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衝刺時刻
星際之戀:從離星到地球 作者:秀水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晨光透過實驗室的防輻射玻璃斜切進來,在培養艙的金屬外殼上割出一道亮痕。
林峰揉了揉酸澀的後頸,目光掃過操作台上的計時器——距離上一次合眼,已經過去了十七個小時。
“林博士,張老師讓您看這個。”實習生小周抱著平板跑過來,屏幕上跳動著植物樣本的實時生長曲線,“張博調整了光照周期,a-12的葉綠素合成效率提升了11%。”
實驗室另一頭,張博士正彎腰檢查培養艙的溫控係統,白大褂下擺沾著半塊暗褐色的土漬——那是昨天從模擬艙裏帶出來的離星土壤樣本。
他聽見動靜直起腰,老花鏡滑到鼻尖,聲音裏帶著點緊繃的興奮:“矽基植物的光受體對紅光敏感,我把波長調到680納米了。
小周,把b組的補光燈全換了。“
“是!”小周抱著平板跑向器材架,運動鞋跟在地麵敲出急促的鼓點。
林峰摸出兜裏的薄荷糖,剝了一顆塞進嘴裏。
涼意在舌尖炸開時,耳麥裏突然響起王麗的聲音,帶著電流雜音的急切:“林博士,軌道計算更新了——撞擊時間提前到十二天。”
他的手指在操作台上頓住,糖紙簌簌落在金屬台麵上。
“確認過三次了。”王麗的聲音更近了些,應該是摘下了耳機,“新的引力攝動模型顯示,小行星被木星引力場拉扯後,速度比預期快了0.8公裏\/秒。”實驗室的門被推開,她抱著一摞打印紙衝進來,發梢還沾著監測室的冷氣,“這是最新的軌跡圖,誤差範圍已經縮小到±4小時。”
培養艙的嗡鳴聲突然變得刺耳。
艾麗婭從基因測序儀前抬起頭,觸須在腦後輕輕顫動——這是離星人情緒波動的標誌。
她走過來時,矽基皮膚在燈光下泛著珍珠母貝的光澤:“十二天。”她重複著,指尖輕點王麗遞來的軌跡圖,“離星植物的成熟期需要七天,加上運輸準備......”
“我們還有五天緩衝。”林峰打斷她,聲音比自己預期的更穩。
他抓起桌上的馬克筆,在玻璃白板上畫了條時間軸,“今天是第8天,植物培養完成在第13天——但現在撞擊提前到第12天。”筆尖重重戳在“運輸”兩個字上,“必須把運輸準備時間壓縮到兩天。”
張博士突然扯下手套,指節捏得發白:“壓縮運輸準備?
培養艙的防震模塊至少需要三天調試!
上回在模擬艙測試時,加速度超過3g就會導致基因鏈斷裂——“
“所以我們現在就去調試。”艾麗婭的觸須不再顫動,反而舒展成柔和的弧度,這是她進入“科研模式”的信號,“離星的運輸艙有三級減震係統,我可以提供設計圖紙。”她轉向林峰,眼底泛起熟悉的清光,那是兩人在實驗室熬夜時,她講解矽基力學原理的模樣,“半小時內發到你終端。”
林峰的手機在此時震動,是李將軍的來電。
他按下接聽鍵,將軍的聲音像敲在鋼板上:“十五分鍾後到指揮中心,帶最新的進度表。”
指揮中心的空調開得很足,李將軍的軍帽端正地放在會議桌中央,帽徽在冷光下泛著冷硬的光。
林峰推門進去時,將軍正在看全息投影的撤離路線圖,右手食指無意識地敲著桌麵——這是他壓力大時的習慣。
“十二天。”李將軍抬頭,目光掃過林峰眼下的青黑,“運輸組說,最多能騰出40%的艙位給植物樣本。
剩下的......“他停頓了一下,”需要你們挑出最核心的。“
“不行。”林峰脫口而出,“每個樣本都融合了至少三種離星植物的基因,丟失任何一個都會導致新生態係統的穩定性下降30%。”他翻開帶來的文件夾,抽出一遝數據圖拍在桌上,“您看這個,耐熱基因和固氮基因的協同效應,隻有在27種樣本同時存在時才能達到最優......”
“我知道。”李將軍伸手按住他的手背,力道沉得像塊壓艙石,“所以我讓航天部重新分配了貨艙。”他調出另一幅投影,原本標著“應急物資”的區域被劃掉,換成了“生物樣本”,“醫療組壓縮了20%的藥品儲備,後勤組把飲用水配額減到每天500毫升——”他的喉結動了動,“這些是戰士們簽的自願書。”
文件夾裏滑出一張紙,是打印的簽名表,最上麵是李將軍的筆跡,力透紙背的“李宏”兩個字。
林峰突然說不出話。
他想起三天前在航天港看到的場景:士兵們排著隊往卡車上搬物資,有人把自己的壓縮餅幹塞進了樣本箱,有人偷偷往培養艙的保溫層裏塞了暖手寶——標簽上歪歪扭扭寫著“給小綠苗的”。
“所以。”李將軍收回手,重新看向投影,“你們需要在七十二小時內,把必須帶走的樣本清單和運輸方案發到我終端。”他指節敲了敲桌麵,“包括艾麗婭女士需要的離星設備,一個螺絲都不能漏。”
會議結束時,窗外的天已經黑了。
林峰抱著文件走出指揮中心,冷風吹得後頸發疼。
艾麗婭站在台階下等他,發梢的銀粉在路燈下閃著微光,手裏提著兩個保溫桶——是實驗室阿姨特意煮的海帶湯。
“張博士說,今晚要把減震模塊的參數跑完。”她遞過一個保溫桶,矽基指尖的溫度正好是37.2c,和地球人的體溫分毫不差,“阿明在實驗室等我們,他說......”她突然笑了,觸須在夜風裏輕輕晃動,“他說要是我們再晚到五分鍾,就把培養艙的權限鎖了。”
實驗室的燈還亮著,透過玻璃能看見阿明的背影,正俯身在控製台前敲代碼。
林峰接過保溫桶時,手指碰到艾麗婭的手腕,感覺到那細微的電流震動——和昨夜她調試基因片段時一樣,藏著溫暖的、有規律的跳動。
“十二天。”他輕聲說。
“足夠讓這些植物在新家園生根。”艾麗婭仰頭望向夜空,離星人的飛船還懸在雲層之上,像顆永不熄滅的銀星,“也足夠讓我們,在宇宙裏種出一片新的綠色。”
不知何處傳來設備的嗡鳴,混著遠處航天港的起降聲,像一首跑調的搖籃曲。
林峰望著艾麗婭發梢的銀粉被風吹散,又聚成細碎的星子,突然想起今天早上在培養艙a-7看到的新葉——那片葉子的生長速度,比優化後的記錄,又快了0.2%。
他不知道這是不是好的預兆。
但當艾麗婭的手輕輕搭在他臂彎時,他聽見自己心跳的聲音,和實驗室裏所有儀器的脈搏,正一起朝著同一個方向,有力地跳動著。
林峰揉了揉酸澀的後頸,目光掃過操作台上的計時器——距離上一次合眼,已經過去了十七個小時。
“林博士,張老師讓您看這個。”實習生小周抱著平板跑過來,屏幕上跳動著植物樣本的實時生長曲線,“張博調整了光照周期,a-12的葉綠素合成效率提升了11%。”
實驗室另一頭,張博士正彎腰檢查培養艙的溫控係統,白大褂下擺沾著半塊暗褐色的土漬——那是昨天從模擬艙裏帶出來的離星土壤樣本。
他聽見動靜直起腰,老花鏡滑到鼻尖,聲音裏帶著點緊繃的興奮:“矽基植物的光受體對紅光敏感,我把波長調到680納米了。
小周,把b組的補光燈全換了。“
“是!”小周抱著平板跑向器材架,運動鞋跟在地麵敲出急促的鼓點。
林峰摸出兜裏的薄荷糖,剝了一顆塞進嘴裏。
涼意在舌尖炸開時,耳麥裏突然響起王麗的聲音,帶著電流雜音的急切:“林博士,軌道計算更新了——撞擊時間提前到十二天。”
他的手指在操作台上頓住,糖紙簌簌落在金屬台麵上。
“確認過三次了。”王麗的聲音更近了些,應該是摘下了耳機,“新的引力攝動模型顯示,小行星被木星引力場拉扯後,速度比預期快了0.8公裏\/秒。”實驗室的門被推開,她抱著一摞打印紙衝進來,發梢還沾著監測室的冷氣,“這是最新的軌跡圖,誤差範圍已經縮小到±4小時。”
培養艙的嗡鳴聲突然變得刺耳。
艾麗婭從基因測序儀前抬起頭,觸須在腦後輕輕顫動——這是離星人情緒波動的標誌。
她走過來時,矽基皮膚在燈光下泛著珍珠母貝的光澤:“十二天。”她重複著,指尖輕點王麗遞來的軌跡圖,“離星植物的成熟期需要七天,加上運輸準備......”
“我們還有五天緩衝。”林峰打斷她,聲音比自己預期的更穩。
他抓起桌上的馬克筆,在玻璃白板上畫了條時間軸,“今天是第8天,植物培養完成在第13天——但現在撞擊提前到第12天。”筆尖重重戳在“運輸”兩個字上,“必須把運輸準備時間壓縮到兩天。”
張博士突然扯下手套,指節捏得發白:“壓縮運輸準備?
培養艙的防震模塊至少需要三天調試!
上回在模擬艙測試時,加速度超過3g就會導致基因鏈斷裂——“
“所以我們現在就去調試。”艾麗婭的觸須不再顫動,反而舒展成柔和的弧度,這是她進入“科研模式”的信號,“離星的運輸艙有三級減震係統,我可以提供設計圖紙。”她轉向林峰,眼底泛起熟悉的清光,那是兩人在實驗室熬夜時,她講解矽基力學原理的模樣,“半小時內發到你終端。”
林峰的手機在此時震動,是李將軍的來電。
他按下接聽鍵,將軍的聲音像敲在鋼板上:“十五分鍾後到指揮中心,帶最新的進度表。”
指揮中心的空調開得很足,李將軍的軍帽端正地放在會議桌中央,帽徽在冷光下泛著冷硬的光。
林峰推門進去時,將軍正在看全息投影的撤離路線圖,右手食指無意識地敲著桌麵——這是他壓力大時的習慣。
“十二天。”李將軍抬頭,目光掃過林峰眼下的青黑,“運輸組說,最多能騰出40%的艙位給植物樣本。
剩下的......“他停頓了一下,”需要你們挑出最核心的。“
“不行。”林峰脫口而出,“每個樣本都融合了至少三種離星植物的基因,丟失任何一個都會導致新生態係統的穩定性下降30%。”他翻開帶來的文件夾,抽出一遝數據圖拍在桌上,“您看這個,耐熱基因和固氮基因的協同效應,隻有在27種樣本同時存在時才能達到最優......”
“我知道。”李將軍伸手按住他的手背,力道沉得像塊壓艙石,“所以我讓航天部重新分配了貨艙。”他調出另一幅投影,原本標著“應急物資”的區域被劃掉,換成了“生物樣本”,“醫療組壓縮了20%的藥品儲備,後勤組把飲用水配額減到每天500毫升——”他的喉結動了動,“這些是戰士們簽的自願書。”
文件夾裏滑出一張紙,是打印的簽名表,最上麵是李將軍的筆跡,力透紙背的“李宏”兩個字。
林峰突然說不出話。
他想起三天前在航天港看到的場景:士兵們排著隊往卡車上搬物資,有人把自己的壓縮餅幹塞進了樣本箱,有人偷偷往培養艙的保溫層裏塞了暖手寶——標簽上歪歪扭扭寫著“給小綠苗的”。
“所以。”李將軍收回手,重新看向投影,“你們需要在七十二小時內,把必須帶走的樣本清單和運輸方案發到我終端。”他指節敲了敲桌麵,“包括艾麗婭女士需要的離星設備,一個螺絲都不能漏。”
會議結束時,窗外的天已經黑了。
林峰抱著文件走出指揮中心,冷風吹得後頸發疼。
艾麗婭站在台階下等他,發梢的銀粉在路燈下閃著微光,手裏提著兩個保溫桶——是實驗室阿姨特意煮的海帶湯。
“張博士說,今晚要把減震模塊的參數跑完。”她遞過一個保溫桶,矽基指尖的溫度正好是37.2c,和地球人的體溫分毫不差,“阿明在實驗室等我們,他說......”她突然笑了,觸須在夜風裏輕輕晃動,“他說要是我們再晚到五分鍾,就把培養艙的權限鎖了。”
實驗室的燈還亮著,透過玻璃能看見阿明的背影,正俯身在控製台前敲代碼。
林峰接過保溫桶時,手指碰到艾麗婭的手腕,感覺到那細微的電流震動——和昨夜她調試基因片段時一樣,藏著溫暖的、有規律的跳動。
“十二天。”他輕聲說。
“足夠讓這些植物在新家園生根。”艾麗婭仰頭望向夜空,離星人的飛船還懸在雲層之上,像顆永不熄滅的銀星,“也足夠讓我們,在宇宙裏種出一片新的綠色。”
不知何處傳來設備的嗡鳴,混著遠處航天港的起降聲,像一首跑調的搖籃曲。
林峰望著艾麗婭發梢的銀粉被風吹散,又聚成細碎的星子,突然想起今天早上在培養艙a-7看到的新葉——那片葉子的生長速度,比優化後的記錄,又快了0.2%。
他不知道這是不是好的預兆。
但當艾麗婭的手輕輕搭在他臂彎時,他聽見自己心跳的聲音,和實驗室裏所有儀器的脈搏,正一起朝著同一個方向,有力地跳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