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終於有了新成果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 作者:撲爬跟鬥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想到今後還有電腦硬盤、內存條、光驅和電源等這麽多硬件配套廠,還有液晶顯示器、mp3播放器等等配套廠,劉曉玲覺得手裏這些專家和老師都太寶貴了。
專家們基本上不能動,這次找過來的老師也分出去好多了,剩下的也並一定就適合管理一個企業,譬如曾澤蘭老師兩口子。
手上還是差人,還是得尋找人才啊。
現在還有個問題,就是這些電腦硬件和液晶顯示器、mp3等工廠選在哪裏?
中午吃過飯,劉曉玲一家四口回招待所。
邊月冰帶著冬兒在隔壁午休,劉曉玲又給盧俊說起了自己選址的問題。
“要選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工廠招的工人文化程度還不能太低。”劉曉玲道。
“那隻能在魔都、京城等大城市了。”盧俊想了想道。
“我不想在京城建廠。”劉曉玲嘟囔了一聲道。
“那就去魔都。”盧俊道。
魔都本就是新中國工業基礎比較完備的地方。三線建設的新軍工企業也好,全國的紡織、機械行業、電子產業等產業的建立,魔都都出了大力,派出了許多的工程師和工人支持。
“盧俊,你能不能跑趟魔都跟魔都市的領導談談?”劉曉玲也想去,但她知道自己的身份怎麽也趕不上普華公司老總的身份。
“好,我去。”盧俊點頭。
劉曉玲接著把這幾個廠的基本情況給盧俊說了一遍,又拿出紙筆把一些重點寫下來交給盧俊。
“廠址的選擇聽從市府的安排,最好還是搞成園區的形式,避免直接和地方打交道,麻煩事少效果更好,普華公司也好管理……”
“我知道了。對了,你的老師裏麵能不能幫我選一個人?”盧俊問。
“選來幹什麽?”
“就是農用汽車廠那邊一直沒有個比較懂的人。”盧俊道。
“我這邊的老師除了教公共課的老師都是跟造船相關的專業老師……你看負責船電的侯冠軍老師可不可以?”
“我也不熟悉,你說可以就行。哦,過去隻是擔任技術副廠長,不是由他負責管理汽車廠的哦。”
想起之前這些老師派出去都是一個廠的負責人,盧俊趕緊跟劉曉玲聲明。
盧俊在農用汽車廠那邊早就安排了一個從港島過來的管理人員在負責。這位負責人不是原來藏南過來的退伍軍人,而是盧俊在港島當地特聘的一位管理人才。隻是這人會管理不懂技術。
侯冠軍老師知道了這件事,表示願意去那邊。是不是主管他也不在意,隻要能做事不當閑人。
“曉玲,我這邊的住房也暫時不用考慮。先分給其他人吧。”侯老師道。
“侯老師,家裏如果還有人想來巴蜀你就說一聲。省城那邊廠多,比渝都這邊解決工作方便。您也可以直接跟那邊的各個廠的負責人聯係,紅梅就在那邊的洗衣機廠負責。”
“知道了。曉玲,謝謝你還記得各位老師,對我們幫助這麽多。我們私下議論的時候,都慶幸有你這麽個學生……”侯老師道。
又走了一位老師,原本就不想留在研究所的幾位老師也呆不住了,都來向劉曉玲表達了想出去工作的願望。
劉曉玲表示有機會就安排,不過這段時間請各位老師從自己的本專業出發,幫助陳院長、張院長他們研究數控機床。
是不是凡是有外出意向的劉曉玲就會安排?答案是否定的。
劉曉玲覺得有些老師的專業確實能幫助陳院長他們的研究,這一類老師是不可能放出去的。還有就是劉曉玲對一些不放心的老師她也不會放的。
上學時,老師對她有親疏,她對這些老師心裏自然也有親疏。
陳院長組織所有人員集中精力對一款立式車床進行攻關,終於設計出了一款控製電路,請劉曉玲幫忙製作成電子芯片。
劉曉玲也沒有時間上京城,就去找了小孫。
小孫答應由他負責找人把設計圖護送去京城。
陳院長、張院長繼續設計立式機床的機械部分圖紙。
劉曉玲就像一個老母雞,隻管孵化出來成果。至於小雞怎麽找吃的她才不管。她就負責建廠,然後把人派過去管理。然後繼續建廠,繼續派人過去管理。
後續如何,大多是盧俊的事。
每到年底,各個工廠報資料,然後送到港島陳金那裏審計。
目前還沒有審計不過關的企業,這以後隨著工廠越辦越多,聘請的負責人越來越多,保不齊就會有人要出幺蛾子。
所以劉曉玲建議盧俊參照後世的公司法等重新製定章程,加強監管。
劉曉玲想偏安一隅過安逸的生活,沒有合適的管理製度辦不到。
盧俊帶著侯老師去農用汽車廠了,然後就去魔都。
劉曉玲找到了精神有些亢奮的陳院長。
“陳院長,您得注意身體啊。您看身邊這些專家。”劉曉玲伸手一指張院長和郭文彬等人道:
“都是幾十歲的老同誌了。大家保重好身體也能多研究幾年啊。”
“不礙事,耍了幾年終於有機會大幹一場,說什麽也要搞些成果出來。要不,對不起這些年吃的白米飯。”郭文彬道。
周圍幾個人也點頭讚同。
“陳老師,真的再這樣我就隻好請陳師母每天來抓您們吃飯了。”劉曉玲道。
“嗬嗬,你這就想差了,陳師母根本進不來。”郭文彬笑道。
“我拿一張卡給陳師母您們看她能不能進來?”劉曉玲也笑了。
這些專家一遇到生活上的事顯然智商就下來了。
劉曉玲購買了一套門禁係統,這些專家都有一張卡,就跟進小區的門禁卡是一樣的一個藍色小圓片。有電腦和配套的設備,她自己也能製卡。
真要這樣,他們研究的時間肯定少了許多。
“曉玲,我們自覺,你就不要拿卡給陳師母囉。”
陳院長問劉曉玲道:“曉玲,你今天來有什麽事?”
“盧俊今天去農用汽車廠了。我就在想,能不能給一些汽車加上電子芯片(俗稱單片機),能夠做一些動作。”
“汽車還要做什麽動作?”
“方向盤減力可不可以?”這時候的方向盤沒有助力,換成力氣小一點的司機開起來真的費力,尤其是大卡重載的時候。
“還有啊,汽車也可以改裝成特種車啊,譬如消防車、聯合收割機、自卸車、舟橋車……”劉曉玲說了一大堆的名稱出來。
對呀,這些可以有。
專家們基本上不能動,這次找過來的老師也分出去好多了,剩下的也並一定就適合管理一個企業,譬如曾澤蘭老師兩口子。
手上還是差人,還是得尋找人才啊。
現在還有個問題,就是這些電腦硬件和液晶顯示器、mp3等工廠選在哪裏?
中午吃過飯,劉曉玲一家四口回招待所。
邊月冰帶著冬兒在隔壁午休,劉曉玲又給盧俊說起了自己選址的問題。
“要選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工廠招的工人文化程度還不能太低。”劉曉玲道。
“那隻能在魔都、京城等大城市了。”盧俊想了想道。
“我不想在京城建廠。”劉曉玲嘟囔了一聲道。
“那就去魔都。”盧俊道。
魔都本就是新中國工業基礎比較完備的地方。三線建設的新軍工企業也好,全國的紡織、機械行業、電子產業等產業的建立,魔都都出了大力,派出了許多的工程師和工人支持。
“盧俊,你能不能跑趟魔都跟魔都市的領導談談?”劉曉玲也想去,但她知道自己的身份怎麽也趕不上普華公司老總的身份。
“好,我去。”盧俊點頭。
劉曉玲接著把這幾個廠的基本情況給盧俊說了一遍,又拿出紙筆把一些重點寫下來交給盧俊。
“廠址的選擇聽從市府的安排,最好還是搞成園區的形式,避免直接和地方打交道,麻煩事少效果更好,普華公司也好管理……”
“我知道了。對了,你的老師裏麵能不能幫我選一個人?”盧俊問。
“選來幹什麽?”
“就是農用汽車廠那邊一直沒有個比較懂的人。”盧俊道。
“我這邊的老師除了教公共課的老師都是跟造船相關的專業老師……你看負責船電的侯冠軍老師可不可以?”
“我也不熟悉,你說可以就行。哦,過去隻是擔任技術副廠長,不是由他負責管理汽車廠的哦。”
想起之前這些老師派出去都是一個廠的負責人,盧俊趕緊跟劉曉玲聲明。
盧俊在農用汽車廠那邊早就安排了一個從港島過來的管理人員在負責。這位負責人不是原來藏南過來的退伍軍人,而是盧俊在港島當地特聘的一位管理人才。隻是這人會管理不懂技術。
侯冠軍老師知道了這件事,表示願意去那邊。是不是主管他也不在意,隻要能做事不當閑人。
“曉玲,我這邊的住房也暫時不用考慮。先分給其他人吧。”侯老師道。
“侯老師,家裏如果還有人想來巴蜀你就說一聲。省城那邊廠多,比渝都這邊解決工作方便。您也可以直接跟那邊的各個廠的負責人聯係,紅梅就在那邊的洗衣機廠負責。”
“知道了。曉玲,謝謝你還記得各位老師,對我們幫助這麽多。我們私下議論的時候,都慶幸有你這麽個學生……”侯老師道。
又走了一位老師,原本就不想留在研究所的幾位老師也呆不住了,都來向劉曉玲表達了想出去工作的願望。
劉曉玲表示有機會就安排,不過這段時間請各位老師從自己的本專業出發,幫助陳院長、張院長他們研究數控機床。
是不是凡是有外出意向的劉曉玲就會安排?答案是否定的。
劉曉玲覺得有些老師的專業確實能幫助陳院長他們的研究,這一類老師是不可能放出去的。還有就是劉曉玲對一些不放心的老師她也不會放的。
上學時,老師對她有親疏,她對這些老師心裏自然也有親疏。
陳院長組織所有人員集中精力對一款立式車床進行攻關,終於設計出了一款控製電路,請劉曉玲幫忙製作成電子芯片。
劉曉玲也沒有時間上京城,就去找了小孫。
小孫答應由他負責找人把設計圖護送去京城。
陳院長、張院長繼續設計立式機床的機械部分圖紙。
劉曉玲就像一個老母雞,隻管孵化出來成果。至於小雞怎麽找吃的她才不管。她就負責建廠,然後把人派過去管理。然後繼續建廠,繼續派人過去管理。
後續如何,大多是盧俊的事。
每到年底,各個工廠報資料,然後送到港島陳金那裏審計。
目前還沒有審計不過關的企業,這以後隨著工廠越辦越多,聘請的負責人越來越多,保不齊就會有人要出幺蛾子。
所以劉曉玲建議盧俊參照後世的公司法等重新製定章程,加強監管。
劉曉玲想偏安一隅過安逸的生活,沒有合適的管理製度辦不到。
盧俊帶著侯老師去農用汽車廠了,然後就去魔都。
劉曉玲找到了精神有些亢奮的陳院長。
“陳院長,您得注意身體啊。您看身邊這些專家。”劉曉玲伸手一指張院長和郭文彬等人道:
“都是幾十歲的老同誌了。大家保重好身體也能多研究幾年啊。”
“不礙事,耍了幾年終於有機會大幹一場,說什麽也要搞些成果出來。要不,對不起這些年吃的白米飯。”郭文彬道。
周圍幾個人也點頭讚同。
“陳老師,真的再這樣我就隻好請陳師母每天來抓您們吃飯了。”劉曉玲道。
“嗬嗬,你這就想差了,陳師母根本進不來。”郭文彬笑道。
“我拿一張卡給陳師母您們看她能不能進來?”劉曉玲也笑了。
這些專家一遇到生活上的事顯然智商就下來了。
劉曉玲購買了一套門禁係統,這些專家都有一張卡,就跟進小區的門禁卡是一樣的一個藍色小圓片。有電腦和配套的設備,她自己也能製卡。
真要這樣,他們研究的時間肯定少了許多。
“曉玲,我們自覺,你就不要拿卡給陳師母囉。”
陳院長問劉曉玲道:“曉玲,你今天來有什麽事?”
“盧俊今天去農用汽車廠了。我就在想,能不能給一些汽車加上電子芯片(俗稱單片機),能夠做一些動作。”
“汽車還要做什麽動作?”
“方向盤減力可不可以?”這時候的方向盤沒有助力,換成力氣小一點的司機開起來真的費力,尤其是大卡重載的時候。
“還有啊,汽車也可以改裝成特種車啊,譬如消防車、聯合收割機、自卸車、舟橋車……”劉曉玲說了一大堆的名稱出來。
對呀,這些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