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前殿裏,漏聲輕響,對視的臣工們言辭咄咄,頗有些劍拔弩張之氣。
蓋吳主力潰散之後,猶不甘心。
收兵一月以後,杏城之外聚滿了殘兵剩將,蓋吳也自封為秦王,漸有複振之勢。
朝中論議此事,有人便指出,蓋吳手下負隅頑抗的兵將如此之多,主要的問題出在崔浩身上。
持此觀點之人,亦有伊馛。
河西歸來以後,拓跋燾打算任命伊馛為尚書,封郡公。伊馛辭而不受,隻願在中書省、秘書省任職。拓跋燾遂命之為中護將軍、秘書監,其後又加爵為魏安侯,升為冠軍將軍。
崔浩對伊馛早有不屑之意,遂回應道:“凡與蓋吳勾結之人,皆無可恕之由。這是至尊的意思。你們是想說,唯有寬恕之道才能讓蓋吳或是蓋吳底下的人,放下兵械麽?”
伊馛等人自以寬嚴相濟之話來回應。
拓跋燾不置可否,隻道:“傳朕的旨意,永昌王仁、高涼王那,督統北道諸軍前去征討蓋吳。”
頓了頓,他又補充道:“不過,朕還得給陸俟一道特旨。這個人老成持重,擅長打攻心戰。永昌王、高涼王的行動,須受陸俟的節製。”
拓跋仁不過十四歲年紀,但他頗肖其父,勇武剽悍,拓跋燾將此重任交付於他,自是存了曆練之意。
至於陸俟,已是三朝老臣,最為突出的功業,莫過於征撫羌戎等事。亦因此故,拓跋燾便命他擔任都督秦雍二州諸軍事、平西將軍、長安鎮大將。
在崔浩的建言下,拓跋燾又從冀州、相州、定州派出了二萬兵士,他們將屯駐於長安南山的山穀中,從各個角度堵死蓋吳的逃路。
高允的計策也頗為高妙。
平城為一國首府,一朝之根本,向以四通八達著稱,但它同時也可能招致柔然或反叛勢力的圍攻。當年,柔然險些攻入城中,便是一證。故而,為拱衛京畿重地,國朝可在京畿外圍築起防禦工事。
拓跋燾連聲稱好,當即詔命司州、幽州、定州、冀州的十萬兵士,火速趕往平城,修築京畿外圍的要塞。這道要塞,東起於上穀,西止於黃河,綿延千裏。
2
入得仲秋,縱然未至十五月圓之日,亦是月明星稀,澄明通徹。
四月間,一場清算河西王的政治鬥爭,不過十餘日的功夫,便已悄然落幕。
原因無他,吳峻忠心護主,證人穎兒又死得突然。
事後,拓跋燾以沮渠牧犍供出赫連昌誣害建寧王、李宏之功,準其抵償私藏佛經佛像之罪。
旋即,刑傷累累的吳峻也被釋放了回去。
在見到吳峻的那一霎,瘋傻數日的沮渠牧犍偷偷掉了一滴淚。拓跋明月冷眼旁觀,不曾發一語半言。
倏然已是兩月有餘,吳峻的傷體早已痊愈。
拓跋明月也對外宣稱,在兩位太妃的照顧下,駙馬神誌如常,可以四下走動了。
現如今,各人都循規蹈矩、言語客氣,但公主府上的下人都知道,刻意維係的平和,是長久不得的。就像朗晴的天空,也醞釀著暴雨驚雷一般。
尤其是郡主,近來不知為何,她與公主生分了許多,除了晨昏定省之外,她很少主動去找阿母,而公主也幾乎不單獨跟她見麵。
隻一次,公主手書了一個“仁”字給郡主,而郡主卻在那之後又寫了一個“孝”字。
二人之間的啞謎,怕是隻有琴瑟才清楚,但若想從她嘴裏掏出話來,不啻於登天之難。久而久之,眾人也都習慣了這種平靜而詭異的氛圍,凡主君交代下的事,隻一味悶著頭照做,不敢多言。
3
且說,拓跋仁依依不舍地作別了母妃,策馬而出,直奔北道。
比起他來,高涼王拓跋那要大上幾歲,作戰經驗更為豐富不說,也與陸俟有過默契的合作。太延四年時,陸俟便隨從拓跋燾統領輜重軍。他又與拓跋那一道渡河南下,所占之地極廣。
拓跋那氣勢如虎、出兵如電,一戰便擊敗了蓋吳。
雖未擒獲狡猾的蓋吳,但他的兩個叔父卻被抓到了軍營中。陸俟力排眾議,有意赦免他們。
拓跋那也道:“都督說得有道理。釋放蓋吳的叔父,赦免他們的妻兒,他們必能感恩戴德,助我們尋出蓋吳的蹤跡。”
定下返期後,死裏逃生的人千恩萬謝地去了,但到了約定之期時,他們卻沒有回來。
也是陸俟承得住責難,隻悠悠道:“他們不過沒有機會下手,快了。”
果然,稍後蓋吳的人頭便被他們送了過來。與此同時,拓跋仁亦平定了蓋吳餘黨白廣平和路那羅。
等到蓋吳的人頭送至平城之時,拓跋燾龍顏大悅,任命陸俟為內都大官,也承諾賜予二王厚賞。
拓跋那要的不過是封邑美姬,這也合乎常理;而拓跋仁所要的不知是何物,竟惹得皇帝勃然而怒,直接將他攆回封地去。
隔日,拓跋明月又向永昌王太妃發出一封私信,邀她過府小住。
4
凜凜寒風,帶出砭骨的寒意。
沮渠牧犍呆呆地望著連下數日的冬雪,隻覺思緒亦被凍凝住了。
撐案而坐,久久未動,身上的毛氅也不暖和了。
忽然間,一隻袖爐塞了過來,暖暖地偎在他懷裏。順著袖爐望去,是一隻細膩粉白的小手。
如今還在他身邊不離不棄的,除了吳峻,便也隻有自己的親女兒了。至於兒子封壇,在他的指示下,已與他分外疏遠了。如此,萬一日後不幸,封壇才有可能保得性命。
當然,也隻是可能而已。
挨過漫長的冬日,太平真君七年便算過去了。他又算多活了一歲。
可是,明年呢?他忽而覺得,殺氣和風聲一樣,無時無刻不在掠奪著自己的呼吸。
“上元,阿父是不是很沒用?”陡然間,他問道。
“阿父!上元的學問,都是您教的!你怎麽能說這種話呢?”
“嗬,我麽,照你大伯父的說法,是亡國之君;依你阿母的看法,是荒淫殘忍之人。女兒啊,你未免高看你阿父了。”輕撫她的小手,極柔極暖,但他的語調卻益發淒涼。
蓋吳主力潰散之後,猶不甘心。
收兵一月以後,杏城之外聚滿了殘兵剩將,蓋吳也自封為秦王,漸有複振之勢。
朝中論議此事,有人便指出,蓋吳手下負隅頑抗的兵將如此之多,主要的問題出在崔浩身上。
持此觀點之人,亦有伊馛。
河西歸來以後,拓跋燾打算任命伊馛為尚書,封郡公。伊馛辭而不受,隻願在中書省、秘書省任職。拓跋燾遂命之為中護將軍、秘書監,其後又加爵為魏安侯,升為冠軍將軍。
崔浩對伊馛早有不屑之意,遂回應道:“凡與蓋吳勾結之人,皆無可恕之由。這是至尊的意思。你們是想說,唯有寬恕之道才能讓蓋吳或是蓋吳底下的人,放下兵械麽?”
伊馛等人自以寬嚴相濟之話來回應。
拓跋燾不置可否,隻道:“傳朕的旨意,永昌王仁、高涼王那,督統北道諸軍前去征討蓋吳。”
頓了頓,他又補充道:“不過,朕還得給陸俟一道特旨。這個人老成持重,擅長打攻心戰。永昌王、高涼王的行動,須受陸俟的節製。”
拓跋仁不過十四歲年紀,但他頗肖其父,勇武剽悍,拓跋燾將此重任交付於他,自是存了曆練之意。
至於陸俟,已是三朝老臣,最為突出的功業,莫過於征撫羌戎等事。亦因此故,拓跋燾便命他擔任都督秦雍二州諸軍事、平西將軍、長安鎮大將。
在崔浩的建言下,拓跋燾又從冀州、相州、定州派出了二萬兵士,他們將屯駐於長安南山的山穀中,從各個角度堵死蓋吳的逃路。
高允的計策也頗為高妙。
平城為一國首府,一朝之根本,向以四通八達著稱,但它同時也可能招致柔然或反叛勢力的圍攻。當年,柔然險些攻入城中,便是一證。故而,為拱衛京畿重地,國朝可在京畿外圍築起防禦工事。
拓跋燾連聲稱好,當即詔命司州、幽州、定州、冀州的十萬兵士,火速趕往平城,修築京畿外圍的要塞。這道要塞,東起於上穀,西止於黃河,綿延千裏。
2
入得仲秋,縱然未至十五月圓之日,亦是月明星稀,澄明通徹。
四月間,一場清算河西王的政治鬥爭,不過十餘日的功夫,便已悄然落幕。
原因無他,吳峻忠心護主,證人穎兒又死得突然。
事後,拓跋燾以沮渠牧犍供出赫連昌誣害建寧王、李宏之功,準其抵償私藏佛經佛像之罪。
旋即,刑傷累累的吳峻也被釋放了回去。
在見到吳峻的那一霎,瘋傻數日的沮渠牧犍偷偷掉了一滴淚。拓跋明月冷眼旁觀,不曾發一語半言。
倏然已是兩月有餘,吳峻的傷體早已痊愈。
拓跋明月也對外宣稱,在兩位太妃的照顧下,駙馬神誌如常,可以四下走動了。
現如今,各人都循規蹈矩、言語客氣,但公主府上的下人都知道,刻意維係的平和,是長久不得的。就像朗晴的天空,也醞釀著暴雨驚雷一般。
尤其是郡主,近來不知為何,她與公主生分了許多,除了晨昏定省之外,她很少主動去找阿母,而公主也幾乎不單獨跟她見麵。
隻一次,公主手書了一個“仁”字給郡主,而郡主卻在那之後又寫了一個“孝”字。
二人之間的啞謎,怕是隻有琴瑟才清楚,但若想從她嘴裏掏出話來,不啻於登天之難。久而久之,眾人也都習慣了這種平靜而詭異的氛圍,凡主君交代下的事,隻一味悶著頭照做,不敢多言。
3
且說,拓跋仁依依不舍地作別了母妃,策馬而出,直奔北道。
比起他來,高涼王拓跋那要大上幾歲,作戰經驗更為豐富不說,也與陸俟有過默契的合作。太延四年時,陸俟便隨從拓跋燾統領輜重軍。他又與拓跋那一道渡河南下,所占之地極廣。
拓跋那氣勢如虎、出兵如電,一戰便擊敗了蓋吳。
雖未擒獲狡猾的蓋吳,但他的兩個叔父卻被抓到了軍營中。陸俟力排眾議,有意赦免他們。
拓跋那也道:“都督說得有道理。釋放蓋吳的叔父,赦免他們的妻兒,他們必能感恩戴德,助我們尋出蓋吳的蹤跡。”
定下返期後,死裏逃生的人千恩萬謝地去了,但到了約定之期時,他們卻沒有回來。
也是陸俟承得住責難,隻悠悠道:“他們不過沒有機會下手,快了。”
果然,稍後蓋吳的人頭便被他們送了過來。與此同時,拓跋仁亦平定了蓋吳餘黨白廣平和路那羅。
等到蓋吳的人頭送至平城之時,拓跋燾龍顏大悅,任命陸俟為內都大官,也承諾賜予二王厚賞。
拓跋那要的不過是封邑美姬,這也合乎常理;而拓跋仁所要的不知是何物,竟惹得皇帝勃然而怒,直接將他攆回封地去。
隔日,拓跋明月又向永昌王太妃發出一封私信,邀她過府小住。
4
凜凜寒風,帶出砭骨的寒意。
沮渠牧犍呆呆地望著連下數日的冬雪,隻覺思緒亦被凍凝住了。
撐案而坐,久久未動,身上的毛氅也不暖和了。
忽然間,一隻袖爐塞了過來,暖暖地偎在他懷裏。順著袖爐望去,是一隻細膩粉白的小手。
如今還在他身邊不離不棄的,除了吳峻,便也隻有自己的親女兒了。至於兒子封壇,在他的指示下,已與他分外疏遠了。如此,萬一日後不幸,封壇才有可能保得性命。
當然,也隻是可能而已。
挨過漫長的冬日,太平真君七年便算過去了。他又算多活了一歲。
可是,明年呢?他忽而覺得,殺氣和風聲一樣,無時無刻不在掠奪著自己的呼吸。
“上元,阿父是不是很沒用?”陡然間,他問道。
“阿父!上元的學問,都是您教的!你怎麽能說這種話呢?”
“嗬,我麽,照你大伯父的說法,是亡國之君;依你阿母的看法,是荒淫殘忍之人。女兒啊,你未免高看你阿父了。”輕撫她的小手,極柔極暖,但他的語調卻益發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