有了厲誌在汜水東岸,現在華雄已入虎牢道,哪怕山地師沒有奪取成皋城,這近兩萬兵馬,也陷入了兵家絕地。


    不說其他,隻要堵住他們十天時間,他們的糧食估計就會耗盡了。


    如果山地師能夠拿下成皋城,那近兩萬兵馬,就隻能聚集於狹窄的虎牢道上,不出三天,他們就得投降。


    當然,山地師也必須要拿下成皋城,速戰速決,然後給呂布讓出通道。


    於是,白繞把當前的軍情告知了每個將士,告訴他們,這是山地師自建立起來的最大考驗。


    眾將士聽了白繞的通告,紛紛叫了起來。


    “軍長,你沒來我們山地師訓練過,你不了解我們山地師。”


    “軍長,不就是走山路長途奔襲,抵達後根本就沒時間休整,而是要馬上投入戰鬥嗎?那是我們訓練的日常科目。”


    “軍長,你看看輿圖,好像比我們平時訓練的奔襲距離都要短,這我們還有什麽好擔心的?”


    白繞懵了。


    他一直帶的都是弓弩軍,還真的不很了解山地師的訓練科目。


    哪怕是駐紮在高都的這段時間,他也隻是看著兩個山地師每天在山中奔跑。


    他還以為這是在訓練體能呢。


    今天聽將士們這麽一說,才知道,他們不僅要訓練翻山越嶺的本事,還要訓練長途奔襲後,馬上投入戰鬥的能力。


    各位看官,知道人類曆史上,輕步兵遠程奔襲、抵達後馬上投入戰鬥的巔峰之戰嗎?


    中國的立國之戰,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戰役中,我萬歲軍113師,在經過一天一夜戰鬥攻克德川後,沒有歇息,繼續向三所裏迅猛穿插,用14小時,走覆滿白雪的崎嶇山路,奔襲72.5公裏,用雙腿跑過了聯合國軍的汽車輪子,先敵趕到三所裏,堵住全麵後撤的聯合國軍,創造了輕步兵史的巔峰之戰。


    現代的72.5公裏,約合漢代的175裏。


    所以,蔡成在山地師日常訓練中奔襲的極限距離要求是:二百裏。


    二百裏的奔襲過程中,每五十裏休息一次,不超過一個時辰。


    而華雄率領的五千兵馬,盡管他也采取了快速行軍,但也隻能保證每天行進五十裏的樣子。


    不是華雄不想再快一些,而是他手下的將士,體力真的跟不上。


    華雄軍一日兩餐,可由於沒有返回京都,糧草不足,隻是在偃師搶了一波。


    可他們要抵達豫州治所譙縣,還需要行進上千裏,而他們進入豫州後,不想惹怒豫州牧黃琬,也不敢再行搶劫。


    於是,從轘轅關撤離後,華雄軍就隻能每日一餐,並準備抵達滎陽後,再搶一波,然後就隻能堅持到譙縣了。


    而從轘轅關到旋門關有多遠?


    一百六十五裏。


    也就是說,山地二師隻用了一天半就已經追上了華雄軍。


    其實,蔡成訓練山地軍,不僅僅是參照了後世萬歲軍的標準,還參照了戰國魏武卒的標準。


    魏武卒一日行軍百裏,身上的負重達到了百斤。


    漢代一斤,相當於現代的二百五十克,就是現代的半斤。


    所以,山地軍負重百斤,相當於現代的五十斤,也就是二十五千克。


    這個標準,稍低於現代特種兵,不過,除戰國時期的魏武卒外,再沒有軍隊能相比了?


    為何魏武卒後,再未出現如此強力的步卒?就是因為魏武卒的要求太苛刻,至今都在有人懷疑人類能否做到。


    (看官可以自查魏武卒的資料,看看是否足夠苛刻——編者注)


    斥候發現華雄軍的後衛後,鄧辰馬上要求全軍放慢腳步,用斥候監視華雄軍,而山地二師就遠遠地在後麵吊著,萬萬不可暴露。


    那華雄就沒有派斥候嗎?


    當然派了。隻不過,他是往前麵的方向派的。


    他不相信以他的行進速度,誰還能追上他。


    哪怕是騎兵追上來,他都不擔心。


    因為他已經進入山道了。


    以山道的狹窄與崎嶇,騎兵還不如步卒的戰力強呢。


    可山地二師為何不追殺上去呢?


    現在是在伊洛盆地中,是平原。如果追殺上去,以山地師不到四千人,無法保證全殲華雄的五千人。


    如果等他們進入到了旋門關,前有厲誌兩萬兵馬的堵截,後有山地二師封鎖虎牢道,一邊是大河,一邊是懸崖峭壁,不要說華雄的五千兵馬,就連公孫瓚的一萬三千兵馬,也無處可逃。


    山地二師的師長,是從特戰隊調過去的,姓鄧,名辰,字護民。


    他的字本來不是“護民”。可他的先祖鄧奉,便是因護民而攻打雲台二十八將排名第二的吳漢而反了劉秀。


    雖然鄧奉山早期幫助過劉秀,且在自己窮水盡後向劉秀投降,但最後因岑彭等人的堅持,劉秀還是把鄧奉殺了。


    劉秀沒有遷怒於鄧氏一族,可鄧氏一族也從此沒落。


    到了東漢末年,早已經從南陽流落四方。


    而鄧辰一家,就是流落到平原國的鄧奉後人。


    在蔡成掌控整個青州後,他家雖然還有識字讀書之能,卻已經混得連寒門都算不上了,就是一能識字讀書的普通農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塑強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山老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山老僧並收藏三塑強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