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劉曉玲弄兩輛車的提議,蘇東來也心動。


    自己出去也是一方大員,但在省大樓裏麵卻算不上名號,用車也得排隊。真要是以合資企業名義弄兩輛車,自己到處走就太方便了。


    當然,園區管委會的人經常要去峨縣出差也確實需要車。


    盧俊那邊送兩輛車進來很簡單,但蘇東來要向上打報告申請,要不車過不了海關。


    米秘書在一邊聽著也有點興奮。單位有車,自己也會有許多的方便。


    劉曉玲乘車回了劉家壩。


    下了車見時間還早,劉曉玲先去了經濟園區設在白林鎮的辦公室。


    鍾誠這段時間常駐白林鎮,每日裏都比較忙。


    白林鎮下邊的經濟園區,現在已經有向陽農機廠、變壓廠正式投產,不用他太操心。


    園區在鎮上的在建電梯房、標準廠房,還有十五裏外的白馬村現在正在修建道路、廠房,都是一大堆的事。


    這些事都要他去管,有時候他很羨慕留在省城的高誌學他們。


    見到劉曉玲,鍾誠還以為劉曉玲能留下來幫著幹點事,誰知道劉曉玲說隻是下來看看。


    跟鍾誠打了個招呼,劉曉玲直接去了向陽農機廠。


    向陽農機廠這裏已經很有了幾位大拿,在張傳明院長作介紹後,劉曉玲對其中幾位的名字居然有耳熟的感覺。


    尤其是張院長特別向劉曉玲介紹了陳院長,說是國內機電一體化研究方麵的領先者。雖然早就找過他,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也是才來不久。


    陳院長下派的地方有他的學生,一直明裏暗裏的照顧著他。所以當初盧彩霞派去的人找到他,他一直沒有答應。


    他不相信在一個農村小廠能有繼續研究的機會,更不相信那裏會有研究的條件。他不走,還有學生照顧,日子還勉強能過。


    直到前不久,照顧他的學生被安排去了一個工廠當工人,接任的領導開始打壓他,他才又想起向陽農機廠的招攬。


    陳院長找機會和向陽農機廠聯係上了之後,便提出調動申請,說要到農村去,去艱苦的地方磨練自己。領導看他申請調去的地方確實是個農村,以為陳院長是為了躲避自己。看老頭歲數也大了,跟自己也沒有直接的矛盾,就同意了他的調動申請。


    陳院長來到向陽農機廠後,看到了研究室的儀器設備和資料,這才知道人家以前沒說假話,是真的可以繼續研究。於是將老伴接了過來住進了電梯房,安安心心地投入了研究。


    大家第一次見麵,彼此也不熟悉,寒暄過後便分開。


    在農機廠研究所的會議室裏麵,劉曉玲從挎包裏拿出一大疊的資料放在桌子上。


    “目前農機廠的這兩樣產品供不應求,但還得不斷研發新產品。張老師,我記得曾經說過,要把向陽農機廠的產品賣到世界各地。現在來看這個目標是初步實現了。”劉曉玲道。


    張院長看著劉曉玲,想起劉曉玲曾經說過的話,心頭激動補充道:


    “我記得小劉還說,今後隻要說到農機設備,向陽農機廠造的就是世界上最好的。”


    “是,我也記得。”龔明超附和道。


    陳院長說道:“當初知青罐頭廠派人來做我的工作,說是到罐頭廠來還能繼續開展研究,我不相信……”


    “那你怎麽又來了?”邊上吳善才笑道。


    “還不是說有電梯房,還能帶家屬。”陳院長笑道。


    來自鄂省的朱正坤道:“當初我也不相信,但後來一想,萬一呢?來了後才發現果然是真的。”


    郭文彬也是挖來的研究員,在一旁感觸道:“我們年紀大了,被下派到千裏之外的巴蜀,心裏記掛著家裏。向陽公社不僅幫我們把調動的事辦了,還把我們的家屬也接了過來。我們這些人都要感謝你才行……”


    高誌富也是老人,曾經參加過旋耕機的試製過程。此刻他笑道:“我當時下派的地方條件艱苦,一說來農機廠,我立馬就來了。還趕上了旋耕機的樣機試製……”


    劉曉玲見幾位老同誌歪了樓,急忙攔住了幾位道:“現在我這裏有些資料,等會兒大家自己來選。隨後我再跟每位商議下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等問題。”


    劉曉玲說完,指著桌子上的資料道:“不光要研究推出新的農機產品還要研究出其他的先進技術成果。尤其是在自動化、智能化的方向……”


    劉曉玲侃侃而談把在坐的專家們都震撼住了。


    要找每個人來談課題和研究方向?這裏麵怕就是陳院長也不敢這樣說吧。


    劉曉玲的話結束後,這些專家們紛紛上來翻閱資料。


    這些資料都是劉曉玲在空間裏麵翻閱資料整理出來的,還有幾張劉曉玲在平台上看見新型農機逆推的圖紙等。


    也有她在整理資料時看到的關於自動化、智能化的一些論文。


    這些資料對於這些專家們來說,無疑非常先進。


    陳院長對劉曉玲剛才說的話持懷疑態度,而且他的內心對劉曉玲的懷疑還不止一點點。


    他知道劉曉玲學的船電係統,但這麽年輕,也敢說跟自己這些人討論課題方向。但現在看著這些資料,雖然不知道資料是從哪裏來的,但劉曉玲拿出來的應該都是看過了內容。


    由於這些人主要都是機械專業或者電子機械方麵的專家,劉曉玲幹脆把專家們分成了兩組。


    一組是陳院長和龔明超等人研究電子機械的,專攻機電一體化。


    一組是張院長幾個研究農機機械設備的,根據劉曉玲拿出來的圖紙,開發農機廠的新產品,同時研究其他的農機設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撲爬跟鬥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撲爬跟鬥的魚並收藏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