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過飯,劉曉玲回到家裏。


    現在家裏就她一個人,有時候顯得非常寂寥。


    終於等到天黑,劉曉玲在院中起飛,趕回了省城。


    “曉玲,這麽晚了你都回來了啊。”盧俊開門見是劉曉玲,十分驚訝。這段路說遠不遠說近不近,趕緊把劉曉玲拉了進去。


    “知道你一個在家,怕你寂寞啊……”家中隻有夫妻兩人,對話就有些降智。


    那個巫山雲……之後,各自再次洗漱完畢。


    天氣還是有點熱。


    “曉玲,明天我又要回港島一趟。”


    “還是數控廠的事?”


    港島的產業現在都是王大哥在管,平常盧俊也不過問。隻有數控機床廠的事才需要盧俊回港島。


    “嗯。說是有些進展。還有點其他的事,或許我要去德國一趟。”


    想起明天就要分開,盧俊再一次振作起精神。本來天熱就穿得很少,這下彼此更是片縷都沒了。


    第二天上午,盧俊和劉曉玲一起出門去火車站。


    盧俊去了羊城,劉曉玲去了渝都。


    知道劉曉玲要來,喻校長和何副校長都在學校等著。


    因為還有幾天才開學,學校裏的住校老師都還沒返校,喻校長特意請了一些家長來學校卸車。


    下午,劉曉玲開著大卡慢悠悠來到了二塘學校門口。


    老馬在門房看見了劉曉玲的車,老遠就推開了大門然後走了了過來。


    “劉老師,又送東西來了。”


    “嗯,馬師傅,這天氣還遭得住撒?”劉曉玲減慢了一點速度。


    “農村人,習慣了。總比下地鬆活。”馬老師對劉曉玲客氣得很。沒辦法,馬老師真還沒遇到過像小劉這樣對他客氣的人。


    一路說話,一車一人就進了學校大院。


    喻校長和何副校長都走了過來。


    喻校長帶著劉曉玲去了旁邊一間辦公室,何副校長就安排社員卸車。


    隻有新學期這一季新生的鞋襪和棉衣庫,數量並不多。


    辦公室裏,劉曉玲和喻校長還沒說兩句話,外麵就卸完了。


    “小劉,不著急走撒。好久沒看到了,我們晚上去鎮上吃豆花。”何副校長進門說道。


    “要得,何校長,麻煩你。”劉曉玲現在和兩個校長也不客氣。


    “喻校長,學校還有啥需要的沒有?”劉曉玲問。


    何副校長道:“學校轉來了一個體育老師,教小學生籃球。他教的隊曾經得過渝都市小學生比賽的第三名。老喻的想法是二塘小學也成立個籃球隊。”


    喻校長笑道:“小劉啊,袁老師教籃球確實教得好,不過沒有你我也不太期望能出成績。”


    “哦,喻校長希望我能做些啥子?提供籃球、球鞋和球衣?’


    “嗯。我是這麽想的。就是這兩年小劉已經花費不少,這話我不太好說。”喻校長道。


    是,你不好說就讓何副校長說。還不都是一樣?


    “要得,球衣、球鞋、口哨和記分牌這些我都準備好。一定讓二塘小學的球員成為最靚的仔。”


    “最亮的崽?”喻校長有些不太明白。


    “嗬嗬,就是讓別人羨慕。”劉曉玲嗬嗬道。


    “喻校長,帶我去看下場地。”


    看過場地,劉曉玲有些不滿意。球場是露天的也就罷了,劉曉玲也不可能幫他們建個籃球館。主要是地麵還是土地麵,最起碼能弄個三合土的也好啊。


    總不能一邊訓練一邊吃土灰,下雨天就暫停訓練。


    “喻校長,你請人把場地打成三合土或者水泥的,費用我出。另外球架也要換,我買新的來。”


    今天不趕場,廣明鎮上很清靜。


    這一片都是老街,在夕陽的映照下白牆反著金色,遠遠看去一片建築物傍著閃著鱗光的江水,極富詩情畫意。


    走近看,才發現白色的牆壁泛著黃色,牆麵和牆體俱是歲月蝕刻出的斑駁和裂紋。


    店家遠遠看見喻校長和劉曉玲他們,微笑著點個頭算是打了招呼。然後重新將一張八仙桌抹了一遍,開始上菜。


    菜還是那幾樣,一人麵前擺了一個土碗和碟子,裏麵是細嫩的豆花和蘸水(蘸料),然後是燒白和涼拌的毛肚和折耳根。


    “老喻,今天沒得肉隻有魚哦。”店家道。


    “好!正說沒有啥菜招待貴客,有魚就好。”喻校長笑著請劉曉玲坐下。


    豆花是用的當季的青毛豆點的,吃起來有股清香。劉曉玲連吃了兩碗豆花還意猶未盡,隻是不好意思再要。


    喻校長也吃了兩碗豆花,見狀一人又要了一碗。


    “他這個豆花一碗其實沒得好多,我最多的一回吃過十碗……”喻校長道。


    旁邊何副校長呲呲地笑,見劉曉玲不明白就跟她解釋道:“小劉,我們這邊說吃石頭碗的是豬。嗬嗬。”


    原來是這麽個梗。


    兩人舍不得吃瓶裝酒,一人要了一土碗的散裝高粱酒。兩人也不猜拳,各自承包麵前的白酒。


    “喻校長,我再給你個電話,這是我家裏的號碼,有啥事可以打給我。”


    “好。”喻校長表麵上波瀾不驚其實內心已是思緒萬千。


    這個小劉確實有錢,斷不是家裏做點小生意這麽簡單。要知道電話一個初裝費就不是一般家庭能承擔得起的,小劉已經回鄉就是個農民,也沒有公費安裝電話的資格吧。


    三人漫無邊際地隨便聊些話,直到兩人把酒喝完。


    劉曉玲知道兩個人都住在鎮上,婉拒了兩人送她回校,自己走回了學校開車。


    來的時候沒有去西區家裏,回去時是必須要去的。


    晚上七點多,劉曉玲回到了家。


    當盧盛隆和駱慧明知道盧俊又回了港島,臉上滿是遺憾。


    “媽,盧俊確實有事。這次過去後可能還要走一趟歐洲。”劉曉玲隻得為盧俊解釋。


    盧盛隆也來勸慰駱慧明,這已經比以前一年見一回好得多了。


    劉曉玲覺得廣明鎮吃的涼拌毛肚好吃,專門買了些打包回來。劉仁貴嚐過後就去拿了白酒出來要和親家對飲。


    堂屋沒裝空調,兩個人就在院子裏安了個小桌喝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撲爬跟鬥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撲爬跟鬥的魚並收藏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