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大醫堂也是火力全開,開始在並州巡視問診,把一些重病之人,收治到晉陽大醫堂,並開始培訓赤腳醫生。


    劉岱、郭全兩人在京都朝堂之上時,交情就不錯。這次二人聯手,幹得熱血沸騰、酣暢淋漓。


    看到並州的新農體係及其他各體係已經開始落地生根後,郭全就讓自己的孫子前來投靠蔡成,並叮囑郭淮,力爭拜蔡成為師。


    當然,如果蔡成沒收郭淮為徒,郭全也要求郭淮一定要留在蔡成身邊。


    郭淮的父親郭遵還擔心郭淮年紀太小,誰知郭全返回並州前,就已經打聽清楚,琅琊諸葛家已經把不到十歲的諸葛亮,一路送到幽州漁陽,直接拜於蔡成門下。


    郭全在青州已經看得很清楚,新農體係和青州所有體係,並不排斥士族豪紳。隻要士族豪紳不要太貪婪,護民軍就能夠給他們安全感和更好的生活。


    期間,太原王氏不相信新農體係,還專門派人去了青州琅琊國,拜訪了與太原王氏同出一源的琅琊王氏,親眼看到太原王氏當前幸福且快樂的生活,才算是放下心來,全力支持新農體係。


    郭淮介紹完畢,得到了蔡成熱情的誇獎,並告訴郭淮,他答應收其為徒。


    蔡成看到諸葛亮有些失落,馬上還補充說,他的弟子排序,是按入門先後。所以,雖然郭淮比諸葛亮大一歲,但仍然要稱諸葛亮為師兄。


    這樣一來,諸葛亮的臉色才由陰變晴。


    “唉,都是孩子,這變臉真快。”蔡成心中感歎。


    然後,蔡成開始向荀彧介紹冀州、幽州新農體係的推行情況。


    冀州是大漢世家大族紮堆的地方,自然會聯合起來反抗新農體係。


    可很快,賈琮就把蔡成在常山國的做法,通報到冀州各郡縣。


    青州治安軍派出了三十萬治安軍進駐冀州,二十五萬分散到各郡縣,五萬駐紮在巨鹿郡震懾四方。


    本來冀州很多世家大族想把私兵聯合起來,與農署刀兵相見。


    可聽到常山國的情況,再看到青州治安軍同樣在虎視眈眈,更何況,在農署的動員下,各世家大族的私兵紛紛請辭,返家農耕。冀州的世家大族隻能暫且偃旗息鼓,開始向京都朝堂之臣求助。


    誰知因先帝駕崩,朝堂重臣根本就無暇他顧,隻是回信告知,讓冀州先行隱忍,新帝上位,就是廢除新農體係之時。


    可還沒等冀州世家大族過了年節,冀州牧府又發新令:


    所有世家大族隻留自家安身立命之田地(每人二十畝田地),其他田地全部由牧府統一按市價收購。


    如若有人抗拒牧府收購,或者隱瞞有多餘田畝不報,牧府則強行收繳,並處以重罰。


    此時,世家大族的私兵已散,威勢不再;朝廷那邊新帝繼位尚無消息,據說爭鬥得很厲害;青州治安軍雄踞巨鹿、虎視眈眈……


    無奈之下,那些世家大族隻能含淚把自家的田地,按市價出售給牧府,再由牧府歸於農莊。


    所以,冀州不僅新農體係順利推行,而且一點也沒有耽誤春耕。


    可以預見,秋收後,青、冀、幽、並四州,因冀州而不再缺糧。


    為了緩和矛盾,賈琮聚集冀州世家大族的家主,共同前往青州遊覽觀摩。


    此舉效果極佳。


    有青州世家大族現身說法,又看到青州世家大族富裕且幸福的全新生活方式,冀州大部分家主,都主動表示,他們一定要全身心的擁抱新農體係,希望兩三年的時間內,冀州也如青州般的富裕。


    最後是幽州。


    劉虞就任後,直接把東萊太守管統給調了過來,任幽州農分署署長。


    他在青州時,就專門打聽了蔡成在青州時的各種舉措,知道管統在東萊是蔡正的助手,對新農體係極為熟知。


    管統還沒到位,劉虞就找到於禁,一起商議幽州移民一事。


    幽州不僅苦寒,而且都是山地,幾無良田。


    於是,兩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東北大平原。


    主要是遼東、玄菟兩郡,再加上遼東沿海歸順大漢諸小國。


    於是,兩人又趕到遼東,與管承共同商議。


    最後他們決定:


    海軍陸戰隊移防樂浪郡,繼續給高句麗、東穢以及三韓(馬韓、辰韓、弁韓)施加壓力,力爭兩年內,收高句麗、東穢、三韓五國。


    隨之,鎮北軍團再向治安軍招募兩個步戰師,總共六個師,從東向西,分別布置在:


    玄菟郡高顯縣、遼西柳城(原遼西烏桓王帳)、遼西與右北平交界處的盧龍塞、右北平居庸關、漁陽獷平縣、上穀居庸關、代郡馬城。


    另外,再調一萬治安軍,五千進入遼東望平,五千進駐遼東無慮。在維持治安的同時,還要加緊馬術訓練,確保東北大平原的農耕。


    而於禁率領重甲師坐鎮徐無,隨時支援各方。


    從輿圖上看去,鎮北軍團、征北軍團,由東到西,一字排開足足十個師。


    沒辦法,從東到西的北方,高句麗、扶餘、鮮卑、北匈奴、羌胡,都會有南下侵擾的可能。


    說完幽州的兵力部署,還得交待一下“三韓”。


    說起三韓,就不得不從箕子說起。


    箕子,名胥餘,商紂王叔父,中華有史可考的第一位哲學家、思想家。同時,他還是占卜家和曆法家。為華夏文明第一個被尊稱為“子”之人。


    箕子是很多學說的開山鼻祖。


    如其開創的五行學說(記載於《尚書》中的《洪範九疇》),是古代樸素自然主義唯物論的始祖,影響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


    其開創的王道學說,則成為是儒家學說的源頭。


    商周權力交替時,周武王向箕子請教治國之法,箕子便為其講述了“洪範九疇”。


    洪範九疇,為中國最早的完整哲學思想,亦為周朝治國的指導思想。


    周武王希望箕子助他,但箕子不願做周之順民,請去遼東。


    周武王無奈應允,他便帶著商朝的五千遺舊,東渡黃海,抵達朝鮮半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塑強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山老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山老僧並收藏三塑強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