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河妖亮爪牙
洪荒:道友不犧牲,我如何成聖? 作者:長衫秀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河湖海潛伏濤,風起雲雨浪潮潮。
四方生靈遭劫難,八荒水族齊作妖。
自從人皇帝嚳開辟南北水道,貫通大江大河後,人族得以溝通往來,然而卻給大地生靈帶來了不小的麻煩,每逢雨季江河匯聚成災,使沿岸生靈飽受洪患之苦。
因而當今人皇虞舜帝下令,讓四海龍王派遣水族入江河湖泊為水伯,穩定河道安寧,使百姓脫離水患之苦,於水族而言也是功德之事。
不曾想四海龍王因海中群妖生亂,為保龍庭安穩,竟生出禍水東引之計,將一眾桀驁不馴的水中妖王,誆騙到陸地擺弄風雨,封為各路水神,盤踞江河之中,稱王稱霸。
在陽山以西,有一湖名曰:澄湖,為長江支流匯聚之點,是南北重要的交通水道樞紐,澄湖有一水神名曰:化蛇,其狀如豺狼,人首而鳥翼,行走恰似蛇爬,聲若人之呼喊,能招大水。
一日眾人行舟至此,遇到化蛇阻攔,化蛇呼道:“吾乃此間湖伯,汝等人靈若想平安過此湖,需向吾孝敬人事,否則必遭水患。”
眾人聞言怒斥道:“今吾人族昭昌,天下莫不臣服王化,汝這水伯竟敢攔路打劫,待吾等稟明王庭,恐汝性命堪憂,識相的還不速速退去。”
化蛇聞言心中暗恨,想到:往常周圍之民,莫不懼怕於吾,給吾祭祀牛羊,今遇野民過境,竟然如此狂妄,若不給予教訓,往後吾還如何威懾兩岸之民?
化蛇一聲呼叱,湖中之水宛若噴泉漫出,將眾人行舟掀翻水中,看到眾人狼狽的樣子,化蛇哈哈大笑道:“汝等弱民,不尊水神,合該遭受此劫,往後過境,膽敢無有孝敬,便將爾等沉於湖底,送於魚蝦吃食,哈哈哈……。”
一眾人族雖怒火中燒,但此時性命操此惡神之手,卻也不敢多言。待回到王都之時,便將這一情況告知了欽天府,欽天府乃是人皇虞舜匯集天下奇人異士,專門用來處理天下妖邪異事的地方,欽天府由虞舜帝親信伯勤大夫掌管,最近伯勤大夫已經多次收到族民被水妖禍害的投訴。
伯勤大夫甚是憤怒,趕忙將這一情況匯報給了舜帝,虞舜聽到此事也是雷霆震怒,怒斥道:“這些水族不思報答君恩,竟敢阻斷河道,挾民以利,如此目無王法,吾豈能容之,傳寡人命令,各部族但凡有妖邪霍亂者,盡可殺之。”
四方部落首領收到人皇命令,當即就組織部落勇士,巡查各方水路,遇到為神不仁者,便將之擒拿,爆之豔陽之下,使其炙烤而亡,以鎮攝諸路水族。
一眾水族惶恐不安,紛紛聚攏在黃河之上,一起商量對策,旋龜言道:“本以為領了美差,自此逍遙一方水域,受萬民供奉,哪想方才自在幾日,就有人族武者圍殺一眾同僚,吾等該如何是好?”
陽山以南,有山名曰:杻陽山,杻陽山以北有河名曰:憲翼,憲翼河橫貫長江黃河兩脈,為帝嚳使民開辟的河道,此河有水伯名曰:旋龜,旋龜其狀如龜而生有鳥首,尾似蛟龍,其聲音恰似伐木之聲,旋龜露首水河倒流,旋龜擺尾水浪奔騰。
化蛇不滿道:“吾等貴為水神,安穩河道有功於社稷,索取一點人事祭品本就理所當然,今人皇不念吾等大功德,反而以吾等為逆臣,君視臣為草芥,則臣視君如塵土,吾等索性操縱江河,水淹其土,以宣示吾等水神威嚴,汝等以為如何?”
一眾水族紛紛應和道:“自該如此,若無好處,吾等豈有輔助之理,吾等水族聯合起來,阻斷所有水道,使人族寸步難行,若是周圍弱民還不知上道,祭祀供奉吾等,吾等便升騰起水浪,席卷四野,淹沒房屋良田,使之家園破敗,不得安寧。”
旋龜有些擔憂的問道:“若是那人皇發兵來討伐吾等,吾等又該如何是好?”
化蛇拍案而起,大聲道:“若是如此,吾等便龜縮江河之中,聚之以眾,遊走各方水道,發起滔天洪水,讓這洪荒大地成為一片汪洋大澤,看那人皇又能奈何。”
一眾水族抱合一處,變本加厲的向周圍人族索要貢品,凡有不應者,便操起驚濤駭浪將之卷入江河之中,周圍部落帶兵來討,水妖往往已經消失不見,躲藏在暗河水道之中。
以至於天天都有民喪於水妖之口,多有水伯踞江河水道阻攔人族通行,欽天府中關於此類投訴與日俱增,伯勤大夫忙的焦頭爛額,不知如何處置是好,隻得向舜帝稟奏。
待伯勤將情況與虞舜稟明,虞舜麵沉似水,目蘊寒光,聲透殺意道:“終究是寡人太過於仁慈,這些水族畏威而不威德,若不殺之以儆效尤,恐萬靈爭相模仿,如此人皇威嚴何在?傳寡人命令,詔大將軍鯀前來見吾。”
大將軍鯀乃帝嚳之孫,素來英勇善戰,為人剛直忠烈,為虞舜帝所器重,很快接到王令的鯀麵見舜帝,行禮問道:“臣鯀,拜見陛下,不知陛下急切相召所為何事?”
虞舜淡漠道:“今一眾水族枉顧恩澤,無視人皇法令,踞江河湖泊而抗王命,縱起水浪裹挾良民,其罪十惡不赦、罄竹難書,寡人傳卿前來,便是要卿起大軍以治水妖,使江河重歸正軌,以安百姓惶恐之心。”
鯀聽到此言,直拍胸口承諾道:“蒙陛下信任,臣自當清掃一眾水族,重新厘定山川河道,不負萬民所托。”
虞舜點頭應和,接著取出一巨斧交予鯀,叮囑道:“卿乃吾人族勇士,交由卿來處理水族禍亂,寡人自是安心,此乃開山斧,是昔日人皇蚩尤仿祖巫刑天的幹戚斧所鑄就,有開山裂石之威,望卿好生用之,早成王命,凱旋而歸。”
鯀手持開山斧,神情振奮,朗聲道:“臣必以此斧誅殺逆亂水賊,神擋殺神,妖來斬妖,逢山開山,遇水劈水,驅除水患,以安民心。”
虞舜又說道:“黃河岸邊人族祖地,有息土之精殘留,此土可分化萬千,成就高山大地,可助汝一臂之力,汝可取之以平水患。”
鯀率領大軍由南向北一路橫掃,但凡有水族做亂,便會被其手起斧落,將之斬殺於江河之中,一眾水族聞風喪膽,沿著水道四處奔散,按照約定,翻江倒浪,縱起洪水淹沒四方,一時之間漂浮遍野。
每當鯀率領大軍前往別處時,此處水族又會起風作浪,待鯀返回此處時,那邊水患又起,鯀來回奔走,疲累不堪,然而洪水卻是全麵開花,一發不可收拾。
鯀為了阻止洪水肆虐,便在各處河道口以息土化作高山阻擋,不曾想洪水受到阻攔,無法東歸大海,全部流向兩岸平野之處,使的大地化作一片沼澤,生靈死傷無數。
虞舜不由大怒,派人將鯀捉拿歸來,虞舜失望的對鯀說道:“寡人對汝寄以厚望,不曾想汝竟使百姓瀕臨絕境,寡人若不殺汝,怎堵悠悠眾口。”
鯀羞愧的對虞舜道:“是吾未做籌謀,誤中妖邪奸計,以至於生靈塗炭,吾之過也,請陛下殺吾以平民怨。”
虞舜歎息道:“汝素來耿直,這些水族甚是狡猾,借助水道四處逃串,實非汝之過也,寡人未能知情善用,卻是該擔其責也。然自古以來君王無過,寡人隻能以汝之性命,維護皇崗正統,汝有何求可與寡人道來,寡人必當竭力滿足。”
鯀含淚拜道:“吾隻恨妖邪未除,水患未平,使天下子民枉受波及。吾有一子,名曰:禹,其聰慧過人,武道有成,可繼承吾之遺誌,帶領臣民克服水患,望陛下準他代吾治理河川,則吾死而無憾矣。”
虞舜動容道:“若汝子果真平息水患,寡人承諾其可承人皇之位,九泉之下,汝魂靈可安也。”
虞舜召來禹,讓其與鯀做道別,鯀悲傷道:“吾兒,為父被水妖玩弄於鼓掌之間,以至於蒼生遭劫,汝可繼承父誌,鎮壓這群亂妖,使洪水平息,萬民歸於安寧啊。”
禹麵容堅定道:“父可安心去也,禹必手刃妖邪,為父報此大仇,使天下江河重歸於平靜。”
鯀欣慰的點頭道:“此乃人皇所賜開山斧,有開山裂江之威,此乃息土之精,一粒可填江海,可助汝成就大業。父有良言相告,自帝嚳開辟水道以來,天下江河貫連一處,以至於水妖肆虐八方,汝可以息土隔絕水道,使水妖難以遁逃,待清理完水妖,再以開山斧劈開阻攔,使江河複歸貫通。如此方能功成,切不可重蹈覆轍,落得為父這般下場。”
禹鄭重的點頭應承,隨後鯀便被舜帝斬殺於羽山之上,羽山位於東海之濱,江河東歸大海流至羽山,鯀埋葬於此,希望看到禹治理洪水功成,江河回歸初始。
禹手持開山斧,周身血氣蒸騰將天空烏雲震散,英偉的麵容顯露滔天殺氣,眼看四方,好似妖邪盡在眼前,誓要為父報仇,鎮壓所有做亂水族,還天地朗朗乾坤。
大禹承水德而生,遇水成祥,見之則發,一眾水族還在設宴慶功,操浪踏江耀武揚威,卻不知克星以至,不曉青山綠水葬何處。
四方生靈遭劫難,八荒水族齊作妖。
自從人皇帝嚳開辟南北水道,貫通大江大河後,人族得以溝通往來,然而卻給大地生靈帶來了不小的麻煩,每逢雨季江河匯聚成災,使沿岸生靈飽受洪患之苦。
因而當今人皇虞舜帝下令,讓四海龍王派遣水族入江河湖泊為水伯,穩定河道安寧,使百姓脫離水患之苦,於水族而言也是功德之事。
不曾想四海龍王因海中群妖生亂,為保龍庭安穩,竟生出禍水東引之計,將一眾桀驁不馴的水中妖王,誆騙到陸地擺弄風雨,封為各路水神,盤踞江河之中,稱王稱霸。
在陽山以西,有一湖名曰:澄湖,為長江支流匯聚之點,是南北重要的交通水道樞紐,澄湖有一水神名曰:化蛇,其狀如豺狼,人首而鳥翼,行走恰似蛇爬,聲若人之呼喊,能招大水。
一日眾人行舟至此,遇到化蛇阻攔,化蛇呼道:“吾乃此間湖伯,汝等人靈若想平安過此湖,需向吾孝敬人事,否則必遭水患。”
眾人聞言怒斥道:“今吾人族昭昌,天下莫不臣服王化,汝這水伯竟敢攔路打劫,待吾等稟明王庭,恐汝性命堪憂,識相的還不速速退去。”
化蛇聞言心中暗恨,想到:往常周圍之民,莫不懼怕於吾,給吾祭祀牛羊,今遇野民過境,竟然如此狂妄,若不給予教訓,往後吾還如何威懾兩岸之民?
化蛇一聲呼叱,湖中之水宛若噴泉漫出,將眾人行舟掀翻水中,看到眾人狼狽的樣子,化蛇哈哈大笑道:“汝等弱民,不尊水神,合該遭受此劫,往後過境,膽敢無有孝敬,便將爾等沉於湖底,送於魚蝦吃食,哈哈哈……。”
一眾人族雖怒火中燒,但此時性命操此惡神之手,卻也不敢多言。待回到王都之時,便將這一情況告知了欽天府,欽天府乃是人皇虞舜匯集天下奇人異士,專門用來處理天下妖邪異事的地方,欽天府由虞舜帝親信伯勤大夫掌管,最近伯勤大夫已經多次收到族民被水妖禍害的投訴。
伯勤大夫甚是憤怒,趕忙將這一情況匯報給了舜帝,虞舜聽到此事也是雷霆震怒,怒斥道:“這些水族不思報答君恩,竟敢阻斷河道,挾民以利,如此目無王法,吾豈能容之,傳寡人命令,各部族但凡有妖邪霍亂者,盡可殺之。”
四方部落首領收到人皇命令,當即就組織部落勇士,巡查各方水路,遇到為神不仁者,便將之擒拿,爆之豔陽之下,使其炙烤而亡,以鎮攝諸路水族。
一眾水族惶恐不安,紛紛聚攏在黃河之上,一起商量對策,旋龜言道:“本以為領了美差,自此逍遙一方水域,受萬民供奉,哪想方才自在幾日,就有人族武者圍殺一眾同僚,吾等該如何是好?”
陽山以南,有山名曰:杻陽山,杻陽山以北有河名曰:憲翼,憲翼河橫貫長江黃河兩脈,為帝嚳使民開辟的河道,此河有水伯名曰:旋龜,旋龜其狀如龜而生有鳥首,尾似蛟龍,其聲音恰似伐木之聲,旋龜露首水河倒流,旋龜擺尾水浪奔騰。
化蛇不滿道:“吾等貴為水神,安穩河道有功於社稷,索取一點人事祭品本就理所當然,今人皇不念吾等大功德,反而以吾等為逆臣,君視臣為草芥,則臣視君如塵土,吾等索性操縱江河,水淹其土,以宣示吾等水神威嚴,汝等以為如何?”
一眾水族紛紛應和道:“自該如此,若無好處,吾等豈有輔助之理,吾等水族聯合起來,阻斷所有水道,使人族寸步難行,若是周圍弱民還不知上道,祭祀供奉吾等,吾等便升騰起水浪,席卷四野,淹沒房屋良田,使之家園破敗,不得安寧。”
旋龜有些擔憂的問道:“若是那人皇發兵來討伐吾等,吾等又該如何是好?”
化蛇拍案而起,大聲道:“若是如此,吾等便龜縮江河之中,聚之以眾,遊走各方水道,發起滔天洪水,讓這洪荒大地成為一片汪洋大澤,看那人皇又能奈何。”
一眾水族抱合一處,變本加厲的向周圍人族索要貢品,凡有不應者,便操起驚濤駭浪將之卷入江河之中,周圍部落帶兵來討,水妖往往已經消失不見,躲藏在暗河水道之中。
以至於天天都有民喪於水妖之口,多有水伯踞江河水道阻攔人族通行,欽天府中關於此類投訴與日俱增,伯勤大夫忙的焦頭爛額,不知如何處置是好,隻得向舜帝稟奏。
待伯勤將情況與虞舜稟明,虞舜麵沉似水,目蘊寒光,聲透殺意道:“終究是寡人太過於仁慈,這些水族畏威而不威德,若不殺之以儆效尤,恐萬靈爭相模仿,如此人皇威嚴何在?傳寡人命令,詔大將軍鯀前來見吾。”
大將軍鯀乃帝嚳之孫,素來英勇善戰,為人剛直忠烈,為虞舜帝所器重,很快接到王令的鯀麵見舜帝,行禮問道:“臣鯀,拜見陛下,不知陛下急切相召所為何事?”
虞舜淡漠道:“今一眾水族枉顧恩澤,無視人皇法令,踞江河湖泊而抗王命,縱起水浪裹挾良民,其罪十惡不赦、罄竹難書,寡人傳卿前來,便是要卿起大軍以治水妖,使江河重歸正軌,以安百姓惶恐之心。”
鯀聽到此言,直拍胸口承諾道:“蒙陛下信任,臣自當清掃一眾水族,重新厘定山川河道,不負萬民所托。”
虞舜點頭應和,接著取出一巨斧交予鯀,叮囑道:“卿乃吾人族勇士,交由卿來處理水族禍亂,寡人自是安心,此乃開山斧,是昔日人皇蚩尤仿祖巫刑天的幹戚斧所鑄就,有開山裂石之威,望卿好生用之,早成王命,凱旋而歸。”
鯀手持開山斧,神情振奮,朗聲道:“臣必以此斧誅殺逆亂水賊,神擋殺神,妖來斬妖,逢山開山,遇水劈水,驅除水患,以安民心。”
虞舜又說道:“黃河岸邊人族祖地,有息土之精殘留,此土可分化萬千,成就高山大地,可助汝一臂之力,汝可取之以平水患。”
鯀率領大軍由南向北一路橫掃,但凡有水族做亂,便會被其手起斧落,將之斬殺於江河之中,一眾水族聞風喪膽,沿著水道四處奔散,按照約定,翻江倒浪,縱起洪水淹沒四方,一時之間漂浮遍野。
每當鯀率領大軍前往別處時,此處水族又會起風作浪,待鯀返回此處時,那邊水患又起,鯀來回奔走,疲累不堪,然而洪水卻是全麵開花,一發不可收拾。
鯀為了阻止洪水肆虐,便在各處河道口以息土化作高山阻擋,不曾想洪水受到阻攔,無法東歸大海,全部流向兩岸平野之處,使的大地化作一片沼澤,生靈死傷無數。
虞舜不由大怒,派人將鯀捉拿歸來,虞舜失望的對鯀說道:“寡人對汝寄以厚望,不曾想汝竟使百姓瀕臨絕境,寡人若不殺汝,怎堵悠悠眾口。”
鯀羞愧的對虞舜道:“是吾未做籌謀,誤中妖邪奸計,以至於生靈塗炭,吾之過也,請陛下殺吾以平民怨。”
虞舜歎息道:“汝素來耿直,這些水族甚是狡猾,借助水道四處逃串,實非汝之過也,寡人未能知情善用,卻是該擔其責也。然自古以來君王無過,寡人隻能以汝之性命,維護皇崗正統,汝有何求可與寡人道來,寡人必當竭力滿足。”
鯀含淚拜道:“吾隻恨妖邪未除,水患未平,使天下子民枉受波及。吾有一子,名曰:禹,其聰慧過人,武道有成,可繼承吾之遺誌,帶領臣民克服水患,望陛下準他代吾治理河川,則吾死而無憾矣。”
虞舜動容道:“若汝子果真平息水患,寡人承諾其可承人皇之位,九泉之下,汝魂靈可安也。”
虞舜召來禹,讓其與鯀做道別,鯀悲傷道:“吾兒,為父被水妖玩弄於鼓掌之間,以至於蒼生遭劫,汝可繼承父誌,鎮壓這群亂妖,使洪水平息,萬民歸於安寧啊。”
禹麵容堅定道:“父可安心去也,禹必手刃妖邪,為父報此大仇,使天下江河重歸於平靜。”
鯀欣慰的點頭道:“此乃人皇所賜開山斧,有開山裂江之威,此乃息土之精,一粒可填江海,可助汝成就大業。父有良言相告,自帝嚳開辟水道以來,天下江河貫連一處,以至於水妖肆虐八方,汝可以息土隔絕水道,使水妖難以遁逃,待清理完水妖,再以開山斧劈開阻攔,使江河複歸貫通。如此方能功成,切不可重蹈覆轍,落得為父這般下場。”
禹鄭重的點頭應承,隨後鯀便被舜帝斬殺於羽山之上,羽山位於東海之濱,江河東歸大海流至羽山,鯀埋葬於此,希望看到禹治理洪水功成,江河回歸初始。
禹手持開山斧,周身血氣蒸騰將天空烏雲震散,英偉的麵容顯露滔天殺氣,眼看四方,好似妖邪盡在眼前,誓要為父報仇,鎮壓所有做亂水族,還天地朗朗乾坤。
大禹承水德而生,遇水成祥,見之則發,一眾水族還在設宴慶功,操浪踏江耀武揚威,卻不知克星以至,不曉青山綠水葬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