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星火塔的暖金光芒穿透晨霧,十歲的雷生站在塔前的火山岩祭壇上,掌心沁出的汗漬與石麵的火銃圖騰悄然重合。周益捧著用黎錦包裹的長匣走來,匣角繡著的鐵蚱蜢振翅紋,正是雷生三歲時在沙地上畫的第一幅圖騰。
“雷生,接銃。” 周益的聲音混著火山岩鍾的餘韻,匣子開啟的刹那,蘇月晶特有的藍金光暈溢出 —— 那是用三年前量子艙碎片、張老遺留的刻刀刀刃,以及阿虎火甲藤斷藤熔鑄的 “雷生之銃”。槍管表麵流轉的金屬紋路,細看竟是黎漢元三族文字的 “耕” 字變體,在陽光下顯形出 dna 雙螺旋的光影。
三族長老圍攏過來,黎族峒主奧雅用銀錐在槍管刻下火焰紋,每道弧線都對應著甜火結晶的分子鍵;漢族匠首阿木握著張老的刻刀,在扳機處鑿出振翅的鐵蚱蜢,蟲足恰好勾住 “耕” 字的最後一捺;蒙古族長老鐵木爾則用狼首紋銀鑿,在槍托刻下銜穗的狼,狼眼位置嵌著米粒大小的甜火結晶。
“這銃裏裝著三族的魂。” 周益托起雷生的手,讓他觸摸槍管中段的凹槽 —— 那裏嵌著阿虎的火甲藤斷藤,藤皮上的焦痕與雷生掌心的淺疤形狀相同,“蘇博士的晶能看土,張老的刀能刻魂,阿虎哥的藤能承火,現在都交給你了。”
雷生的指尖劃過槍口鑲嵌的蘇月晶,晶體突然發出蜂鳴,光芒頻率與他腕間銀鐲殘片的震動完全一致。“它在說該種紅薯了!” 孩子的眼睛發亮,晶光掃過祭壇前的試驗田,竟在貧瘠的火山灰上標出三處發亮的播種點 —— 那是蘇月晶在感知土壤肥力。
“刻下第一百道膛線吧。” 燕紅葉的紅金戰袍拂過祭壇,戰袍上的火銃紋章在雷生之銃的光暈中顯得格外明亮。雷生握緊銃柄,將槍口對準星火塔基座的空白處,深吸一口氣 —— 這是他第一次使用真正的 “火器”,卻不是為了戰鬥,而是為了紀年。
銃尖接觸石麵的瞬間,蘇月晶的藍光滲入岩縫,一百道螺旋膛線自動顯形,每道都刻著不同年份的技術突破:1285 年火甲藤兵的導流槽、1287 年試耕火銃的犁頭弧度、1288 年耕戰兩用戟的屯田刻度…… 當最後一道線完成,基座中央浮現出 “雷生紀年” 四個黎漢雙文,字體由甜火結晶與蘇月晶的混合粉末構成,在石麵下形成跳動的光脈。
“從今往後,每年春分,” 周益將新培育的 “雷生紅薯” 種子裝入銃管,種子外殼泛著與雷生瞳孔相同的琥珀色,“就用你培育的種子填滿槍管,讓它們跟著銃的心跳生長。”
雷生鄭重地將銃插入祭壇前的土中,槍管自動豎立成播種的標尺。當他鬆開手,銃身發出輕微的嗡鳴,與星火塔內的文明之芯產生共振,塔燈的光芒突然增強,在試驗田投出巨大的火銃圖騰,圖騰中心的 “耕” 字恰好覆蓋雷生方才標出的播種點。
波斯商隊的使者跪在祭壇旁,用鵝毛筆記錄下這神聖時刻:“東方的少年接過的不是武器,而是會呼吸的文明之根。火銃的準星不再瞄準敵人,而是對準土壤的心跳;槍管不再發射鉛彈,而是播撒帶著祖先體溫的種子。”
黃昏時分,雷生抱著雷生之銃坐在星火塔首層,銃管裏的種子隨著他的呼吸輕輕震動。他摸著扳機處的鐵蚱蜢刻紋,忽然想起三年前蘇月阿姨在量子艙前的微笑 —— 那時他還不懂時空共振,隻記得她口袋裏總裝著烤紅薯。此刻銃管裏的種子,正是用蘇月晶改良的品種,能在鹽堿地長出比蜜還甜的果實。
“雷生哥哥,該給銃起名字啦!” 阿椰的學徒小黎捧著三角梅跑過來,將花插在銃口的蘇月晶旁。雷生望著花朵在晶光中旋轉,突然想起晶燈最後顯形的未來場景:2024 年的孩子們舉著同樣形狀的播種器,在火星上開墾農田。
“就叫它‘星火’吧。” 他輕輕撫摸銃身上的三族圖騰,狼頭的鬃毛、火焰的紋路、鐵蚱蜢的翅膀,此刻都在暮色中泛著暖光,“讓它的種子,像星火一樣,哪裏有土,就在哪裏生根。”
瓊州府的銅鍾響起,鍾聲裏混著黎漢元三族的歡呼聲。
“雷生,接銃。” 周益的聲音混著火山岩鍾的餘韻,匣子開啟的刹那,蘇月晶特有的藍金光暈溢出 —— 那是用三年前量子艙碎片、張老遺留的刻刀刀刃,以及阿虎火甲藤斷藤熔鑄的 “雷生之銃”。槍管表麵流轉的金屬紋路,細看竟是黎漢元三族文字的 “耕” 字變體,在陽光下顯形出 dna 雙螺旋的光影。
三族長老圍攏過來,黎族峒主奧雅用銀錐在槍管刻下火焰紋,每道弧線都對應著甜火結晶的分子鍵;漢族匠首阿木握著張老的刻刀,在扳機處鑿出振翅的鐵蚱蜢,蟲足恰好勾住 “耕” 字的最後一捺;蒙古族長老鐵木爾則用狼首紋銀鑿,在槍托刻下銜穗的狼,狼眼位置嵌著米粒大小的甜火結晶。
“這銃裏裝著三族的魂。” 周益托起雷生的手,讓他觸摸槍管中段的凹槽 —— 那裏嵌著阿虎的火甲藤斷藤,藤皮上的焦痕與雷生掌心的淺疤形狀相同,“蘇博士的晶能看土,張老的刀能刻魂,阿虎哥的藤能承火,現在都交給你了。”
雷生的指尖劃過槍口鑲嵌的蘇月晶,晶體突然發出蜂鳴,光芒頻率與他腕間銀鐲殘片的震動完全一致。“它在說該種紅薯了!” 孩子的眼睛發亮,晶光掃過祭壇前的試驗田,竟在貧瘠的火山灰上標出三處發亮的播種點 —— 那是蘇月晶在感知土壤肥力。
“刻下第一百道膛線吧。” 燕紅葉的紅金戰袍拂過祭壇,戰袍上的火銃紋章在雷生之銃的光暈中顯得格外明亮。雷生握緊銃柄,將槍口對準星火塔基座的空白處,深吸一口氣 —— 這是他第一次使用真正的 “火器”,卻不是為了戰鬥,而是為了紀年。
銃尖接觸石麵的瞬間,蘇月晶的藍光滲入岩縫,一百道螺旋膛線自動顯形,每道都刻著不同年份的技術突破:1285 年火甲藤兵的導流槽、1287 年試耕火銃的犁頭弧度、1288 年耕戰兩用戟的屯田刻度…… 當最後一道線完成,基座中央浮現出 “雷生紀年” 四個黎漢雙文,字體由甜火結晶與蘇月晶的混合粉末構成,在石麵下形成跳動的光脈。
“從今往後,每年春分,” 周益將新培育的 “雷生紅薯” 種子裝入銃管,種子外殼泛著與雷生瞳孔相同的琥珀色,“就用你培育的種子填滿槍管,讓它們跟著銃的心跳生長。”
雷生鄭重地將銃插入祭壇前的土中,槍管自動豎立成播種的標尺。當他鬆開手,銃身發出輕微的嗡鳴,與星火塔內的文明之芯產生共振,塔燈的光芒突然增強,在試驗田投出巨大的火銃圖騰,圖騰中心的 “耕” 字恰好覆蓋雷生方才標出的播種點。
波斯商隊的使者跪在祭壇旁,用鵝毛筆記錄下這神聖時刻:“東方的少年接過的不是武器,而是會呼吸的文明之根。火銃的準星不再瞄準敵人,而是對準土壤的心跳;槍管不再發射鉛彈,而是播撒帶著祖先體溫的種子。”
黃昏時分,雷生抱著雷生之銃坐在星火塔首層,銃管裏的種子隨著他的呼吸輕輕震動。他摸著扳機處的鐵蚱蜢刻紋,忽然想起三年前蘇月阿姨在量子艙前的微笑 —— 那時他還不懂時空共振,隻記得她口袋裏總裝著烤紅薯。此刻銃管裏的種子,正是用蘇月晶改良的品種,能在鹽堿地長出比蜜還甜的果實。
“雷生哥哥,該給銃起名字啦!” 阿椰的學徒小黎捧著三角梅跑過來,將花插在銃口的蘇月晶旁。雷生望著花朵在晶光中旋轉,突然想起晶燈最後顯形的未來場景:2024 年的孩子們舉著同樣形狀的播種器,在火星上開墾農田。
“就叫它‘星火’吧。” 他輕輕撫摸銃身上的三族圖騰,狼頭的鬃毛、火焰的紋路、鐵蚱蜢的翅膀,此刻都在暮色中泛著暖光,“讓它的種子,像星火一樣,哪裏有土,就在哪裏生根。”
瓊州府的銅鍾響起,鍾聲裏混著黎漢元三族的歡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