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就要上班了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 作者:撲爬跟鬥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學習四人組找了條椅坐下,開始上車前的等待。
去峨縣的車多,劉曉玲她們的車先走。
在候車室跟刀沐青和夏陽告別,幾個人終於踏上了回程。
藏南這邊事情處理得比較順利。大部分人都要走,想留下來的幾人勢單力薄,尤其是正有一群亡命之徒在一邊窺視。
他們確實有各種原因不想去港島,倒不是喜歡打打殺殺。在得到安置費後,也不再堅持留下來。
不願去港島的人散了,剩下的跟著盧俊一路向南,準備去港島。
火車上,四人各有心思。
再過兩三個月,就要回去久違的學校,不知道分配到哪裏工作。自己這幾人怕都隻有逢年過節才能在劉家壩見上一回。
再等到結婚生子,恐怕再想像這樣組團出去一次都是妄想。
劉曉玲回到劉家壩,把手中的事整理了一遍
農用三輪車廠早就不關自己的事,要說還有一點聯係也就是合作的一方是盧俊。
公社這邊,農機廠的技術員工還在宏光廠代培,短時間不會有變化。
經濟園區這邊,她去現場看過,標準廠房和鎮上的職工宿舍電梯房都開始動工,正在開挖基礎。據說開工時蘇東來專門請了一位副省來參加奠基儀式。
按照先前的安排,未來的農機廠需要研究機電控製的大拿。盧彩霞按照名單已經開始了私下的聯係。
目前到位的已經有了兩人。
劉曉玲決定不去見這兩人,自己都要走了,有些事就不需要再出麵。隻要盧俊那邊把實驗用的設備儀器送到,他們就自己能開始研究。
剩下的事,包括知青罐頭廠的運作,都靠他們自己維持。
劉仁友過來說到一件事要征求她的意見,就是誰來接劉曉玲這個廠長的班。
劉曉玲承認王小兵的能力比張文浩強。
但這幾年有些事的處理上,王小兵的想法讓劉曉玲不是很放心。
她原本屬意張文浩來接任這廠長,又考慮到王小兵會不會不服氣,暗中采取一些手段。
還有一點,由知青來管理這個廠,今後,罐頭廠會不會自成王國?
陳斌教授負責果樹種植與管理,事情不是太多。
馮濤隻能是技術指導,她自己也知道。所以陳斌教授代罐頭廠廠長,馮濤不會有其它想法,而且會支持陳斌的工作。
左思右想,最後她推薦了陳斌教授。
這個推薦讓劉仁友感到出乎意料,因為並不符合會議紀要的內容,但他也沒有表示異議。
曉玲既然沒有在知青裏麵選,自然有她的想法。
“十一伯,等我走了後再宣布。”劉曉玲道。
“好。”
劉曉玲把家裏收拾好,自己的東西該放空間的放空間,兔子送到了大伯家,爺爺婆婆每天給兔子打點青草,也算多個事混時間。
跟老宅和二伯家打了招呼,又把吳紅英、劉英和劉許妹叫到家裏吃了個飯,第二天就去了省城。
她準備去渝都陪父母幾天,然後就去魔都。
途經省城,劉曉玲自然要去曉軍那裏看一眼。去了一趟蘇麗麗家,把蘇麗麗負責洗出來的照片拿了。在蘇麗麗家吃過晚飯就上了去渝都的火車。
在渝都,劉曉玲把犛牛肉幹和兩張狼皮褥子拿出來,邊月冰和劉仁貴才知道劉曉玲居然去了一趟藏南。
春香現在邊月冰的飯館裏幫忙,她和大堂哥也在附近租了一間屋。每天劉義祥坐客車上下班,春香也有了事幹,跟所有人都混熟了。
劉曉玲給王書記也送了兩雙羊皮手套,裏麵有羊毛適合冬天戴,順便問了下代培知青們的情況。
王書記拿著羊毛手套很高興,尤其是裏麵有一雙是女式的。
知青們在工廠裏麵都比較聽招呼,沒有啥大的問題。
得知劉曉玲這次要回學校去,等待分配工作。
“曉玲,這次你們多半要分到三線廠。”王書記本身就在軍工廠工作,又是領導,應該有相關的消息。
“哦。是不是跟你們一樣的軍工廠?”劉曉玲對於能分到軍工廠很感興趣。
“軍工廠是軍工廠,不過我記得你是學的造船方麵的,多半會去造船廠,那就不是一個係統。我們屬於5機部,造軍艦是6機部。”王書記對劉曉玲道。
三線廠一般都在比較偏僻的地方,條件很艱苦。後世電視劇和小說裏麵都是這樣寫的。
三線職工嘛,後世總結說獻了青春獻子孫。是一些值得敬佩的人。
劉曉玲心裏有了準備,倒也沒覺得啥。
自己有空間,缺吃的,能在平台上買;住宿條件差,自己睡空間……不好找對象?盧俊在呀。就是盧俊說的來找自己不方便才是真的。
帶著禮物,劉曉玲又去了楊柳家。
楊柳已經回來上班,中午吃過飯後,劉曉玲趁休息的時候跟著楊柳去了她家。
楊柳也在附近租了一間屋,婆婆跟著一起住順便帶孩子。
渝都這邊就是這點好,重男輕女的風氣少,不是沒有。第一胎是女兒,後麵還能生。
聽說眼前這位姑娘就是送孫女金鎖的那位,楊柳的婆婆也不敢怠慢,抱著孩子就給劉曉玲遞過來。
孩子的頭發很好,皮膚也白,樣子吸收了楊柳的優點。
“是個漂亮妹兒!”劉曉玲把提來的奶粉跟知青罐頭廠出品的水果罐頭放在桌子上,接過來小嬰兒,很老到地抱在手上。
婆婆鬆開了手就去收撿桌子上的東西。
楊柳的婆婆是城鎮戶口,對於兒子找到一個農村的媳婦心裏一直不太滿意。偏偏楊柳不是純粹的農家女孩,在街上打工,每月的收入比自己的兒子還多。
原本不想幫她帶孫女,但真沒了楊柳的收入,家裏的經濟條件立馬就向下滑好幾個檔次。
就說吃肉這件事。家中肉票用完,按理說家裏這個月就不要再想吃肉,但楊柳能從飯館提不要票的肉回來。
鐵盒子的奶粉全是洋文,婆婆漢字都不認識幾個,對著有洋碼字的物件就有些敬畏,對劉曉玲也更不敢小瞧。
劉曉玲也沒想到,居然無意當中幫楊柳撐了一回場麵。
去峨縣的車多,劉曉玲她們的車先走。
在候車室跟刀沐青和夏陽告別,幾個人終於踏上了回程。
藏南這邊事情處理得比較順利。大部分人都要走,想留下來的幾人勢單力薄,尤其是正有一群亡命之徒在一邊窺視。
他們確實有各種原因不想去港島,倒不是喜歡打打殺殺。在得到安置費後,也不再堅持留下來。
不願去港島的人散了,剩下的跟著盧俊一路向南,準備去港島。
火車上,四人各有心思。
再過兩三個月,就要回去久違的學校,不知道分配到哪裏工作。自己這幾人怕都隻有逢年過節才能在劉家壩見上一回。
再等到結婚生子,恐怕再想像這樣組團出去一次都是妄想。
劉曉玲回到劉家壩,把手中的事整理了一遍
農用三輪車廠早就不關自己的事,要說還有一點聯係也就是合作的一方是盧俊。
公社這邊,農機廠的技術員工還在宏光廠代培,短時間不會有變化。
經濟園區這邊,她去現場看過,標準廠房和鎮上的職工宿舍電梯房都開始動工,正在開挖基礎。據說開工時蘇東來專門請了一位副省來參加奠基儀式。
按照先前的安排,未來的農機廠需要研究機電控製的大拿。盧彩霞按照名單已經開始了私下的聯係。
目前到位的已經有了兩人。
劉曉玲決定不去見這兩人,自己都要走了,有些事就不需要再出麵。隻要盧俊那邊把實驗用的設備儀器送到,他們就自己能開始研究。
剩下的事,包括知青罐頭廠的運作,都靠他們自己維持。
劉仁友過來說到一件事要征求她的意見,就是誰來接劉曉玲這個廠長的班。
劉曉玲承認王小兵的能力比張文浩強。
但這幾年有些事的處理上,王小兵的想法讓劉曉玲不是很放心。
她原本屬意張文浩來接任這廠長,又考慮到王小兵會不會不服氣,暗中采取一些手段。
還有一點,由知青來管理這個廠,今後,罐頭廠會不會自成王國?
陳斌教授負責果樹種植與管理,事情不是太多。
馮濤隻能是技術指導,她自己也知道。所以陳斌教授代罐頭廠廠長,馮濤不會有其它想法,而且會支持陳斌的工作。
左思右想,最後她推薦了陳斌教授。
這個推薦讓劉仁友感到出乎意料,因為並不符合會議紀要的內容,但他也沒有表示異議。
曉玲既然沒有在知青裏麵選,自然有她的想法。
“十一伯,等我走了後再宣布。”劉曉玲道。
“好。”
劉曉玲把家裏收拾好,自己的東西該放空間的放空間,兔子送到了大伯家,爺爺婆婆每天給兔子打點青草,也算多個事混時間。
跟老宅和二伯家打了招呼,又把吳紅英、劉英和劉許妹叫到家裏吃了個飯,第二天就去了省城。
她準備去渝都陪父母幾天,然後就去魔都。
途經省城,劉曉玲自然要去曉軍那裏看一眼。去了一趟蘇麗麗家,把蘇麗麗負責洗出來的照片拿了。在蘇麗麗家吃過晚飯就上了去渝都的火車。
在渝都,劉曉玲把犛牛肉幹和兩張狼皮褥子拿出來,邊月冰和劉仁貴才知道劉曉玲居然去了一趟藏南。
春香現在邊月冰的飯館裏幫忙,她和大堂哥也在附近租了一間屋。每天劉義祥坐客車上下班,春香也有了事幹,跟所有人都混熟了。
劉曉玲給王書記也送了兩雙羊皮手套,裏麵有羊毛適合冬天戴,順便問了下代培知青們的情況。
王書記拿著羊毛手套很高興,尤其是裏麵有一雙是女式的。
知青們在工廠裏麵都比較聽招呼,沒有啥大的問題。
得知劉曉玲這次要回學校去,等待分配工作。
“曉玲,這次你們多半要分到三線廠。”王書記本身就在軍工廠工作,又是領導,應該有相關的消息。
“哦。是不是跟你們一樣的軍工廠?”劉曉玲對於能分到軍工廠很感興趣。
“軍工廠是軍工廠,不過我記得你是學的造船方麵的,多半會去造船廠,那就不是一個係統。我們屬於5機部,造軍艦是6機部。”王書記對劉曉玲道。
三線廠一般都在比較偏僻的地方,條件很艱苦。後世電視劇和小說裏麵都是這樣寫的。
三線職工嘛,後世總結說獻了青春獻子孫。是一些值得敬佩的人。
劉曉玲心裏有了準備,倒也沒覺得啥。
自己有空間,缺吃的,能在平台上買;住宿條件差,自己睡空間……不好找對象?盧俊在呀。就是盧俊說的來找自己不方便才是真的。
帶著禮物,劉曉玲又去了楊柳家。
楊柳已經回來上班,中午吃過飯後,劉曉玲趁休息的時候跟著楊柳去了她家。
楊柳也在附近租了一間屋,婆婆跟著一起住順便帶孩子。
渝都這邊就是這點好,重男輕女的風氣少,不是沒有。第一胎是女兒,後麵還能生。
聽說眼前這位姑娘就是送孫女金鎖的那位,楊柳的婆婆也不敢怠慢,抱著孩子就給劉曉玲遞過來。
孩子的頭發很好,皮膚也白,樣子吸收了楊柳的優點。
“是個漂亮妹兒!”劉曉玲把提來的奶粉跟知青罐頭廠出品的水果罐頭放在桌子上,接過來小嬰兒,很老到地抱在手上。
婆婆鬆開了手就去收撿桌子上的東西。
楊柳的婆婆是城鎮戶口,對於兒子找到一個農村的媳婦心裏一直不太滿意。偏偏楊柳不是純粹的農家女孩,在街上打工,每月的收入比自己的兒子還多。
原本不想幫她帶孫女,但真沒了楊柳的收入,家裏的經濟條件立馬就向下滑好幾個檔次。
就說吃肉這件事。家中肉票用完,按理說家裏這個月就不要再想吃肉,但楊柳能從飯館提不要票的肉回來。
鐵盒子的奶粉全是洋文,婆婆漢字都不認識幾個,對著有洋碼字的物件就有些敬畏,對劉曉玲也更不敢小瞧。
劉曉玲也沒想到,居然無意當中幫楊柳撐了一回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