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春節大禮包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 作者:撲爬跟鬥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唉……”劉英歎口氣,搖了搖頭。
她所在的單位是屬於五機部的軍工企業,進廠後分到財務科,單位這才發現她居然不會做賬。
一直跟著一位老會計學習,前不久老會計退休,才讓她正式任了會計。
劉英說著自己的經曆,劉曉玲和吳紅英就在一邊笑著聽她講。
兩人當然也問起了劉曉玲辭職的原因。
也沒有外人,劉曉玲便說了郝敏舉報自己出國被綁架失蹤的事。
“那也不用辭職啊。”劉英罵了一通郝敏,還是不太理解劉曉玲辭職的想法。
吳紅英道:“出了這事在廠裏還怎麽呆得住?尤其是還在技術科。今後開始生產軍品後,每次開會都不讓你參加,你又怎麽想?”
劉英聽了,再想想自己廠裏麵那兩個國外留學過的工程師現狀,似乎有些理解劉曉玲。
“曉玲,我覺得你現在這樣挺好的。沒了公職才能跟盧俊結婚,要不哪裏能夠?”吳紅英道。
“紅英,我再次給你們聲明一下,盧俊不是港島人,他的戶口就在省城。”劉曉玲對二人說道。
“哦……”兩人點點頭。
劉英性子急,原本想問問盧俊跟港島普華公司現在是個啥關係,張了張嘴沒好意思問出來。
三人又扯了些閑篇,吳紅英和劉英便告辭回家。
兩人走了,劉曉玲把臥室門關上,繼續整理員工醫療跟養老辦法。
沒辦法,不趁著這幾天還有點時間,過幾天就沒有時間做事了。
早上吃了婆婆熬的稀飯,劉曉玲又去農機廠上班。
上午十點來鍾,劉仁友打電話來說劉仁覺一家從省城回來了,問是不是這幾天把工傷補償的事辦了。
“為什麽這麽早就回來了?不在醫院多住幾天?”劉曉玲問道。
“我也問了的,劉仁覺說在醫院開了消炎藥,手術也做了幾天了,就沒有必要再在醫院住。”劉仁友道。
“十一伯,這件事暫時處理不了等半年時間,看術後的恢複情況再說補償的事。”劉曉玲道。
“現在嘛,可以把醫療費用、營養費還有路費等費用算一算,該給傷者的先給付。”
劉仁友也沒想到還要再等半年才最後處理,問了下劉曉玲這樣做的原因,最後也聽明白了。
劉曉玲再次把草擬的兩個辦法看了看,覺得沒有啥遺漏,便收了起來。
想了想,劉曉玲還是給老龔打了電話。
“龔老師,這段時間工傷女工在家休息,工資還是要發。嗯,你們再商量一下,再加點營養費和護工費。”
“知道了。嗯……”
“還有什麽事嗎?龔老師。”
“劉廠長,就是那個董浩有點事。”老龔道。
“董浩又有什麽事?”劉曉玲也有好久沒有見到董浩。
“董浩元旦節回了家,一直都沒回廠。今天上午打了個電話給我,說家裏出事,他要留在家裏,不準備再回巴蜀。”
顯然,董浩知道他父親發生的事了。
“龔老師,如果董浩下次再打電話回廠,你問下他家裏有什麽困難沒有。如果可以,讓他留個地址。”劉曉玲歎口氣,對老龔道。
“嗯,劉廠長,我知道了。”
劉曉玲出門下樓,準備開車回省城。
看見李子建他們辦公室的門開著,劉曉玲便拐了過去。
“劉廠長。”
幾個人都在一樓辦公室,看來剛結束了一爐試驗。
李子建正和辛美玲在一張桌子商量著什麽,見劉曉玲來了也站了起來。
“李老師,辛老師,坐呀。”
招呼兩人坐下,劉曉玲看看旁邊站的幾人笑了笑。
“李老師,過幾天就是春節,大家都回家去,過完年再回來上班。”
“小劉廠長,這不好吧。前不久才放了家回家的。”辛美玲道。
“嗨呀,辛老師,這又不矛盾。上次是因為出了成果,獎勵大家出去旅遊休息休息。不過是正好時間跟新年挨得比較近,湊巧了。這春節到了,該放假還是要放假。”
劉曉玲笑著對李老師那幾個學生道:“你們也都回家去吧,來回的車船費記得在廠裏報銷哈。”
又聊了幾句,劉曉玲站起身正要走,又想起了一件事。
“李老師、辛老師,過兩天走的時候先去找柯老師。我明天跟柯老師說一下。”
劉曉玲這是想起讓大家帶點本地特產回家過年。
也是巧,出門就看見了柯均代準備下班就要出大門了,劉曉玲趕緊叫住他。
“咦,劉廠長,我看見你先就下來了,怎麽還走到我後麵了?”
柯均代現在也把老婆也接來住在鎮上。
“柯老師,春節您走不走?”劉曉玲問。
“今年就不準備回去了,讓孩子們到巴蜀來認個門。”柯均代笑笑。
“馬上春節了,我想給農機廠陳老師、您和其他幾個廠的正副職,還有韓教授、譚老師、李老師和楊教授、馮濤這些研究所的人都發一個春節禮包,醬菜、榨菜、水果罐頭和皮蛋都準備些。”
“是不是啊?劉廠長。太謝謝你了!”柯均代聽了也很高興。春節後,自己也能拿東西給孩子們帶走。不是錢的問題,而是麵子的問題。
“這是廠裏麵發的。”這句話說出來都感到驕傲和自豪。
“哦,柯老師,春節不走的也統計一下,每家再發五斤豬肉兩條魚。這些事就拜托您了,具體操作您可以找劉隊長。我這就回省城還有事要辦,春節前應該不會再回來。”
“嗯。劉廠長,這個春節禮包的金額……”柯均代問劉曉玲道。
“您就按50元來裝嘛。”
劉曉玲回到省城,第二天上午就把自己整理好的合資廠員工醫療和養老辦法交給了蘇東來。
蘇東來仔仔細細地看過兩個辦法,對劉曉玲又高看了一個層次。
全麵、細致,又充分考慮到了合資工廠與國營、集體企業的不同之處,每一條都很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自己看的時候覺得似乎不妥的,在詢問劉曉玲後總能被劉曉玲說服。
從省府院子出來,劉曉玲立馬乘公交車去了火車站。
她所在的單位是屬於五機部的軍工企業,進廠後分到財務科,單位這才發現她居然不會做賬。
一直跟著一位老會計學習,前不久老會計退休,才讓她正式任了會計。
劉英說著自己的經曆,劉曉玲和吳紅英就在一邊笑著聽她講。
兩人當然也問起了劉曉玲辭職的原因。
也沒有外人,劉曉玲便說了郝敏舉報自己出國被綁架失蹤的事。
“那也不用辭職啊。”劉英罵了一通郝敏,還是不太理解劉曉玲辭職的想法。
吳紅英道:“出了這事在廠裏還怎麽呆得住?尤其是還在技術科。今後開始生產軍品後,每次開會都不讓你參加,你又怎麽想?”
劉英聽了,再想想自己廠裏麵那兩個國外留學過的工程師現狀,似乎有些理解劉曉玲。
“曉玲,我覺得你現在這樣挺好的。沒了公職才能跟盧俊結婚,要不哪裏能夠?”吳紅英道。
“紅英,我再次給你們聲明一下,盧俊不是港島人,他的戶口就在省城。”劉曉玲對二人說道。
“哦……”兩人點點頭。
劉英性子急,原本想問問盧俊跟港島普華公司現在是個啥關係,張了張嘴沒好意思問出來。
三人又扯了些閑篇,吳紅英和劉英便告辭回家。
兩人走了,劉曉玲把臥室門關上,繼續整理員工醫療跟養老辦法。
沒辦法,不趁著這幾天還有點時間,過幾天就沒有時間做事了。
早上吃了婆婆熬的稀飯,劉曉玲又去農機廠上班。
上午十點來鍾,劉仁友打電話來說劉仁覺一家從省城回來了,問是不是這幾天把工傷補償的事辦了。
“為什麽這麽早就回來了?不在醫院多住幾天?”劉曉玲問道。
“我也問了的,劉仁覺說在醫院開了消炎藥,手術也做了幾天了,就沒有必要再在醫院住。”劉仁友道。
“十一伯,這件事暫時處理不了等半年時間,看術後的恢複情況再說補償的事。”劉曉玲道。
“現在嘛,可以把醫療費用、營養費還有路費等費用算一算,該給傷者的先給付。”
劉仁友也沒想到還要再等半年才最後處理,問了下劉曉玲這樣做的原因,最後也聽明白了。
劉曉玲再次把草擬的兩個辦法看了看,覺得沒有啥遺漏,便收了起來。
想了想,劉曉玲還是給老龔打了電話。
“龔老師,這段時間工傷女工在家休息,工資還是要發。嗯,你們再商量一下,再加點營養費和護工費。”
“知道了。嗯……”
“還有什麽事嗎?龔老師。”
“劉廠長,就是那個董浩有點事。”老龔道。
“董浩又有什麽事?”劉曉玲也有好久沒有見到董浩。
“董浩元旦節回了家,一直都沒回廠。今天上午打了個電話給我,說家裏出事,他要留在家裏,不準備再回巴蜀。”
顯然,董浩知道他父親發生的事了。
“龔老師,如果董浩下次再打電話回廠,你問下他家裏有什麽困難沒有。如果可以,讓他留個地址。”劉曉玲歎口氣,對老龔道。
“嗯,劉廠長,我知道了。”
劉曉玲出門下樓,準備開車回省城。
看見李子建他們辦公室的門開著,劉曉玲便拐了過去。
“劉廠長。”
幾個人都在一樓辦公室,看來剛結束了一爐試驗。
李子建正和辛美玲在一張桌子商量著什麽,見劉曉玲來了也站了起來。
“李老師,辛老師,坐呀。”
招呼兩人坐下,劉曉玲看看旁邊站的幾人笑了笑。
“李老師,過幾天就是春節,大家都回家去,過完年再回來上班。”
“小劉廠長,這不好吧。前不久才放了家回家的。”辛美玲道。
“嗨呀,辛老師,這又不矛盾。上次是因為出了成果,獎勵大家出去旅遊休息休息。不過是正好時間跟新年挨得比較近,湊巧了。這春節到了,該放假還是要放假。”
劉曉玲笑著對李老師那幾個學生道:“你們也都回家去吧,來回的車船費記得在廠裏報銷哈。”
又聊了幾句,劉曉玲站起身正要走,又想起了一件事。
“李老師、辛老師,過兩天走的時候先去找柯老師。我明天跟柯老師說一下。”
劉曉玲這是想起讓大家帶點本地特產回家過年。
也是巧,出門就看見了柯均代準備下班就要出大門了,劉曉玲趕緊叫住他。
“咦,劉廠長,我看見你先就下來了,怎麽還走到我後麵了?”
柯均代現在也把老婆也接來住在鎮上。
“柯老師,春節您走不走?”劉曉玲問。
“今年就不準備回去了,讓孩子們到巴蜀來認個門。”柯均代笑笑。
“馬上春節了,我想給農機廠陳老師、您和其他幾個廠的正副職,還有韓教授、譚老師、李老師和楊教授、馮濤這些研究所的人都發一個春節禮包,醬菜、榨菜、水果罐頭和皮蛋都準備些。”
“是不是啊?劉廠長。太謝謝你了!”柯均代聽了也很高興。春節後,自己也能拿東西給孩子們帶走。不是錢的問題,而是麵子的問題。
“這是廠裏麵發的。”這句話說出來都感到驕傲和自豪。
“哦,柯老師,春節不走的也統計一下,每家再發五斤豬肉兩條魚。這些事就拜托您了,具體操作您可以找劉隊長。我這就回省城還有事要辦,春節前應該不會再回來。”
“嗯。劉廠長,這個春節禮包的金額……”柯均代問劉曉玲道。
“您就按50元來裝嘛。”
劉曉玲回到省城,第二天上午就把自己整理好的合資廠員工醫療和養老辦法交給了蘇東來。
蘇東來仔仔細細地看過兩個辦法,對劉曉玲又高看了一個層次。
全麵、細致,又充分考慮到了合資工廠與國營、集體企業的不同之處,每一條都很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自己看的時候覺得似乎不妥的,在詢問劉曉玲後總能被劉曉玲說服。
從省府院子出來,劉曉玲立馬乘公交車去了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