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6章 自己建
重回過去,我做曹賊那些年 作者:南溪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老一小就在電話裏扯了一會兒,這才撂了電話。
張鐵軍是隨著曹書記說話,他是年輕人總不好先掛斷,同時也是感覺曹書記帶著善意。
至於老曹,那是因為他被確定為新的監察部黨委書記以後,被叫到牆裏去進行了一番談話,以消除他對這個任命的心裏抵觸。
這是必然的程序。
不管是哪個老同誌,這麽明顯的讓他給一個小家夥保駕護航心裏都難免會有一些抵觸情緒,尤其張鐵軍還這麽年輕。
老同誌們也是有圈子的,退居的一個圈子,當年的顧委是一個圈子,然後這些仍然還在職的又是一個圈子,三個圈子之間也有走動。
所以有點什麽消息傳的是相當快的。
這幾年張鐵軍雖然在外麵聲名不顯,但是在這幾個圈子裏麵那可是真正的大名鼎鼎,絕無僅有。
但說實話了解真實情況的人並不多,於是難免的就有了各種猜疑,各種不滿。
老曹做為為數不多的副國級老同誌,自然也是這裏麵的一員。
人都是最複雜的動物,不管和自己有沒有關係都難免因為群體的代入關係而對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情緒。
說起來,老曹同誌並不是老革命,他是四九年參軍的,然後就進入二野軍政大學三分校學習,五零年才正式工作。
算是建國後的第一批軍政幹部。
從五零年到八九年,三十九年時間他一直在四川,從縣區公所幹事一路升職到中紀委常委,四川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八九年進京,然後還是一直在紀委工作,九三年中紀委和監察部合署,他就開始以中紀委常委副書記的身份兼任監察部長。
結果這幹了三年了,監察部又要獨立辦公了,部長還不是他,有點什麽情緒自然也就在所難免。
年紀大了也是人嘛,是人就會有自己的想法。
那誰親自和他談話,給他講了一些張鐵軍近期的工作成績,還有任命張鐵軍的用意。
老頭這才接受了這個事實,並對張鐵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兒。這小子行啊,辦事痛快手還狠,這家夥半年時間殺的人比老曹兩輩子都多。
其實這些老同誌也並不反對任用年輕人,隻要有說法能服眾。
就像公安的陶部長,當初從一個副科級幹事到副部長隻用了四年時間。這樣的例子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期相當不少。
破格任用是那十年時間的最大特點,敢用還能重用。
這會兒監察部在皂君廟東路中間的位置,四號院,不起眼的小胡同裏一棟不大起眼的小樓,院子對麵是京城廣播電視大學。
是六零年成立的一所電教大學。
這所學校是國內第一所通過電教方式進行成人高等教育的學校,後來改了名字叫開放大學。
院子可以說是很小,都沒有邊上的通信局院子大。
張鐵軍的車暢通無阻的在門衛尊敬並審視的目光中開進了院子,停到樓前,曹書記已經帶著幾個人等在那裏了。
院子不大,從大門進來到樓門口也就是十幾米,相當逼仄,樓後麵還有一個小院子用來停車,有兩棟宿舍樓。
“曹書記,您這一下樓弄的我有點誠惶誠恐啊。”張鐵軍趕緊自己開門下車快步過去和曹書記握手:“真的,這也太折煞我了。”
“今天你第一次登門,都是應該的,以後就不會有了。”曹書記拍了拍張鐵軍的手,給他介紹了一下幾位同誌。
副書記,副部長,秘書長,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副主任,還有在家的幾個監察專員。
張鐵軍就挨個握手問好。
然後大家一起上樓,在小會議室坐了一會兒,也談不上開會,就是認識認識,簡單說了一下當下的工作情況和問題。
部門獨立是部門每一個職工都高興的事兒,不用再去感覺那種寄人籬下的滋味了,所以說起來每個人都是開開心心的。
座談了一會兒,曹書記把人都打發走,把張鐵軍讓到他的辦公室,兩個人關上門聊。
張鐵軍本來就對這邊的情況不是很了解,正好有不少的事情要請教。
結果一說才知道,並不是像他想象的那樣沒有人,人家給的人員是格外的。
監察部和紀委合署以後,兩邊原來獨立的機構仍然都保持了下來,隻有一小部分有重合性質的部門進行了小範圍的合並。
現在的情況恰恰和張鐵軍認為的相反,不是沒有人,而是放不下,急需換一個大的辦公地點,還有需要解決宿舍和住宅。
“這麽多年咱們就後麵這一棟半宿舍,即是宿舍又是住宅,早就裝不下了,紀委那邊在這邊上又蓋了一些,咱們也輪不上。
還有一些福利待遇上的問題。
要不然怎麽一說獨立出來大家都這麽開心,就是都有著點情緒在裏麵,我也不好說什麽。
實際上現在哪哪都不容易,我在紀委那邊也是老人了,也不是說真的有什麽不平等不公平,那邊一樣大把的人沒房子住。
這幾年發展的快,人員增加的也快,不少方麵確實是有點跟不上來。
咱們這邊的條件說句實話,相對來說還算是不錯的,比機關那邊還要好一些,但是問題確實需要解決。
這回你來了,我也就輕鬆了,你能耐也大,以後我主內你主外,家裏的事情就交給我,我全力配合。”
“您老可別這麽說,我還等著您幫傳帶呢。”
“哈哈,這個估計用不到,把你放在這個位置上,就是用你的年輕氣盛敢打敢拚,可不要被我帶偏了。
老了就是老了呀,得承認,現在和以前可不一樣了,什麽都是新的。變化太快了。”
老頭已經六十四歲了,這句話確實是從心裏發出來的,這幾年的變化太快了,快的年輕人都有一點跟不上節奏。
張鐵軍具體了解了一下部裏現在的結構和人員安排,總算是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
兩個人又探討了一下獨立出來以後的部門安排人員編製情況,準備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一些調整,撤並一些部門,也要增加一些部門。
還有原來和紀委合並的那些單位,現在要估計是要不回來了,隻能重新建立。
張鐵軍也就心裏有數了,九爺府那邊原來的想法方案看樣子是不大行了,得重新安排。
放不下呀,還想著是三個單位在一起呢,這一個單位感覺都夠嗆了,足足得小三千人編製,這還不包括肯定會有的一些臨時機構。
難怪後來蓋了自己的大樓還得分散辦公。
點了根煙琢磨了一會兒,張鐵軍看了看曹書記:“書記,咱們這地方給搬家的時間了沒?”
“沒有。”曹書記搖搖頭:“這給什麽時間?總得要準備準備。我聽說是九爺府是吧?
那院子這些年禍禍的都不成樣了,收拾也得時間。”
“我現在感覺九爺府怕是不行了,”張鐵軍皺了皺鼻子:“那地方得修舊如舊,最多也就是起個二層,您感覺能夠用嗎?”
“夠了吧?九爺府不小,我記著是三路五進是不是?還是六進?那不得六七十畝地?”
“嘖。我是打算把三個單位放在一起的,互相還能協作一下。”張鐵軍吧嗒吧嗒嘴:“這一個就要放不下了。”
“哪三個?”
“咱們,軍事監察委,還有安全部行動局。……要不,咱們晚一點搬您看行不行?
晚個大半年差不多了,明年年中的時候。”
“安全部你也兼著的?”
“嗯,那是我最早的正式職務,還給我授了個總監銜,一時半會兒的肯定是摘不掉。”
曹書記點了點頭,也沒再問什麽。
有些事兒知道不知道的都不好問,也不能問,尤其安全是這一塊。
“那你是什麽打算?”
張鐵軍舔了舔嘴唇:“咱們新建吧,幹脆一步到位,咱們也不往二環裏擠,就在紀委那一片兒我找找,地方肯定是有。”
“那得多少錢?這錢從哪出?”
“換唄,”張鐵軍看了看曹書記:“你說,我用新建的辦公區換這個王爺府的產權,有戲不?反正也占下來了。”
曹書記笑起來:“特麽的,我忘了,你小子還是個大財主。你要是感覺可以那就換,我去說,你不覺著虧就行。”
“咱們先不吱聲,”張鐵軍說:“這邊同誌們您老先給安撫安撫,叫大家夥別急,但是也別說太明白,就說在修。
我那邊王府爺肯定也是要修的,誰來都沒毛病。
然後我回去找找地方,馬上安排施工,現在就開始動,當年四部一會用了十個月,咱們爭取七個月完工,九個月入住。”
四部一會就是三裏河那片那幾棟大屋頂樓,前麵說過的。
那個時候國家是打算在那一片修建國政中心,但是一會的屋頂還沒搞好就有了變化,於是這個計劃也就停下來了。
具體的東西咱們就不說了。
當時這五個樓群確確實實是隻用了十個月完工的,相當震撼。
雖然說是五二年開始,但那隻是設計,事實上是五四年冬天開工的。
國內像這樣的工程那個時候還有很多。
這些建築的設計屬於我們自己的民族風格,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兩口子的作品。
關於民族風格建築的探討實踐,這兩口子是走在了前麵的,並且為此獻出了一生,就是沒趕上好時候。
曆史上,曾經有三次漢民族風格建築時期,分別是試驗,探討和定型,四部一會已經是屬於定型期了。
試驗期是老外在京城建的那些教會學校和醫院,你敢信?
當時設計的可不隻是這一點建築,還有很多,包括住宅樓和民居。
但是吧,當時正好就是鼓吹拆城牆去舊貌嘛,某些人組織起來對這兩口子進行了批判,其實就是爭名奪利的過程。
至於對不對,好不好,他們是不管的,也不在意。
於是蘇式板樓就開始大行其道了,美其名曰是節儉,國際化,就生生的把民族建築給刹住了。
要不是因為這些人,我們現在的那些紅磚樓筒子樓就都不會是這麽個樣子了。
張鐵軍第一反應就是按照梁林兩口子的路子走,建一批咱們自己風格的大樓出來。
“有把握嗎?”曹書記問:“我是說工期,九個月真能行?”
“肯定行,當初那麽簡陋的生產條件都能行,現在憑什麽不行?冬季施工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也就是增加點成本的事兒。”
四部一會,人民大會堂,長春一汽,太多了,這都是典型的冬季施工的大型建築群,那質量比現在那些先進生產力的大樓可好的太多了。
而且基本上都是十個月完工。
“行,你有信心就行,你說了算。”曹書記直接點頭應了下來:“最好是直接考慮一下宿舍的問題,這個是大問題。”
“那肯定的呀,也別宿舍了,就是家屬區,咱們直接建一批住宅出來,保證人手一套,再搞個接待酒店。”
曹書記啪的拍了一下巴掌:“好,那我可就等著了,我先替同誌們謝謝你。”
“但是咱們得先說好,”
張鐵軍說:“住宅是住宅,產權不能給,當事人本人去世以後就要收回,不能像以前一樣過了些年就變成雜院了。”
過去的家屬院基本上都有這麽個問題,就是職工老了去世以後,房子還是由兒女家屬住著,慢慢的家屬院的成分就開始複雜了起來。
這會對以後的管理安排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和困難,別的都不說,新職工沒房子,老房子收不回來,就這一樣就夠糟心的了。
但是這個問題真的很難解決嗎?還真不是,就是誰也不當個事兒,誰也不想得罪人,拖來拖去最後就成了這樣子了。
曹書記眼睛一亮,看著張鐵軍:“這樣……好嗎?”
“這有什麽不好的?單位住房自然是給單位職工用,非職工肯定不能使用,這事兒可以寫在合同裏,所有入住的職工都簽一下。”
“就怕,到時候孤兒寡母的……”
“在單位一幹幾十年,兒女大了也要工作,不可能一套房子也買不起,到時候咱們幫著在外麵買吧,壓壓價。
其實不用非得等到那個時候,兒女大了他就該買房子了,您說呢?”
曹書記擺了擺手:“你也別您您的了,你說著不習慣我聽著也不得勁兒,總感覺京城這邊的人說話拿著腔兒,不巴適。
這樣的話,也行,反正也不是現在,我再琢磨琢磨,就先這麽說著吧,也是為了單位好。”
“成,那,那就拜托你了這事兒,我隻管建。”
張鐵軍看了看時間:“那我今天就先回去了,晚上還有個局,我這兩天把那邊的事兒處理處理就過來,有我辦公室吧?”
曹書記笑起來:“這話讓你問的,真沒水平,再怎麽緊張還能差了你的辦公室嗎?
不過你到是不用這麽急著過來,暫時也沒有什麽變動,你還是把你手頭的捋好,再去監察委那邊安排一下。你還沒去吧?”
“沒。也行,那我把手頭上安排一下先去和周副主任做個交接。”張鐵軍點點頭答應下來。
軍事監察委員會現在的主任是總政周副主任兼著的,這也是向來的習慣,專門任命一個主任還是開天辟地頭一回。
換一個方式來說,就是軍事監察委員會的主任,默認就是總政的副主任,還是排名在前的那種。
其實監察部這邊也是一樣,以前默認的部長就是紀委的常委副書記。
張鐵軍拒絕了給他安排秘書,告辭出來,想著是不是應該去拜訪一下紀委尉書記。
但是今天肯定是不行了。
給張鳳打了個電話問她在哪,張鳳說在醫院。
京城這會兒已經開展眼科準分子手術的醫院有好幾家,不過最早的就是同仁醫院和空軍總醫院,還有協和,協和要稍晚一點兒。
哦,多說一句,協和醫院是洛克菲勒家族成立的,胡某是醫院的董事,這也是他為什麽說謊也要堅決的反中醫的原因。
同仁醫院在崇文門,就是京城老火車站邊上,空軍總醫院在八裏橋。
張鳳下午帶著劉小紅和楊兮月一家兩家醫院都去了,找的劉市長給打的招呼,在兩家醫院都做了檢查。
然後選擇了空總。
張鐵軍打電話的時候,她已經把楊兮月的爸爸安排在空總激光科住下了。
聽她把下午的經曆說了一遍,張鐵軍直接就笑了:“你也不嫌折騰,你這麽調皮你爸媽知道嗎?”
“這不是想著空軍這邊心裏更有底嘛,在那邊還得靠別人。”
說的到是也對。
“行吧,在哪都一樣,那我馬上過來。”
“你那邊完事啦?你今天在哪了?”
“下午來監察部這邊了,聊了一些情況。”
路程到是近,順著西三環下來就到了,七公裏,這邊的交通情況也比火車站那邊要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火車站周邊是這會兒京城最堵的地片兒。
西三環這邊不管是當初修路還是城建的發展都要比東邊慢了好多,這會兒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呢,城鄉混合部的感覺。
馬路上汽車不多,但是馬車騾車就不少。京城的馬騾驢車一直到零五年前後才慢慢消失,那個時候這邊開始建設了。
來到醫院,車子直接開到住院樓,在保衛人員的引導下把車停好。
張鐵軍下了車第一眼就看到了張鳳的車,主要是這個年頭車本來就少,奔馳230還是相當能打的。
“首長好。”保衛給張鐵軍敬了個禮。
“我要去激光科看望一個長輩,就不麻煩你們了。”張鐵軍回了個禮,衝他點點頭,帶著蔣衛紅他們進樓去坐電梯。
九六年這會兒醫院還沒有後來那麽忙,如果比較的話,甚至可以用冷冷清清來形容,坐電梯都不用那麽擠。
當然了,人也不少。京城和申城的醫院可以說是全國最忙的醫院了,全國的病人都在往這兩個地方跑。
按照張鳳說的樓層病房找過來,走過略顯空蕩的走廊。
結果他還沒到,院長政委先到了,三四個人等在病房門口。
“李院長。”張鐵軍笑著先伸出手:“實在不好意思,給你添麻煩了,本來是不想打擾你。”
“首長來了我們是應該的,不麻煩,下麵看到了肯定要打電話上來,要不然他就失職了。”
榮譽司令員也是司令員,正兒八經的上級首長。
“理解理解,不過確實是給你們添麻煩了,就是個長輩過來做個小手術。”
“我看了一下,問題不大,現在這種治療還是很有效果的,不過他這個問題有點嚴重,估計不大可能恢複到正常來。”
“明白,我預期他能估恢到五六百度那就很好了,起碼可以正常生活。”
“大概在這麽個範圍吧,實際情況也不敢說死,恢複是肯定能恢複的,恢複到一千度以下也沒什麽問題,其他的不好判斷,隻能說盡力。”
“那就挺好,盡力就好,一千度以下已經能夠保證正常生活了。”
年紀大了,各方麵的機能都在下降,這個具體的恢複情況確實是不太好說,誰也不敢保證,這個可以理解。
事實上,一千度以下的近視配上眼鏡,確實是可以正常生活了,別看隻是相差了幾百度,一千度和一千五百度完全已經是兩個世界。
“鐵軍。”張鳳聽到聲音走到門口往外看。
“來,”張鐵軍把張鳳叫出來:“這是李院長,李院長,這是我二姐,龍鳳基金的張鳳。”
大家又是握手互相介紹,讓張鳳把其他幾個人都認了一遍。
龍鳳基金的名氣大,李院長和政委他們都是知道的。
進了屋,李院長又親自過去給楊爸檢查了一下,問了一些問題。這個就有點做樣子了。
“張顧問。”劉小紅笑著和張鐵軍打招呼。
張鐵軍衝劉小紅點點頭,看了看一臉激動的楊兮月。這家夥眼神都開始拉絲了。
“你弟弟沒來?”張鐵軍問她。
“沒,”楊兮月搖了搖頭,小臉紅撲撲的:“我媽說不帶他來,怕來了管不住他惹禍。”
這個還真有可能,她那個弟弟確實挺能惹禍的。
楊爸的個子在他們那邊算是高的,就是瘦,幹瘦幹瘦的,可能是因為視力的原因不大愛說話,也不怎麽笑。
楊媽和楊爸正好相反,心寬體胖的人,特別能幹活,她沒上過學,愛說愛笑的眼神兒特別好使。
上輩子她七十多歲的時候,視力還有一點二,那時候楊爸已經奔著兩千度去了。
但是你說楊爸又瘦又近視的,什麽也看清楚,他還招老太太,身邊總是圍著幾個,哎呀那個喜歡他呀,給他錢給他買東西。
嘖嘖。
人不可貌相啊,已經完敗了一大批年輕小夥。
張鐵軍是隨著曹書記說話,他是年輕人總不好先掛斷,同時也是感覺曹書記帶著善意。
至於老曹,那是因為他被確定為新的監察部黨委書記以後,被叫到牆裏去進行了一番談話,以消除他對這個任命的心裏抵觸。
這是必然的程序。
不管是哪個老同誌,這麽明顯的讓他給一個小家夥保駕護航心裏都難免會有一些抵觸情緒,尤其張鐵軍還這麽年輕。
老同誌們也是有圈子的,退居的一個圈子,當年的顧委是一個圈子,然後這些仍然還在職的又是一個圈子,三個圈子之間也有走動。
所以有點什麽消息傳的是相當快的。
這幾年張鐵軍雖然在外麵聲名不顯,但是在這幾個圈子裏麵那可是真正的大名鼎鼎,絕無僅有。
但說實話了解真實情況的人並不多,於是難免的就有了各種猜疑,各種不滿。
老曹做為為數不多的副國級老同誌,自然也是這裏麵的一員。
人都是最複雜的動物,不管和自己有沒有關係都難免因為群體的代入關係而對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情緒。
說起來,老曹同誌並不是老革命,他是四九年參軍的,然後就進入二野軍政大學三分校學習,五零年才正式工作。
算是建國後的第一批軍政幹部。
從五零年到八九年,三十九年時間他一直在四川,從縣區公所幹事一路升職到中紀委常委,四川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八九年進京,然後還是一直在紀委工作,九三年中紀委和監察部合署,他就開始以中紀委常委副書記的身份兼任監察部長。
結果這幹了三年了,監察部又要獨立辦公了,部長還不是他,有點什麽情緒自然也就在所難免。
年紀大了也是人嘛,是人就會有自己的想法。
那誰親自和他談話,給他講了一些張鐵軍近期的工作成績,還有任命張鐵軍的用意。
老頭這才接受了這個事實,並對張鐵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兒。這小子行啊,辦事痛快手還狠,這家夥半年時間殺的人比老曹兩輩子都多。
其實這些老同誌也並不反對任用年輕人,隻要有說法能服眾。
就像公安的陶部長,當初從一個副科級幹事到副部長隻用了四年時間。這樣的例子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期相當不少。
破格任用是那十年時間的最大特點,敢用還能重用。
這會兒監察部在皂君廟東路中間的位置,四號院,不起眼的小胡同裏一棟不大起眼的小樓,院子對麵是京城廣播電視大學。
是六零年成立的一所電教大學。
這所學校是國內第一所通過電教方式進行成人高等教育的學校,後來改了名字叫開放大學。
院子可以說是很小,都沒有邊上的通信局院子大。
張鐵軍的車暢通無阻的在門衛尊敬並審視的目光中開進了院子,停到樓前,曹書記已經帶著幾個人等在那裏了。
院子不大,從大門進來到樓門口也就是十幾米,相當逼仄,樓後麵還有一個小院子用來停車,有兩棟宿舍樓。
“曹書記,您這一下樓弄的我有點誠惶誠恐啊。”張鐵軍趕緊自己開門下車快步過去和曹書記握手:“真的,這也太折煞我了。”
“今天你第一次登門,都是應該的,以後就不會有了。”曹書記拍了拍張鐵軍的手,給他介紹了一下幾位同誌。
副書記,副部長,秘書長,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副主任,還有在家的幾個監察專員。
張鐵軍就挨個握手問好。
然後大家一起上樓,在小會議室坐了一會兒,也談不上開會,就是認識認識,簡單說了一下當下的工作情況和問題。
部門獨立是部門每一個職工都高興的事兒,不用再去感覺那種寄人籬下的滋味了,所以說起來每個人都是開開心心的。
座談了一會兒,曹書記把人都打發走,把張鐵軍讓到他的辦公室,兩個人關上門聊。
張鐵軍本來就對這邊的情況不是很了解,正好有不少的事情要請教。
結果一說才知道,並不是像他想象的那樣沒有人,人家給的人員是格外的。
監察部和紀委合署以後,兩邊原來獨立的機構仍然都保持了下來,隻有一小部分有重合性質的部門進行了小範圍的合並。
現在的情況恰恰和張鐵軍認為的相反,不是沒有人,而是放不下,急需換一個大的辦公地點,還有需要解決宿舍和住宅。
“這麽多年咱們就後麵這一棟半宿舍,即是宿舍又是住宅,早就裝不下了,紀委那邊在這邊上又蓋了一些,咱們也輪不上。
還有一些福利待遇上的問題。
要不然怎麽一說獨立出來大家都這麽開心,就是都有著點情緒在裏麵,我也不好說什麽。
實際上現在哪哪都不容易,我在紀委那邊也是老人了,也不是說真的有什麽不平等不公平,那邊一樣大把的人沒房子住。
這幾年發展的快,人員增加的也快,不少方麵確實是有點跟不上來。
咱們這邊的條件說句實話,相對來說還算是不錯的,比機關那邊還要好一些,但是問題確實需要解決。
這回你來了,我也就輕鬆了,你能耐也大,以後我主內你主外,家裏的事情就交給我,我全力配合。”
“您老可別這麽說,我還等著您幫傳帶呢。”
“哈哈,這個估計用不到,把你放在這個位置上,就是用你的年輕氣盛敢打敢拚,可不要被我帶偏了。
老了就是老了呀,得承認,現在和以前可不一樣了,什麽都是新的。變化太快了。”
老頭已經六十四歲了,這句話確實是從心裏發出來的,這幾年的變化太快了,快的年輕人都有一點跟不上節奏。
張鐵軍具體了解了一下部裏現在的結構和人員安排,總算是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
兩個人又探討了一下獨立出來以後的部門安排人員編製情況,準備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一些調整,撤並一些部門,也要增加一些部門。
還有原來和紀委合並的那些單位,現在要估計是要不回來了,隻能重新建立。
張鐵軍也就心裏有數了,九爺府那邊原來的想法方案看樣子是不大行了,得重新安排。
放不下呀,還想著是三個單位在一起呢,這一個單位感覺都夠嗆了,足足得小三千人編製,這還不包括肯定會有的一些臨時機構。
難怪後來蓋了自己的大樓還得分散辦公。
點了根煙琢磨了一會兒,張鐵軍看了看曹書記:“書記,咱們這地方給搬家的時間了沒?”
“沒有。”曹書記搖搖頭:“這給什麽時間?總得要準備準備。我聽說是九爺府是吧?
那院子這些年禍禍的都不成樣了,收拾也得時間。”
“我現在感覺九爺府怕是不行了,”張鐵軍皺了皺鼻子:“那地方得修舊如舊,最多也就是起個二層,您感覺能夠用嗎?”
“夠了吧?九爺府不小,我記著是三路五進是不是?還是六進?那不得六七十畝地?”
“嘖。我是打算把三個單位放在一起的,互相還能協作一下。”張鐵軍吧嗒吧嗒嘴:“這一個就要放不下了。”
“哪三個?”
“咱們,軍事監察委,還有安全部行動局。……要不,咱們晚一點搬您看行不行?
晚個大半年差不多了,明年年中的時候。”
“安全部你也兼著的?”
“嗯,那是我最早的正式職務,還給我授了個總監銜,一時半會兒的肯定是摘不掉。”
曹書記點了點頭,也沒再問什麽。
有些事兒知道不知道的都不好問,也不能問,尤其安全是這一塊。
“那你是什麽打算?”
張鐵軍舔了舔嘴唇:“咱們新建吧,幹脆一步到位,咱們也不往二環裏擠,就在紀委那一片兒我找找,地方肯定是有。”
“那得多少錢?這錢從哪出?”
“換唄,”張鐵軍看了看曹書記:“你說,我用新建的辦公區換這個王爺府的產權,有戲不?反正也占下來了。”
曹書記笑起來:“特麽的,我忘了,你小子還是個大財主。你要是感覺可以那就換,我去說,你不覺著虧就行。”
“咱們先不吱聲,”張鐵軍說:“這邊同誌們您老先給安撫安撫,叫大家夥別急,但是也別說太明白,就說在修。
我那邊王府爺肯定也是要修的,誰來都沒毛病。
然後我回去找找地方,馬上安排施工,現在就開始動,當年四部一會用了十個月,咱們爭取七個月完工,九個月入住。”
四部一會就是三裏河那片那幾棟大屋頂樓,前麵說過的。
那個時候國家是打算在那一片修建國政中心,但是一會的屋頂還沒搞好就有了變化,於是這個計劃也就停下來了。
具體的東西咱們就不說了。
當時這五個樓群確確實實是隻用了十個月完工的,相當震撼。
雖然說是五二年開始,但那隻是設計,事實上是五四年冬天開工的。
國內像這樣的工程那個時候還有很多。
這些建築的設計屬於我們自己的民族風格,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兩口子的作品。
關於民族風格建築的探討實踐,這兩口子是走在了前麵的,並且為此獻出了一生,就是沒趕上好時候。
曆史上,曾經有三次漢民族風格建築時期,分別是試驗,探討和定型,四部一會已經是屬於定型期了。
試驗期是老外在京城建的那些教會學校和醫院,你敢信?
當時設計的可不隻是這一點建築,還有很多,包括住宅樓和民居。
但是吧,當時正好就是鼓吹拆城牆去舊貌嘛,某些人組織起來對這兩口子進行了批判,其實就是爭名奪利的過程。
至於對不對,好不好,他們是不管的,也不在意。
於是蘇式板樓就開始大行其道了,美其名曰是節儉,國際化,就生生的把民族建築給刹住了。
要不是因為這些人,我們現在的那些紅磚樓筒子樓就都不會是這麽個樣子了。
張鐵軍第一反應就是按照梁林兩口子的路子走,建一批咱們自己風格的大樓出來。
“有把握嗎?”曹書記問:“我是說工期,九個月真能行?”
“肯定行,當初那麽簡陋的生產條件都能行,現在憑什麽不行?冬季施工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也就是增加點成本的事兒。”
四部一會,人民大會堂,長春一汽,太多了,這都是典型的冬季施工的大型建築群,那質量比現在那些先進生產力的大樓可好的太多了。
而且基本上都是十個月完工。
“行,你有信心就行,你說了算。”曹書記直接點頭應了下來:“最好是直接考慮一下宿舍的問題,這個是大問題。”
“那肯定的呀,也別宿舍了,就是家屬區,咱們直接建一批住宅出來,保證人手一套,再搞個接待酒店。”
曹書記啪的拍了一下巴掌:“好,那我可就等著了,我先替同誌們謝謝你。”
“但是咱們得先說好,”
張鐵軍說:“住宅是住宅,產權不能給,當事人本人去世以後就要收回,不能像以前一樣過了些年就變成雜院了。”
過去的家屬院基本上都有這麽個問題,就是職工老了去世以後,房子還是由兒女家屬住著,慢慢的家屬院的成分就開始複雜了起來。
這會對以後的管理安排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和困難,別的都不說,新職工沒房子,老房子收不回來,就這一樣就夠糟心的了。
但是這個問題真的很難解決嗎?還真不是,就是誰也不當個事兒,誰也不想得罪人,拖來拖去最後就成了這樣子了。
曹書記眼睛一亮,看著張鐵軍:“這樣……好嗎?”
“這有什麽不好的?單位住房自然是給單位職工用,非職工肯定不能使用,這事兒可以寫在合同裏,所有入住的職工都簽一下。”
“就怕,到時候孤兒寡母的……”
“在單位一幹幾十年,兒女大了也要工作,不可能一套房子也買不起,到時候咱們幫著在外麵買吧,壓壓價。
其實不用非得等到那個時候,兒女大了他就該買房子了,您說呢?”
曹書記擺了擺手:“你也別您您的了,你說著不習慣我聽著也不得勁兒,總感覺京城這邊的人說話拿著腔兒,不巴適。
這樣的話,也行,反正也不是現在,我再琢磨琢磨,就先這麽說著吧,也是為了單位好。”
“成,那,那就拜托你了這事兒,我隻管建。”
張鐵軍看了看時間:“那我今天就先回去了,晚上還有個局,我這兩天把那邊的事兒處理處理就過來,有我辦公室吧?”
曹書記笑起來:“這話讓你問的,真沒水平,再怎麽緊張還能差了你的辦公室嗎?
不過你到是不用這麽急著過來,暫時也沒有什麽變動,你還是把你手頭的捋好,再去監察委那邊安排一下。你還沒去吧?”
“沒。也行,那我把手頭上安排一下先去和周副主任做個交接。”張鐵軍點點頭答應下來。
軍事監察委員會現在的主任是總政周副主任兼著的,這也是向來的習慣,專門任命一個主任還是開天辟地頭一回。
換一個方式來說,就是軍事監察委員會的主任,默認就是總政的副主任,還是排名在前的那種。
其實監察部這邊也是一樣,以前默認的部長就是紀委的常委副書記。
張鐵軍拒絕了給他安排秘書,告辭出來,想著是不是應該去拜訪一下紀委尉書記。
但是今天肯定是不行了。
給張鳳打了個電話問她在哪,張鳳說在醫院。
京城這會兒已經開展眼科準分子手術的醫院有好幾家,不過最早的就是同仁醫院和空軍總醫院,還有協和,協和要稍晚一點兒。
哦,多說一句,協和醫院是洛克菲勒家族成立的,胡某是醫院的董事,這也是他為什麽說謊也要堅決的反中醫的原因。
同仁醫院在崇文門,就是京城老火車站邊上,空軍總醫院在八裏橋。
張鳳下午帶著劉小紅和楊兮月一家兩家醫院都去了,找的劉市長給打的招呼,在兩家醫院都做了檢查。
然後選擇了空總。
張鐵軍打電話的時候,她已經把楊兮月的爸爸安排在空總激光科住下了。
聽她把下午的經曆說了一遍,張鐵軍直接就笑了:“你也不嫌折騰,你這麽調皮你爸媽知道嗎?”
“這不是想著空軍這邊心裏更有底嘛,在那邊還得靠別人。”
說的到是也對。
“行吧,在哪都一樣,那我馬上過來。”
“你那邊完事啦?你今天在哪了?”
“下午來監察部這邊了,聊了一些情況。”
路程到是近,順著西三環下來就到了,七公裏,這邊的交通情況也比火車站那邊要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火車站周邊是這會兒京城最堵的地片兒。
西三環這邊不管是當初修路還是城建的發展都要比東邊慢了好多,這會兒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呢,城鄉混合部的感覺。
馬路上汽車不多,但是馬車騾車就不少。京城的馬騾驢車一直到零五年前後才慢慢消失,那個時候這邊開始建設了。
來到醫院,車子直接開到住院樓,在保衛人員的引導下把車停好。
張鐵軍下了車第一眼就看到了張鳳的車,主要是這個年頭車本來就少,奔馳230還是相當能打的。
“首長好。”保衛給張鐵軍敬了個禮。
“我要去激光科看望一個長輩,就不麻煩你們了。”張鐵軍回了個禮,衝他點點頭,帶著蔣衛紅他們進樓去坐電梯。
九六年這會兒醫院還沒有後來那麽忙,如果比較的話,甚至可以用冷冷清清來形容,坐電梯都不用那麽擠。
當然了,人也不少。京城和申城的醫院可以說是全國最忙的醫院了,全國的病人都在往這兩個地方跑。
按照張鳳說的樓層病房找過來,走過略顯空蕩的走廊。
結果他還沒到,院長政委先到了,三四個人等在病房門口。
“李院長。”張鐵軍笑著先伸出手:“實在不好意思,給你添麻煩了,本來是不想打擾你。”
“首長來了我們是應該的,不麻煩,下麵看到了肯定要打電話上來,要不然他就失職了。”
榮譽司令員也是司令員,正兒八經的上級首長。
“理解理解,不過確實是給你們添麻煩了,就是個長輩過來做個小手術。”
“我看了一下,問題不大,現在這種治療還是很有效果的,不過他這個問題有點嚴重,估計不大可能恢複到正常來。”
“明白,我預期他能估恢到五六百度那就很好了,起碼可以正常生活。”
“大概在這麽個範圍吧,實際情況也不敢說死,恢複是肯定能恢複的,恢複到一千度以下也沒什麽問題,其他的不好判斷,隻能說盡力。”
“那就挺好,盡力就好,一千度以下已經能夠保證正常生活了。”
年紀大了,各方麵的機能都在下降,這個具體的恢複情況確實是不太好說,誰也不敢保證,這個可以理解。
事實上,一千度以下的近視配上眼鏡,確實是可以正常生活了,別看隻是相差了幾百度,一千度和一千五百度完全已經是兩個世界。
“鐵軍。”張鳳聽到聲音走到門口往外看。
“來,”張鐵軍把張鳳叫出來:“這是李院長,李院長,這是我二姐,龍鳳基金的張鳳。”
大家又是握手互相介紹,讓張鳳把其他幾個人都認了一遍。
龍鳳基金的名氣大,李院長和政委他們都是知道的。
進了屋,李院長又親自過去給楊爸檢查了一下,問了一些問題。這個就有點做樣子了。
“張顧問。”劉小紅笑著和張鐵軍打招呼。
張鐵軍衝劉小紅點點頭,看了看一臉激動的楊兮月。這家夥眼神都開始拉絲了。
“你弟弟沒來?”張鐵軍問她。
“沒,”楊兮月搖了搖頭,小臉紅撲撲的:“我媽說不帶他來,怕來了管不住他惹禍。”
這個還真有可能,她那個弟弟確實挺能惹禍的。
楊爸的個子在他們那邊算是高的,就是瘦,幹瘦幹瘦的,可能是因為視力的原因不大愛說話,也不怎麽笑。
楊媽和楊爸正好相反,心寬體胖的人,特別能幹活,她沒上過學,愛說愛笑的眼神兒特別好使。
上輩子她七十多歲的時候,視力還有一點二,那時候楊爸已經奔著兩千度去了。
但是你說楊爸又瘦又近視的,什麽也看清楚,他還招老太太,身邊總是圍著幾個,哎呀那個喜歡他呀,給他錢給他買東西。
嘖嘖。
人不可貌相啊,已經完敗了一大批年輕小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