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把長孫衝留下來,自然是想談一談下江南的事情。


    這件事,是長遠大計!


    未來總有一天,李奇是要出海的。


    他是要成為王的那個男人!


    陸地上的基建還是太慢了,但是航海,卻能帶回很多大唐沒有見過的新東西。


    這些都是財富機會啊!


    長孫衝:“殿下?”


    李奇從航海夢的暢想中回過神來,笑眯眯的道:“衝哥,上次和你說的那事,考慮得怎麽樣了?”


    長孫衝精神一震。


    是這事。


    下江南,而且是常駐江南,這是件大事。


    那天李奇和長孫衝說完後,長孫衝便回去和長孫無忌商量了一番。長孫無忌的原話是:殿下讓你做啥,你便放心大膽的去做,不會有錯的。


    長孫衝當時就很懵。


    萬一殿下讓我去吃翔呢?我也放心大膽的去吃嗎?


    沒有你這樣做父親的。


    太不講究了。


    不過事後長孫衝也深思熟慮過,從李奇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大概就可以看出這件事一定是大有可為。雖然他暫時還不明白,這事有什麽可為。


    想了想,長孫衝便道:


    “殿下,我願往!”


    “不要勉強哦,強扭的瓜雖然是瓜,終究不甜。”


    “一點也不勉強!”


    長孫衝眼神堅定。


    仿佛接下的任務不是造船塢,而是上刀山下油鍋。


    李奇微微一笑,然後道:


    “好。有你坐鎮江南,我總算是放心一些。你放心,這間船塢,我給你一成分子,三年之內,我要你富甲長安!”


    長孫衝有些擔心的看著李奇。


    早就聽聞,殿下有散財童子的美名,這還沒怎麽樣呢,怎麽就要讓自己富甲長安了?


    殿下不會虧錢吧?


    大家自己人,不必如此客氣。


    長孫衝搖搖頭道:


    “殿下見外了,我去江南,自然也是為了圖一番事業。”


    “錢不錢的,真的無所謂。”


    李奇很感動:“這麽說,衝哥你是不要這一成分子了?”


    長孫衝見狀,忙道:


    “不,能為殿下分憂,乃是我分內之事。這一成分子,也可以讓殿下更加放心我下江南去。”


    嘖嘖嘖……


    什麽時候,學會這麽說話了?


    回頭就告訴你爹去!


    不過,李奇還是很感激長孫衝能夠做出這個決定。


    這個決定就意味著,長孫衝必須犧牲很多。


    比如親情、比如熟悉的城市、比如自己的朋友圈。


    李奇知道,很多東西,並不是用銀錢就可以衡量的。


    所以給這一成分子,他覺得是應當應分的。


    江南船塢的掌舵人算是有了著落。


    不過,這船塢還沒個譜。


    李奇準備回頭就進宮,找老李說說這事,給老李描繪一下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


    告訴老李,天下之大,一鍋燉不下的道理。


    翌日。


    李奇哪兒也沒去,一大早早早的就去上朝了。這是個罕見事。


    非詔上朝,還來得這麽早,乃是本朝第一新鮮事。來得稍晚一些的大臣,見著李奇,一邊驚愕一邊打著招呼。


    “殿下早啊!”


    “徐大人早,吃過早膳沒有?”


    “吃,吃了。”


    大家對李奇現在有一種本能的害怕。


    誰也不知道,這顆小腦袋瓜裏,又裝著什麽害人的主意。


    沒多久,便聽見太監的通稟:


    陛下來啦。


    都安靜安靜吧,今兒個陛下的心情似乎不太好,你們各位大臣就自求多福啦。


    李世民坐定,打眼一看:


    李奇居然也出席了?


    太陽莫非從西邊出來了?


    他不動聲色,直接道:


    “吏部高卿何在?”


    “微臣在!”


    高士廉手中拿著一份奏章,連忙出班應道。


    李世民淡淡的道:


    “前幾日,朕讓你草擬一下吏治改革的方案,方案如今何在?”


    高士廉早就準備好了。


    趕緊呈上,然後道:


    “回陛下,微臣雖殫精竭慮,這份草案仍恐有諸多不足,請陛下明鑒。”


    李世民接過草案,仔細通讀。


    半晌,才抬起頭,道:


    “高卿,你是說,這次的吏治改革,難點在於如何確保清明公正?”


    “不錯!”


    高士廉直言不諱:


    “如今我朝中官員,盤根錯節,大家總有私下相交較好的同僚。若是在考核之中,有人因公肥私,甚至借機打壓異己,那就得不償失了。”


    這的確是個好問題。


    可見,高士廉同學還是做了認真思考的。


    從來改革,最怕革了老一代貪腐無所作為,又推出新一代無所作為。


    輪流吸血,乃是改革大忌。


    李世民沉吟道:


    “眾愛卿,都來說說,如何避免這一問題?”


    眾人皆沉默不語。


    這個問題很棘手啊,人非聖賢,誰還沒幾個親朋好友啥的?


    難道當真要下手無情?


    李奇百無聊奈。


    這種事非他所長,也就聽個熱鬧。


    因此,見大家都不說話了,沒有熱鬧可瞧了,不禁就有些無聊。


    他這次上朝,主要就是請示一下,讓朝廷準許在江南開設船塢,開始建造大船。


    至於其他的事情,不在李奇關心的範圍之內。


    李承乾見李奇昏昏欲睡的模樣,不由得推了推李奇:


    “二弟,你今天是不是起太早了?”


    李奇微微打個哈欠,然後道:


    “的確有點早。本來以為速戰速決,說完事情回去睡個回籠覺的,誰知道碰上這麽一遭子事情,我估摸著,沒有兩個時辰,也討論不出結果了。”


    李承乾無奈的道:


    “你還是別睡著了,父皇好像並不太高興。”


    李奇瞅了老李一眼:


    該不會是昨夜睡地板了吧?


    這個時候,隻見魏征當仁不讓的站了出來,道:


    “陛下,臣有話說。”


    “既然吏治之改,症結在清正廉潔,不如就指派一位與朝中官員、各州府官員毫無牽連之人,統攬整個考核與篩查。”


    “這樣,便能最大化的做到公平公正。”


    李世民眼神一亮。


    這倒也算是一條思路。


    他忙問道:


    “玄成,你心中可以人選?”


    魏征想了想,搖頭道:


    “微臣心中並沒有想好人選。不過,此人必須一心為公,處處為朝廷著想,而且不能貪財,避免官員賄賂,所以此人本身應該身家不菲,對錢不感興趣。”


    “其次,此人還必須要堅決擁護這次改革,如此方能將吏改進行到底。”


    這樣的人……


    真的有?


    李世民掃視了一眼群臣,突然就看到了李奇。


    他心中猛的一顫:


    魏征說的那人,不就是奇兒嗎?


    李世民頓首,並沒有直接點李奇的名,而是對其他人道:


    “你們呢,都說說。”


    “玄成認為,應該有一位與朝廷百官毫無瓜葛之人,統攬監察考核之位。”


    “這個法子是否可行,都議議。”


    眾人左右互相看了看。


    這個法子,雨我無瓜,倒的確是公平。


    反正要死也是一起死,一碗水端平。


    不存在什麽徇私舞弊。


    房玄齡當即道:


    “陛下,臣有一問。吏治改革,所涉龐大,絕非一人之力可以辦到。即便按魏公所言,恐怕也是杯水車薪,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不過,魏公所思,卻非常有道理。此事牽連甚廣,的確需要有一支單獨的力量,強行介入。”


    李奇聽在耳中,心中暗道:


    不就是紀委嘛?


    整得這麽麻煩,唉,什麽時候輪到我上個奏啊。江南船塢可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比吏治改革還著急呢。


    李世民暗自沉吟。


    杜如晦此時附議道:


    “陛下,臣也以為,此事或許該由六部抽調人選,組成一支新的力量,介入改革,方有成效。”


    其餘眾臣似乎對這一條建議都抱持認可。


    李世民隨即想起,在大漢時期,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製,設監察區,並設專職監察官,以“六條問事”對各州郡進行監督。


    其餘諸人,皆有向監察官舉報之權。


    或許可以在六部之外,設立監察司,直接聽命於自己。


    這樣一來,倒也省事許多。


    想了想,李世民才道:


    “眾愛卿,朕想,能否在我大唐成立一個監察司。借由此次吏治改革的契機,未來監察司監察天下,代朕巡視百官,也可保我大唐朝廷,永遠公正廉潔。”


    這話一出,群臣皆默。


    監察司?


    還要代陛下巡視天下,豈不是說,誰要是掌管了監察司,誰就擁有了至高無上的大權?


    甚至六部尚書、當朝宰相也要受到掣肘?


    想想都要令人毛骨悚然。


    但是,這事聽上去太正確了,正確到你無法提出反對意見。


    吏部尚書高士廉卻是第一個表示讚成的:


    “陛下,臣以為,此舉可行。”


    總之,把吏改這個燙手的山芋丟出去,就萬事大吉。


    至於是成立監察司,還是成立監視司,他都無所謂。自從草擬吏治改革的草案一來,高士廉睡覺都睡不好。


    無數方麵的壓力,讓高士廉一夜間白頭發都增添了許多。


    真要執行下去,高士廉敢肯定,自己絕對會短命的。


    有高士廉帶頭,其他大臣自然也無不可。


    尤其是一眾武將,對這些事情完全沒什麽感覺,該成立就趕緊成立,磨磨蹭蹭的,趕緊下朝喝酒去。


    討論這玩意,不如討論討論大將軍在突厥戰場的情況。


    李世民點點頭,然後道:


    “既然眾卿家也以為可行,那麽這監察司的指揮使,由誰來擔任比較好?”


    這個位置……


    有沒有油水不好說,但是絕對是一流的權力掌控者啊。


    各人心思各異。


    誰都想推舉自己的人,但是又不能太明顯。


    否則就會有結黨嫌疑。


    裴寂冷哼一聲:


    且熱鬧著吧,要不了太久,就有你們愁眉苦臉的時候。


    義安王李孝常他們已經在緊鑼密鼓的布置了,隻等時機一到,到時候百官罷朝,地方造反,突厥逼近,大唐內外交困,老夫倒要看看,陛下你究竟有幾隻手。


    所以,裴寂反而難得的安靜。


    即便麵對這樣重要的位置,他甚至沒有想要舉薦人的意思。


    李世民不由得感到奇怪:


    “裴卿可有人選推舉?”


    裴寂淡然的搖搖頭:“陛下,監察司指揮使,位高權重,而且要操持整個朝堂的監管工作,非大魄力大手腕之人,恐怕無法勝任。”


    “老臣一時之間,也沒有想起特別合適的人選。”


    這就是放棄了。


    長孫無忌、房玄齡和杜如晦等人,都有些暗暗吃驚。


    不對啊!


    這麽大一塊肥肉,老狐狸居然放棄了?


    這事有古怪。


    見裴寂開了口,長孫無忌便道:


    “回陛下,微臣倒是想起一人。此人叫耿浩,忠良無雙,現下在翰林院任職。他飽讀詩書,滿腹才學,而且嫉惡如仇,最見不得枉法行為。”


    耿浩?


    那是誰?


    李奇皺著眉,這個名字聽上去倒是有些耳熟……咦,是瘋狂的賽車?


    長孫舅舅,你莫非昨夜剛剛看完電影出來?


    李世民笑了笑,不置可否。


    他不說話,長孫無忌心中自然一涼,暗道自己還是太心急了。


    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彼此看了看,均是搖搖頭。


    這種位置,又豈是一般人能染指的?


    區區翰林院一小小的編撰,怎麽可能一躍成為監察司的指揮使?


    做夢都沒這種夢法。


    接下來,又有幾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大臣,舉薦了自己相熟的人選。


    不得不說,資曆、經驗都還算不錯。


    但是總是差點意思。


    無法得到大部分大臣的認可。


    李世民微微一笑,然後道:


    “眾位愛卿都說了人選,朕剛剛心中也想起一個人,也順道說說。大家一起參謀參謀,此人年紀輕輕,但是所做的事情,卻樁樁件件,都被人稱道。”


    嗯?還有這種人?


    我不信。


    陛下你倒是說出名字來,老夫倒要看看,朝廷中,還有這等良才?


    李世民見眾人都投來疑惑且期盼的目光,笑著道:


    “此人就是賢王殿下!”


    嗡!!


    這話一落下,群臣寂靜。


    這尼瑪……


    你把那個小禍害搬出來,這還怎麽玩,滿朝廷、滿大唐,有誰能比得過賢王?


    反倒是李奇,一個激靈。


    隨即回過神來,然後連忙擺手:


    “父皇,不行不行,兒臣不行的。”


    “這什麽監察司,一聽就是工作繁忙,會累死累活的一個崗位。兒臣閑散貫了,真幹不了。父皇,你要不考慮下那啥……魏大人就很不錯,敢直言犯諫;或者,或者程將軍也可以啊,一身武藝,誰要不服,就揍得誰服氣。”


    “總之,兒臣是真的不行。”


    李奇這番話,落在群臣眼中,完全就是高風亮節。


    瞧瞧啊!


    咱們爭死爭活的,人家殿下根本就不想做。


    殿下心中,是真正的沒有權力的概念啊。俗,咱們還是太俗了。首先就落了下成,抱著這樣的心態,怎麽能把監察司做好?


    嗯,的確還是陛下慧眼識人。


    這個崗位,非賢王殿下莫屬。


    不過,李世民倒是深知,李奇這番表演,絕對不是作秀。


    這小子是真不想幹。


    不過奇怪的是,這小子今天怎麽這麽早來上朝了?


    難道不是為了這件事?


    李世民沉下臉:


    “奇兒,你是不願為朕分憂、為朝廷出力?”


    這又是哪兒的話?


    李奇百口莫辯,然後道:


    “不是,父皇。你知道我的,我真的不能上班,就是餓死也不能去上班。每天衙門點卯,兒臣都做不到,又如何要求百官呢?”


    “朕許你不用去衙門點卯。”


    李世民這算是破了例了。


    為的就是把李奇忽悠上船,這個位置,也的確是李奇最合適。


    放其他人來,總有短板。


    論辦事的能力和機靈百變,這太極殿上,就沒人比得過李奇。


    論自身手段,李奇的武功更不用多說。


    一個能帶三百將士,進入突厥王庭綁了突利的人,能是笨蛋?


    李奇瞪大眼睛:


    不用點卯?


    老李你這不是屬於抬杠嗎?


    隻見李奇愁眉苦臉的道:


    “父皇,其實這個工作把,兒臣覺得,太子殿下也可以幹。太子殿下剛好可以借此磨煉磨煉,將來接過江山社稷,也不至於沒有經驗。”


    嘶!


    殿下啊,你這什麽嘴巴,怎麽什麽話都敢往外說?


    陛下如今正值壯年,什麽接過江山社稷,你這是在盼望著陛下駕崩嗎?


    果然,李承乾的心被嚇得快跳了出來。


    他連忙跪下:


    “父皇恕罪,二弟年幼無知,出言不遜。”


    李奇:“怎麽不遜了?”


    這要是換個人,李世民絕對要懲戒一番,關個禁閉什麽的,好好反省一下。


    不過他知道,李奇素來如此。


    沒大沒小,異想天開,想到什麽便說什麽。


    真要和他一般見識,李世民一準能氣死自己。


    隻聽李世民道:


    “無妨,你二弟是個什麽性子,朕自然清楚。”


    “太子,你可願擔任監察司的指揮使?”


    這個問題,再一次讓李承乾嚇了一大跳,他有些猶豫。


    一方麵,如果能擔任這個崗位,那麽無疑會和滿朝上下甚至地方大員,都建立良好的關係。另一方麵,如果自己真這樣做了,隻怕會被人彈劾結黨營私,這……


    該怎麽選?


    “兒臣……兒臣但憑父皇吩咐!”


    李世民略微有些失望。


    從決斷這一點上來說,李承乾就要比李奇差一些。


    如果剛剛,李承乾真的願意大力爭取,那麽李世民也不是不可以把這個位置給李承乾。


    但是現在……


    真要給了李承乾,那麽這個監察司,隻怕也起不到什麽作用了。


    隻聽李世民一錘定音:


    “朕意已決,監察司即日起成立,賢王李奇任指揮使,統攬監管大唐中樞、各州府大小官員,有臨機調動各地府軍、城防軍之權力!”


    啊這……


    老李你這是不講道理啊!


    哥們都說了,真不能幹。


    哥們要造船去,要出海去,誰愛跟你們天天在這一個池子裏麵混啊?


    李奇欲哭無淚:


    “父皇,此事還能再商量商量嗎?”


    李世民麵露不悅:


    “怎麽,你要朕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出爾反爾?”


    額。


    不敢。


    李奇偃旗息鼓,然後趁機道:


    “父皇,你要兒臣幹這趟差事也成,兒臣有個條件。”


    你小子可真是會談條件啊!


    滿朝上下,你也不打聽打聽去,又誰敢威脅朕,和朕談條件的?


    也就你小子還有幾分能耐,要不然,朕就直接把你丟國子監別出來。


    說起國子監,昨日這小子的試卷也太嚇人了。


    突厥竟然有反敗為勝的可能?


    這小子不是奇葩,是妖孽。絕對不能讓他跑到突厥去,要不然他一時興起,真想和李靖玩兩手,豈不是要糟糕。


    李世民壓住脾氣:


    “什麽條件,你說。”


    李奇笑眯眯的道:


    “父皇,兒臣想在揚州府設立一個船塢。”


    “船塢?”


    李世民被李奇的話給繞暈了,這頻道切換得太快,有點來不及拐彎啊。


    剛剛咱們不是談吏治改革的事情嗎?


    關船塢什麽事情?


    李奇饒有興趣的道:


    “不錯。父皇,眼下我大唐的戰船,還太小,水上作戰能力也一般,遠航能力就更不用說了。兒臣想造出大船,然後出海,去探一探世界各地的風貌!”


    “要知道,天下之大,大唐隻是一小塊而已。”


    群臣皆驚。


    大唐已經很大了好嗎,周圍便隻有突厥和吐蕃、高麗等幾個國家,和大唐一比,不足以相提並論,怎麽可能大唐隻是一小塊呢?


    李世民眯著眼睛:


    “你是說,海上還有其他國家?”


    李奇很認真的點點頭,然後道:


    “當然。父皇你想,前不久來的那個波斯商團,便離大唐有數萬裏之遙,在更遙遠的地方,肯定會有其他不同的國家,至於是什麽國家,就有賴於兒臣去探索了。”


    李世民總算是聽明白了。


    這小子一準又不知道從哪聽來的消息,想要造大船?


    也行。


    朕便如了你的願,朕倒要看看,你能造出什麽大船。


    李世民沉吟一會兒才道:


    “朕許了。”


    “你要人要物,都可以和工部尚書段卿商量著來。”


    “不過,當務之急,是想把你監察司的擔子給挑起來。朕給你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朝廷的吏治改革,朕希望,在突厥平定之前,朝廷的吏治改革就要宣告結束。”


    “有沒有問題?”


    這麽爽快?


    還給人給物?


    老李不得不說,你辦事還是挺大氣的。


    既然如此,你幫我,我幫你。船塢的事情ok了,那麽你要吏治改革……改革就改革吧,哥們也幫幫你。


    李奇當即道:


    “沒有問題!”


    這四個字,讓不少人心裏一個哆嗦。


    日子怕是不好過了啊!


    這天,要變了啊!


    散朝!


    朝會之後,李奇剛剛回到王府,便迎來了第一位訪客。


    吏部尚書高士廉。


    算起來,高士廉是長孫皇後的舅舅,也就是李奇的舅公,輩分擺在這兒,李奇自然是以禮相待。


    “殿下,微臣冒昧來訪,還望殿下不要見怪。”


    李奇親自給高士廉沏茶,然後笑著道:


    “舅公說的哪裏話,你能來我這兒,我高興還來不及。”


    “怎麽,看樣子,是有大事情要告訴奇兒?”


    高士廉見這孩子知書達理,頗為懂禮,心中受用。


    他微微歎了口氣:


    “殿下,你今日既然攬下了監察司的活兒,日後,微臣這邊,隻怕少不得要麻煩殿下。這份吏改草案,殿下肯定還沒看過吧?”


    李奇接過草案,也沒看。


    他笑著道:


    “我這是逼上梁山……啊,你不知道梁山啊,通俗的說,我是皇命在身,不得不如此。舅公啊,這吏改,還得是您老人家來主持大局,我嘛,就打個醬油……哦,就看看熱鬧就好。”


    高士廉一聽,亡魂大冒。


    可不敢這樣啊!


    你要是這樣,回頭陛下數落起來,肯定是我要遭殃啊。


    高士廉連忙道:


    “殿下,微臣這還指望著殿下呢。殿下文韜武略,想必是已經胸有成竹了,其實吏改不麻煩,無非就是推進會遭到很多艱難困阻,但是隻要鐵血手腕,必能一朝功成!”


    “舅公是要我殺幾個人?”


    李奇問得直白。


    高士廉心中一個哆嗦,殺什麽人啊。


    陛下也沒讓殺人啊。


    他想了想,道:


    “殿下,當務之急,是先籌辦起這個監察司。”


    “吏治改良,一定是自上而下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小。殿下執掌監察司,百官莫敢不從……”


    李奇擺擺手,直接打斷道:


    “舅公,你到底要說什麽?”


    高士廉怔了怔,啊對,我要說什麽來著。


    害,被你給大亂節奏了。


    隻見高士廉捋了捋,然後道:


    “殿下,微臣今日前來,是想告訴殿下,這朝堂上下,百官之中的勢力盤根錯節。尤其是以宰相為首的守舊勢力,更是占據近半壁江山……”


    高士廉娓娓道來,把朝中各條線職能部門的關係梳理了一下。


    同時,對朝中幾位大佬的關係也分析了一通。


    現在既然由李奇來統攬這件事,那麽李奇就有必要知道這些,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一個時辰後。


    李奇長歎道:


    “舅公,我現在終於明白,在太極殿上,你為什麽這麽爽快的就讚同父皇的提議了。合著這的確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啊!”


    高士廉訕訕的笑道:


    “此事對微臣來說,是燙手。”


    “但是對殿下來說,絕對是信手拈來,毫無阻滯的!”


    李奇點點頭,然後道:


    “行了,我知道了。”


    “事有千難萬難,但是隻要開了頭,就不難。這事的開頭,就從籌建監察司開始。七天之內,我便會成立監察司衙門,坐鎮長安,監察天下!”


    李奇說這話時,不由自主一股豪氣油然而生。


    連帶著高士廉也備受鼓舞。


    等送走高士廉後,李奇才靜下來細心想著這整件事。


    不好弄啊!


    奇了怪了,這樣一樁繁瑣無比、關節眾多的工作,老李怎麽會交給自己?


    別不是和唐台喝多了,腦子短路了?


    “二哥!”


    正當李奇深思苦思的時候,一道俏皮的聲音響起。


    李奇嚇了一跳。


    轉過身,看著李麗質,有些犯難的道:


    “麗質啊,你怎麽還在二哥府上?”


    “沒事,要多回宮去看看母後啊,她可是非常惦念你。”


    李麗質並不買賬:


    “哼,二哥你是不是想趕我走?”


    “呐,東西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說。我哪一個字,說過要趕你走。呐呐呐,武姑娘也在這,你讓武姑娘評評理,我是這個意思嗎?”


    李奇指著武如意,叫天屈。


    武如意尚未開口,李麗質便挽著武如意的手臂,道:


    “武姐姐,你說說,二哥剛剛是不是就是那個意思?”


    武如意:?


    你們兄妹倆,行了啊。


    這是人幹的事情嗎?


    你們鬧個小別扭,就喊我來評理。我怎麽評?不管評誰,都會得罪另一個人。


    武如意隻是微笑著,不說話。


    這種時候,扮啞巴是最佳選擇。


    李奇跟著笑了笑,道:


    “行了麗質,二哥正為吏治改革的事情傷腦筋呢!”


    “我要改革?”


    李麗質脫口而出。


    李奇敲了敲李麗質的頭,道:“這個時候,倒是會耍小機靈了啊?”


    反倒是一旁的武如意秀眉微蹙,欲言又止。


    李奇看了出來。


    直接問道:


    “武姑娘有話不妨直說。”


    武如意沉吟了一下,試探著道:“殿下,朝廷要改良吏治?”


    李奇似有深意的看了武如意一眼。


    然後淡然道:


    “不錯,如今朝廷冗員嚴重,機構臃腫。很多人屍位素餐,站在那個位置,卻不為百姓辦實事,吏治改良,便是為了一個更高效的朝廷。”


    武如意點點頭:


    “這是一件好事,殿下為什麽傷腦筋呢?”


    你個小姑娘家家的,懂個屁。


    正是因為這是一件好事,所以才傷腦筋啊。如果是一件壞事,那就直接哢嚓哢嚓,人頭滾滾,就把這事給辦完了。


    李奇歎了口氣。


    “朝廷的架構、各部官員乃是從大唐立國之初,就沿襲下來的。”


    “很多人,都是武德年間,太上皇在位時就任的。”


    “這個時候去動他們,一來,顯得父皇薄情,不念太上皇的舊情;二來嘛,那些勢力盤根錯節,彼此都有利益牽連,弄不好,就會適得其反。”


    武如意耷拉著小腦袋,似乎在思考李奇的話。


    李奇甩甩手:


    “算了,我和你們說這個幹嘛,你們啥都不懂。”


    卻聽武如意突然抬起頭,道:


    “殿下,這其實無非就有兩個關鍵。”


    “一是手腕,二是人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二偷看我日記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子柚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子柚柚並收藏大唐:李二偷看我日記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