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盛世下——月光下的歸途
重生之後,姐妹狂虐白蓮花 作者:王芯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融正用勺子攪著酸梅湯,冰塊撞在杯壁上叮當作響。
他抬頭時,看見服務生正給鄰桌端上一道“龍騰四海”,東星斑臥在青花瓷盤裏,鱗片片得像展翅的龍。
那盤菜離他們不過兩米,金紅的鮑汁在燈光下閃著光,他卻突然覺得父親碗裏的陽春麵更實在——麵條根根分明,蔥花綠得新鮮,荷包蛋的邊緣煎得焦脆,是母親最拿手的樣子。
“嚐嚐這個。”宋融把自己盤子裏的清蒸鱸魚往李楠盛那邊推了推。魚是他特意點的,想著父親牙口不好,肉質嫩。李楠盛夾起一塊,細心地挑去刺,遞到公公碗裏,“爸,慢點吃。”
宋思遠嚼著魚,突然指著窗外笑:“你看那樓頂上的國旗,風一吹,跟咱們方陣的正步一個節奏。”
宋婉柔的手機還放在桌角,碎了的屏幕亮著,是剛才拍的老兵方隊視頻。她用叉子叉起一塊牛排——這是她第一次吃西餐,刀叉拿得別扭,切下去時力道沒掌握好,肉汁濺到了牛仔褲上,正是早上被旋轉門蹭灰的地方。
她臉一紅,宋子謙卻突然說:“姐,你看我這個。”他把自己盤子裏的意麵卷成一團,像舉著小國旗,“像不像方陣裏的隊伍?”
鄰桌的談話飄過來,有人在說剛才的導彈方陣,語氣裏滿是驚歎。宋思遠放下筷子,喝了口酸梅湯,慢悠悠地說:“當年我們打仗,哪見過這些?能有杆好槍,就覺得能守住整個山頭了。”
宋融接話:“現在不一樣了,您看今天那些坦克、飛機,比當年的炮厲害多了。”老人搖搖頭:“厲害的不是這些,是你們年輕人眼裏的光,跟我們那時候一樣亮。”
李楠盛正給孩子們剝蝦,聽見這話,指尖頓了頓。蝦殼沾在手上,黏糊糊的,像小時候在老家河溝裏摸蝦時的感覺。
那時候日子苦,可父親總說“熬過去就好了”,現在看著眼前的孩子們,看著窗外飄揚的國旗,突然覺得那“熬過去”的甜,就藏在這杯酸梅湯裏,藏在父親碗裏的陽春麵裏。
買單時,宋融掏出李楠盛準備的信封,服務生接過時愣了愣——信封有點舊,邊角磨得發毛,像老人的拐杖頭。
找零回來,宋子謙捏著那幾枚硬幣,突然跑到窗邊,對著樓下舉國旗的人揮了揮,硬幣在陽光下閃了閃,像枚小小的紀念章。
走出酒店時,晚風帶著點涼。宋思遠的拐杖在大理石地麵上敲出“篤篤”聲,和廣場上老兵敬禮的節奏重合。李楠盛挽著他的胳膊,宋融牽著宋子謙,宋婉柔攥著那枚找零的硬幣,掌心沁出的汗把它捂得溫熱。
“回家。”宋思遠說。
“哎,回家。”李楠盛應著。
路燈把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像剛才閱兵方陣裏的隊列,不那麽整齊,卻帶著股穩穩的勁兒,往家的方向走。
遠處的天際線上,最後一縷陽光正落在天安門的琉璃瓦上,把那片紅,染得更暖了些。
幾乎在同一時間,夜色漫過別墅的飛簷時,紅木長桌上的66道菜已撤得隻剩半盞殘酒,杯底映著窗外燈籠的紅光,像把白天的熱鬧輕輕收進了琥珀裏。
石明皇被扶回主臥,張媽早把被褥烘得暖烘烘的,枕頭邊擺著那枚燙金紀念章,章麵的“1949-2025”在月光下泛著柔光。“老爺子今天累壞了,”
張媽幫他脫鞋,“老爺,城樓上風大,我給您腳底貼了暖足貼,睡得沉。”
石明皇打了個哈欠,手還攥著那串蜜蠟佛珠,嘴裏嘟囔著:“當年跟老首長在戰壕裏,就蓋件破軍大衣……”話沒說完,呼吸已勻得像湖麵的漣漪。
林海霸的房間被安排在石明皇隔壁,保鏢剛把行李箱打開,就見他從夾層裏摸出個褪色的軍用搪瓷缸——缸沿磕了個豁口,上麵印著“為人民服務”。
“這缸子比燕青歲數都大,”他對著缸子哈了口氣,用手帕擦了擦,“當年在朝鮮凍裂了嘴唇,就靠它喝雪水。”說著把缸子擺在床頭櫃上,跟石家的水晶杯並排,倒像兩個時代在對視。
林燕青的紅旗袍剛掛好,石無敗就拎著桶艾草水進來:“泡腳水涼到正好,再泡會兒明天腿不酸。”
她把發簪小心翼翼插進首飾盒,那枚摔了缺口的珍珠在燈下閃著柔和的光:“這發簪得留著,等我閨女長大了,跟她說今天的閱兵式。”
石無敗幫她把泡腳桶挪近點:“還惦記著閨女呢?先想想明天能不能爬起來吃早飯。”
蘇晴的房間飄著淡淡的薰衣草香,石無痕正幫她把“海晏河清”的湯碗收進廚房——碗底的“2025,與君同慶”被湯汁浸得更清晰了。
“明天去逛潘家園,”他幫她掖好被角,指尖碰著被單上繡的玉蘭,“聽說有老匠人在那兒刻紀念章,給你刻枚‘蘇晴之印’。”
蘇晴點頭,忽然發現窗簾縫漏進的月光,在地板上拚出個小小的五角星,像白天閱兵場的縮影。
何宸瑜趴在書桌上打盹,筆記本電腦還亮著項目進度表,手邊的即食海參啃了一半,包裝袋上的生產日期印著“2025.9.3”——像給今天的激動蓋了個戳。傭人輕手輕腳地給他披上毯子,看見他屏幕保護程序是張閱兵方陣的照片,步數計數器顯示“32000”,比項目達標數還多出兩千。
另一邊,出租車緩緩駛向王府井步行街,街邊的路燈漸次亮起,暖黃的光勾勒出街邊建築的輪廓。宋婉柔把臉貼在車窗上,好奇地張望著,街邊琳琅滿目的店鋪和來來往往的行人,都透著十足的京城味兒。
“這地兒可熱鬧了,時間還早,先看看……。”宋融指著前方,嘴角帶著點笑意,“以前我來京城出差的時候,休息了就愛來這兒逛。”
李楠盛輕輕拍了下他的胳膊,“好,好好……就知道你愛湊熱鬧。”語氣裏卻滿是親昵。
車剛在步行街口停下,宋子謙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車,被宋思遠喊住:“慢點兒,別摔著!”
老人拄著拐杖,慢慢走下車,目光落在街邊的老字號牌匾上,“這地方,變化可真大啊。”
他們沿著步行街往裏走,宋婉柔被一家賣老北京小吃的店吸引住了,櫥窗裏擺滿了五顏六色的糖人兒、驢打滾和艾窩窩。“媽,我想吃這個。”
她拽著李楠盛的袖子撒嬌。李楠盛笑著點了下她的額頭,“就你嘴饞。”還是帶著她走進店裏。
店裏彌漫著香甜的氣息,宋子謙眼睛亮晶晶的,盯著櫃台上的小吃,每樣都想嚐一嚐。宋融給父親買了一份豌豆黃,“爸,您嚐嚐這個,軟軟糯糯的,不費牙。”宋思遠接過,吃了一口,臉上露出滿足的神情,“嗯,還是那個味兒。”
從店裏出來,他們繼續往前走。路過一家賣傳統手工藝品的店時,宋思遠停下了腳步,店裏展示著精美的京劇臉譜、剪紙和兔兒爺。他走進店裏,拿起一個兔兒爺端詳著,“以前過年,你爺爺總會給我買個兔兒爺,那時候可稀罕了。”
宋婉柔湊過去,看著那些色彩鮮豔的兔兒爺,“爺爺,我給您買一個吧。”宋思遠擺了擺手,“不用,看看就行。這些老玩意兒,現在不多見了。”可眼裏還是透著不舍。
這時,步行街上傳來一陣歡快的音樂聲,原來是有人在表演傳統的舞獅。宋子謙興奮地跑過去,擠在人群裏看得目不轉睛。宋融扶著父親也跟了過去,李楠盛和宋婉柔跟在後麵,一家人被熱鬧的氛圍包圍著。
舞獅結束後,人群漸漸散去。宋思遠看著周圍熱鬧的景象,感慨道:“現在的日子真好啊,以前哪敢想能來京城,還能在這麽熱鬧的地方逛逛。”宋融拍了拍父親的肩膀,“爸,以後咱們還來,帶您去更多好玩的地方。”
不知不覺,天色已晚,步行街的霓虹燈全部亮起,整個街道變得五彩斑斕。宋婉柔拿出手機,想拍張照片留念,卻發現手機電量不足了。宋子謙笑著說:“姐,沒關係,這些畫麵都記在咱們心裏了。”
一家人在步行街的長椅上坐了一會兒,休息好了才起身離開。離開王府井步行街時,宋婉柔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她知道,這一趟京城之行,會成為他們一家人最難忘的回憶。
從王府井步行街出來,宋融攔了輛出租車,報出機場名字時,李楠盛悄悄把揣在兜裏的兔兒爺往包裏塞了塞——剛才宋婉柔趁爺爺不注意,還是把那個泥製的小玩意兒買了下來,說要擺在老家的電視櫃上。
車過東直門時,宋思遠醒了盹,看著窗外掠過的高樓,突然問:“飛機快還是當年的戰馬快?”
宋子謙搶著答:“當然是飛機!飛得比鳥都高!”
老人笑了,眼角的皺紋擠在一起:“那時候騎戰馬追敵人,覺得馬就是最快的了,現在啊……”
話沒說完,卻被宋婉柔舉著的手機打斷——屏幕裏正重播空中梯隊的畫麵,殲-20的影子掠過天安門,“爺爺你看,飛機還能編隊呢,像大雁!”
到了機場,宋融去換登機牌,李楠盛帶著父親在大廳的椅子上歇腳。宋思遠的拐杖斜靠在椅邊,杖頭的木頭茬蹭著光可鑒人的地磚,留下幾道淺痕。
宋婉柔蹲在旁邊,給兔兒爺裹上紙巾,怕磕壞了它的紅漆耳朵,“剛才在步行街,你看那舞獅的紅綢子,跟這兔兒爺的顏色一樣亮。”
安檢時,宋子謙的運動鞋過安檢機,鞋底沾的長安街塵土在屏幕上顯成淡淡的陰影。宋融接過父親的拐杖,看著安檢員仔細檢查杖頭,突然覺得這根陪了父親大半輩子的木頭,比任何精密儀器都更沉。
李楠盛的帆布包過機時,滾出來的薄荷糖在傳送帶上蹦了兩下,像顆調皮的星星。
他抬頭時,看見服務生正給鄰桌端上一道“龍騰四海”,東星斑臥在青花瓷盤裏,鱗片片得像展翅的龍。
那盤菜離他們不過兩米,金紅的鮑汁在燈光下閃著光,他卻突然覺得父親碗裏的陽春麵更實在——麵條根根分明,蔥花綠得新鮮,荷包蛋的邊緣煎得焦脆,是母親最拿手的樣子。
“嚐嚐這個。”宋融把自己盤子裏的清蒸鱸魚往李楠盛那邊推了推。魚是他特意點的,想著父親牙口不好,肉質嫩。李楠盛夾起一塊,細心地挑去刺,遞到公公碗裏,“爸,慢點吃。”
宋思遠嚼著魚,突然指著窗外笑:“你看那樓頂上的國旗,風一吹,跟咱們方陣的正步一個節奏。”
宋婉柔的手機還放在桌角,碎了的屏幕亮著,是剛才拍的老兵方隊視頻。她用叉子叉起一塊牛排——這是她第一次吃西餐,刀叉拿得別扭,切下去時力道沒掌握好,肉汁濺到了牛仔褲上,正是早上被旋轉門蹭灰的地方。
她臉一紅,宋子謙卻突然說:“姐,你看我這個。”他把自己盤子裏的意麵卷成一團,像舉著小國旗,“像不像方陣裏的隊伍?”
鄰桌的談話飄過來,有人在說剛才的導彈方陣,語氣裏滿是驚歎。宋思遠放下筷子,喝了口酸梅湯,慢悠悠地說:“當年我們打仗,哪見過這些?能有杆好槍,就覺得能守住整個山頭了。”
宋融接話:“現在不一樣了,您看今天那些坦克、飛機,比當年的炮厲害多了。”老人搖搖頭:“厲害的不是這些,是你們年輕人眼裏的光,跟我們那時候一樣亮。”
李楠盛正給孩子們剝蝦,聽見這話,指尖頓了頓。蝦殼沾在手上,黏糊糊的,像小時候在老家河溝裏摸蝦時的感覺。
那時候日子苦,可父親總說“熬過去就好了”,現在看著眼前的孩子們,看著窗外飄揚的國旗,突然覺得那“熬過去”的甜,就藏在這杯酸梅湯裏,藏在父親碗裏的陽春麵裏。
買單時,宋融掏出李楠盛準備的信封,服務生接過時愣了愣——信封有點舊,邊角磨得發毛,像老人的拐杖頭。
找零回來,宋子謙捏著那幾枚硬幣,突然跑到窗邊,對著樓下舉國旗的人揮了揮,硬幣在陽光下閃了閃,像枚小小的紀念章。
走出酒店時,晚風帶著點涼。宋思遠的拐杖在大理石地麵上敲出“篤篤”聲,和廣場上老兵敬禮的節奏重合。李楠盛挽著他的胳膊,宋融牽著宋子謙,宋婉柔攥著那枚找零的硬幣,掌心沁出的汗把它捂得溫熱。
“回家。”宋思遠說。
“哎,回家。”李楠盛應著。
路燈把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像剛才閱兵方陣裏的隊列,不那麽整齊,卻帶著股穩穩的勁兒,往家的方向走。
遠處的天際線上,最後一縷陽光正落在天安門的琉璃瓦上,把那片紅,染得更暖了些。
幾乎在同一時間,夜色漫過別墅的飛簷時,紅木長桌上的66道菜已撤得隻剩半盞殘酒,杯底映著窗外燈籠的紅光,像把白天的熱鬧輕輕收進了琥珀裏。
石明皇被扶回主臥,張媽早把被褥烘得暖烘烘的,枕頭邊擺著那枚燙金紀念章,章麵的“1949-2025”在月光下泛著柔光。“老爺子今天累壞了,”
張媽幫他脫鞋,“老爺,城樓上風大,我給您腳底貼了暖足貼,睡得沉。”
石明皇打了個哈欠,手還攥著那串蜜蠟佛珠,嘴裏嘟囔著:“當年跟老首長在戰壕裏,就蓋件破軍大衣……”話沒說完,呼吸已勻得像湖麵的漣漪。
林海霸的房間被安排在石明皇隔壁,保鏢剛把行李箱打開,就見他從夾層裏摸出個褪色的軍用搪瓷缸——缸沿磕了個豁口,上麵印著“為人民服務”。
“這缸子比燕青歲數都大,”他對著缸子哈了口氣,用手帕擦了擦,“當年在朝鮮凍裂了嘴唇,就靠它喝雪水。”說著把缸子擺在床頭櫃上,跟石家的水晶杯並排,倒像兩個時代在對視。
林燕青的紅旗袍剛掛好,石無敗就拎著桶艾草水進來:“泡腳水涼到正好,再泡會兒明天腿不酸。”
她把發簪小心翼翼插進首飾盒,那枚摔了缺口的珍珠在燈下閃著柔和的光:“這發簪得留著,等我閨女長大了,跟她說今天的閱兵式。”
石無敗幫她把泡腳桶挪近點:“還惦記著閨女呢?先想想明天能不能爬起來吃早飯。”
蘇晴的房間飄著淡淡的薰衣草香,石無痕正幫她把“海晏河清”的湯碗收進廚房——碗底的“2025,與君同慶”被湯汁浸得更清晰了。
“明天去逛潘家園,”他幫她掖好被角,指尖碰著被單上繡的玉蘭,“聽說有老匠人在那兒刻紀念章,給你刻枚‘蘇晴之印’。”
蘇晴點頭,忽然發現窗簾縫漏進的月光,在地板上拚出個小小的五角星,像白天閱兵場的縮影。
何宸瑜趴在書桌上打盹,筆記本電腦還亮著項目進度表,手邊的即食海參啃了一半,包裝袋上的生產日期印著“2025.9.3”——像給今天的激動蓋了個戳。傭人輕手輕腳地給他披上毯子,看見他屏幕保護程序是張閱兵方陣的照片,步數計數器顯示“32000”,比項目達標數還多出兩千。
另一邊,出租車緩緩駛向王府井步行街,街邊的路燈漸次亮起,暖黃的光勾勒出街邊建築的輪廓。宋婉柔把臉貼在車窗上,好奇地張望著,街邊琳琅滿目的店鋪和來來往往的行人,都透著十足的京城味兒。
“這地兒可熱鬧了,時間還早,先看看……。”宋融指著前方,嘴角帶著點笑意,“以前我來京城出差的時候,休息了就愛來這兒逛。”
李楠盛輕輕拍了下他的胳膊,“好,好好……就知道你愛湊熱鬧。”語氣裏卻滿是親昵。
車剛在步行街口停下,宋子謙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車,被宋思遠喊住:“慢點兒,別摔著!”
老人拄著拐杖,慢慢走下車,目光落在街邊的老字號牌匾上,“這地方,變化可真大啊。”
他們沿著步行街往裏走,宋婉柔被一家賣老北京小吃的店吸引住了,櫥窗裏擺滿了五顏六色的糖人兒、驢打滾和艾窩窩。“媽,我想吃這個。”
她拽著李楠盛的袖子撒嬌。李楠盛笑著點了下她的額頭,“就你嘴饞。”還是帶著她走進店裏。
店裏彌漫著香甜的氣息,宋子謙眼睛亮晶晶的,盯著櫃台上的小吃,每樣都想嚐一嚐。宋融給父親買了一份豌豆黃,“爸,您嚐嚐這個,軟軟糯糯的,不費牙。”宋思遠接過,吃了一口,臉上露出滿足的神情,“嗯,還是那個味兒。”
從店裏出來,他們繼續往前走。路過一家賣傳統手工藝品的店時,宋思遠停下了腳步,店裏展示著精美的京劇臉譜、剪紙和兔兒爺。他走進店裏,拿起一個兔兒爺端詳著,“以前過年,你爺爺總會給我買個兔兒爺,那時候可稀罕了。”
宋婉柔湊過去,看著那些色彩鮮豔的兔兒爺,“爺爺,我給您買一個吧。”宋思遠擺了擺手,“不用,看看就行。這些老玩意兒,現在不多見了。”可眼裏還是透著不舍。
這時,步行街上傳來一陣歡快的音樂聲,原來是有人在表演傳統的舞獅。宋子謙興奮地跑過去,擠在人群裏看得目不轉睛。宋融扶著父親也跟了過去,李楠盛和宋婉柔跟在後麵,一家人被熱鬧的氛圍包圍著。
舞獅結束後,人群漸漸散去。宋思遠看著周圍熱鬧的景象,感慨道:“現在的日子真好啊,以前哪敢想能來京城,還能在這麽熱鬧的地方逛逛。”宋融拍了拍父親的肩膀,“爸,以後咱們還來,帶您去更多好玩的地方。”
不知不覺,天色已晚,步行街的霓虹燈全部亮起,整個街道變得五彩斑斕。宋婉柔拿出手機,想拍張照片留念,卻發現手機電量不足了。宋子謙笑著說:“姐,沒關係,這些畫麵都記在咱們心裏了。”
一家人在步行街的長椅上坐了一會兒,休息好了才起身離開。離開王府井步行街時,宋婉柔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她知道,這一趟京城之行,會成為他們一家人最難忘的回憶。
從王府井步行街出來,宋融攔了輛出租車,報出機場名字時,李楠盛悄悄把揣在兜裏的兔兒爺往包裏塞了塞——剛才宋婉柔趁爺爺不注意,還是把那個泥製的小玩意兒買了下來,說要擺在老家的電視櫃上。
車過東直門時,宋思遠醒了盹,看著窗外掠過的高樓,突然問:“飛機快還是當年的戰馬快?”
宋子謙搶著答:“當然是飛機!飛得比鳥都高!”
老人笑了,眼角的皺紋擠在一起:“那時候騎戰馬追敵人,覺得馬就是最快的了,現在啊……”
話沒說完,卻被宋婉柔舉著的手機打斷——屏幕裏正重播空中梯隊的畫麵,殲-20的影子掠過天安門,“爺爺你看,飛機還能編隊呢,像大雁!”
到了機場,宋融去換登機牌,李楠盛帶著父親在大廳的椅子上歇腳。宋思遠的拐杖斜靠在椅邊,杖頭的木頭茬蹭著光可鑒人的地磚,留下幾道淺痕。
宋婉柔蹲在旁邊,給兔兒爺裹上紙巾,怕磕壞了它的紅漆耳朵,“剛才在步行街,你看那舞獅的紅綢子,跟這兔兒爺的顏色一樣亮。”
安檢時,宋子謙的運動鞋過安檢機,鞋底沾的長安街塵土在屏幕上顯成淡淡的陰影。宋融接過父親的拐杖,看著安檢員仔細檢查杖頭,突然覺得這根陪了父親大半輩子的木頭,比任何精密儀器都更沉。
李楠盛的帆布包過機時,滾出來的薄荷糖在傳送帶上蹦了兩下,像顆調皮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