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他就指望著華雄、郭汜的一萬五千兵馬,盡快撤回京都城內。
雖然已經落到困守孤城的境地,但洛陽城高牆厚,還有一拚之力。
可他很快就收到回報:昨夜渡河的青州軍,現已將郭汜圍困在孟津關中。
董卓欲哭無淚。
他當然知道,孟津關全靠洛陽供應糧草。
如今郭汜一萬兵馬,加上孟津關原本的守軍兩千兵馬,用了不兩日,孟津關內就會糧草斷絕。
不過,很快又來了一個好消息,華雄率領麾下五千兵馬,已經順利撤出旋門關,現正日夜兼程返回洛陽。
華雄動作隻快了一天。
如果他晚一天撤回,或者是他沒有日夜兼程,他幾乎必然被王匡的兩萬兵馬,直接給堵在偃師,回不了京都了。
偃師本就是京都的衛戍城,離京都隻有一天的路程。
傍晚時,董卓又收到探報,說是一個探馬被青州軍抓住,青州軍讓他給董卓帶回一封信。
董卓打開信,竟然是護民軍的征南軍團的軍團長張合寫給他的。
張合告訴他,渡過大河的牛輔、李傕、張濟三萬兵馬,均被全殲,三位將領皆已授首。
涼州羌胡之叛半年前便已平複,韓遂、王國、李相如、黃衍同樣授首。
目前護民軍已經收到駐守涼州的馬騰寫來的乞降信。
而且,馬騰為了自保,去臨洮捉拿了董卓的族人,現已押解著董卓族人,正往京都方向而來。
送給董卓的信上,列出了董卓的八大罪:
不得皇命,擅自入京。其罪一也!
妄行廢立,禍亂朝綱。其罪二也!
毒殺少帝,大逆不道。其罪三也!
鴆殺太後,失臣本分。其罪四也!
屠戮朝臣,倒行逆施。其罪五也!
架空新帝,獨斷朝綱。其罪六也!
淫亂後宮,失綱棄常。其罪七也!
兵拒勤王,妄圖遷都。其罪八也!
此八條大罪,任何一條,都足以誅九族。
董卓看得心驚肉跳,“噗”的一聲,噴出一口老血。
不知過了多久,他才緩過神來,才重新展開已經浸染了他鮮血的信件,繼續看了下去。
護民軍勸告他,盡早打開城門,伏地乞降。否則城破之日,必將其千刀萬剮。
而且還警告他,從即日起,不得傷害任何一人。
無論城中的朝臣,還是京城官吏,甚至是普通百姓、下人奴仆,隻要受到傷害,都會用他的九族之人償命。
董卓已經嚇傻了。
坐在椅上,形同雕木,眼珠都不動了。
直到李儒趕了回來,走近前去,急呼幾聲,才讓董卓醒了過來。
李儒馬上讓下人來清洗地麵上的血跡,他則攙扶著董卓,前往其下榻之處。
不過,李儒並沒有傳喚太醫。
剛剛李儒已經一目十行,把護民軍的來信看了一遍。
他沒管董卓有多少罪狀。
唯一讓他驚心的就是第八條:妄圖遷都。
自己獻上遷都之策時,隻有董卓、呂布等幾位將軍在場,不是董卓的義子,就是董卓的親信。護民軍是如何得知的?
李儒突然想到,呂布及其麾下將領,原本是丁原的手下。
呂布大逆不道,竟然刺殺了自己的前義父丁原,率領並州兵馬投靠了董卓。
呂布雖然拜了董卓為新義父,可他畢竟他投靠董卓還不足一年。
而且,呂布能刺殺前義父,那對新義父……
難道說……
李儒已經不敢想下去了。
他攙扶董卓躺在榻上之後,吩咐下人好生照顧。
又對董卓輕聲說道:“我去東門迎華雄將軍。”
然後他就匆匆離去。
董卓張了幾下嘴,想說些什麽,卻沒有說出聲來。
李儒並不是在東門等候華雄率軍到來,而是告知他必須要去親迎華雄將軍。
李儒還叮囑守門將領,如果不是自己親自陪著華雄將軍率軍前來,絕對不能打開城門,不得放入任何一人。
李儒為何如此?
因為李儒知道,如果呂布真有反心,目前能製衡呂布的,唯有華雄。
而董卓的兵馬,目前隻也剩下華雄手上的五千人了。
他必須要在華雄入城之前,告知他這一切。
否則,華雄貿然入城,沒有防備之下,極有可能被呂布偷襲。
否則別說京城守上幾年,恐怕呂布隨時都有可能開城獻降。
如果是開城獻降還好辦。那時城中混亂,至少自己還有可能渾水摸魚,趁亂出逃。
可如果呂布想用董卓和自己的腦袋來獻降,那就麻煩了。
所以華雄入城之後,必須要考慮奪取呂布的兵權。
太師府中,董卓已經緩過來很多了。
他讓人去傳李儒,半個時辰後,回來稟報,軍師單人獨騎,說是親自去迎華將軍,已於一個時辰前,出東門而去。
董卓馬上想到,李儒逃了。
可他聽到李儒吩咐守門將領的話語後,他又馬上想到,既然如此吩咐,就絕不可能是逃亡而去。
那他為什麽要去親迎華雄呢?
董卓又拿起護民軍的來信,仔細看了起來。
等他看到“妄圖遷都”四字之時,心頭突然一凜。
董卓出身於隴西臨洮,與西羌交錯。族中本是地方豪強,家底殷實。故而從小便養成了放縱任性、粗野凶狠的性格。
所以,他行事,從來是不管不顧的。
不過,這不等於他笨。
如果他真的笨的話,他也不會打得西羌首領畏服他的凶狠,又敬服他的“豪爽”,百般迎合於他。
他更不可能一入漢軍,便被調入京都羽林軍中任羽林郎。
之後再是一路升遷,至奉何進之命前來京都之前,已被先帝劉宏拜為前將軍,配合左將軍皇甫嵩,共同剿滅羌胡之亂。
可見,董卓不僅不笨,而且還聰明過人。
所以他看到“妄圖遷都”四字,馬上就聯想到當初李儒獻策之時,隻有呂布、李傕、郭汜、華雄幾人在場。
他對李傕、郭汜、華雄極為了解,所以想遷都長安一事,他們兩人不可能透出口風。
能透出的,就隻剩下呂布了。
但呂布從未出過京城,護民軍又是怎麽知道的?
唯一的解釋,就是呂布暗中使人告知了護民軍。
雖然已經落到困守孤城的境地,但洛陽城高牆厚,還有一拚之力。
可他很快就收到回報:昨夜渡河的青州軍,現已將郭汜圍困在孟津關中。
董卓欲哭無淚。
他當然知道,孟津關全靠洛陽供應糧草。
如今郭汜一萬兵馬,加上孟津關原本的守軍兩千兵馬,用了不兩日,孟津關內就會糧草斷絕。
不過,很快又來了一個好消息,華雄率領麾下五千兵馬,已經順利撤出旋門關,現正日夜兼程返回洛陽。
華雄動作隻快了一天。
如果他晚一天撤回,或者是他沒有日夜兼程,他幾乎必然被王匡的兩萬兵馬,直接給堵在偃師,回不了京都了。
偃師本就是京都的衛戍城,離京都隻有一天的路程。
傍晚時,董卓又收到探報,說是一個探馬被青州軍抓住,青州軍讓他給董卓帶回一封信。
董卓打開信,竟然是護民軍的征南軍團的軍團長張合寫給他的。
張合告訴他,渡過大河的牛輔、李傕、張濟三萬兵馬,均被全殲,三位將領皆已授首。
涼州羌胡之叛半年前便已平複,韓遂、王國、李相如、黃衍同樣授首。
目前護民軍已經收到駐守涼州的馬騰寫來的乞降信。
而且,馬騰為了自保,去臨洮捉拿了董卓的族人,現已押解著董卓族人,正往京都方向而來。
送給董卓的信上,列出了董卓的八大罪:
不得皇命,擅自入京。其罪一也!
妄行廢立,禍亂朝綱。其罪二也!
毒殺少帝,大逆不道。其罪三也!
鴆殺太後,失臣本分。其罪四也!
屠戮朝臣,倒行逆施。其罪五也!
架空新帝,獨斷朝綱。其罪六也!
淫亂後宮,失綱棄常。其罪七也!
兵拒勤王,妄圖遷都。其罪八也!
此八條大罪,任何一條,都足以誅九族。
董卓看得心驚肉跳,“噗”的一聲,噴出一口老血。
不知過了多久,他才緩過神來,才重新展開已經浸染了他鮮血的信件,繼續看了下去。
護民軍勸告他,盡早打開城門,伏地乞降。否則城破之日,必將其千刀萬剮。
而且還警告他,從即日起,不得傷害任何一人。
無論城中的朝臣,還是京城官吏,甚至是普通百姓、下人奴仆,隻要受到傷害,都會用他的九族之人償命。
董卓已經嚇傻了。
坐在椅上,形同雕木,眼珠都不動了。
直到李儒趕了回來,走近前去,急呼幾聲,才讓董卓醒了過來。
李儒馬上讓下人來清洗地麵上的血跡,他則攙扶著董卓,前往其下榻之處。
不過,李儒並沒有傳喚太醫。
剛剛李儒已經一目十行,把護民軍的來信看了一遍。
他沒管董卓有多少罪狀。
唯一讓他驚心的就是第八條:妄圖遷都。
自己獻上遷都之策時,隻有董卓、呂布等幾位將軍在場,不是董卓的義子,就是董卓的親信。護民軍是如何得知的?
李儒突然想到,呂布及其麾下將領,原本是丁原的手下。
呂布大逆不道,竟然刺殺了自己的前義父丁原,率領並州兵馬投靠了董卓。
呂布雖然拜了董卓為新義父,可他畢竟他投靠董卓還不足一年。
而且,呂布能刺殺前義父,那對新義父……
難道說……
李儒已經不敢想下去了。
他攙扶董卓躺在榻上之後,吩咐下人好生照顧。
又對董卓輕聲說道:“我去東門迎華雄將軍。”
然後他就匆匆離去。
董卓張了幾下嘴,想說些什麽,卻沒有說出聲來。
李儒並不是在東門等候華雄率軍到來,而是告知他必須要去親迎華雄將軍。
李儒還叮囑守門將領,如果不是自己親自陪著華雄將軍率軍前來,絕對不能打開城門,不得放入任何一人。
李儒為何如此?
因為李儒知道,如果呂布真有反心,目前能製衡呂布的,唯有華雄。
而董卓的兵馬,目前隻也剩下華雄手上的五千人了。
他必須要在華雄入城之前,告知他這一切。
否則,華雄貿然入城,沒有防備之下,極有可能被呂布偷襲。
否則別說京城守上幾年,恐怕呂布隨時都有可能開城獻降。
如果是開城獻降還好辦。那時城中混亂,至少自己還有可能渾水摸魚,趁亂出逃。
可如果呂布想用董卓和自己的腦袋來獻降,那就麻煩了。
所以華雄入城之後,必須要考慮奪取呂布的兵權。
太師府中,董卓已經緩過來很多了。
他讓人去傳李儒,半個時辰後,回來稟報,軍師單人獨騎,說是親自去迎華將軍,已於一個時辰前,出東門而去。
董卓馬上想到,李儒逃了。
可他聽到李儒吩咐守門將領的話語後,他又馬上想到,既然如此吩咐,就絕不可能是逃亡而去。
那他為什麽要去親迎華雄呢?
董卓又拿起護民軍的來信,仔細看了起來。
等他看到“妄圖遷都”四字之時,心頭突然一凜。
董卓出身於隴西臨洮,與西羌交錯。族中本是地方豪強,家底殷實。故而從小便養成了放縱任性、粗野凶狠的性格。
所以,他行事,從來是不管不顧的。
不過,這不等於他笨。
如果他真的笨的話,他也不會打得西羌首領畏服他的凶狠,又敬服他的“豪爽”,百般迎合於他。
他更不可能一入漢軍,便被調入京都羽林軍中任羽林郎。
之後再是一路升遷,至奉何進之命前來京都之前,已被先帝劉宏拜為前將軍,配合左將軍皇甫嵩,共同剿滅羌胡之亂。
可見,董卓不僅不笨,而且還聰明過人。
所以他看到“妄圖遷都”四字,馬上就聯想到當初李儒獻策之時,隻有呂布、李傕、郭汜、華雄幾人在場。
他對李傕、郭汜、華雄極為了解,所以想遷都長安一事,他們兩人不可能透出口風。
能透出的,就隻剩下呂布了。
但呂布從未出過京城,護民軍又是怎麽知道的?
唯一的解釋,就是呂布暗中使人告知了護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