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冬兒,舅舅來了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 作者:撲爬跟鬥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曉玲,你這一講我們是茅塞頓開,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不光是車,軍艦上也可以安裝芯片控製自動火炮……好像一切都可以啊。諾,就是你給我們用的門禁卡裏也有芯片……”陳院長感歎道。
“趁著船院的老師也在,我建議分成兩組。張院長帶一組研究軍艦上如何增加電子芯片提高自動化程度,我帶一組人繼續研究數控機床。”陳院長征求劉曉玲的意見道。
“我覺得沒問題。”劉曉玲也不是非要幫著農用汽車廠搞什麽設計,農用汽車廠未來十年不用擔心銷路。
回到辦公室,梁豔告訴她說是曉軍和盧學敏來了。
“豔子,這幾天下來,老李覺得幹得下不?”
“老李說並沒有想象中的難,這幾天跟著王博他們在學習操作呢。”
“那是你家老李聰明。其他幾個退伍軍人呢?”
“那幾個也在學。”聽聞劉曉玲稱讚老李,梁豔笑得很開心。
李連長要來廣明島,當初跟著他的退伍軍人也跟著來了七八個。沒有來的退伍軍人都是因為成了家,而這邊暫時隻能安排住運動員宿舍改造的寢室。
而且這些普通工作人員,將來的住房都在光明鎮上的實驗工廠職工宿舍。小二樓,隻能是專家和研究所領導才有資格。
現在的物業沒有交給李連長。因為差人,現在物業部分還是小孫在管。
“小敏,準備考試哈。”劉曉玲在抽屜裏開始找試卷。
回到招待所,劉曉玲對盧學敏進行測試,曉軍便去找邊月冰和冬兒。
“老媽,這個空調好涼快。比在船上吹風舒服到哪裏去了。”曉軍一邊和冬兒交流感情一邊感歎。
“小敏呢?”
“在隔壁考試。”曉軍道。
邊月冰也不知道為什麽每年大女子都要對盧學敏進行測試。她開始以為大女子是借此拿一些錢給親家補貼生活,現在看似乎是又不是。
她也不能阻止,這畢竟涉及到親家那邊一年幾千塊的收入。
看見久未見麵的幺兒,邊月冰還是高興的。
“房間準備好沒有?”
“剛才那位孫大哥說已經安排了人就在隔壁收拾兩個房間出來。說是也帶空調的。”
邊月冰笑了,這棟樓就連廁所都有空調好不好。
為了廁所安裝空調,廁所的房間門都改過的,搞成了自動關閉的,還裝了排風扇。
原本還說浪費電,誰知道又安裝了控製器,到時間廁所空調會自動關機。
冬兒太寂寞了,島上就他一個小孩。曉軍跟冬兒幾下就搞好了關係,冬兒拉著舅舅幫他拚拚圖。
沒多久,盧學敏拍著一大疊的鈔票進來了。
“大姐呢?”邊月冰問。
“大姐說她還要上班,走了。”盧學敏道。
“收起來。”
“嗯。”
“冬兒,我是哪個?”
冬兒看著眼前這個大姐姐(其實是未來舅媽)摸不清頭腦,看了兩眼又拉著曉軍拚拚圖。
盧學敏癟癟嘴,去把鈔票放進旅行箱又來找冬兒玩。
劉曉玲對盧學敏的考試成績很滿意。她準備讓盧學敏今後讀師範或者管理專業,今後的兩個學校交一個給她來管。
至於曉軍會不會兩地分居?
不存在的,盧學敏在哪裏曉軍就跟著。
就劉曉玲的觀察,曉軍的性格也不像個能走仕途的。
曉軍兩人來了島上,冬兒這下可安逸了。
天氣太熱,邊月冰一般隻在上午帶冬兒出去逛一下,下午多半都在室內。曉軍來了後,下午也能跑到江邊大樹下耍沙,還能跟著小舅和小舅媽一起乘船出去玩。羽毛球、乒乓球也可以耍。
也不知道向陽公社的服裝廠現在辦得如何,對於卿學琴的能力,劉曉玲始終還是有些不放心。
“十一伯,我沒啥事,就是想問下服裝廠的情況。”
劉曉玲忍不住,還是給劉仁友打了電話詢問。
“都還好,就是縫紉機買不到,現在一共才三台……”
劉曉玲聽了就一頭的瀑布汗,沒考慮到啊。
“十一伯,我來想辦法吧。”
一個服裝廠,就現在這年代起碼也得有縫紉機和鎖邊機這兩樣基本的設備。劉曉玲隻能在平台上購買二手機器,價格可比現在貴得多,都屬於收藏品。
把十幾台老式的縫紉機和三台鎖邊機放在辦公室樓下的小庫房裏,心裏這才覺得了了一件事。
白馬村塑料製品廠的張景輝和譚兵昨天送來了一些塑料薄膜樣品,稱可以製作口袋。
劉曉玲看了後覺得有些樣品的質量跟後來的背心袋差不多,但她不準備生產。主要是還沒達到自然降解的要求,劉曉玲不想現在就製造些白色垃圾出來。
西昌的研究所很少聯係了,主要是那邊發射任務相當重,劉曉玲現在手裏又不缺項目。但資金一直都還是提供起的沒停過。
看了看手裏的幾張塑料薄膜,劉曉玲內心一陣煎熬,是不是拿出來生產大棚薄膜呢?這個東西對於農村發展生產作用很大啊。但她心裏過不去的坎依舊是不能達到自然降解的要求。
躊躇了好久,劉曉玲還是給廣明廠的秦書記撥通了電話。
秦書記聽說塑料薄膜的功能後心中大動,他老家在北方,這玩意用上了等於多了幾個月的可勞作時間。而且劉曉玲承諾的塑料廠可以在老家開辦一個,那不就是又多了一項產業嗎。
“曉玲,謝謝你還記得我這個老領導。”秦書記不知道,他這個老領導也不過是縣處級,劉曉玲現在也是如假包換的正處級領導。
“秦書記,等您老家那邊和當地協調好了能辦廠的時候再聯係我。我把塑料廠的技術員和專家都給您派過去。”
“好好,我這就聯係老家那邊,有了消息就聯係你。”秦書記非常高興。
既然心理上已經放開,劉曉玲決定白馬村那邊也開始生產農用薄膜。
一個電話打到了塑料製品廠。譚兵和張景輝派人把樣品送給劉曉玲後心裏就一直很忐忑。他倆研究的時間不短錢也花了不老少,一直就沒有拿得出手的成果出來。
這次送上了樣品就想能被采用,也不枉兩人研究這兩年,也對得起劉曉玲對他倆的信任。
劉曉玲的電話來了,說是準備生產農用薄膜,縣裏的相關部門讓他們自己去跑。跑完相關手續還要設計生產設備,設計上有困難的,可以來島上請陳院長和張院長他們參與設計。
“趁著船院的老師也在,我建議分成兩組。張院長帶一組研究軍艦上如何增加電子芯片提高自動化程度,我帶一組人繼續研究數控機床。”陳院長征求劉曉玲的意見道。
“我覺得沒問題。”劉曉玲也不是非要幫著農用汽車廠搞什麽設計,農用汽車廠未來十年不用擔心銷路。
回到辦公室,梁豔告訴她說是曉軍和盧學敏來了。
“豔子,這幾天下來,老李覺得幹得下不?”
“老李說並沒有想象中的難,這幾天跟著王博他們在學習操作呢。”
“那是你家老李聰明。其他幾個退伍軍人呢?”
“那幾個也在學。”聽聞劉曉玲稱讚老李,梁豔笑得很開心。
李連長要來廣明島,當初跟著他的退伍軍人也跟著來了七八個。沒有來的退伍軍人都是因為成了家,而這邊暫時隻能安排住運動員宿舍改造的寢室。
而且這些普通工作人員,將來的住房都在光明鎮上的實驗工廠職工宿舍。小二樓,隻能是專家和研究所領導才有資格。
現在的物業沒有交給李連長。因為差人,現在物業部分還是小孫在管。
“小敏,準備考試哈。”劉曉玲在抽屜裏開始找試卷。
回到招待所,劉曉玲對盧學敏進行測試,曉軍便去找邊月冰和冬兒。
“老媽,這個空調好涼快。比在船上吹風舒服到哪裏去了。”曉軍一邊和冬兒交流感情一邊感歎。
“小敏呢?”
“在隔壁考試。”曉軍道。
邊月冰也不知道為什麽每年大女子都要對盧學敏進行測試。她開始以為大女子是借此拿一些錢給親家補貼生活,現在看似乎是又不是。
她也不能阻止,這畢竟涉及到親家那邊一年幾千塊的收入。
看見久未見麵的幺兒,邊月冰還是高興的。
“房間準備好沒有?”
“剛才那位孫大哥說已經安排了人就在隔壁收拾兩個房間出來。說是也帶空調的。”
邊月冰笑了,這棟樓就連廁所都有空調好不好。
為了廁所安裝空調,廁所的房間門都改過的,搞成了自動關閉的,還裝了排風扇。
原本還說浪費電,誰知道又安裝了控製器,到時間廁所空調會自動關機。
冬兒太寂寞了,島上就他一個小孩。曉軍跟冬兒幾下就搞好了關係,冬兒拉著舅舅幫他拚拚圖。
沒多久,盧學敏拍著一大疊的鈔票進來了。
“大姐呢?”邊月冰問。
“大姐說她還要上班,走了。”盧學敏道。
“收起來。”
“嗯。”
“冬兒,我是哪個?”
冬兒看著眼前這個大姐姐(其實是未來舅媽)摸不清頭腦,看了兩眼又拉著曉軍拚拚圖。
盧學敏癟癟嘴,去把鈔票放進旅行箱又來找冬兒玩。
劉曉玲對盧學敏的考試成績很滿意。她準備讓盧學敏今後讀師範或者管理專業,今後的兩個學校交一個給她來管。
至於曉軍會不會兩地分居?
不存在的,盧學敏在哪裏曉軍就跟著。
就劉曉玲的觀察,曉軍的性格也不像個能走仕途的。
曉軍兩人來了島上,冬兒這下可安逸了。
天氣太熱,邊月冰一般隻在上午帶冬兒出去逛一下,下午多半都在室內。曉軍來了後,下午也能跑到江邊大樹下耍沙,還能跟著小舅和小舅媽一起乘船出去玩。羽毛球、乒乓球也可以耍。
也不知道向陽公社的服裝廠現在辦得如何,對於卿學琴的能力,劉曉玲始終還是有些不放心。
“十一伯,我沒啥事,就是想問下服裝廠的情況。”
劉曉玲忍不住,還是給劉仁友打了電話詢問。
“都還好,就是縫紉機買不到,現在一共才三台……”
劉曉玲聽了就一頭的瀑布汗,沒考慮到啊。
“十一伯,我來想辦法吧。”
一個服裝廠,就現在這年代起碼也得有縫紉機和鎖邊機這兩樣基本的設備。劉曉玲隻能在平台上購買二手機器,價格可比現在貴得多,都屬於收藏品。
把十幾台老式的縫紉機和三台鎖邊機放在辦公室樓下的小庫房裏,心裏這才覺得了了一件事。
白馬村塑料製品廠的張景輝和譚兵昨天送來了一些塑料薄膜樣品,稱可以製作口袋。
劉曉玲看了後覺得有些樣品的質量跟後來的背心袋差不多,但她不準備生產。主要是還沒達到自然降解的要求,劉曉玲不想現在就製造些白色垃圾出來。
西昌的研究所很少聯係了,主要是那邊發射任務相當重,劉曉玲現在手裏又不缺項目。但資金一直都還是提供起的沒停過。
看了看手裏的幾張塑料薄膜,劉曉玲內心一陣煎熬,是不是拿出來生產大棚薄膜呢?這個東西對於農村發展生產作用很大啊。但她心裏過不去的坎依舊是不能達到自然降解的要求。
躊躇了好久,劉曉玲還是給廣明廠的秦書記撥通了電話。
秦書記聽說塑料薄膜的功能後心中大動,他老家在北方,這玩意用上了等於多了幾個月的可勞作時間。而且劉曉玲承諾的塑料廠可以在老家開辦一個,那不就是又多了一項產業嗎。
“曉玲,謝謝你還記得我這個老領導。”秦書記不知道,他這個老領導也不過是縣處級,劉曉玲現在也是如假包換的正處級領導。
“秦書記,等您老家那邊和當地協調好了能辦廠的時候再聯係我。我把塑料廠的技術員和專家都給您派過去。”
“好好,我這就聯係老家那邊,有了消息就聯係你。”秦書記非常高興。
既然心理上已經放開,劉曉玲決定白馬村那邊也開始生產農用薄膜。
一個電話打到了塑料製品廠。譚兵和張景輝派人把樣品送給劉曉玲後心裏就一直很忐忑。他倆研究的時間不短錢也花了不老少,一直就沒有拿得出手的成果出來。
這次送上了樣品就想能被采用,也不枉兩人研究這兩年,也對得起劉曉玲對他倆的信任。
劉曉玲的電話來了,說是準備生產農用薄膜,縣裏的相關部門讓他們自己去跑。跑完相關手續還要設計生產設備,設計上有困難的,可以來島上請陳院長和張院長他們參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