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今天是個好班
重回過去,我做曹賊那些年 作者:南溪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喂?李孩兒啊?”
“不是,我張鐵軍。”
“哦,鐵軍,你去看看皮帶上的料給我報個量過來。我是老尹。”
一個班組的工友,不管熟不熟都不會連名帶姓的叫,都是喊名字,顯得親切一些。熟悉了以後或者年紀大的,就在姓前麵加一個老字,不過隻有年紀相當的才能這麽喊人。
張鐵軍放下書下床穿上鞋,扣上豬八戒出來去卸料車找李孩兒。
雖然他這個時候也會看上料量,但是說了操作室那邊也不會相信,必須得通過李孩兒來報才行。想讓操作室相信他的話,那得幹幾個月以後再說了。
上料量,就是指皮帶上麵每一米承載的礦石重量,大概在一點一噸到一點八噸之間。一個立方的鐵礦石重量大概在五噸左右。
也就是說,在平均承載的情況下,隻需要兩分鍾,就能運輸大概三百噸的礦石。如果掉進了礦坑,幾秒鍾就會被幾十噸的礦石掩埋。
這個重量數據相當重要,和生產效率息息相關,重量越大,在固定時間內的運輸量也就越大,但是,發生事故的可能性也就會更高。
所以及時控製這個重量數字,就是生產一線最重要的事情。這個主要是控作室那邊來完成,和崗位工人無關。
“師傅。”
看到張鐵軍走過來,李孩兒大概就知道了肯定是有事,從卸料車上跳了下來。
“老尹要報量。”張鐵軍指了指皮帶。
“報量啊?”李孩兒點了點頭,示意張鐵軍看車,他去了休息室。
這個反應是相當迅速的,李孩兒去打了電話沒過五分鍾,張鐵軍在卸料車上就已經看到上料量明顯的少了一些。除非是搶任務,一般都會保持一個平穩的上料量。
這個上料量的數據隻能礦槽上麵來報,其他工序是看不準的,在卸料車上是正麵近距離麵對皮帶的正中心,可以清晰的看到料層厚度。
每一次重新啟動生產線,都需要這麽較對一次或者兩次。如果不管的話,那像三十六皮帶那樣的崗位就非常可能產生壓停事故。
壓停一次,就是全班組加班一天,誰也不想。
能夠引起壓停事故的原因主要就是兩種,一個是上料量太大,皮帶機轉不動了,再一個就是皮帶機主動輪進水,水在皮帶和主動輪之間產生了潤滑。
在這裏在任何時間和情況下,都是不允許用水管直接衝洗皮帶輪的,這也是新人的常見錯誤之一。
李孩兒用手把豬八式捂在口鼻上走過來,看了看皮帶上,又看了看礦坑:“走吧,回去,不用一直看著,我掐著時間呢。”
兩個人一起回到休息室。
休息室廠房裏麵的窗戶都是密封的,打不開,這樣可以最大可能的降低粉塵進入。在外牆上還有一個窗戶可以打開,門一關,兩個人一起趴在窗戶上往下麵看。
“老廠那邊那個梯子,看見沒?從那個梯子上去就是咱們操作室,操作室下麵第二個門是老廠破碎休息室。另外幾個門是一二三班的破碎。”
李孩兒指著對麵的細碎廠房給張鐵軍介紹地形。
兩個人所在的地方是五選別車間的廠房上麵,和細碎廠房隔路相對,和操作室是斜對著的,中間能有個一百五十米左右的距離。
操作室是在老廠那邊,和三選別車間的廠房正對著,三廠五廠中間是一個變電所。
“新廠破碎和篩子的體息室在新廠裏,門在裏麵,從外麵看不見,想去的話得進裏麵去,徐大個和爾特他們在那,你那個同學應該就在這個休息室裏。
老廠後麵進去還有個皮帶的休息室,郭崇亮和許小峰他們在那邊,也有你同學。咱們新廠裏麵沒有皮帶休息室,就老廠那邊有,也不知道是怎麽設計的。”
張鐵軍就聽著點頭。其實他都知道,除了操作室下麵那個碎礦休息室,另外幾個他都待過睡過,熟的不能再熟了。
下麵的休息室並沒有嚴格的要求哪個崗位的在哪裏,隻要有空地方,那個休息室的人不反對,你自己不嫌遠,想去哪個休息室都行。
大家一般都是就近原則。這也要看休息室的大小,像老廠後麵那個皮帶用的就特別小,隻能睡下四五個人,王玉剛在的那個破碎休息室就大,擠擠能睡十幾個人。
事實上所有的休息室裏都沒有準備床,都是工人自己用鐵篩子和鐵板,角鐵什麽的私下裏焊的,不過也到是沒有人管,隻要安全就行。
新廠破碎休息室裏有大小三張床,最大的那個是懸在半空中的,上輩子張鐵軍在調走之前就睡在那裏。那個休息室出來就是破碎機,睡覺就跟睡在了振動棒上似的。
他也跟郭崇亮,許小峰,薑延虎還有劉彪擠過那個小休息室,他是最後去的,隻能睡在一條半米寬的長椅上。
想想那些經曆,就感覺自己像是在做夢一樣,不知道這會兒是在夢中還是在現實。
李孩兒用腳從床底下扒拉出來一個用耐火磚自製的電爐子,這樣的電爐子車間裏到處都是,每個休息室都有,是工人自己閑著沒事做的。
就是用細鐵筋焊一個架子,把耐火磚固定在裏麵,然後在耐火磚上麵摳槽,把大號電阻絲盤到裏麵。方法很簡單,材料也很便宜,就是在家裏肯定用不起。
李孩兒蹲下檢查了一下線路,把接頭連到床邊牆上的刀閘上麵:“燒點水喝。在廠裏可千萬別喝涼水,那玩藝兒弄不好就得壞肚子,都特麽是河套直接抽上來的。”
張鐵軍點點頭,看著李孩兒在那擺弄。上輩子他就是因為幹活太累太渴喝了涼水,結果傳染了傷寒住了半年院,這輩子肯定是不會再犯。
電爐子不隻是燒水,主要的用處是丙班和甲班的時候做飯。車間鍋爐房的蒸鍋隻管白班,也就是乙班,丙班和甲班蒸鍋不開,廠內的食堂要另外花錢,工人都是自己想辦法解決。
這邊的工人幹的都是重體力活,一個班八小時不吃飯根本盯不住。
李孩兒在那鼓搗燒水,張鐵軍扣上豬八戒出來看了看卸料車的工作情況,順便往礦槽裏澆了一泡尿。上班的時間就是這麽枯燥無味。
在礦槽上班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下麵出事故了也不會叫他們兩個,基本上隻要把礦槽看好就行了,就是空間太大,到了晚上有點嚇人。
說說話,燒燒水,看看礦槽,停車轉車,就這樣混到了四點鍾,張鐵軍這輩子的第一個班就這樣到了結束的時間。要下班了。
礦槽的規定是每個班在下班時間必須保持滿槽狀態,但實際上並不是每個班都能做得到,隻要在接班工人上來的時候保持個半槽就沒事兒。
最滿意的狀態是停車交班,這樣全線都能幹幹淨淨的,交接班的工人都輕鬆。實際上也做不到天天都能這樣。
這東西其實也是看一個運氣。
不過總體來說,白班相對就比較輕鬆,不困不用睡覺,大太陽掛在天上,除了地下和半地下崗到處都亮堂堂的,抽著煙吹著牛逼時間就走完了。
白班出事故的機率就相當相當的少。
四點十五,李孩兒打電話叫停了生產線,半個廠房一下子安靜了下來,有種空落落的感覺。
兩個人收拾了一下東西準備下來下班,這個時候下麵的廠房一下子都安靜了下來,一瞬間就感覺空氣好像都靜止了一下,安靜的不真實。
“今天是個好班。”李孩兒說了一句。
張鐵軍看了看手表,四點二十一。在這個時間整個車間都停了車,確實是個好班,沒事沒災的,五個礦槽都滿了,大家可以高高興興的下班回家。
中間所有的崗位都會跟著開心,停車就不會再有灰塵和礦石跳濺,也就不會被接班的人找麻煩,可以哼著歌兒去洗澡,到家正好是熱騰騰的晚飯端上桌,度過美好的一天。
等張鐵軍和李孩兒順著皮帶道下來走到外麵,就看到各個崗位上的人都在扛著鐵鍬往回走,都是滿臉笑容的,就是臉上的灰塵汙漬顯得笑容有些詭異。
一個一個都是大花臉。
礦槽是不用帶鍬的,張鐵軍的鐵鍬發下來就注定了被閑置的命運。在礦槽安全帽的用處其實也不大,但大家都還是老老實實的戴著。
回到休息室,已經有人在洗澡了,休息室裏一股濃鬱的汗味在飄散著,一屋子的白屁股黑屁股,大家嘻嘻哈哈的說笑著,有幾個脫衣服還不忘點根煙叼著。
王玉剛和劉彪,薑延虎他們幾個都已經回來了,正在脫衣服,三個人的臉上都黑黢黢的,隻有獵八戒保護的口鼻部分保持著原色。
張鐵軍過去打開自己的更衣箱,他身上臉上都是幹幹淨淨的樣子,就是沾了一些浮塵,和所有人都不在一個狀態。這就是礦槽的隱性福利。
下班的時候,礦槽八個人隻有三廠和五廠的四個人會回來,這四個人離的近,回來洗個澡回家。二廠和四廠的礦槽工根本就不在休息室換衣服,下班也是直接從那邊就走了。
張鐵軍脫下‘工作服’,疊了一下放進更衣箱裏,扭頭看了看劉彪:“你怎麽也弄成這個鬼樣了?你手選有什麽活?”
“不是,我張鐵軍。”
“哦,鐵軍,你去看看皮帶上的料給我報個量過來。我是老尹。”
一個班組的工友,不管熟不熟都不會連名帶姓的叫,都是喊名字,顯得親切一些。熟悉了以後或者年紀大的,就在姓前麵加一個老字,不過隻有年紀相當的才能這麽喊人。
張鐵軍放下書下床穿上鞋,扣上豬八戒出來去卸料車找李孩兒。
雖然他這個時候也會看上料量,但是說了操作室那邊也不會相信,必須得通過李孩兒來報才行。想讓操作室相信他的話,那得幹幾個月以後再說了。
上料量,就是指皮帶上麵每一米承載的礦石重量,大概在一點一噸到一點八噸之間。一個立方的鐵礦石重量大概在五噸左右。
也就是說,在平均承載的情況下,隻需要兩分鍾,就能運輸大概三百噸的礦石。如果掉進了礦坑,幾秒鍾就會被幾十噸的礦石掩埋。
這個重量數據相當重要,和生產效率息息相關,重量越大,在固定時間內的運輸量也就越大,但是,發生事故的可能性也就會更高。
所以及時控製這個重量數字,就是生產一線最重要的事情。這個主要是控作室那邊來完成,和崗位工人無關。
“師傅。”
看到張鐵軍走過來,李孩兒大概就知道了肯定是有事,從卸料車上跳了下來。
“老尹要報量。”張鐵軍指了指皮帶。
“報量啊?”李孩兒點了點頭,示意張鐵軍看車,他去了休息室。
這個反應是相當迅速的,李孩兒去打了電話沒過五分鍾,張鐵軍在卸料車上就已經看到上料量明顯的少了一些。除非是搶任務,一般都會保持一個平穩的上料量。
這個上料量的數據隻能礦槽上麵來報,其他工序是看不準的,在卸料車上是正麵近距離麵對皮帶的正中心,可以清晰的看到料層厚度。
每一次重新啟動生產線,都需要這麽較對一次或者兩次。如果不管的話,那像三十六皮帶那樣的崗位就非常可能產生壓停事故。
壓停一次,就是全班組加班一天,誰也不想。
能夠引起壓停事故的原因主要就是兩種,一個是上料量太大,皮帶機轉不動了,再一個就是皮帶機主動輪進水,水在皮帶和主動輪之間產生了潤滑。
在這裏在任何時間和情況下,都是不允許用水管直接衝洗皮帶輪的,這也是新人的常見錯誤之一。
李孩兒用手把豬八式捂在口鼻上走過來,看了看皮帶上,又看了看礦坑:“走吧,回去,不用一直看著,我掐著時間呢。”
兩個人一起回到休息室。
休息室廠房裏麵的窗戶都是密封的,打不開,這樣可以最大可能的降低粉塵進入。在外牆上還有一個窗戶可以打開,門一關,兩個人一起趴在窗戶上往下麵看。
“老廠那邊那個梯子,看見沒?從那個梯子上去就是咱們操作室,操作室下麵第二個門是老廠破碎休息室。另外幾個門是一二三班的破碎。”
李孩兒指著對麵的細碎廠房給張鐵軍介紹地形。
兩個人所在的地方是五選別車間的廠房上麵,和細碎廠房隔路相對,和操作室是斜對著的,中間能有個一百五十米左右的距離。
操作室是在老廠那邊,和三選別車間的廠房正對著,三廠五廠中間是一個變電所。
“新廠破碎和篩子的體息室在新廠裏,門在裏麵,從外麵看不見,想去的話得進裏麵去,徐大個和爾特他們在那,你那個同學應該就在這個休息室裏。
老廠後麵進去還有個皮帶的休息室,郭崇亮和許小峰他們在那邊,也有你同學。咱們新廠裏麵沒有皮帶休息室,就老廠那邊有,也不知道是怎麽設計的。”
張鐵軍就聽著點頭。其實他都知道,除了操作室下麵那個碎礦休息室,另外幾個他都待過睡過,熟的不能再熟了。
下麵的休息室並沒有嚴格的要求哪個崗位的在哪裏,隻要有空地方,那個休息室的人不反對,你自己不嫌遠,想去哪個休息室都行。
大家一般都是就近原則。這也要看休息室的大小,像老廠後麵那個皮帶用的就特別小,隻能睡下四五個人,王玉剛在的那個破碎休息室就大,擠擠能睡十幾個人。
事實上所有的休息室裏都沒有準備床,都是工人自己用鐵篩子和鐵板,角鐵什麽的私下裏焊的,不過也到是沒有人管,隻要安全就行。
新廠破碎休息室裏有大小三張床,最大的那個是懸在半空中的,上輩子張鐵軍在調走之前就睡在那裏。那個休息室出來就是破碎機,睡覺就跟睡在了振動棒上似的。
他也跟郭崇亮,許小峰,薑延虎還有劉彪擠過那個小休息室,他是最後去的,隻能睡在一條半米寬的長椅上。
想想那些經曆,就感覺自己像是在做夢一樣,不知道這會兒是在夢中還是在現實。
李孩兒用腳從床底下扒拉出來一個用耐火磚自製的電爐子,這樣的電爐子車間裏到處都是,每個休息室都有,是工人自己閑著沒事做的。
就是用細鐵筋焊一個架子,把耐火磚固定在裏麵,然後在耐火磚上麵摳槽,把大號電阻絲盤到裏麵。方法很簡單,材料也很便宜,就是在家裏肯定用不起。
李孩兒蹲下檢查了一下線路,把接頭連到床邊牆上的刀閘上麵:“燒點水喝。在廠裏可千萬別喝涼水,那玩藝兒弄不好就得壞肚子,都特麽是河套直接抽上來的。”
張鐵軍點點頭,看著李孩兒在那擺弄。上輩子他就是因為幹活太累太渴喝了涼水,結果傳染了傷寒住了半年院,這輩子肯定是不會再犯。
電爐子不隻是燒水,主要的用處是丙班和甲班的時候做飯。車間鍋爐房的蒸鍋隻管白班,也就是乙班,丙班和甲班蒸鍋不開,廠內的食堂要另外花錢,工人都是自己想辦法解決。
這邊的工人幹的都是重體力活,一個班八小時不吃飯根本盯不住。
李孩兒在那鼓搗燒水,張鐵軍扣上豬八戒出來看了看卸料車的工作情況,順便往礦槽裏澆了一泡尿。上班的時間就是這麽枯燥無味。
在礦槽上班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下麵出事故了也不會叫他們兩個,基本上隻要把礦槽看好就行了,就是空間太大,到了晚上有點嚇人。
說說話,燒燒水,看看礦槽,停車轉車,就這樣混到了四點鍾,張鐵軍這輩子的第一個班就這樣到了結束的時間。要下班了。
礦槽的規定是每個班在下班時間必須保持滿槽狀態,但實際上並不是每個班都能做得到,隻要在接班工人上來的時候保持個半槽就沒事兒。
最滿意的狀態是停車交班,這樣全線都能幹幹淨淨的,交接班的工人都輕鬆。實際上也做不到天天都能這樣。
這東西其實也是看一個運氣。
不過總體來說,白班相對就比較輕鬆,不困不用睡覺,大太陽掛在天上,除了地下和半地下崗到處都亮堂堂的,抽著煙吹著牛逼時間就走完了。
白班出事故的機率就相當相當的少。
四點十五,李孩兒打電話叫停了生產線,半個廠房一下子安靜了下來,有種空落落的感覺。
兩個人收拾了一下東西準備下來下班,這個時候下麵的廠房一下子都安靜了下來,一瞬間就感覺空氣好像都靜止了一下,安靜的不真實。
“今天是個好班。”李孩兒說了一句。
張鐵軍看了看手表,四點二十一。在這個時間整個車間都停了車,確實是個好班,沒事沒災的,五個礦槽都滿了,大家可以高高興興的下班回家。
中間所有的崗位都會跟著開心,停車就不會再有灰塵和礦石跳濺,也就不會被接班的人找麻煩,可以哼著歌兒去洗澡,到家正好是熱騰騰的晚飯端上桌,度過美好的一天。
等張鐵軍和李孩兒順著皮帶道下來走到外麵,就看到各個崗位上的人都在扛著鐵鍬往回走,都是滿臉笑容的,就是臉上的灰塵汙漬顯得笑容有些詭異。
一個一個都是大花臉。
礦槽是不用帶鍬的,張鐵軍的鐵鍬發下來就注定了被閑置的命運。在礦槽安全帽的用處其實也不大,但大家都還是老老實實的戴著。
回到休息室,已經有人在洗澡了,休息室裏一股濃鬱的汗味在飄散著,一屋子的白屁股黑屁股,大家嘻嘻哈哈的說笑著,有幾個脫衣服還不忘點根煙叼著。
王玉剛和劉彪,薑延虎他們幾個都已經回來了,正在脫衣服,三個人的臉上都黑黢黢的,隻有獵八戒保護的口鼻部分保持著原色。
張鐵軍過去打開自己的更衣箱,他身上臉上都是幹幹淨淨的樣子,就是沾了一些浮塵,和所有人都不在一個狀態。這就是礦槽的隱性福利。
下班的時候,礦槽八個人隻有三廠和五廠的四個人會回來,這四個人離的近,回來洗個澡回家。二廠和四廠的礦槽工根本就不在休息室換衣服,下班也是直接從那邊就走了。
張鐵軍脫下‘工作服’,疊了一下放進更衣箱裏,扭頭看了看劉彪:“你怎麽也弄成這個鬼樣了?你手選有什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