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年三十還在趕路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 作者:撲爬跟鬥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邊守德把錢仔細揣好,過去找大哥和二姐夫去了。
晚上,大舅和幺舅都來錦江這邊住。
洗完臉腳,邊守德躺在暖和的床上麵目光不由得朝脫下來的衣服那裏看了一眼。
“守德,你二姐家好有錢,院子都是兩個兩個的買。”喻蘭芳有些羨慕的道。
“那是,你沒看到人家女婿在劉家壩就有好幾個廠,說是在港島的廠是生產摩托車、空調跟變壓器的,比劉家壩這些廠還要賺錢。”邊守德這樣說話不是瞧不起二姐,而是想說錢這些是人家女婿的錢,不想老婆打什麽歪主意。
說實話,二姐一家子真的對得起自己。
這不,晚上吃過飯,二姐也是找機會拿了一疊子錢給自己。
年三十這天到了。
早上起來,大家都換了新衣服。大都是紅色,看起來就喜慶。
堂屋裏麵擺了四個火盆,人多了圍不過來。
劉義祥和劉義信在廚房主廚,劉曉蘭、劉曉梅姐妹和曉軍、盧學敏幾個幫著打下手。春香幾個帶孩子的不參加幫廚,隻管把自己孩子帶好。
冬兒是盧俊和劉曉玲的孩子已經不再是秘密,先來的人都知道了,現在更是全都知道。
二伯媽在看見劉曉蘭時心裏就更不是滋味。
四娘一家沒來,先要去老李家,春節過後再來。
空閑的人現在都在堂屋裏,喝茶、嗑瓜子。要抽煙的就去外麵抽,屋子裏有小孩子。
劉曉玲怕把抽煙的人冷著了,又在另一間屋擺了個火盆算是吸煙室。於是爺爺、外公、劉家三兄弟和盧盛隆就去了那間屋。
邊守德一看這一屋人不是婦女就是小孩,自己雖然不抽煙也隻得去了那屋。
十點來鍾,曉軍和盧學敏帶著盧老師和鄭美華也來了,劉曉玲趕緊上前迎接,邊月冰和劉仁貴也來見麵。
“大姐,我看見大門口擺了很多菜,怎麽不收進來?”
劉曉玲和邊月冰對望了一眼,沒有買菜啊,肯定又是街坊鄰居送的。
留下劉仁貴、邊月冰跟他們擺談,劉曉玲就跟曉軍去了院門口。
果然,院門口地上擺了好多菜。劉曉玲隻得和曉軍把菜抱進院子。
劉曉玲給居委會介紹了組裝打火機業務,居委會又以組裝打火機為由成立了一個街道廠。街道廠把街道的年輕人都統計成了職工,這些人就不用下鄉插隊。
所以,這條街上的人都很感謝劉曉玲,就有了往院子門口送菜的事情。
這是眼見過年了,劉曉玲家又有人,所以,心懷感謝的人便送菜來了。
這邊劉仁貴跟盧老師兩家人說了不一會,劉仁貴就把盧老師拉去了吸煙室,劉曉玲陪著邊月冰和鄭美華去了堂屋聊天。
因參加劉曉玲的婚禮,盧學敏一家人沒有回老家。在劉曉玲一再堅持下,盧學敏說服了盧老師他們,一家人過來吃中午飯。
盧學敏的弟弟在讀初中,這次也來了。大舅的幺兒總算是有了個同齡人可以一起玩。
“小弟,你和這個弟弟出去買點火炮(鞭炮)跟禮花回來,晚上才有耍的。”
劉曉玲把小表弟叫過來,拿了二十塊錢遞給他。
盧學敏伸手攔住了,對劉曉玲道:“大姐,我帶他們出去買。”曉軍在一邊看見了,也走了過來。
劉曉玲看盧學敏不接錢,就遞給曉軍。曉軍也不要,他都是上班幾年的人了。
劉曉玲看兩人都不要錢,隻得把錢又收了回來。
不愧是專業廚師,中午這頓飯菜讓大家吃的心滿意足。春香看劉曉玲有點心不在焉,就知道她是在擔心盧俊。
“盧大哥可能正在路上,這才沒辦法打電話。”春香勸慰道。
剛說完,就聽見有人砰砰地敲院子大門。
劉曉玲站起身又坐下,在他的印象中盧俊就沒有這樣敲過。
曉軍見大姐站起來,就沒起身。看大姐又坐下了,曉軍站起來去院子看是誰來了。
“嬌嬌姐。”曉軍一聲喊,不是盧嬌嬌一家三口還有哪個。
劉曉玲站起身就出去。
駱慧明聽說是女兒來了,也跟了出去。
把三人接進堂屋,有人拿過來一個火盆放在三人麵前。
三人應該早上到的,火車晚了個多小時。
正好才開始吃飯,邊月冰和駱慧明領著一家三口見過劉禮才和冉婆婆這些老輩子,又給大舅他們介紹了,就安排座位吃飯。
盧嬌嬌跟劉曉玲一桌,沒看見大哥便詢問劉曉玲。劉曉玲說盧俊去了西昌,應該在回來的路上。
盧俊確實在拚命趕路。
通車儀式一結束盧俊便朝省城趕,中午宴會都沒參加,
冬季道路泥濘不堪,尤其是高海拔地區溫度低,積雪摻雜在泥土中,使得夏天時還稍硬的地方也塌陷成溝……
盧俊看了看表,剛剛過了雅安,還有一百多公裏,晚飯前一定能回到省城。
“華子,大家這幾天趕路辛苦了。你帶著兄弟們去找個好點的飯館吃飯,早點休息。明天全都放假回老家,正月十五之後再開工。”
省城這邊,中午飯吃完,有兩桌人打麻將,還有一些人在打撲克。剩下沒事的人要麽出去逛街看熱鬧,要麽在家裏閑聊。
冬兒似乎也覺得人多鬧熱,不要大人抱,在堂屋扶著大人的腿或背走個不停。
劉曉玲看著冬兒的歡快,心裏暗自擔心盧俊這一路是否安全。
“大姐,你怎麽有些不大高興的樣子喃?”劉曉蘭走了過來。
她也是被老媽的催婚念煩了,隻能跑過來找劉曉玲聊天。
劉曉玲看看劉曉玲,也知道從昨天晚上到現在,劉曉蘭姐妹一直被二伯媽念叨,也有點好笑。
“曉蘭,我不是不高興,我是擔心盧俊他們。”
“哦。”劉曉蘭點點頭。
她也是開飯館的,飯館裏麵吃飯的人中司機不會少。經常聽那些司機說從巴蜀出來走318和大小涼山的路不好走。那些公路好多都是掛壁山路,又高又窄。尤其是有個叫二郎山的地方還經常有車翻下崖。
“二郎山啊,盧俊他們不走那條線。”劉曉玲對劉曉蘭道。
晚上,大舅和幺舅都來錦江這邊住。
洗完臉腳,邊守德躺在暖和的床上麵目光不由得朝脫下來的衣服那裏看了一眼。
“守德,你二姐家好有錢,院子都是兩個兩個的買。”喻蘭芳有些羨慕的道。
“那是,你沒看到人家女婿在劉家壩就有好幾個廠,說是在港島的廠是生產摩托車、空調跟變壓器的,比劉家壩這些廠還要賺錢。”邊守德這樣說話不是瞧不起二姐,而是想說錢這些是人家女婿的錢,不想老婆打什麽歪主意。
說實話,二姐一家子真的對得起自己。
這不,晚上吃過飯,二姐也是找機會拿了一疊子錢給自己。
年三十這天到了。
早上起來,大家都換了新衣服。大都是紅色,看起來就喜慶。
堂屋裏麵擺了四個火盆,人多了圍不過來。
劉義祥和劉義信在廚房主廚,劉曉蘭、劉曉梅姐妹和曉軍、盧學敏幾個幫著打下手。春香幾個帶孩子的不參加幫廚,隻管把自己孩子帶好。
冬兒是盧俊和劉曉玲的孩子已經不再是秘密,先來的人都知道了,現在更是全都知道。
二伯媽在看見劉曉蘭時心裏就更不是滋味。
四娘一家沒來,先要去老李家,春節過後再來。
空閑的人現在都在堂屋裏,喝茶、嗑瓜子。要抽煙的就去外麵抽,屋子裏有小孩子。
劉曉玲怕把抽煙的人冷著了,又在另一間屋擺了個火盆算是吸煙室。於是爺爺、外公、劉家三兄弟和盧盛隆就去了那間屋。
邊守德一看這一屋人不是婦女就是小孩,自己雖然不抽煙也隻得去了那屋。
十點來鍾,曉軍和盧學敏帶著盧老師和鄭美華也來了,劉曉玲趕緊上前迎接,邊月冰和劉仁貴也來見麵。
“大姐,我看見大門口擺了很多菜,怎麽不收進來?”
劉曉玲和邊月冰對望了一眼,沒有買菜啊,肯定又是街坊鄰居送的。
留下劉仁貴、邊月冰跟他們擺談,劉曉玲就跟曉軍去了院門口。
果然,院門口地上擺了好多菜。劉曉玲隻得和曉軍把菜抱進院子。
劉曉玲給居委會介紹了組裝打火機業務,居委會又以組裝打火機為由成立了一個街道廠。街道廠把街道的年輕人都統計成了職工,這些人就不用下鄉插隊。
所以,這條街上的人都很感謝劉曉玲,就有了往院子門口送菜的事情。
這是眼見過年了,劉曉玲家又有人,所以,心懷感謝的人便送菜來了。
這邊劉仁貴跟盧老師兩家人說了不一會,劉仁貴就把盧老師拉去了吸煙室,劉曉玲陪著邊月冰和鄭美華去了堂屋聊天。
因參加劉曉玲的婚禮,盧學敏一家人沒有回老家。在劉曉玲一再堅持下,盧學敏說服了盧老師他們,一家人過來吃中午飯。
盧學敏的弟弟在讀初中,這次也來了。大舅的幺兒總算是有了個同齡人可以一起玩。
“小弟,你和這個弟弟出去買點火炮(鞭炮)跟禮花回來,晚上才有耍的。”
劉曉玲把小表弟叫過來,拿了二十塊錢遞給他。
盧學敏伸手攔住了,對劉曉玲道:“大姐,我帶他們出去買。”曉軍在一邊看見了,也走了過來。
劉曉玲看盧學敏不接錢,就遞給曉軍。曉軍也不要,他都是上班幾年的人了。
劉曉玲看兩人都不要錢,隻得把錢又收了回來。
不愧是專業廚師,中午這頓飯菜讓大家吃的心滿意足。春香看劉曉玲有點心不在焉,就知道她是在擔心盧俊。
“盧大哥可能正在路上,這才沒辦法打電話。”春香勸慰道。
剛說完,就聽見有人砰砰地敲院子大門。
劉曉玲站起身又坐下,在他的印象中盧俊就沒有這樣敲過。
曉軍見大姐站起來,就沒起身。看大姐又坐下了,曉軍站起來去院子看是誰來了。
“嬌嬌姐。”曉軍一聲喊,不是盧嬌嬌一家三口還有哪個。
劉曉玲站起身就出去。
駱慧明聽說是女兒來了,也跟了出去。
把三人接進堂屋,有人拿過來一個火盆放在三人麵前。
三人應該早上到的,火車晚了個多小時。
正好才開始吃飯,邊月冰和駱慧明領著一家三口見過劉禮才和冉婆婆這些老輩子,又給大舅他們介紹了,就安排座位吃飯。
盧嬌嬌跟劉曉玲一桌,沒看見大哥便詢問劉曉玲。劉曉玲說盧俊去了西昌,應該在回來的路上。
盧俊確實在拚命趕路。
通車儀式一結束盧俊便朝省城趕,中午宴會都沒參加,
冬季道路泥濘不堪,尤其是高海拔地區溫度低,積雪摻雜在泥土中,使得夏天時還稍硬的地方也塌陷成溝……
盧俊看了看表,剛剛過了雅安,還有一百多公裏,晚飯前一定能回到省城。
“華子,大家這幾天趕路辛苦了。你帶著兄弟們去找個好點的飯館吃飯,早點休息。明天全都放假回老家,正月十五之後再開工。”
省城這邊,中午飯吃完,有兩桌人打麻將,還有一些人在打撲克。剩下沒事的人要麽出去逛街看熱鬧,要麽在家裏閑聊。
冬兒似乎也覺得人多鬧熱,不要大人抱,在堂屋扶著大人的腿或背走個不停。
劉曉玲看著冬兒的歡快,心裏暗自擔心盧俊這一路是否安全。
“大姐,你怎麽有些不大高興的樣子喃?”劉曉蘭走了過來。
她也是被老媽的催婚念煩了,隻能跑過來找劉曉玲聊天。
劉曉玲看看劉曉玲,也知道從昨天晚上到現在,劉曉蘭姐妹一直被二伯媽念叨,也有點好笑。
“曉蘭,我不是不高興,我是擔心盧俊他們。”
“哦。”劉曉蘭點點頭。
她也是開飯館的,飯館裏麵吃飯的人中司機不會少。經常聽那些司機說從巴蜀出來走318和大小涼山的路不好走。那些公路好多都是掛壁山路,又高又窄。尤其是有個叫二郎山的地方還經常有車翻下崖。
“二郎山啊,盧俊他們不走那條線。”劉曉玲對劉曉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