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圖紙過審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 作者:撲爬跟鬥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況大勇當然知道大家都在懷疑,這些人都是看圖紙說話的。
馬上把技術科描圖員加班描的圖分發給每個人。好在這圖紙隻有一張結構示意圖,沒有細到能照圖製作的程度。
“大家先看看,有問題的直接問小劉。我也是光看了圖紙,還沒來得及問問題。嗬嗬。”況大勇道。
工程師們開始靜下心來,仔細的觀看起圖紙來。
對他們這些人來說,看圖紙就跟看小人書或看圖說話那麽簡單。很快大家都看完了,抬起頭看向坐在那裏的小姑娘心態不一。
大部分人都不懷疑照這張圖紙製作出來的碎石機能碎石子,隻是原理對,能不能按照設想的那樣工作是兩碼事。
幾個人都發了言,問題都集中在了材料能否適用這點上。
況大勇道:“小劉,我對於這根偏心軸也不太放心。這根軸貫穿機身構架,圖紙上是采用的球麵滾子軸承來支持這根軸。從理論上講是非常正確的。隻是軸承的工作環境極為苛刻,要耐高溫和髒汙的環境,恐怕這兩樣都得用專門材料來製作。”
輪到劉曉玲發言。
該客氣的劉曉玲不會忘,把各位前輩恭維了一番之後,劉曉玲道:“我這算是典型的閉門造車。能否實際運用,我心裏也沒底。”聽到這大家都發出了善意的笑聲。
沒有人在這種場合為難一個小姑娘,笑過之後大家聽劉曉玲繼續講。
“鑄鋼件以及經過鍛打後的偏心軸這兩樣,在製作時需要不斷試驗改進。如果不能盡快找到新材料製作球麵滾子軸承,暫時采取多維修更換的方法,畢竟這個機器結構簡單,維修方便。隻要有個幾台能斷斷續續工作,也能較大改善現在的局麵……”
劉曉玲才不會說這個機器肯定沒問題,那樣給人的感覺是太過自信,聽不得不同意見。
現在的金屬材料和加工工藝已經能夠保證設備正常運轉,因為這是後世這台機器已經證明了的。
“那這樣,劉曉玲暫時調到技術科來工作。任科長,你安排人員配合小劉盡快把整個圖紙完成。”況大勇道。
任科長表態一定支持,其他工程師都沒其他說的。剩下的時間,有幾位有事必須要走的離開了會議室,剩下的幾位工程師留在會議室抽起了煙和劉曉玲拉起了家常。
“小劉,我叫王秋生,魔都的人,也是你的校友。”一個瘦高的眼鏡工程師對劉曉玲道。
“王老師,您好!”劉曉玲趕緊站起來道。
“聽說你們的學習受了影響。不過看了你的表現,我還是很欣慰的。”
“嗯,王老師。據我所知,我們這屆還是有些同學跟我一樣在家自學的,隻是學到哪種程度我就不太清楚。”
剛跨出會議室的況大勇立馬又轉了回來。
“小劉同學,你還知道有哪些同學在自學?”
“這個……我也就知道我們寢室的兩個人。一個是現在技術科當檔案管理員的邱紅梅,還有一個是在子弟校教數學的周化英。”
因為這兩個人也是才開始自學教材,劉曉玲不敢打包票說跟自己差不多。反正這個廠要投產,起碼還得等3、4年,相信那時候這兩人也該自學完了。
下來也要跟康曠明、勞新他們幾個通個氣,讓他們也開始自學。至於他們學不學就是他們自己的事。
“哦。”況大勇心中記下這兩人的名字,也沒表啥態,轉身離開了。
大家又聊了一陣,不斷有人因為有事離開,最後王秋生也和劉曉玲告辭。
回到庫房,跟楊國珍說了自己調到技術科的事,楊國珍也為劉曉玲高興。
廠裏的人很單純,認為坐辦公室就是比在一線安逸,舒服。就連廠裏的姑娘找男朋友,最基本的一條就要是坐辦公室的。楊國珍則是認為小劉這個大學生有本事,應該坐辦公室。
第二天劉曉玲就去了技術科。任科長也知道了邱紅梅自學教材的事,雖然讓她繼續幹著檔案管理的工作,這一次也把她抽出來輔助劉曉玲的設計製圖。
這下好了,所有圖紙都是劉曉玲一個人完成,秋紅梅成了學徒跟著劉曉玲學習。
禮拜天,大家都知道劉曉玲調到了技術科,不約而同到了劉曉玲江邊的平房,各盡所能帶了東西過來,又要聚餐為劉曉玲祝賀。
陳萍和馬麗華這次雖說依舊加班,也還是在晚上參加了這次的聚會。
不過兩人很早就離席進了寢室休息。等到外麵結束又出來幫著收拾。
吃飯時,劉曉玲看陳萍兩人離開了,這才委婉地勸大家都把自己的專業課程補起來。距離投產還早,現在還有時間學習。至於學了之後如何,自己去想吧。
康曠明這兩個月來依舊有意無意被郝敏騷擾。起碼他內心是這樣認為的。
打飯排隊,隻要郝敏看見他在,就要和他一起排隊,然後在一塊吃飯聊天。
康曠明原本想跟郝敏堅決點表明態度,但又想自己女朋友也不在廠裏,好像郝敏跟其他同學也沒來往,何況郝敏也沒再拿男女朋友來說事,也就忍了。
此刻聽了劉曉玲“苦口婆心”的規勸,再看看現在廠裏的人員組成,覺得撿回專業還是很有必要的。
能離開學校到廠裏工作,沒有選擇留在學校搞活動,本就說明這些學生能安心下來做自己的事。
所以,其他人也都同意劉曉玲的說法。
就連勞新一天到晚在車間跟人嘻嘻哈哈打成一片,現在也不得不考慮調到辦公室工作。
他想要追求周化英,不在辦公室,今後能成的可能性不大。哪怕現在周化英對他也表現出了些好感。但勞新心裏十分清楚,這都是周化英單純,再一個也是全民大基建的情況下,許多的大學生都在一線車間區別不大。
工廠正式投產後,他們這些大學生應該都能坐辦公室。但工廠投產還有幾年,以周化英的年紀多半會在工廠投產前結婚成家。這段時間勞新如果還在車間,保不齊周化英就被別人搶走了。
對此,別看勞新表麵上幽默風趣,看著無憂無慮的,其實勞新的心裏壓力很大。
馬上把技術科描圖員加班描的圖分發給每個人。好在這圖紙隻有一張結構示意圖,沒有細到能照圖製作的程度。
“大家先看看,有問題的直接問小劉。我也是光看了圖紙,還沒來得及問問題。嗬嗬。”況大勇道。
工程師們開始靜下心來,仔細的觀看起圖紙來。
對他們這些人來說,看圖紙就跟看小人書或看圖說話那麽簡單。很快大家都看完了,抬起頭看向坐在那裏的小姑娘心態不一。
大部分人都不懷疑照這張圖紙製作出來的碎石機能碎石子,隻是原理對,能不能按照設想的那樣工作是兩碼事。
幾個人都發了言,問題都集中在了材料能否適用這點上。
況大勇道:“小劉,我對於這根偏心軸也不太放心。這根軸貫穿機身構架,圖紙上是采用的球麵滾子軸承來支持這根軸。從理論上講是非常正確的。隻是軸承的工作環境極為苛刻,要耐高溫和髒汙的環境,恐怕這兩樣都得用專門材料來製作。”
輪到劉曉玲發言。
該客氣的劉曉玲不會忘,把各位前輩恭維了一番之後,劉曉玲道:“我這算是典型的閉門造車。能否實際運用,我心裏也沒底。”聽到這大家都發出了善意的笑聲。
沒有人在這種場合為難一個小姑娘,笑過之後大家聽劉曉玲繼續講。
“鑄鋼件以及經過鍛打後的偏心軸這兩樣,在製作時需要不斷試驗改進。如果不能盡快找到新材料製作球麵滾子軸承,暫時采取多維修更換的方法,畢竟這個機器結構簡單,維修方便。隻要有個幾台能斷斷續續工作,也能較大改善現在的局麵……”
劉曉玲才不會說這個機器肯定沒問題,那樣給人的感覺是太過自信,聽不得不同意見。
現在的金屬材料和加工工藝已經能夠保證設備正常運轉,因為這是後世這台機器已經證明了的。
“那這樣,劉曉玲暫時調到技術科來工作。任科長,你安排人員配合小劉盡快把整個圖紙完成。”況大勇道。
任科長表態一定支持,其他工程師都沒其他說的。剩下的時間,有幾位有事必須要走的離開了會議室,剩下的幾位工程師留在會議室抽起了煙和劉曉玲拉起了家常。
“小劉,我叫王秋生,魔都的人,也是你的校友。”一個瘦高的眼鏡工程師對劉曉玲道。
“王老師,您好!”劉曉玲趕緊站起來道。
“聽說你們的學習受了影響。不過看了你的表現,我還是很欣慰的。”
“嗯,王老師。據我所知,我們這屆還是有些同學跟我一樣在家自學的,隻是學到哪種程度我就不太清楚。”
剛跨出會議室的況大勇立馬又轉了回來。
“小劉同學,你還知道有哪些同學在自學?”
“這個……我也就知道我們寢室的兩個人。一個是現在技術科當檔案管理員的邱紅梅,還有一個是在子弟校教數學的周化英。”
因為這兩個人也是才開始自學教材,劉曉玲不敢打包票說跟自己差不多。反正這個廠要投產,起碼還得等3、4年,相信那時候這兩人也該自學完了。
下來也要跟康曠明、勞新他們幾個通個氣,讓他們也開始自學。至於他們學不學就是他們自己的事。
“哦。”況大勇心中記下這兩人的名字,也沒表啥態,轉身離開了。
大家又聊了一陣,不斷有人因為有事離開,最後王秋生也和劉曉玲告辭。
回到庫房,跟楊國珍說了自己調到技術科的事,楊國珍也為劉曉玲高興。
廠裏的人很單純,認為坐辦公室就是比在一線安逸,舒服。就連廠裏的姑娘找男朋友,最基本的一條就要是坐辦公室的。楊國珍則是認為小劉這個大學生有本事,應該坐辦公室。
第二天劉曉玲就去了技術科。任科長也知道了邱紅梅自學教材的事,雖然讓她繼續幹著檔案管理的工作,這一次也把她抽出來輔助劉曉玲的設計製圖。
這下好了,所有圖紙都是劉曉玲一個人完成,秋紅梅成了學徒跟著劉曉玲學習。
禮拜天,大家都知道劉曉玲調到了技術科,不約而同到了劉曉玲江邊的平房,各盡所能帶了東西過來,又要聚餐為劉曉玲祝賀。
陳萍和馬麗華這次雖說依舊加班,也還是在晚上參加了這次的聚會。
不過兩人很早就離席進了寢室休息。等到外麵結束又出來幫著收拾。
吃飯時,劉曉玲看陳萍兩人離開了,這才委婉地勸大家都把自己的專業課程補起來。距離投產還早,現在還有時間學習。至於學了之後如何,自己去想吧。
康曠明這兩個月來依舊有意無意被郝敏騷擾。起碼他內心是這樣認為的。
打飯排隊,隻要郝敏看見他在,就要和他一起排隊,然後在一塊吃飯聊天。
康曠明原本想跟郝敏堅決點表明態度,但又想自己女朋友也不在廠裏,好像郝敏跟其他同學也沒來往,何況郝敏也沒再拿男女朋友來說事,也就忍了。
此刻聽了劉曉玲“苦口婆心”的規勸,再看看現在廠裏的人員組成,覺得撿回專業還是很有必要的。
能離開學校到廠裏工作,沒有選擇留在學校搞活動,本就說明這些學生能安心下來做自己的事。
所以,其他人也都同意劉曉玲的說法。
就連勞新一天到晚在車間跟人嘻嘻哈哈打成一片,現在也不得不考慮調到辦公室工作。
他想要追求周化英,不在辦公室,今後能成的可能性不大。哪怕現在周化英對他也表現出了些好感。但勞新心裏十分清楚,這都是周化英單純,再一個也是全民大基建的情況下,許多的大學生都在一線車間區別不大。
工廠正式投產後,他們這些大學生應該都能坐辦公室。但工廠投產還有幾年,以周化英的年紀多半會在工廠投產前結婚成家。這段時間勞新如果還在車間,保不齊周化英就被別人搶走了。
對此,別看勞新表麵上幽默風趣,看著無憂無慮的,其實勞新的心裏壓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