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梅,晚上你能在檔案室休息不?”劉曉玲問。


    “不知道。明天上班我問下領導,看能不能在那裏睡。”


    “化英呢?”


    “我們辦公室有男老師在休息,我去問下有女老師在其他辦公室休息沒有。”


    “能有男老師休息的就有女老師休息的地方。實在沒得,你自己要一個辦公室或者跟紅梅一起占個辦公室。”


    “那你呢?”


    “我準備就在庫房裏麵搭個床。庫房的空間高還很涼快,就是味道有些大,怕你兩個聞不習慣。


    在庫房睡還因為那裏空間大,我想在那裏畫個圖出來。剛才你們也聽到了,手工砸石子確實累人還慢,我想設計個粉碎石子的機器。”


    “哦。”


    兩個人聽了都沒說話。


    她們不知道劉曉玲能不能設計出粉碎石子的機器,但是,人家敢說這個話。尤其是知道劉曉玲自學完了大學教材的事,讓兩人想到了自己跟劉曉玲之間的差距。


    現在兩人都在學習劉曉玲拿出來的大學教材,但也才剛開始。


    最後,周化英和邱紅梅在學校找了間辦公室,加上另外一位女老師,三個人就算有了個夏天的臨時住處。


    劉曉玲這裏就更沒問題,楊國珍還主動地問劉曉玲能不能給她報加班,因為這也算是在庫房值班。


    劉曉玲笑著攔住了熱心的楊姐,在庫房角落裏打了個地鋪。


    有現成的資料,碎石機結構也簡單,沒兩天,劉曉玲把設計圖紙拿出來了。


    圖紙拿出來,劉曉玲就去了廠技術科。


    技術科的任國超科長看了劉曉玲給出的圖紙,覺得從原理上完全沒有問題,隻是現在廠裏的鑄造車間還沒建好,鑄鋼和鍛造沒法完成。


    知道劉曉玲他們這屆大學生的真實情況,但劉曉玲拿出來的圖紙確實驚豔了任科長。


    這製圖規規矩矩,一點不像隻讀了一年多大學的人。


    “小劉同誌,我會跟況總匯報審圖,沒有問題的話會拿到外廠試製。如果真能改變現在人工碎石的狀況,那你就為三線廠的建設立下了大功。”


    話說到這裏,任科長很好奇劉曉玲是如何畫出這樣的設計圖來的。


    劉曉玲隻能說自己這幾年不僅僅在家自學了本專業的所有教材,還學習了其他一些跟船體建造有關的教材。


    麵對這樣的大學畢業生,任科長就跟發現了一塊寶一樣。


    不論這次碎石機圖紙最後是否能過審,他都有心將劉曉玲調到技術科來。


    剛才看過了碎石機的圖紙,原理上肯定沒問題。圖紙繪製的水平任科長心裏有數,劉曉玲不一定能有這樣的水平。圖紙上很多應該標注詳圖的部分,劉曉玲並沒有繪製出來。隻有熟悉工藝規範的人才會在這些部分省略掉詳圖,因為此處已經不再需要繪製詳圖,直接按照工藝規範做就行。


    工藝規範的運用,不應該是劉曉玲這樣一個自學成才能夠熟練運用的,這需要多年工作經驗以及對工藝規範的熟練掌握。


    顯然,以劉曉玲的年紀,並不應該具備這樣的經驗。


    然而接下來的交談讓任科長大吃一驚。


    任科長的特長在於船體裝配,但工作多年使他對於船體建造的各個環節都有了解。在跟劉曉玲的交談(摸底)過程中,從船電說到了船體裝配。


    船體裝配這部分恰是劉曉玲上一世的專業,論實際水平還高於現在的任科長,因為後世的理念已經不是現在的任科長所掌握的。


    這一次的談話,劉曉玲藏拙了,回答算是中規中矩。沒有錯誤也沒有創新。


    “曉玲,下午上班你就來我辦公室。我馬上去找況總匯報,通知工程師下午一起過來審圖,你也參加。要是中間有什麽問題,你現場解釋。”


    現在,任科長已經完全相信這張圖就是劉曉玲本人繪製的了。基建工程進度緊張是個原因,再就是他想把劉曉玲盡快推出來。


    劉曉玲走了,任科長拿著圖紙就找上了廠長,也是總工程師況大勇。


    “嘶……”看過圖紙,況大勇並沒有就圖紙發表意見,而是在那裏發愣。


    前段時間在研究這批大學生的分配安置的時候,他說這批大學生也就是背個大學畢業的名聲,還獲得了大家的認同。今天,就有一個大學生拿著自己繪製的圖紙來打自己的臉。


    剛才看過圖紙,他認為完全沒有問題。當然,具體尺寸或許標錯,甚至鑄鋼件能不能經受得住那麽大的壓力都不一定,但原理和結構肯定是沒得問題的。


    “行,就以我的名義通知工程師到技術大樓開會。這個劉……小劉同誌嘛,我對她也很好奇。”況大勇點頭道。


    任科長回到辦公室就急忙讓人給各個工程師打電話,召集下午開會的事。他作為技術科長並沒有權力召集這些工程師開會。


    下午,技術大樓會議室裏坐下了十來位工程師,主持會議的就是廠長況大勇,劉曉玲拿著一個筆記本坐在了一個角落。


    “小劉同誌坐那麽遠幹啥?大家都聽不到你的聲音。坐到桌子這邊來。嗯,對著我這個座位。”


    況大勇的話讓工程師們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劉曉玲身上。


    “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況大勇說道:“這位小同誌叫劉曉玲,是今年到廠裏的魔都某大學的畢業生。今天要討論的就是小劉同誌自己設計的一款碎石機。”


    會議室裏一下子就哄哄哄的都是議論的聲音。


    工廠還在基建,但工程師們也沒有呆在一邊玩,都或多或少的在分管一些工作,對於目前基建的進展情況都了解。


    長江邊最多的就是卵石,所以碎石子的來源就是江邊收集的這些鵝卵石。


    鵝卵石硬度高,手工碎石效率太低,已經在花錢請附近的村民幫著手工碎石了,依舊跟不上澆築混凝土的速度,一直在拖基建進度後腿。


    真要是能有一款自動碎石的設備,效率大大提高,基建的進度也會加快不少。


    隻是,大家都看向劉曉玲,心中充滿了懷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撲爬跟鬥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撲爬跟鬥的魚並收藏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