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政府目前的主力艦艇是東北海軍的6艘巡洋艦,都是從英d兩國訂購的,其排水量不過4000噸,最大口徑的艦炮也不過200毫米。其餘還有幾十艘不過百餘噸的炮艦,以及幾十噸的魚雷艇。
然後是在長江流域擁有十幾艘百餘噸的炮艦,這些炮艦基本掌控在孫傳芳手中。
李興國看著手裏的情報,上麵顯示,衛國軍占領湘鄂兩省後,北方政府其內部有人提出過用軍艦從海路進攻桂廣和粵廣。
但這個方案很快就被否決了,其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就是如果他們想從海路進攻,必將麵對華民黨的軍艦,此時粵廣海軍也還是有十幾艘炮艦的,雖說都是破爛,但是也能讓他們蛻層皮,最關鍵的是,閩東海軍和華民黨若即若離,薩鎮冰的態度模棱兩可,這時候孫傳芳手裏的海軍力量極為不可靠,能否配合東北海軍行動都還兩說。
其次,他們從海上進攻桂廣和粵廣的戰略意義不大,他們那些破舊軍艦,就算是全部出動,頂天了運個一兩萬人登陸,這個數量的軍隊,對西南政府或是華民黨政府威懾力幾乎等於沒有。
最後就是如果他們要開動這幾十艘艦艇,耗資巨大,北方政府現在的情況是,連陸軍的軍費都是東拚西湊的,哪裏有餘資用在海軍上麵。
這份情報還是相當準確的,在原本後世的曆史上,日本入侵中國後,弱小的海軍根本無力在海上禦敵,隻能用自沉船艦以求堵塞航道來延緩日軍的進攻,那一刻是中國海軍曆史上的至暗時刻。
當初張小良在漓江對李興國豪言自己有上百戰艦,不過是靠聲音大來壯自己聲勢罷了。
在情報中還有顯示,目前華民黨正在積極接觸孫傳芳手裏的海軍將領,東南五省聯盟的海軍將領已經有一些不太聽令於孫傳芳了,他們的海軍之中,又以薩鎮冰為首,多數人都在觀望薩鎮冰的態度。
李興國了解薩鎮冰,後者肯定不會站隊,因為他是十分抗拒內戰的,了解曆史可以知道,薩鎮冰這位將領在對外作戰是非常積極且英勇的,並不是一個圓滑的投機份子。
所以,李興國並不擔心華民黨把東南五省聯盟的海軍掌控後,對著西南開炮。
薩鎮冰之所以如此,其目的恐怕也是為了給華夏海軍留些家底吧,不願意把僅存的海上力量斷送在自己人手裏。
在海麵上,西南政府暫時是安全的,當前的國內戰爭還是以陸地作戰為核心。
而在地麵上,除了有正麵的戰鬥,還有許多是戰爭之外的事情,比如西方國家在湖北漢口公共租界的問題。
自西南政府入主鄂北以後,李興國就拒不承認相關的租界條約,並要求所有國家軍事人員退出境內,同時把租界歸還給華夏。
這就引起了英,法,d,r,俄這幾個國家的強烈不滿。
以英法為首的國家,同時對西南政府發起了外交攻勢。
但不管這些國家如何跳腳,李興國是一步也沒有退讓,作為曆史愛好者,李興國很清晰的記得,差不多也是這個時間段,在漢口近20萬群眾的“反英大會”,成功從英利國手裏要回了英租界。
這種大事件肯定不會那麽容易改變,於是李興國如法炮製了“反帝國大會”,通過宣傳部在民眾之間進行反帝宣傳,把幾乎所有民眾的情緒都調動了起來。
反帝國大會的理由就是西方國家幹涉中國獨立,給軍閥提供武器。
這一次的反帝國大會規模遠比原本藍星曆史更加龐大,以中華黨的現在的號召力,隻要在治下的地區,所有民眾全部團結了起來,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
民眾不光是包圍了整個漢口租界,在貴黔,滇南,桂廣,川渝等省份,當地的民眾舉行了盛大的示威遊行,同時還在西方國家的駐西南辦事處門口高喊口號,如果不是有衛國軍維持秩序,恐怕民眾會直接衝進去進行破壞。
麵對中華黨故意挑起的民眾情緒,英法為首的西方國家總首有鬆口的意思,他們之所以願意放棄,其根本原因是在於漢口於他們而言並不是特別重要,英法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就華夏而言,滬海等地才是他們的利益集中地,而r國和俄國他們的重心則放在東北,至於d國,他們現在對華幾乎沒有過多話語權,再加上最近幾年他們通過和西南的交易讓經濟緩和了不少,更沒必要直接和中華黨為了這個事起衝突。
於是中華黨順利把漢口租界收回,這使得前者在鄂北民眾心中的地位更甚之前,這一次是華夏近代史上第一次外交上的勝利,舉國沸騰!這一次收回漢口租界所代表的含義,遠比實際帶來的利益要大得多。
此時的巴黎內閣議政大廳,煙霧繚繞,數十位紳士愁眉苦臉,失去漢口租界並不重要,他們擔憂的是未來一旦中華黨成為中華大地的掌舵人,世界局勢恐怕會發生巨變。
不管西方世界如何憂愁,現在已經到了9月底,衛國軍休整的也差不多了,機場都修到了鄂北邊界,多條補給線已經打通,雖然從後方到鄂北的路還有些爛,但好歹算是建立起了通道,已經足以支撐衛國軍繼續北上
此時吳佩孚已經逃到了豫南,他向張大霖和孫傳芳發過求援的電報,但雙方都表示現在自身都難保了,實在沒有多餘兵力來幫助他。
張大霖和孫傳芳已經預感到局勢不妙,他們沒想到衛國軍如此凶猛,短短兩個月時間直接吃掉了吳佩孚30萬大軍,現在衛國軍可以一路北上長驅直入,從他們後方發起進攻,他們的大夏華國政府覆滅在即。
軍事上的失敗,導致他們現在急需從政治上找到出口。
張大霖率先給李興國發來電報,言辭誠懇,表示說擁護中華黨綱領,願意和中華黨共同組建新政府,擁戴李興國為大總統
這樣的電報,張大霖同樣給老蔣也發去了一封,表示擁護三民主義,擁戴老蔣當大總統。
李興國微微一笑,這一次,這位張大帥可是罕見的服軟了,不過他似乎並沒有明白中華黨綱領的核心價值觀,中華黨的改革和腐朽的老製度有著本質上的鴻溝,是不可調和的,並不是像張大霖在電文中說的那樣簡單。
雖然老蔣卻對張大霖的提議有些心動,但考慮到最後還是沒有辦法接受這種方式。
在老蔣看來,真正棘手的敵人不是北方政府,而是西南政府,但他們也同樣無法和北方政府妥協。
要知道,他們北伐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很大的程度是得益於推倒北方政府的口號,如果放棄這份政治立場,則意味著人心離喪,那些支持華民黨的世家門閥之所以出錢又出力,為的就是獲取政治地位,如果北方政府不把位置讓出來,他們又怎麽上去呢?
這樣一來,張大霖在兩邊都吃了閉門羹,他已經看到了不久以後的戰敗,於是開始給自己布置回東北的後路。
在這個期間,r國人人又找上了張大霖,表示願意幫助他,這一次r本人提出條件更為大膽。
r本人提出,他們將派出部隊來幫助張大霖擊退中華黨,無限製援助,直至中華黨被消滅,作為交換條件是,東北將作為r國永久性的駐軍基地,同時r國擁有關稅,商稅的自主權。這個條件相當於完全把東北交給了r本人。
張大霖當場勃然大怒,去你娘的r國,我寧願回到東北當土匪,也絕不可能出賣國家主權,如果我這麽做了,後人還不知會如何罵我們張家父子。
r本人因此開始記恨張作霖,如果讓張大霖回到東北,他們將舉步維艱。
於是r本人開始了刺殺張大霖的計劃,看來,這一世張大霖依舊沒有逃脫這個命運。
10月初,15萬衛國軍離開鄂北,開始朝豫南挺進,衛國軍剛一離開鄂北境內,鋪天蓋地的消息就一路傳到了上京。
上京城內老百姓之間開始議論紛紛。
“哎!你知道嗎,衛國軍已經朝咱們殺過來了。”
“聽前線回來的士兵說,那位吳大帥30萬軍隊,不到兩個月就全軍覆滅了。”
“有這麽誇張嗎?”
“真的,我騙你,我就是孫子。”
……
“聽說還有華民黨,也開始進入閩東,用不了多久,就要打到南京了。”
“據說張大帥在西北的戰事同樣不利,華民革命軍已經完全掌控了西北,已經殺到了潼關,如果潼關一破,後麵一馬平川,華民革命軍也將直接兵臨上京。”
“噓!小點聲,我聽別人說,那位張大帥要退出上京,回東北去了。”
“誒,你說是西南政府好,還是華民政府好一些。”
“這個不好說,我估計這兩派,最後還得再打一仗。”
“不管誰笑到最後,我隻希望咱們國家快點統一吧!我們已經混亂太久了。”
“是啊,這幾十年,各路軍閥天天打,受難的不還是我們這些老百姓嗎。”
……
衛國軍進入豫南後,一路暢通無阻,每到一個城市,當地的主政官派人高舉歡迎衛國軍入城的橫幅,還組織普通老百姓夾道歡迎。
至於當地那些什麽保安團,還有一些小規模的防衛軍隊,根本就不敢阻攔衛國軍,往往是衛國軍還在幾十公裏外,他們就火急火燎的先行派人上表,承認中華黨綱領,擁護西南政府。
大勢已去的吳佩孚,再也沒有人願意支持他了,一條即將快沉的破船,誰會願意繼續待在上麵呢?
吳佩孚此刻,正靜靜的躺在政務府裏的椅子上,等待著衛國軍到來的審判,他不知道李興國會怎樣處置他,但他也不想到處逃亡,無論是什麽樣的結局,他都坦然接受。
然後是在長江流域擁有十幾艘百餘噸的炮艦,這些炮艦基本掌控在孫傳芳手中。
李興國看著手裏的情報,上麵顯示,衛國軍占領湘鄂兩省後,北方政府其內部有人提出過用軍艦從海路進攻桂廣和粵廣。
但這個方案很快就被否決了,其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就是如果他們想從海路進攻,必將麵對華民黨的軍艦,此時粵廣海軍也還是有十幾艘炮艦的,雖說都是破爛,但是也能讓他們蛻層皮,最關鍵的是,閩東海軍和華民黨若即若離,薩鎮冰的態度模棱兩可,這時候孫傳芳手裏的海軍力量極為不可靠,能否配合東北海軍行動都還兩說。
其次,他們從海上進攻桂廣和粵廣的戰略意義不大,他們那些破舊軍艦,就算是全部出動,頂天了運個一兩萬人登陸,這個數量的軍隊,對西南政府或是華民黨政府威懾力幾乎等於沒有。
最後就是如果他們要開動這幾十艘艦艇,耗資巨大,北方政府現在的情況是,連陸軍的軍費都是東拚西湊的,哪裏有餘資用在海軍上麵。
這份情報還是相當準確的,在原本後世的曆史上,日本入侵中國後,弱小的海軍根本無力在海上禦敵,隻能用自沉船艦以求堵塞航道來延緩日軍的進攻,那一刻是中國海軍曆史上的至暗時刻。
當初張小良在漓江對李興國豪言自己有上百戰艦,不過是靠聲音大來壯自己聲勢罷了。
在情報中還有顯示,目前華民黨正在積極接觸孫傳芳手裏的海軍將領,東南五省聯盟的海軍將領已經有一些不太聽令於孫傳芳了,他們的海軍之中,又以薩鎮冰為首,多數人都在觀望薩鎮冰的態度。
李興國了解薩鎮冰,後者肯定不會站隊,因為他是十分抗拒內戰的,了解曆史可以知道,薩鎮冰這位將領在對外作戰是非常積極且英勇的,並不是一個圓滑的投機份子。
所以,李興國並不擔心華民黨把東南五省聯盟的海軍掌控後,對著西南開炮。
薩鎮冰之所以如此,其目的恐怕也是為了給華夏海軍留些家底吧,不願意把僅存的海上力量斷送在自己人手裏。
在海麵上,西南政府暫時是安全的,當前的國內戰爭還是以陸地作戰為核心。
而在地麵上,除了有正麵的戰鬥,還有許多是戰爭之外的事情,比如西方國家在湖北漢口公共租界的問題。
自西南政府入主鄂北以後,李興國就拒不承認相關的租界條約,並要求所有國家軍事人員退出境內,同時把租界歸還給華夏。
這就引起了英,法,d,r,俄這幾個國家的強烈不滿。
以英法為首的國家,同時對西南政府發起了外交攻勢。
但不管這些國家如何跳腳,李興國是一步也沒有退讓,作為曆史愛好者,李興國很清晰的記得,差不多也是這個時間段,在漢口近20萬群眾的“反英大會”,成功從英利國手裏要回了英租界。
這種大事件肯定不會那麽容易改變,於是李興國如法炮製了“反帝國大會”,通過宣傳部在民眾之間進行反帝宣傳,把幾乎所有民眾的情緒都調動了起來。
反帝國大會的理由就是西方國家幹涉中國獨立,給軍閥提供武器。
這一次的反帝國大會規模遠比原本藍星曆史更加龐大,以中華黨的現在的號召力,隻要在治下的地區,所有民眾全部團結了起來,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
民眾不光是包圍了整個漢口租界,在貴黔,滇南,桂廣,川渝等省份,當地的民眾舉行了盛大的示威遊行,同時還在西方國家的駐西南辦事處門口高喊口號,如果不是有衛國軍維持秩序,恐怕民眾會直接衝進去進行破壞。
麵對中華黨故意挑起的民眾情緒,英法為首的西方國家總首有鬆口的意思,他們之所以願意放棄,其根本原因是在於漢口於他們而言並不是特別重要,英法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就華夏而言,滬海等地才是他們的利益集中地,而r國和俄國他們的重心則放在東北,至於d國,他們現在對華幾乎沒有過多話語權,再加上最近幾年他們通過和西南的交易讓經濟緩和了不少,更沒必要直接和中華黨為了這個事起衝突。
於是中華黨順利把漢口租界收回,這使得前者在鄂北民眾心中的地位更甚之前,這一次是華夏近代史上第一次外交上的勝利,舉國沸騰!這一次收回漢口租界所代表的含義,遠比實際帶來的利益要大得多。
此時的巴黎內閣議政大廳,煙霧繚繞,數十位紳士愁眉苦臉,失去漢口租界並不重要,他們擔憂的是未來一旦中華黨成為中華大地的掌舵人,世界局勢恐怕會發生巨變。
不管西方世界如何憂愁,現在已經到了9月底,衛國軍休整的也差不多了,機場都修到了鄂北邊界,多條補給線已經打通,雖然從後方到鄂北的路還有些爛,但好歹算是建立起了通道,已經足以支撐衛國軍繼續北上
此時吳佩孚已經逃到了豫南,他向張大霖和孫傳芳發過求援的電報,但雙方都表示現在自身都難保了,實在沒有多餘兵力來幫助他。
張大霖和孫傳芳已經預感到局勢不妙,他們沒想到衛國軍如此凶猛,短短兩個月時間直接吃掉了吳佩孚30萬大軍,現在衛國軍可以一路北上長驅直入,從他們後方發起進攻,他們的大夏華國政府覆滅在即。
軍事上的失敗,導致他們現在急需從政治上找到出口。
張大霖率先給李興國發來電報,言辭誠懇,表示說擁護中華黨綱領,願意和中華黨共同組建新政府,擁戴李興國為大總統
這樣的電報,張大霖同樣給老蔣也發去了一封,表示擁護三民主義,擁戴老蔣當大總統。
李興國微微一笑,這一次,這位張大帥可是罕見的服軟了,不過他似乎並沒有明白中華黨綱領的核心價值觀,中華黨的改革和腐朽的老製度有著本質上的鴻溝,是不可調和的,並不是像張大霖在電文中說的那樣簡單。
雖然老蔣卻對張大霖的提議有些心動,但考慮到最後還是沒有辦法接受這種方式。
在老蔣看來,真正棘手的敵人不是北方政府,而是西南政府,但他們也同樣無法和北方政府妥協。
要知道,他們北伐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很大的程度是得益於推倒北方政府的口號,如果放棄這份政治立場,則意味著人心離喪,那些支持華民黨的世家門閥之所以出錢又出力,為的就是獲取政治地位,如果北方政府不把位置讓出來,他們又怎麽上去呢?
這樣一來,張大霖在兩邊都吃了閉門羹,他已經看到了不久以後的戰敗,於是開始給自己布置回東北的後路。
在這個期間,r國人人又找上了張大霖,表示願意幫助他,這一次r本人提出條件更為大膽。
r本人提出,他們將派出部隊來幫助張大霖擊退中華黨,無限製援助,直至中華黨被消滅,作為交換條件是,東北將作為r國永久性的駐軍基地,同時r國擁有關稅,商稅的自主權。這個條件相當於完全把東北交給了r本人。
張大霖當場勃然大怒,去你娘的r國,我寧願回到東北當土匪,也絕不可能出賣國家主權,如果我這麽做了,後人還不知會如何罵我們張家父子。
r本人因此開始記恨張作霖,如果讓張大霖回到東北,他們將舉步維艱。
於是r本人開始了刺殺張大霖的計劃,看來,這一世張大霖依舊沒有逃脫這個命運。
10月初,15萬衛國軍離開鄂北,開始朝豫南挺進,衛國軍剛一離開鄂北境內,鋪天蓋地的消息就一路傳到了上京。
上京城內老百姓之間開始議論紛紛。
“哎!你知道嗎,衛國軍已經朝咱們殺過來了。”
“聽前線回來的士兵說,那位吳大帥30萬軍隊,不到兩個月就全軍覆滅了。”
“有這麽誇張嗎?”
“真的,我騙你,我就是孫子。”
……
“聽說還有華民黨,也開始進入閩東,用不了多久,就要打到南京了。”
“據說張大帥在西北的戰事同樣不利,華民革命軍已經完全掌控了西北,已經殺到了潼關,如果潼關一破,後麵一馬平川,華民革命軍也將直接兵臨上京。”
“噓!小點聲,我聽別人說,那位張大帥要退出上京,回東北去了。”
“誒,你說是西南政府好,還是華民政府好一些。”
“這個不好說,我估計這兩派,最後還得再打一仗。”
“不管誰笑到最後,我隻希望咱們國家快點統一吧!我們已經混亂太久了。”
“是啊,這幾十年,各路軍閥天天打,受難的不還是我們這些老百姓嗎。”
……
衛國軍進入豫南後,一路暢通無阻,每到一個城市,當地的主政官派人高舉歡迎衛國軍入城的橫幅,還組織普通老百姓夾道歡迎。
至於當地那些什麽保安團,還有一些小規模的防衛軍隊,根本就不敢阻攔衛國軍,往往是衛國軍還在幾十公裏外,他們就火急火燎的先行派人上表,承認中華黨綱領,擁護西南政府。
大勢已去的吳佩孚,再也沒有人願意支持他了,一條即將快沉的破船,誰會願意繼續待在上麵呢?
吳佩孚此刻,正靜靜的躺在政務府裏的椅子上,等待著衛國軍到來的審判,他不知道李興國會怎樣處置他,但他也不想到處逃亡,無論是什麽樣的結局,他都坦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