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承遠點頭,算是相信陸逢時的說辭。
“如此,那民婦就先退下了。”
不能讓她就這麽走,錢氏撲向陸逢時:“不,你不能走!劉青是你殺的,一定是你殺的。”
章俊眼疾手快,擋住撲來的錢氏。
“錢氏擾亂公堂,打五大板,以儆效尤。”
墨簽扔下,錢氏眸子驟縮,眼裏浮出恐懼之色:“不,大人收回成命,貧孀知錯了!”
“公堂豈是兒戲之所?”
從公堂出去,陸逢時與裴之硯一同站在門口看著審訊,她想知道劉青案最後的定論。
別看錢氏肥碩,五大板打下去,整個人都消停了。
盧承運:“錢氏,還不快快招來,你是如何殺死劉青的。”
錢氏癱伏在青磚地上,肥碩的身軀隨著抽泣劇烈起伏,因疼痛冒出的冷汗浸濕了素色麻衣。
她忽然抬頭,渙散的目光掃過堂外圍觀人群。
在觸及陸逢時那雙洞若觀火的眸子時猛然一顫。
陸氏,她知道自己的打算。
今日不能拉她下水,官府絕不會輕饒她。
她轉過頭來,看著盧縣令:“貧孀......招供。”
錢氏嗓音嘶啞,手指摳進磚縫,指節泛白,“他死的前一晚喝了很多酒闖入我家,威脅我交出亡夫的賬冊。”
“他撕扯我衣襟時,我摸到灶台上的鹽罐砸到他腦袋...”
“什麽賬冊?”
錢氏支吾:“是亡夫運私鹽的賬冊!”
此言一出,滿堂嘩然。
錢氏在其亡夫死後,依然活得逍遙自在,原是因為販賣私鹽賺的銀錢。
從古至今,老百姓對這樣的事,都是深惡痛絕!
站在公堂外朝裏吐口水。
盧承運一拍驚堂木:“肅靜,錢氏,發生這事為何不報官?”
“報官?”
錢氏突然尖笑,臉上橫肉扭曲,“三年前我丈夫明明是被人害死,縣衙不但不查,還說我們擾亂公堂,被亂棒打了出去,我公婆因此重傷喪命。”
她猛地撕開衣領,露出鎖骨處一道陳年疤痕,“這就是證據,你們官字兩張口......”
話未說完,章俊突然幾步上前低語。
公堂大門離盧縣令的案桌不過三四丈距離,以陸逢時現在的修為,沉下心去聽,還是能聽到些大概。
章俊說的,是三年前上任縣令。
也的確牽扯出私鹽之事,但隨即那位縣令高升,鬧的沸沸揚揚的事就這麽不了了之。
稍微用腦子想,也知此事不簡單。
盧承運未曾想到,一個看似簡單的命案,竟牽扯出三年前舊事。
隻能先退堂。
章俊大步來到堂前,對兩人道:“劉青案已經明朗,你們可以回去了!”
“多謝差爺。”
裴之硯行禮,兩人並肩離去,來到驛站趕著章俊征來的驢車準備返回白雲寺村。
驛站漸行漸遠。
出了城門沒多久,行人逐漸減少,唯餘兩旁竹林被清風吹的沙沙作響,陸逢時攏了攏衣襟,坐在裴之硯身旁,看似平靜,心神卻還是緊繃著。
錢氏的招供出乎意料,將劉青之死引向了私鹽舊案,看似是洗脫了她的嫌疑。
但裴之硯了呢?
他是否相信錢氏說辭,那個小小的鹽罐就能將劉青砸死?
沉默在兩人之間蔓延,隻有車輪滾動和風聲交織。
過了前麵岔路口,往左拐就是往黎溪鎮,裴之硯突然出聲,聲音平淡無波,聽不出情緒:“錢氏所言,倒是解了劉青之死的疑團。貪財好色,圖謀他人私密賬冊,終招殺身之禍。也算是因果報應。”
陸逢時心頭微微一跳,側頭看他。
他俊朗的側臉在秋陽下顯得有些疏離,辨不清喜怒。
“是啊,”她順著話頭,語氣盡量自然,“誰能想到,劉青竟還牽扯到私鹽案?錢氏也是個苦命人,三年前的事......”
她適時收住話頭,留下唏噓的餘地。
“苦命?”
裴之硯輕輕嗤笑一聲,那笑聲很淡,卻像冰針紮在陸逢時心上,“被逼至絕境的反擊是苦命,那主動設局,殺人奪財呢?又算什麽?”
陸逢時呼吸一滯,袖中的手指微微蜷縮。
他果然還是懷疑!
他並未如表麵那般相信錢氏就是唯一的凶手,或者說,他從未完全相信過她那晚的說辭。
“官人此言何意?”
她穩住心神,迎上他轉過來的目光。
“莫非官人覺得,劉青之死,還有內情?錢氏......不是真凶?”她巧妙地將問題拋了回去,甚至帶著一絲困惑。
裴之硯沒有立刻回答。
隻是深深地看著她,那目光仿佛要穿透她的皮囊,直抵靈魂深處。
半晌,他才緩緩開口:“錢氏是凶手,這點,盧縣令已有定論。她供述的動機、過程,與人證物證也大致吻合。”
陸逢時剛想鬆口氣,他接下來的話卻讓她如墜冰窟。
“隻是,”裴之硯話鋒一轉,視線落在她光潔的額頭上,那裏結痂的傷口在陽光下依然顯眼,“錢氏交代,她是在劉青撕扯她衣襟時,情急之下摸到鹽罐砸中劉青頭部,致其昏迷或短暫失去行動力,而後才尋機用利器刺死他。那麽...”
他頓了頓,每個字都清晰無比:“娘子額角這道傷,又是如何來的?”
“那日你回娘家,走到村口,恰好看見劉青與人拉扯,受驚跌入山溝撞傷......可錢氏供述,她與劉青發生衝突,是在劉青死前一晚,地點在她家,而非村口樹林。時間、地點,似乎都對不上?”
秋風吹過,卷起幾片枯葉打著旋兒落在驢車上。
陸逢時隻覺得一股寒氣從腳底竄起。
她低估了裴之硯。
他不僅沒信,還將她前後說辭的矛盾之處,連同錢氏口供,一絲不落地串聯起來。
精準找到了她謊言中最脆弱的一環!
那晚她為了解釋晚歸和額傷,臨時編造遇見土匪受驚跌落山溝的故事,此刻成了懸在她頭頂的利劍。
錢氏的供詞,成了刺穿她謊言的鐵證。
裴之硯的目光依舊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審視:“錢氏所殺之人,是闖入她家欲行不軌的劉青。那你呢?那晚在村口樹林......你拉扯的是誰?讓你受驚墜溝的‘意外’,又是什麽?”
“如此,那民婦就先退下了。”
不能讓她就這麽走,錢氏撲向陸逢時:“不,你不能走!劉青是你殺的,一定是你殺的。”
章俊眼疾手快,擋住撲來的錢氏。
“錢氏擾亂公堂,打五大板,以儆效尤。”
墨簽扔下,錢氏眸子驟縮,眼裏浮出恐懼之色:“不,大人收回成命,貧孀知錯了!”
“公堂豈是兒戲之所?”
從公堂出去,陸逢時與裴之硯一同站在門口看著審訊,她想知道劉青案最後的定論。
別看錢氏肥碩,五大板打下去,整個人都消停了。
盧承運:“錢氏,還不快快招來,你是如何殺死劉青的。”
錢氏癱伏在青磚地上,肥碩的身軀隨著抽泣劇烈起伏,因疼痛冒出的冷汗浸濕了素色麻衣。
她忽然抬頭,渙散的目光掃過堂外圍觀人群。
在觸及陸逢時那雙洞若觀火的眸子時猛然一顫。
陸氏,她知道自己的打算。
今日不能拉她下水,官府絕不會輕饒她。
她轉過頭來,看著盧縣令:“貧孀......招供。”
錢氏嗓音嘶啞,手指摳進磚縫,指節泛白,“他死的前一晚喝了很多酒闖入我家,威脅我交出亡夫的賬冊。”
“他撕扯我衣襟時,我摸到灶台上的鹽罐砸到他腦袋...”
“什麽賬冊?”
錢氏支吾:“是亡夫運私鹽的賬冊!”
此言一出,滿堂嘩然。
錢氏在其亡夫死後,依然活得逍遙自在,原是因為販賣私鹽賺的銀錢。
從古至今,老百姓對這樣的事,都是深惡痛絕!
站在公堂外朝裏吐口水。
盧承運一拍驚堂木:“肅靜,錢氏,發生這事為何不報官?”
“報官?”
錢氏突然尖笑,臉上橫肉扭曲,“三年前我丈夫明明是被人害死,縣衙不但不查,還說我們擾亂公堂,被亂棒打了出去,我公婆因此重傷喪命。”
她猛地撕開衣領,露出鎖骨處一道陳年疤痕,“這就是證據,你們官字兩張口......”
話未說完,章俊突然幾步上前低語。
公堂大門離盧縣令的案桌不過三四丈距離,以陸逢時現在的修為,沉下心去聽,還是能聽到些大概。
章俊說的,是三年前上任縣令。
也的確牽扯出私鹽之事,但隨即那位縣令高升,鬧的沸沸揚揚的事就這麽不了了之。
稍微用腦子想,也知此事不簡單。
盧承運未曾想到,一個看似簡單的命案,竟牽扯出三年前舊事。
隻能先退堂。
章俊大步來到堂前,對兩人道:“劉青案已經明朗,你們可以回去了!”
“多謝差爺。”
裴之硯行禮,兩人並肩離去,來到驛站趕著章俊征來的驢車準備返回白雲寺村。
驛站漸行漸遠。
出了城門沒多久,行人逐漸減少,唯餘兩旁竹林被清風吹的沙沙作響,陸逢時攏了攏衣襟,坐在裴之硯身旁,看似平靜,心神卻還是緊繃著。
錢氏的招供出乎意料,將劉青之死引向了私鹽舊案,看似是洗脫了她的嫌疑。
但裴之硯了呢?
他是否相信錢氏說辭,那個小小的鹽罐就能將劉青砸死?
沉默在兩人之間蔓延,隻有車輪滾動和風聲交織。
過了前麵岔路口,往左拐就是往黎溪鎮,裴之硯突然出聲,聲音平淡無波,聽不出情緒:“錢氏所言,倒是解了劉青之死的疑團。貪財好色,圖謀他人私密賬冊,終招殺身之禍。也算是因果報應。”
陸逢時心頭微微一跳,側頭看他。
他俊朗的側臉在秋陽下顯得有些疏離,辨不清喜怒。
“是啊,”她順著話頭,語氣盡量自然,“誰能想到,劉青竟還牽扯到私鹽案?錢氏也是個苦命人,三年前的事......”
她適時收住話頭,留下唏噓的餘地。
“苦命?”
裴之硯輕輕嗤笑一聲,那笑聲很淡,卻像冰針紮在陸逢時心上,“被逼至絕境的反擊是苦命,那主動設局,殺人奪財呢?又算什麽?”
陸逢時呼吸一滯,袖中的手指微微蜷縮。
他果然還是懷疑!
他並未如表麵那般相信錢氏就是唯一的凶手,或者說,他從未完全相信過她那晚的說辭。
“官人此言何意?”
她穩住心神,迎上他轉過來的目光。
“莫非官人覺得,劉青之死,還有內情?錢氏......不是真凶?”她巧妙地將問題拋了回去,甚至帶著一絲困惑。
裴之硯沒有立刻回答。
隻是深深地看著她,那目光仿佛要穿透她的皮囊,直抵靈魂深處。
半晌,他才緩緩開口:“錢氏是凶手,這點,盧縣令已有定論。她供述的動機、過程,與人證物證也大致吻合。”
陸逢時剛想鬆口氣,他接下來的話卻讓她如墜冰窟。
“隻是,”裴之硯話鋒一轉,視線落在她光潔的額頭上,那裏結痂的傷口在陽光下依然顯眼,“錢氏交代,她是在劉青撕扯她衣襟時,情急之下摸到鹽罐砸中劉青頭部,致其昏迷或短暫失去行動力,而後才尋機用利器刺死他。那麽...”
他頓了頓,每個字都清晰無比:“娘子額角這道傷,又是如何來的?”
“那日你回娘家,走到村口,恰好看見劉青與人拉扯,受驚跌入山溝撞傷......可錢氏供述,她與劉青發生衝突,是在劉青死前一晚,地點在她家,而非村口樹林。時間、地點,似乎都對不上?”
秋風吹過,卷起幾片枯葉打著旋兒落在驢車上。
陸逢時隻覺得一股寒氣從腳底竄起。
她低估了裴之硯。
他不僅沒信,還將她前後說辭的矛盾之處,連同錢氏口供,一絲不落地串聯起來。
精準找到了她謊言中最脆弱的一環!
那晚她為了解釋晚歸和額傷,臨時編造遇見土匪受驚跌落山溝的故事,此刻成了懸在她頭頂的利劍。
錢氏的供詞,成了刺穿她謊言的鐵證。
裴之硯的目光依舊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審視:“錢氏所殺之人,是闖入她家欲行不軌的劉青。那你呢?那晚在村口樹林......你拉扯的是誰?讓你受驚墜溝的‘意外’,又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