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得夏來,白日漸長。


    鄴城內外,喝酒的男人們也多了,醉漢一多,坊間不免多了一些滋民生非之事。


    這令陽平公杜超大動肝火,一再申飭下屬,要勤於走動,多加查訪。


    畢竟,鎮守一方的大員,無不庶務繁忙,責有攸歸,一刻也不得荒怠。偏生他又是個誌氣宏大之人,不想白擔了這“母舅”之名。故此,南安長公主拓跋殷時常數著他的白發,心疼不已。


    政務之餘,杜超極喜箜篌,但擅長箜篌的樂姬並不多見,拓跋殷便為此時時留意。近日,下人在酒樓為她尋來了一個名喚安安的樂姬。杜超很是欣賞她,有時也放下架子向她學習。


    學音樂,自須靜心無擾。二人**的時間多了,就難免會有些閑言碎語鑽出來。


    拓跋殷並不相信這些流言蜚語,但長子杜道生卻有些不悅。


    沒幾日,安安便被另一樂姬指認,說她偷走了大公子的玉帶。在她的居處,很快被搜出了贓物,杜道生黑著一張臉,忙要攆她出府。


    安安並未行竊,但又苦無證據證明自己的清白。情急之下,便對杜超和杜道生說,她知道一件與拓跋皇室相關之事,她希望能憑此換得主君的信任,得一安生之所。


    杜超見她神色凝重,不似作偽,便把她喚到坊中一處茶肆密探。


    哪知,杜超與安安甫從茶肆出來,便遇到一個武藝高強的刺客。杜超本是文人出身,安安更是一弱質女流,自然沒有招架之力。


    所幸杜道生隨後就到,當他發現倒在血泊裏的安安還一息尚存之時,遂給她塞了一顆救心丸。


    憑他從安安嘴裏掏出的話,杜道生在全城展開搜捕,隔日就擒住了那個刺客。


    這人,乃是杜超的部下陳孝康。


    日前,因陳孝康瀆職之故,一樁醉酒事件未及妥善處置,為此,杜超對其罰俸斥罵,讓他顏麵盡失。


    得悉母舅竟為帳下所害,拓跋燾痛心不已,立馬追諡為“威”。


    人未至,詔已下:長子杜道生,賜爵城陽侯,次子杜鳳皇,襲爵陽平王,三子杜道俊,賜爵發幹侯。杜超唯一的從弟杜遺,便被授為侍中、安南將軍、開府、相州刺史。


    至於刺客陳孝康,在逮捕之時已然畏罪自殺了,但拓跋燾仍令人鞭屍泄憤,以儆效尤。


    剛要起行,拓跋燾又被瑣務纏住,遂命武威公主攜郡主同去奔喪。


    2


    月餘之後,拓跋月回返宮中,將杜超的兩件遺物,分送於拓跋燾和妙真師太。


    入手是杜超未及寫完的奏章,其上所奏之事,乃關鄴城增修的渠道。


    拓跋燾看得滿臉是淚,逾時對宗愛道:“放在金篋裏,以後,讓它隨朕一起入陵寢。”


    宗愛不敢多言,隻乖乖照做。


    拓跋月裝著心事,把杜超生前所編的曲譜,送給了妙真師太。


    到底是自己的親哥哥,妙真雖為方外之人,卻也收下了這冊曲譜,安慰了女兒一番。


    “你清減了。公主。”她柔柔地說,目光也在她腿上飛掠一眼。


    “阿母……”拓跋月欲言又止,想起她所知的秘密,隻覺心被揪得生疼,“有些話,我不知道該不該和阿幹說;有些事,我也不知道該不該查下去。”


    “說了會如何?查了會如何?”


    拓跋月望望正在後院彼方,看螞蟻搬家的沮渠上元,歎道:“安安一息尚存,道生不僅問出了刺客的名號,還問出了她所知的皇室秘密。隻是,他隻把這件事告訴了我。”


    “阿彌陀佛。”妙真口宣佛號,憫然道,“陳孝康與陳孝祖是否有關係?”


    “阿母……”


    “有嗎?”


    “陳孝祖是他的從兄。”


    “那麽巧。”妙真淡然一笑,“公主,太過巧合的事,必有蹊蹺。”


    “我知道。阿母,我好怕。我怕再查下去,便會確定,母舅和三兄的死,都不是意外。”


    “可是,真相的那一頭,才是良知的方向,對嗎?”


    拓跋月沉默一時,篤然道:“對。”


    再次睇向沮渠上元。她已令侍女靖兒從衣兜裏摸出了半隻胡餅。


    碎碎地掰開來,沮渠上元把餅屑輕輕放在洞口,稚聲道:“不用搬啦,讓我給你們送到府上罷!”


    3


    事實證明,陳孝祖果然有問題。


    就在陳孝康刺殺事件之後,陳孝祖便消失在了永昌王府中。


    作為拓跋健最為寵信的中將,在主君過世之後,很自然地伴在了拓跋仁的身邊。


    不過,拓跋仁對他並不十分親近,於是,陳孝祖很快提出了辭呈。


    拓跋仁並未挽留,但當趙振過來要人之時,他才有些失悔,道:“這個人,走不得麽?”


    趙振不能說得太細,隻道:“公主本想把陳孝祖調到公主府上。”


    “他呀,”拓跋仁鼻子裏哼出一聲來,絲毫不掩鄙夷之意,“他對主君似乎是很忠心的,但那雙眼睛,卻總是色眯眯地盯著女人看,以前是這樣,現在還是這樣。姑母要用他,那得冒多大的風險!”


    十日後,趙振將這些話帶給了拓跋月。


    “趙振,阿仁這是什麽意思?”


    “小人沒猜錯的話,永昌王的意思是,陳孝祖對兩位王妃,都存有覬覦之心。”


    拓跋月咬唇不語。


    趙振有些忐忑,遂低首道:“小人失言了。”


    “你我之間,雖名主仆,實為傾心相托的朋友。”拓跋月擠出一點笑意,安慰道,“不用如此拘束。”


    心底漫過暖流,趙振忙道:“多謝公主信任。”


    “你去辦兩件事,第一,安排人手擒拿陳孝祖,就算他跑到敵國去,也要把他給我擒回來;第二,我會給永昌王太妃寫一封信,請她來平城小聚,就說,我段阿母也要過來。”


    4


    自打李蓋所製的綠肥,被拓跋月用於莊園之後,拓跋晃也如法炮製,並將其秘方送入民間。


    此後,百姓便令綠肥與蠶矢、熟糞同用,多有獲利。


    農桑乃一國之本,拓跋晃對此格外看重。除推廣綠肥之外,他又窮盡辦法課民稼穡,不令平城內外有閑置之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城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葭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葭英並收藏平城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