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好漢們抵達幽州後,按照朝廷那邊的意思,朱棣是盡可能的給予他們厚待。


    這讓他們很是受用,心中更加堅定了要為朝廷效力的決心與信念。


    他們很感激。


    朝廷能夠不在乎他們之前所犯下的事情,也不在乎他們都是草莽出身。


    甚至某些待遇,還優越於尋常士卒。


    這還有什麽,令他們不夠滿意的呢?


    而朱棣也很好奇,為何朝廷要做出這樣的決定。


    所以,在之後幾日,他都在暗中觀察這所謂的一百零八將。


    漸漸地,對他們眾人也有了一定了解。


    意外發現,這一百零八人,當然包括宋江在內,都有著極為出眾的地方。


    他們或許不是什麽武功蓋世之輩,但一定有某個地方,有著過人之處。


    比如時遷,武功一般般,但是賊會偷東西。


    或許將來可以讓他去偷取情報。


    還有一些水戰特別精通的將領。


    更有些人極善隱藏。


    但如果要說,在武力方麵,誰更厲害一點兒。


    那一定還是盧俊義、林衝、武鬆、魯智深、楊誌、關勝、呼延灼等幾人。


    大概掌握了他們的情報後,朱棣向姚廣孝與郭嘉等人開口道:“朝廷招募這夥賊寇,還真是招對了。


    他們當中,有不少人精通武藝,當然,如果要與許褚等幾位將軍相比,還是差些火候。


    不過有了他們助力,足以彌補我軍招兵之後,中層將領不足的缺陷了。”


    一百零八將裏的那些人,讓他們獨當一麵的話,確實還差點兒意思。


    但是如果讓他們擔任中層將領甚至更低,那還真是綽綽有餘。


    有了他們的加入,不止是幽雲,就連整個秦國,都不會缺少中層將領了。


    聞聲,郭嘉笑著說道:“王爺,不管他們從前是做什麽,如今,他們也都是我大秦的將領了。


    我們現在給予他們厚待,就是希望,他們在上陣殺敵之時,能顯露一些真本領。


    倘若隻是徒有虛表,那麽這些人,也便不配自為一軍。”


    姚廣孝皺眉道:“那一百零七人,皆聽從宋江的號令,這可不妥,要不然,將他們分而管之?”


    朱棣搖頭道:“朝廷那邊有旨令,要讓宋江與他們自領一軍,若是大戰結束,倒是可以向朝廷建議,將這一百零八人分散開來。”


    其實,真等大戰結束,無需他建議,朝廷也會這麽做。


    因為朝廷不會允許軍隊當中,出現什麽小團體。


    像是四王這種存在,已經不是小團體了。


    所以自然也就不在朝廷的考慮範圍之內。


    可若等他們死了,那麽他們麾下的部將,肯定也會被分化管理。


    “不知王爺已經招募了多少兵馬?目前幽雲地界,總計有多少兵馬?”郭嘉問道。


    朱棣直言道:“算上宋江帶來的這十萬甲士,以及剛剛招募的十五萬兵卒,目前我軍,已經有六十萬的兵力。”


    六十五萬...


    這個數字乍一眼看是很多。


    但是要考慮到,晉國目前投入的軍隊數量,就已經是朱棣所部的兩倍了。


    這還不保證,若是晉國戰事進行的不順利,是否還會有繼續增兵的可能性。


    可不管怎麽說,他這邊的壓力,是小了許多。


    而壓力山大的,還是函穀關那邊。


    目前,隨著霍去病率領援軍趕到那邊之後。


    約有六十餘萬秦軍將士,正在嚴陣以待。


    可他們所麵臨的,乃是一百五十萬敵軍啊!


    函穀關與幽雲所能出動過的軍隊,幾乎就已經是全國之師。


    而兵部尚書曹操也算了一下,即使如今全國各地都在招兵。


    但保守估計,能招募出來五十萬大軍,已經算很好了。


    關鍵,這還是缺少甲胄、輜重的情況下。


    秦國這幾年,雖然一直在強調練兵,甚至還出征倭國。


    但其迅速發展的,隻是水戰實力。


    像是陸戰,依舊缺少箭矢、戰馬、甲胄等。


    五十萬乍一看很多,當分散到函穀關與幽雲那邊的時候,還能有多少?


    負責補給大軍的民夫,又將用多少?


    正常來說,算上抽調的糧草等,三個民夫,能養活一個步卒。


    而養活一個騎兵,民夫數量至少要翻一倍。


    雖然那些民夫大部分不用隨軍出征,安心在家種地即可。


    但是,整個秦國,又能有多少民夫呢?


    這一戰,大秦已經把家底都掏空了。


    如今,朝廷各部官吏,每天都要去戶部走一走。


    隻要見到和珅或者是一些在戶部管事的官員,都會上前詢問要錢。


    而和珅給他們統一回答就是——沒錢。


    要命沒有,要錢也沒有。


    是真沒錢嗎?


    不盡然。


    這是這場大戰還未開始,全國上下所需的銀錢數目,就已經像是一個無底洞一樣了。


    若是不細水長流的省著花,戶庫裏即使有再多的錢,也經不起那般揮霍啊!


    於是乎,和珅便向戶部內的所有官吏,都下達了一條死命令。


    但凡其餘各部各司官吏,來要錢的時候,隻要不是與兵餉與輜重等問題有關,一律不借。


    哪怕對方有朝廷的承諾在,也不行。


    自從嬴淵說出全國招兵的計劃後,他便一直沒回家,就住在了戶部。


    就怕走出衙門,家還沒回,就被幾個四品三品的大員給半道劫持了。


    他現在就期望著,那些世家能夠多聽聽朝廷的話,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樣的話,還能緩解一下戶部的困難。


    如今,那些世家們,也的確都在商議支援朝廷這件事。


    比如說隴西李家。


    此刻,李林甫的弟弟李寅,正在舉行家族會議。


    該說不說,自從嬴淵真正掌握權力開始,各大世家之間,像是這種大型的會議,便就沒有斷過。


    李寅將自己兄長的意思說出:“諸位長輩以及族中兄弟,我兄長的意思是說,此役,不僅關乎朝廷之存亡,也關乎到大秦的每一個人,每一個百姓。


    倘若真的讓晉楚兩國的人,將我大秦給滅了,那麽,下一個他們要針對的,便是我們各大世家。


    因為敵國不會放縱一個存在於前朝的世家,還能安然無恙的待在這世上。我兄長說的很有道理,所以,在這裏,我建議,既然朝廷都已經拿出了咱們家底。


    那麽咱們李家,幹脆就賭上數百年來家族積攢的氣數,也拿出家底,支援朝廷抗敵。”


    如果說,是他們本土有人造反,然後改朝換代了,他們這些世家,還是有可能存活下去的。


    因為新的朝廷,第一時間,想的肯定是穩定時局,而穩定時局的方法,就是與世家親近。


    但是人家晉楚兩國不同。


    他們擺明了,就是來秦國撈好處的。


    即使滅了大秦,沒有撈到足夠多的好處之前,豈能罷手?


    他們又不會管大秦本土世家的存活。


    大不了搶了就走,讓這片土地的百姓自生自滅。


    隻要能夠彌補他們的利益就可。


    “李寅啊,我們這些老家夥都老了,你與林甫說怎麽辦,就怎麽辦,我們這些老家夥沒有異議。


    家國存亡之際,就先別考慮自家利益了,國家國家,有國才能有家啊!”


    一位李家長輩語重心長的緩緩開口道。


    聞聲,李寅頓時作揖道:“叔父,侄兒明白該怎麽做了,多謝叔父支持。”


    “一家人,說什麽兩家話?”


    ...


    除了李家之外,其餘幾大世家,也陸續決定表態支持朝廷抗敵的政策。


    甚至,他們還上奏朝廷,希望可以投入人力物力,參與到製作甲胄與兵刃的工作中來。


    如此一來,便又間接的為大秦解決掉一個麻煩。


    而江南十二族那邊,聽到這場大戰,朝廷有重用自家子弟的意思。


    也都拿出了家底。


    盡管,他們原本財富就比不上五大世家。


    但是,也願為了國朝盡一份綿薄之力。


    站在民族大義的角度上來說,他們這些世家,確實是盡了心意,無可厚非。


    站在利益的角度上來說,他們這是在謀國,在押注,所圖也很大。


    當然,這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畢竟有付出就會有回報。


    隻是有時候,對於平凡人來說,那回報太不起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求求你們了,讓朕當個昏君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砂糖橘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砂糖橘子並收藏我求求你們了,讓朕當個昏君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