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科學的驗證
星際之戀:從離星到地球 作者:秀水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晨六點的實驗室還籠罩在冷白光裏,林峰的咖啡杯在操作台上投下細長的影子。
他盯著數據板上阿明昨夜調取的所有實驗記錄,指節無意識地敲著杯沿——阿明在“輻射耐受閾值”那欄畫了道紅杠,旁邊批注著:矽基基因片段的熱穩定性未經驗證。
“早。”艾麗婭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帶著離星人特有的清潤尾音。
她穿著地球實驗室白大褂,觸須卻不聽話地從領口鑽出來,在晨光裏泛著淺藍光澤,“我讓機器人煮了離星茶,你需要提提神。”
林峰轉身時,看見她掌心托著個青瓷杯,茶湯呈半透明的琥珀色。“阿明的批注你看了?”他接過杯子,指尖觸到杯壁的溫度——恰好是他習慣的42度,“他說得對,我們之前隻測了常溫輻射,沒考慮高溫環境下矽基結構的變化。”
艾麗婭的複眼微微收縮,這是離星人專注思考的表現:“矽基生命的優勢是耐高溫,但融合後的基因可能產生協同效應......需要生物化學家從分子層麵分析鍵能。”她的觸須輕輕掃過數據板,“我昨晚聯係了李博士,他十點到。”
“還有陳研究員。”林峰調出日程表,“我讓阿明推薦了遺傳學專家,他說陳老最擅長分析嵌合基因的穩定性。”說到阿明的名字時,他頓了頓,“他昨天半夜還在發消息問實驗步驟,連對照組的光照強度都要確認。”
“這說明他在認真對待。”艾麗婭將一縷觸須纏在林峰手腕上,像在傳遞某種安撫,“離星有句老話:懷疑的目光,是最好的顯微鏡。”
十點整,實驗室門被推開。
李博士抱著個金屬箱,銀白短發梳得整整齊齊,袖口沾著微量試劑的淡紫色痕跡——那是他標誌性的“工作勳章”。
跟在他身後的陳研究員提著基因測序儀,鏡片厚得像瓶底,每走一步都要扶一扶眼鏡,仿佛連空氣的流動都會擾動他的精密世界。
“林博士,艾麗婭女士。”李博士把金屬箱放在操作台上,“聽說要測矽碳融合基因的熱穩定性?
我帶了納米級拉曼光譜儀,能實時監測化學鍵斷裂情況。“
陳研究員摘下眼鏡擦拭,露出眼周淡淡的青黑:“阿明教授淩晨三點給我發了你們的原始數據,說‘要是找不出問題,我請你喝三個月咖啡’。”他重新戴上眼鏡,目光掃過培養艙裏的粉芽,“這顏色......矽基熒光蛋白表達得很徹底。”
四人圍在培養艙前時,實驗室的智能係統突然響起提示:“環境模擬艙已預熱至800攝氏度,符合實驗要求。”
林峰深吸一口氣,將一株實驗植物小心夾進耐高溫培養皿。
艾麗婭的觸須懸在操作上方,隨時準備調整離星特有的磁場穩定裝置——那是防止矽基成分在高溫下汽化的關鍵。
李博士的手指在光譜儀上翻飛,陳研究員則守著基因測序儀,連呼吸都放輕了。
“開始。”林峰按下啟動鍵。
模擬艙的玻璃逐漸蒙上白霧,溫度表的指針瘋狂跳動。
光譜儀的屏幕上,綠色曲線代表碳基化學鍵,藍色曲線代表矽基,兩條線在800度時先是劇烈震顫,接著竟慢慢交纏,形成新的紫色波峰。
“鍵能疊加了!”李博士的聲音拔高,金屬箱的搭扣被他拍得哐當響,“矽氧鍵的穩定性彌補了碳碳鍵的斷裂速率,這根本不是簡單的融合,是......是協同進化!”
陳研究員的手指在測序儀上停住,鏡片後的眼睛突然瞪得滾圓:“基因序列......在高溫下啟動了自修複機製!
第17號外顯子原本是沉默的,現在竟然開始轉錄,這是地球基因庫從沒記錄過的......“
林峰的後頸又滲出冷汗,和昨夜麵對李將軍時的緊張不同,這次是狂喜帶來的戰栗。
他看向艾麗婭,發現她的觸須正以離星人的“喜悅頻率”輕顫——那是隻有他能看懂的信號。
接下來的三周像被按了快進鍵。
他們測完800度換1200度,做完強輻射測試又模擬真空環境,甚至用小行星帶常見的宇宙塵埃進行撞擊實驗。
李博士的白大褂換了三件,每件都沾著不同顏色的試劑;陳研究員的咖啡杯永遠擱在測序儀旁,杯底的褐色痕跡比實驗數據還厚;艾麗婭的觸須因為長期操作磁場裝置泛著淡粉,那是離星人過度使用能力的標誌,卻被她笑著說成“地球紫外線的饋贈”。
當最後一份基因穩定性報告生成時,實驗室的智能係統正播報著“實驗周期:21天14小時”。
林峰揉了揉發澀的眼睛,看見艾麗婭正把所有數據拖進加密文件夾,觸須尖還沾著測序儀的試劑——她總說“離星科學家的標記,比任何簽名都可靠”。
“給阿明的報告需要加粗哪部分?”艾麗婭抬頭問,複眼裏映著數據板的藍光。
“所有異常值的排除過程。”林峰指著“基因自修複”那頁,“他最在意不可預測的變異,得讓他看見每一個堿基對的變化都在控製範圍內。”
下午三點,阿明的腳步聲在走廊裏格外清晰。
他抱著數據板,鏡片上蒙著實驗室外的霧氣,進門時帶起一陣冷風。“李博士說你們把矽基基因玩出了花。”他把數據板往桌上一放,指節叩了叩報告封麵,“我要現場驗證三組關鍵數據。”
林峰遞過平板,上麵是整理好的實時監控錄像。
阿明的手指快速劃動,在“800度熱穩定性”那幀突然停住。
他湊近屏幕,鏡片幾乎貼上玻璃,喉結動了動:“這波峰......真的不是設備誤差?”
“李博士用三台不同型號的光譜儀交叉驗證過。”陳研究員從身後探過頭,“我和艾麗婭女士還手動核對了基因序列,第17號外顯子的激活機製已經逆向推導出來了。”
阿明沒說話,繼續往下翻。
當看到“宇宙塵埃撞擊後存活率97.3%”時,他的手指頓了頓,抬頭看向培養艙——那裏還種著實驗後的植株,葉片比最初更厚實,邊緣泛著星焰般的粉。
“你們......”他摘下眼鏡,用指節揉了揉眉心,“這報告裏沒有漏洞。”
實驗室突然安靜下來。
李博士的金屬箱忘了關,陳研究員的咖啡杯懸在半空,艾麗婭的觸須停止了輕顫。
“但我還是要保留對長期效應的質疑。”阿明重新戴上眼鏡,鏡片後的目光不再像精密儀器般冷硬,“不過短期來看......”他抓起桌上的馬克筆,在“風險評估”欄的三個感歎號上畫了道斜線,“可以推進。”
林峰感覺有團火從胸口燒到眼眶。
他看向艾麗婭,發現她的複眼裏也泛著水光——離星人不會流淚,但那種濕潤的光澤,比任何地球的眼淚都動人。
李將軍的電話是在傍晚打來的。
林峰接起時,聽見背景裏有嘈雜的指令聲,像是聯合政府的指揮中心。“報告我看了。”李將軍的聲音帶著少見的雀躍,“阿明剛才給我發消息,說‘這可能是人類史上最安全的基因編輯項目’。”
“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林峰壓下激動,“小行星撞擊還有六個月,得盡快擴大種植規模,還要測試不同緯度的適應性......”
“已經在安排了。”李將軍打斷他,“西北荒漠的實驗田明天就能交付,月球基地的真空艙也調給你們。
記住,“他的語氣突然嚴肅,”地球現在需要的不隻是希望,是能攥在手裏的生存方案。“
掛了電話,林峰走出實驗室。
艾麗婭跟在他身後,觸須輕輕搭在他肩頭。
夜色已經降臨,遠處的科研樓亮起星星點點的燈光,像綴在夜幕上的離星。
“看。”艾麗婭指向天空。
林峰抬頭,正看見一顆流星劃過——不,那是觀測衛星的閃光。
最近一周,天文台的監測頻率提高了三倍,連實驗室的智能係統都總在播報“小行星軌道參數更新”。
“他們開始關注具體撞擊情況了。”艾麗婭的觸須微微收緊,“離星的曆史裏,末日來臨前的每一秒,都是希望生長的土壤。”
林峰望著那抹閃光,突然想起培養艙裏的嫩芽。
它們在極端環境裏長出新的分支,在兩個星球的基因裏長出從未有過的模樣。
或許用不了多久,地球的荒漠會泛起這種星焰般的粉,離星的廢墟上也會飄起地球苜蓿的香。
實驗室的智能係統又響起提示音:“接收到天文台最新通報,小行星‘審判者-7’軌道修正率更新至......”
林峰和艾麗婭對視一眼。
風從遠處的實驗田吹來,帶著若有若無的清香——那是新型植物正在抽枝展葉的味道,混合著兩個星球的希望,在夜色裏慢慢散開。
他盯著數據板上阿明昨夜調取的所有實驗記錄,指節無意識地敲著杯沿——阿明在“輻射耐受閾值”那欄畫了道紅杠,旁邊批注著:矽基基因片段的熱穩定性未經驗證。
“早。”艾麗婭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帶著離星人特有的清潤尾音。
她穿著地球實驗室白大褂,觸須卻不聽話地從領口鑽出來,在晨光裏泛著淺藍光澤,“我讓機器人煮了離星茶,你需要提提神。”
林峰轉身時,看見她掌心托著個青瓷杯,茶湯呈半透明的琥珀色。“阿明的批注你看了?”他接過杯子,指尖觸到杯壁的溫度——恰好是他習慣的42度,“他說得對,我們之前隻測了常溫輻射,沒考慮高溫環境下矽基結構的變化。”
艾麗婭的複眼微微收縮,這是離星人專注思考的表現:“矽基生命的優勢是耐高溫,但融合後的基因可能產生協同效應......需要生物化學家從分子層麵分析鍵能。”她的觸須輕輕掃過數據板,“我昨晚聯係了李博士,他十點到。”
“還有陳研究員。”林峰調出日程表,“我讓阿明推薦了遺傳學專家,他說陳老最擅長分析嵌合基因的穩定性。”說到阿明的名字時,他頓了頓,“他昨天半夜還在發消息問實驗步驟,連對照組的光照強度都要確認。”
“這說明他在認真對待。”艾麗婭將一縷觸須纏在林峰手腕上,像在傳遞某種安撫,“離星有句老話:懷疑的目光,是最好的顯微鏡。”
十點整,實驗室門被推開。
李博士抱著個金屬箱,銀白短發梳得整整齊齊,袖口沾著微量試劑的淡紫色痕跡——那是他標誌性的“工作勳章”。
跟在他身後的陳研究員提著基因測序儀,鏡片厚得像瓶底,每走一步都要扶一扶眼鏡,仿佛連空氣的流動都會擾動他的精密世界。
“林博士,艾麗婭女士。”李博士把金屬箱放在操作台上,“聽說要測矽碳融合基因的熱穩定性?
我帶了納米級拉曼光譜儀,能實時監測化學鍵斷裂情況。“
陳研究員摘下眼鏡擦拭,露出眼周淡淡的青黑:“阿明教授淩晨三點給我發了你們的原始數據,說‘要是找不出問題,我請你喝三個月咖啡’。”他重新戴上眼鏡,目光掃過培養艙裏的粉芽,“這顏色......矽基熒光蛋白表達得很徹底。”
四人圍在培養艙前時,實驗室的智能係統突然響起提示:“環境模擬艙已預熱至800攝氏度,符合實驗要求。”
林峰深吸一口氣,將一株實驗植物小心夾進耐高溫培養皿。
艾麗婭的觸須懸在操作上方,隨時準備調整離星特有的磁場穩定裝置——那是防止矽基成分在高溫下汽化的關鍵。
李博士的手指在光譜儀上翻飛,陳研究員則守著基因測序儀,連呼吸都放輕了。
“開始。”林峰按下啟動鍵。
模擬艙的玻璃逐漸蒙上白霧,溫度表的指針瘋狂跳動。
光譜儀的屏幕上,綠色曲線代表碳基化學鍵,藍色曲線代表矽基,兩條線在800度時先是劇烈震顫,接著竟慢慢交纏,形成新的紫色波峰。
“鍵能疊加了!”李博士的聲音拔高,金屬箱的搭扣被他拍得哐當響,“矽氧鍵的穩定性彌補了碳碳鍵的斷裂速率,這根本不是簡單的融合,是......是協同進化!”
陳研究員的手指在測序儀上停住,鏡片後的眼睛突然瞪得滾圓:“基因序列......在高溫下啟動了自修複機製!
第17號外顯子原本是沉默的,現在竟然開始轉錄,這是地球基因庫從沒記錄過的......“
林峰的後頸又滲出冷汗,和昨夜麵對李將軍時的緊張不同,這次是狂喜帶來的戰栗。
他看向艾麗婭,發現她的觸須正以離星人的“喜悅頻率”輕顫——那是隻有他能看懂的信號。
接下來的三周像被按了快進鍵。
他們測完800度換1200度,做完強輻射測試又模擬真空環境,甚至用小行星帶常見的宇宙塵埃進行撞擊實驗。
李博士的白大褂換了三件,每件都沾著不同顏色的試劑;陳研究員的咖啡杯永遠擱在測序儀旁,杯底的褐色痕跡比實驗數據還厚;艾麗婭的觸須因為長期操作磁場裝置泛著淡粉,那是離星人過度使用能力的標誌,卻被她笑著說成“地球紫外線的饋贈”。
當最後一份基因穩定性報告生成時,實驗室的智能係統正播報著“實驗周期:21天14小時”。
林峰揉了揉發澀的眼睛,看見艾麗婭正把所有數據拖進加密文件夾,觸須尖還沾著測序儀的試劑——她總說“離星科學家的標記,比任何簽名都可靠”。
“給阿明的報告需要加粗哪部分?”艾麗婭抬頭問,複眼裏映著數據板的藍光。
“所有異常值的排除過程。”林峰指著“基因自修複”那頁,“他最在意不可預測的變異,得讓他看見每一個堿基對的變化都在控製範圍內。”
下午三點,阿明的腳步聲在走廊裏格外清晰。
他抱著數據板,鏡片上蒙著實驗室外的霧氣,進門時帶起一陣冷風。“李博士說你們把矽基基因玩出了花。”他把數據板往桌上一放,指節叩了叩報告封麵,“我要現場驗證三組關鍵數據。”
林峰遞過平板,上麵是整理好的實時監控錄像。
阿明的手指快速劃動,在“800度熱穩定性”那幀突然停住。
他湊近屏幕,鏡片幾乎貼上玻璃,喉結動了動:“這波峰......真的不是設備誤差?”
“李博士用三台不同型號的光譜儀交叉驗證過。”陳研究員從身後探過頭,“我和艾麗婭女士還手動核對了基因序列,第17號外顯子的激活機製已經逆向推導出來了。”
阿明沒說話,繼續往下翻。
當看到“宇宙塵埃撞擊後存活率97.3%”時,他的手指頓了頓,抬頭看向培養艙——那裏還種著實驗後的植株,葉片比最初更厚實,邊緣泛著星焰般的粉。
“你們......”他摘下眼鏡,用指節揉了揉眉心,“這報告裏沒有漏洞。”
實驗室突然安靜下來。
李博士的金屬箱忘了關,陳研究員的咖啡杯懸在半空,艾麗婭的觸須停止了輕顫。
“但我還是要保留對長期效應的質疑。”阿明重新戴上眼鏡,鏡片後的目光不再像精密儀器般冷硬,“不過短期來看......”他抓起桌上的馬克筆,在“風險評估”欄的三個感歎號上畫了道斜線,“可以推進。”
林峰感覺有團火從胸口燒到眼眶。
他看向艾麗婭,發現她的複眼裏也泛著水光——離星人不會流淚,但那種濕潤的光澤,比任何地球的眼淚都動人。
李將軍的電話是在傍晚打來的。
林峰接起時,聽見背景裏有嘈雜的指令聲,像是聯合政府的指揮中心。“報告我看了。”李將軍的聲音帶著少見的雀躍,“阿明剛才給我發消息,說‘這可能是人類史上最安全的基因編輯項目’。”
“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林峰壓下激動,“小行星撞擊還有六個月,得盡快擴大種植規模,還要測試不同緯度的適應性......”
“已經在安排了。”李將軍打斷他,“西北荒漠的實驗田明天就能交付,月球基地的真空艙也調給你們。
記住,“他的語氣突然嚴肅,”地球現在需要的不隻是希望,是能攥在手裏的生存方案。“
掛了電話,林峰走出實驗室。
艾麗婭跟在他身後,觸須輕輕搭在他肩頭。
夜色已經降臨,遠處的科研樓亮起星星點點的燈光,像綴在夜幕上的離星。
“看。”艾麗婭指向天空。
林峰抬頭,正看見一顆流星劃過——不,那是觀測衛星的閃光。
最近一周,天文台的監測頻率提高了三倍,連實驗室的智能係統都總在播報“小行星軌道參數更新”。
“他們開始關注具體撞擊情況了。”艾麗婭的觸須微微收緊,“離星的曆史裏,末日來臨前的每一秒,都是希望生長的土壤。”
林峰望著那抹閃光,突然想起培養艙裏的嫩芽。
它們在極端環境裏長出新的分支,在兩個星球的基因裏長出從未有過的模樣。
或許用不了多久,地球的荒漠會泛起這種星焰般的粉,離星的廢墟上也會飄起地球苜蓿的香。
實驗室的智能係統又響起提示音:“接收到天文台最新通報,小行星‘審判者-7’軌道修正率更新至......”
林峰和艾麗婭對視一眼。
風從遠處的實驗田吹來,帶著若有若無的清香——那是新型植物正在抽枝展葉的味道,混合著兩個星球的希望,在夜色裏慢慢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