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愛占便宜的人無處不在
穿越到50後才知道的心酸 作者:爐灃市的白公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除了以上需要票據以外,還有就是買其他的也需要票,這不買油需要油票,豆油現在是7毛8分錢一斤。
就連買火柴都需要火柴票,2分錢一盒,而且現在家家戶戶都離不開這些。
更不用說咱們老百姓每家每戶,每個人都離不開的食鹽,也是需要票的,1毛4分錢一斤,倒是不貴。
可以說所有的東西別看東西便宜,可是得有票才行,人家才會賣給你。
起初大家都很興奮,覺著不就是費點勁嗎?
可是當大家都知道了,即使有錢有票都買不到的時候,才發現真的很不方便,可是為時已晚,計劃已經實施,就不會更改。
不過慢慢的大家也都習慣了,大家也都知道這樣做是為什麽,所以大家也都沒有什麽怨言。
大家在適應計劃經濟後,也都明白了每一種物品都是在規定範圍之內的,至於你能不能買的到,隻能憑運氣,或者是關係才行。
所以說這個時候誰家有一個在供銷社上班的親戚,那可是非常吃香的,不說供銷社裏有一些瑕疵品可以不需要票就能購買。
還有就是供銷社如果新上架的一些物品,可以最先知道,要不是讓人給留著,要不就是早早的去供銷社排隊,反正是隻要東西到了,家裏有事能用的上的,不管多少錢都會買回家。
就因為這個,很多人憑借著這個關係,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可沒少往家裏倒騰。
不光是在供銷社上班吃香,就是在其他單位上班也吃香。
這不是媽媽因為在工廠上班,家裏和都攢了好幾條羊毛毯呢!
爸爸雖說依舊在外地當兵,已經達到隨軍的條件,可是他們部隊所在的地方,附近並沒有學校,所以目前就沒有去。
在爸爸媽媽他們看來,孩子的學習才是最重要的,雖然這裏的學校隻是在鎮子上,可是這裏離政治中心並不遠。
而且從55年以後,這個鎮都不能說是鎮,都可以說是一個縣城都不為過。
因為在鎮上,接連蓋起了好幾個工廠不說,還有一所科研機構,以及一所高中。
不說其他的,就說科研院所以及高中都是建立在縣城以及市裏才有的。
所以說不要小看這個鎮,他現在基礎設施以及教育資源都是相對不錯的。
這也是為什麽爸爸一直沒有讓家裏人隨軍的目的。
不過即使現在隨軍了,在接下來的幾年裏,也不能說就可以解決所有軍人家屬吃飯的問題,所以說去不去都是一樣的。
唯一的不同,就是自己沒有辦法趁著機會出去偷偷的賣糧食了。
不過話說現在爸爸的職務也不算低,29歲,副營級幹部。
可以說從55年部隊實行軍銜製以後,爸爸的工資也有了一些變化。
從起初爸爸每個月的工資有89塊錢,是行政18級。現在一共分24級,可以說每個級別的工資都是不一樣的。
還有就是這個工資最近這幾年都在變化當中,到57年的時候,每個月不但有工資,還有軍齡補貼。
現在爸爸每個月工資加軍齡補貼一共有132塊2毛5分錢。
這個錢可以說是比工廠的工人高很多,都是他們好幾個月的工資了。
不說其他的,就是現在工廠裏的正式工的工資,也才有23塊5毛錢,都差不多趕上半年的工資了。
要不然在工資級別下來後,姥姥一家對自家的態度就有一些變化。
覺著自家就憑借著爸爸的工資,不但可以養活一家,還可以養著姥姥舅舅他們。
要不是問問著幾年隻要是爸爸回來,或者是有包裹寄回來,不但是大舅舅家的表哥表姐他們會到家裏要東西。
就連小舅舅家的幾個孩子,也會在姥姥的帶領下到家裏來。
不過每次不管是誰來都沒有,而且姥姥來了以後,媽媽也不說話,就陪著姥姥一起掉眼淚。
等回過頭來,如果是節日的話,媽媽就會拿出一包點心,再加點其他的送到隔壁,其他的就都沒有了。
還有就是爸爸幾乎每個月,也就留個零花錢,其他的都是用回款單把錢寄回來了。
至於媽媽,媽媽的工資也不算低,不說其他的,就說和兩個舅媽以及小姨比,就數媽媽的最高。
媽媽現在是三級工,一個月有48塊錢,並且因為她技術過硬,被任命為車間主任,加上各種補貼,媽媽現在每個月能領到60塊錢。
這可以說是在自家這一片都是少有的高工資人。
就這個,不僅舅媽小姨她們羨慕,就連附近好多婦女同誌都羨慕呢!
這個怎麽說呢?不管怎麽羨慕,誰讓她們不把政府的掃盲班看在眼裏的。
要不怎麽說,還是幸虧政府好,剛剛成立了不久之後,就開始掃盲工作,媽媽是個好學的同誌,即使掃盲班停止了,媽媽都在堅持學習。
特別是在自己和哥哥上學後,媽媽還拿起小學的書本在係統的學習。有不會的就問我們,所以說媽媽的工資高,那是憑本事爭取來的。
不說其他的,從54年秋到現在媽媽把三年級的語文數學,都學完了不說,還特意讓大哥給她出題做,媽媽的意思是說,她把小學課本學完後,就去上考一個小學畢業證出來,這對她以後漲工資或者是升職有用。
原因很簡單,就是在評工作等級的時候,廠領導知道她一直在堅持學習,才任命她為車間主任的,媽媽現在的想法是,什麽時候調離車間,到辦公室坐著上班,那是她的目標。
至於大舅媽他們現在還是一級工,一個月有35塊5毛錢,不過她們都有些嫉妒媽媽,但是誰讓她們技術不過硬不說,還是打字不是一個呢?
不過好多人知道媽媽,都在堅持學習後,也就不在說什麽了,畢竟媽媽工作的是時候踏實肯幹,技術過硬,最關鍵的是人家長領導賞識好學的同誌。
但是相對於是其他人來說,他們的工資還是比較高的,因為很多人的工資都在20-30元之間,可以說大部分人都是在拿23塊5毛錢這個檔,掙這個檔的人比較普遍。
也是在媽媽工資比他們高後,有因為爸爸每個月能匯錢回來後。
姥姥家的幾個孩子有事沒事老是到家裏來,無非就是覺著爸爸媽媽工資高,生活條件比他們好,家裏好吃的多,所以就想過來看看能不能吃到好吃的。
再一個就是在他們看來,自家隻有兩個孩子,還能花多少錢,在大舅媽和小舅媽心裏,彼此之間是親戚,吃點又能怎麽樣。
而在小姨的心裏,他們家是兄妹四個人過的最差的一個,媽媽身為姐姐,怎麽也的幫幫她才是。
可是恰恰相反,媽媽是個眼裏容不得沙子的人,自從表姐抗美和自己要零花錢那件事過後。
媽媽從來也不在其他孩子麵前,把家裏的吃的東西拿出來,也就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會在桌子上放一盤,不過也都是最次的,最差的。
用媽媽的話說,就是喂狗也比給他們吃的強。
原因嗎?
這話說起來也巧了,有一次媽媽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聽到:
“小美,不是姥姥說你,你看你狗蛋弟弟,都瘦成什麽樣子了,你就不能去你大姑家拿點吃的出來嗎?”
“姥姥,不是小美不想,是大姑家今天鎖著門,都不在家”
“那你奶奶家呢?你大姑父剛從部隊回來,肯定給你奶奶不少好東西,你是你奶奶的孫女,是她的侄女,她不給你給誰呀!”
“可是奶奶拿出來都分給下邊的弟弟妹妹了,自己和哥哥根本就沒有,自己也想給狗蛋弟弟的,可是沒有呀”
“行了,甭說這些,你和你娘一樣,都是不管用的,你大姑沒在家,沒有人給你。
你不會和你大姑家那個死丫頭要,老娘就不信那個邪,那個死丫頭能不給你吃,再說了,你不會在她麵前哭嗎?你們倆雖然一樣大,可是也大不了幾天不說。你們家孩子又比他們家多,怎麽也不會看著你們幾個挨餓吧!
他們家掙的可比你爹媽掙的多,隻要從手指縫裏漏出一點,都夠其他人吃的。”
“姥姥放心吧!小美一定會經常去大姑家的”
“不能經常去,你得隔三差五的過去一趟,去到哪裏的時候,你手腳麻利一點,嘴甜一點,隻要你比那個死丫頭討喜,你那個大姑大姑夫就疼你多點,到時候能到你手裏的東西也就多一點,到時候你可得把東西給狗蛋吃”
“姥姥,你放心吧!小美知道怎麽做。”
具體還說了些什麽,自己和哥哥不知道,這些都是當天媽媽聽到他們的對話後,回來和我們說的。
“你們兩個要記住,以後家裏隻要是吃的,隻能在家裏吃,不能拿出去吃,要不然其他人都會要”
“媽媽任何人都不可以嗎?”
“都不可以,家裏的這些點心什麽的,都是你們兩個人的,你們怎麽吃,爸爸媽媽都不會反對,即使吃完了,告訴媽媽一聲,再去給你們買都不是問題,到但是絕對不能拿出去吃。
就連買火柴都需要火柴票,2分錢一盒,而且現在家家戶戶都離不開這些。
更不用說咱們老百姓每家每戶,每個人都離不開的食鹽,也是需要票的,1毛4分錢一斤,倒是不貴。
可以說所有的東西別看東西便宜,可是得有票才行,人家才會賣給你。
起初大家都很興奮,覺著不就是費點勁嗎?
可是當大家都知道了,即使有錢有票都買不到的時候,才發現真的很不方便,可是為時已晚,計劃已經實施,就不會更改。
不過慢慢的大家也都習慣了,大家也都知道這樣做是為什麽,所以大家也都沒有什麽怨言。
大家在適應計劃經濟後,也都明白了每一種物品都是在規定範圍之內的,至於你能不能買的到,隻能憑運氣,或者是關係才行。
所以說這個時候誰家有一個在供銷社上班的親戚,那可是非常吃香的,不說供銷社裏有一些瑕疵品可以不需要票就能購買。
還有就是供銷社如果新上架的一些物品,可以最先知道,要不是讓人給留著,要不就是早早的去供銷社排隊,反正是隻要東西到了,家裏有事能用的上的,不管多少錢都會買回家。
就因為這個,很多人憑借著這個關係,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可沒少往家裏倒騰。
不光是在供銷社上班吃香,就是在其他單位上班也吃香。
這不是媽媽因為在工廠上班,家裏和都攢了好幾條羊毛毯呢!
爸爸雖說依舊在外地當兵,已經達到隨軍的條件,可是他們部隊所在的地方,附近並沒有學校,所以目前就沒有去。
在爸爸媽媽他們看來,孩子的學習才是最重要的,雖然這裏的學校隻是在鎮子上,可是這裏離政治中心並不遠。
而且從55年以後,這個鎮都不能說是鎮,都可以說是一個縣城都不為過。
因為在鎮上,接連蓋起了好幾個工廠不說,還有一所科研機構,以及一所高中。
不說其他的,就說科研院所以及高中都是建立在縣城以及市裏才有的。
所以說不要小看這個鎮,他現在基礎設施以及教育資源都是相對不錯的。
這也是為什麽爸爸一直沒有讓家裏人隨軍的目的。
不過即使現在隨軍了,在接下來的幾年裏,也不能說就可以解決所有軍人家屬吃飯的問題,所以說去不去都是一樣的。
唯一的不同,就是自己沒有辦法趁著機會出去偷偷的賣糧食了。
不過話說現在爸爸的職務也不算低,29歲,副營級幹部。
可以說從55年部隊實行軍銜製以後,爸爸的工資也有了一些變化。
從起初爸爸每個月的工資有89塊錢,是行政18級。現在一共分24級,可以說每個級別的工資都是不一樣的。
還有就是這個工資最近這幾年都在變化當中,到57年的時候,每個月不但有工資,還有軍齡補貼。
現在爸爸每個月工資加軍齡補貼一共有132塊2毛5分錢。
這個錢可以說是比工廠的工人高很多,都是他們好幾個月的工資了。
不說其他的,就是現在工廠裏的正式工的工資,也才有23塊5毛錢,都差不多趕上半年的工資了。
要不然在工資級別下來後,姥姥一家對自家的態度就有一些變化。
覺著自家就憑借著爸爸的工資,不但可以養活一家,還可以養著姥姥舅舅他們。
要不是問問著幾年隻要是爸爸回來,或者是有包裹寄回來,不但是大舅舅家的表哥表姐他們會到家裏要東西。
就連小舅舅家的幾個孩子,也會在姥姥的帶領下到家裏來。
不過每次不管是誰來都沒有,而且姥姥來了以後,媽媽也不說話,就陪著姥姥一起掉眼淚。
等回過頭來,如果是節日的話,媽媽就會拿出一包點心,再加點其他的送到隔壁,其他的就都沒有了。
還有就是爸爸幾乎每個月,也就留個零花錢,其他的都是用回款單把錢寄回來了。
至於媽媽,媽媽的工資也不算低,不說其他的,就說和兩個舅媽以及小姨比,就數媽媽的最高。
媽媽現在是三級工,一個月有48塊錢,並且因為她技術過硬,被任命為車間主任,加上各種補貼,媽媽現在每個月能領到60塊錢。
這可以說是在自家這一片都是少有的高工資人。
就這個,不僅舅媽小姨她們羨慕,就連附近好多婦女同誌都羨慕呢!
這個怎麽說呢?不管怎麽羨慕,誰讓她們不把政府的掃盲班看在眼裏的。
要不怎麽說,還是幸虧政府好,剛剛成立了不久之後,就開始掃盲工作,媽媽是個好學的同誌,即使掃盲班停止了,媽媽都在堅持學習。
特別是在自己和哥哥上學後,媽媽還拿起小學的書本在係統的學習。有不會的就問我們,所以說媽媽的工資高,那是憑本事爭取來的。
不說其他的,從54年秋到現在媽媽把三年級的語文數學,都學完了不說,還特意讓大哥給她出題做,媽媽的意思是說,她把小學課本學完後,就去上考一個小學畢業證出來,這對她以後漲工資或者是升職有用。
原因很簡單,就是在評工作等級的時候,廠領導知道她一直在堅持學習,才任命她為車間主任的,媽媽現在的想法是,什麽時候調離車間,到辦公室坐著上班,那是她的目標。
至於大舅媽他們現在還是一級工,一個月有35塊5毛錢,不過她們都有些嫉妒媽媽,但是誰讓她們技術不過硬不說,還是打字不是一個呢?
不過好多人知道媽媽,都在堅持學習後,也就不在說什麽了,畢竟媽媽工作的是時候踏實肯幹,技術過硬,最關鍵的是人家長領導賞識好學的同誌。
但是相對於是其他人來說,他們的工資還是比較高的,因為很多人的工資都在20-30元之間,可以說大部分人都是在拿23塊5毛錢這個檔,掙這個檔的人比較普遍。
也是在媽媽工資比他們高後,有因為爸爸每個月能匯錢回來後。
姥姥家的幾個孩子有事沒事老是到家裏來,無非就是覺著爸爸媽媽工資高,生活條件比他們好,家裏好吃的多,所以就想過來看看能不能吃到好吃的。
再一個就是在他們看來,自家隻有兩個孩子,還能花多少錢,在大舅媽和小舅媽心裏,彼此之間是親戚,吃點又能怎麽樣。
而在小姨的心裏,他們家是兄妹四個人過的最差的一個,媽媽身為姐姐,怎麽也的幫幫她才是。
可是恰恰相反,媽媽是個眼裏容不得沙子的人,自從表姐抗美和自己要零花錢那件事過後。
媽媽從來也不在其他孩子麵前,把家裏的吃的東西拿出來,也就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會在桌子上放一盤,不過也都是最次的,最差的。
用媽媽的話說,就是喂狗也比給他們吃的強。
原因嗎?
這話說起來也巧了,有一次媽媽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聽到:
“小美,不是姥姥說你,你看你狗蛋弟弟,都瘦成什麽樣子了,你就不能去你大姑家拿點吃的出來嗎?”
“姥姥,不是小美不想,是大姑家今天鎖著門,都不在家”
“那你奶奶家呢?你大姑父剛從部隊回來,肯定給你奶奶不少好東西,你是你奶奶的孫女,是她的侄女,她不給你給誰呀!”
“可是奶奶拿出來都分給下邊的弟弟妹妹了,自己和哥哥根本就沒有,自己也想給狗蛋弟弟的,可是沒有呀”
“行了,甭說這些,你和你娘一樣,都是不管用的,你大姑沒在家,沒有人給你。
你不會和你大姑家那個死丫頭要,老娘就不信那個邪,那個死丫頭能不給你吃,再說了,你不會在她麵前哭嗎?你們倆雖然一樣大,可是也大不了幾天不說。你們家孩子又比他們家多,怎麽也不會看著你們幾個挨餓吧!
他們家掙的可比你爹媽掙的多,隻要從手指縫裏漏出一點,都夠其他人吃的。”
“姥姥放心吧!小美一定會經常去大姑家的”
“不能經常去,你得隔三差五的過去一趟,去到哪裏的時候,你手腳麻利一點,嘴甜一點,隻要你比那個死丫頭討喜,你那個大姑大姑夫就疼你多點,到時候能到你手裏的東西也就多一點,到時候你可得把東西給狗蛋吃”
“姥姥,你放心吧!小美知道怎麽做。”
具體還說了些什麽,自己和哥哥不知道,這些都是當天媽媽聽到他們的對話後,回來和我們說的。
“你們兩個要記住,以後家裏隻要是吃的,隻能在家裏吃,不能拿出去吃,要不然其他人都會要”
“媽媽任何人都不可以嗎?”
“都不可以,家裏的這些點心什麽的,都是你們兩個人的,你們怎麽吃,爸爸媽媽都不會反對,即使吃完了,告訴媽媽一聲,再去給你們買都不是問題,到但是絕對不能拿出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