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二河驚訝+20】


    【張二河無奈+20】


    【張二河失落+30】


    張二河的情緒波動如此強烈,是因為他從這份報告中意識到自己重返宣傳科科長職位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


    林建年輕有為,才華橫溢,深受領導賞識,這樣的崗位顯然更適合他。


    不必多言,今天全廠嘉獎大會的結果已說明一切。


    西廠的領導顯然更青睞林建。


    “科長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務。”


    張二河鄭重承諾。


    下午三點左右,參加節目的工人們陸續到場,自覺地在宣傳科辦公樓開始準備。


    有的排練話劇,有的練習合唱,伴奏組的工人們最為辛苦,不斷調整配合,但大家都充滿幹勁,無人叫苦。


    特別是許大茂,從最初的敷衍到現在全力以赴,將黃世仁的角色演繹得惟妙惟肖。


    林建曾表示,節目結束後會給予表現突出者額外獎勵。


    今天的表彰讓所有人都備受鼓舞,這些努力的工人也得到了認可。


    林建看到大家的積極性自然更加用心指導。


    不知不覺間,時間來到傍晚六點,下班時間到了!


    工人們前往食堂用餐,而林建則向何雨水等人告別,在何雨水、於海棠、丁秋楠溫柔注視以及秦淮茹複雜目光的伴隨下,騎車去找何大旺了。


    昨晚約好的,今晚一起喝酒。


    何大旺已在保衛科等候林建,見林建到來,立刻露出燦爛笑容。


    "大侄子,幹得好!"


    "大侄子,幹得好!"


    一見到林建,何大旺就展露笑顏。


    中午的全廠表彰會上,何大旺一直向同事誇耀林建是自己侄子。


    雖然不是親的,但何大旺早已將林建視為己出,看他有出息,自然歡喜。


    "嘿嘿,大旺叔,咱們走吧。


    "


    "好,走,先去買點東西,家裏沒菜了。


    "


    何大旺點頭,推車與林建離開廠區。


    "何隊長,下班了。


    "


    "林建,不錯。


    "


    路上遇到熟人,何大旺挺胸抬頭,滿臉自豪。


    熟人們也知詳情,笑著打招呼同時稱讚林建。


    林建並不害羞,每個人的誇獎都能帶來情緒值。


    那些表麵上笑裏、內心不滿的人,林建都默默記下名字。


    他的小本本上記錄著那些辱罵他的人,如許大茂、棒梗、二大爺等。


    這些人一個都逃不掉!


    "哎,梁拉娣,等等!"


    快到廠門口時,何大旺注意到一個女工,快步上前招呼。


    梁拉娣!


    這名字好熟悉!


    林建順著何大旺的目光看去,隻見一位齊耳短發的女工,身著深藍工裝。


    聽見呼喚停下腳步轉身看向他們。


    "是大旺哥啊。


    "


    林建:"???"


    大旺哥!


    我叫你大旺叔,你卻叫我大旺哥,這不公平!


    “哈哈,大妹子,下班啦。”


    何大旺推著自行車,笑容滿麵地走到梁拉娣身邊說道。


    “是啊,得趕緊回去給孩子們做飯呢。”


    梁拉娣回應著,眼睛轉向了站在一旁的林建。


    二十七歲的梁拉娣已是四個孩子的母親,最小的孩子才兩歲多。


    由於父母和公婆都已過世,她獨自撫養四個孩子,生活不易。


    盡管她是五級鉗工,收入剛剛有所提高,但一家人的口糧有限,而孩子們的飯量卻不小,這讓家庭的日子格外拮據。


    加之梁拉娣容貌秀麗,難免有人心懷不軌。


    然而即便如此,她始終獨自承擔起照顧孩子的重任,在工廠勤奮工作,從未依賴他人,雖辛苦卻堅守自尊。


    這樣的品行贏得了廠裏不少老員工的讚賞。


    “大旺哥,這位是?”


    梁拉娣上下打量著林建,這麽英俊的年輕人,與何大旺是什麽關係?


    “這是我侄子,林建。”


    “哦,那不就是咱們廠裏的英雄模範嘛!今天中午西廠不是還給他開了表彰會嗎?”


    梁拉娣立刻明白林建的身份,笑著說了出來。


    “沒錯,就是他!今天我們爺倆打算回家喝兩杯,正好遇到你。”


    梁拉娣心裏微微一顫。


    “你們爺倆要喝酒,看到我為何停下?找我又有啥事?”


    看著梁拉娣一臉疑惑的表情,何大旺笑著解釋道。


    “拉娣你看,林建現在成了宣傳科的科長,穿了身綠軍裝,外人還以為他是保衛科的呢。


    你不是擅長裁縫嗎?幫忙給林建做套新衣服吧,布票和手工費我來付。”


    “好啊,今晚沒事的話,大旺哥就帶林建來我家,我給他量量尺寸。”


    梁拉娣一聽有活兒接,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


    她作為一個單身母親,除了在工廠上班,還會利用空閑時間為別人修補或製作衣物,增加些額外收入。


    一套新衣服需要十天半月完成,能換來三五斤糧票,這已經是不錯的生意了。


    通常隻是簡單的修補,頂多換兩三個饅頭的價值,但已經足夠讓她給孩子一頓飽飯了。


    沒有哪個母親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因為饑餓而哭泣,甚至哭到嗓子沙啞,卻無能為力、連一口糧食都拿不出來的情景。


    成年人挨餓一兩頓沒什麽大事,但絕不能讓孩子受這份罪。


    “行,今晚我帶林建一起去,那就先告辭了,我們還得去菜市場買菜呢。”


    “好,您路上小心。”


    “嗯。”


    寒暄完畢,何大旺推著自行車,帶著林建離開了鋼廠的大門,朝著菜市場騎行而去。


    此時的菜市場幾乎沒有什麽新鮮蔬菜,但勝在價格便宜。


    從鋼廠到菜市場,騎車大約二十分鍾就能到達。


    路上,林建好奇地問何大旺:“大旺叔,您跟梁拉娣很熟悉嗎?”


    何大旺已有家室,夫妻感情和睦,照理說他與梁拉娣不該有什麽交集才是。


    “都是街坊鄰居,自然熟絡。


    梁拉娣守寡帶著四個孩子,日子過得很艱難。


    平時我媳婦兒常幫她照看孩子,家裏做衣服也找梁拉娣,她那手藝相當不錯。”


    何大旺笑著說道。


    其實每個女人多少都會些針線活,何大旺夫婦見梁拉娣獨自撫養四個孩子不易,便想著幫襯她一把。


    “別看梁拉娣年紀輕,她的裁縫手藝可是頂呱呱。


    你體格結實,長相不錯,晚上讓梁拉娣給你量量尺寸,做身新衣服肯定合身又好看。”


    到達菜市場時,買菜的人不多。


    何大旺買了隻雞,原本還想買些豬肉,可下午六點多,豬肉早已售罄,連豬下水也沒有了。


    六十年代,因物資匱乏,豬肉是稀缺品。


    那時的人們吃肉偏好肥肉,而非瘦肉。


    豬肉供應緊張,想買到得淩晨排隊。


    通常,賣肉的商販要很晚才出攤,他們先處理各單位預訂的豬肉,剩下的才輪到普通顧客購買。


    豬肝、排骨等部位要優先供給醫院和幼兒園,優質裏脊肉、肘子、豬蹄之類的則被各大廠子和單位食堂預定。


    普通人隻能買到普通的肉,以及一些內髒雜碎和骨頭。


    一斤肉票能換三斤粉腸,才兩三毛錢一斤,五毛錢就能買一副豬大骨。


    那時的人們生活艱難,一對豬骨分三次才能吃完。


    先將骨頭上肉剔下,用骨頭燉湯,湯裏加些菜葉和米,等湯燉好後再吃肉,甚至連骨髓都被吸得幹幹淨淨。


    林建對此毫無感觸,隨便獲取一點情緒值,就能吃得心滿意足。


    那時的生活不易,花錢按分計算,不像現在,隨便一頓飯都得二十塊起。


    一隻雞、一斤香腸、一斤白酒、一斤豆腐和一棵白菜,冬天沒什麽菜,隻能吃大白菜,不像現在有大棚蔬菜,冬天也能吃到新鮮蔬菜。


    錢和票都是何大旺出的,他說帶侄子出來買東西,怎麽能讓孩子掏錢。


    林建不好拒絕,覺得錢不多,回頭給何大旺一些好處就行。


    把東西裝進網兜,林建騎車跟著何大旺回家。


    何大旺的家在鋼廠後邊,是鋼廠給老職工分配的宿舍。


    這些宿舍不是四合院,而是兩層的簡易磚房,一家住一間房,沒有隔間,外麵有公共廁所和集體水池。


    職工宿舍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分房,屬於老職工;另一種是暫住,工廠允許職工暫時居住,但需繳納水電費,工齡達到一定年限後可低價購買。


    京都本地人都有自己的房子,住宿舍的基本是年輕職工,或者外地來的員工。


    何大旺是外地人,退伍後進入鋼廠工作,因是首批員工且娶了本地妻子,得到了一個分房指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


    “梁拉娣家就在那邊,一會兒吃完飯,我帶你去量尺寸。”


    停好車後,何大旺指了指梁拉娣家的方向。


    林建點頭應允,取下掛在車把上的物品。


    "大旺叔,天色不早,我得趕緊準備飯菜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我靠神級加點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羽鴻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羽鴻漸並收藏四合院:我靠神級加點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