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來想起下個月省裏將要派人來考察的事,心裏是徹底的穩了。


    “曉玲,現在這個樣子就好。省裏來人也說不出啥來,隻有一個好字。不過他們的重點在企業,在劉家壩是如何提升經濟收入的,你們還是要做下準備。”


    “我是這麽想的,蘇叔叔你看這樣準備要得不?”


    旁邊沒有其他人,都去看鬧熱去了。


    “集體依托農產品建立一個企業。企業的收入又能夠給集體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去增收。譬如,集體養豬場、養雞場、鴨棚子、鹽蛋、皮蛋,這些不起眼的收入,支持建起了罐頭廠。罐頭廠有了收入,又扶持集體挖了魚塘,建了水廠,讓社員有了幹淨衛生的飲水。罐頭廠有把一些社員能幹的活外包出去,給社員提供了創收的崗位,給其他小隊增加了創收的果園、煤炭等等渠道……”


    “嗯,可以。帶動周邊經濟的發展是重點要講的,包括未來還能有哪些方麵的帶動。其次是把集體、社員增加收入,生活水平提高,老有所養等等……歸根到底一句話,不斷地試驗和實踐,探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思路跟方法,體現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


    兩個人坐在路邊一張木椅上細細地擺談。


    中午吃飯。


    這些老人們都是今天搬進來,劉家壩準備了足夠多的人手照顧他們吃飯,然後又把他們送回各自的房間。


    小孩們吃完飯,被幾個知青老師帶回了托兒所午休。


    縣裏來的幹部由公社書記劉仁賢和劉家壩小隊長劉仁友接待,劉曉玲主陪挨著蘇主任,也在養老院食堂就餐。


    “嘿,小劉。如果農村都能像向陽公社這樣就太好了。”


    “是呀,這樣的經驗應該推出去嘛,讓全國都來學學。”


    “就是,就是。農業要學大寨的艱苦奮鬥,也要學向陽公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說這個話的人明顯興奮過度,其他人都不敢往下接了。


    “劉書記跟劉隊長慧眼識珠,讓小劉同誌大膽探索、大膽實踐,有眼光、有魄力。”


    “聽說小劉還沒有畢業,畢業後先去一個公社幹幹,準能做到全國第一……”


    “小劉畢業肯定會去工廠或城市的,可惜了!”


    ……


    不需要蘇東來站台,每個人由衷地對劉曉玲做出的成果表示了讚賞。


    “嗬嗬,你們這樣表揚一個小姑娘,也不怕嚇到人家。快吃飯吧,這個麻辣魚安逸得狠,再不動筷子怕沒得了哈。”蘇東來阻止了桌子上飛來飛去的馬屁,指著那盤酸菜魚道。


    “這就是酸菜魚?聽說這道菜在渝都大大有名哦。”


    眾人被提醒,趕緊動筷子搶菜。


    “咦?這個知青牌下飯菜味道還很巴適嘛。”


    “哦,這是我們小隊準備的新產品,正在試賣。”劉曉玲道。


    “又有新產品了啊。劉家壩的日子更要好起來咯。”


    看了看有些拘束的劉仁賢和劉仁友,蘇東來笑著道:“你兩個大功臣也動筷子啊。”


    劉仁賢伸出筷子夾了一樣菜吃起來,劉仁友卻說:“莫得事,你們吃,你們吃。酸菜魚、麻辣魚我們經常整。”


    這是凡爾賽了?


    吃過飯,縣裏來的幹部們又去果園跟罐頭廠參觀了一番。


    在罐頭廠會議室,劉曉玲又把知青罐頭廠的情況大致介紹了一下。


    李小鵬作為生產副廠長,也做了相關介紹。


    蘇東來總結發言,充分肯定之後,要求再接再厲,探索出更多適合農村的新路。最後麵他有個疑問,當著所有人的麵問了出來。


    “劉廠長,聽說你在罐頭廠是沒有一分錢工資的?”


    “是的。擔任罐頭廠廠長不要工資,這是知青罐頭廠成立之初就定下來的。罐頭廠屬於掛靠向陽公社的劉家壩小隊的集體企業,工資由劉家壩社員來定。我是在校學生,不是劉家壩社員,目前擔任廠長已經違反了罐頭廠廠長隻能由劉家壩社員擔任的規定。所以,劉家壩不支付我工資,算是義務服務家鄉。”劉曉玲侃侃而談。


    劉曉玲在罐頭廠沒有一分錢的收入,蘇東來是知道的。當著這麽多人麵提出來,蘇東來無非是要提醒下想打知青罐頭廠廠長位置主意的人。


    劉曉玲大學畢業後就要分配工作離開劉家壩,到時這個位置的競爭會很激烈。蘇東來可不想讓縣裏或哪裏隨便安插個人來管罐頭廠,蘇東來擔心外來的人不會遵循現在的思路,讓劉家壩建設新農村的探索停止下來。


    領導們去乘車準備走了,蘇東來把劉曉玲拉到了一邊。


    “曉玲,有個老熟人,現在在隔壁縣小灣寨。他想到向陽公社來落戶。以前是省第二機械研究設計院的院長,我看你想搞個自行車組裝廠,就答應了。你看要得不?”


    “要得,求都求不來的人才啊!”劉曉玲聽說這麽大個大神想來,咋個會不要?


    “人才?”蘇東來重複了一句,若有所思。


    “那我就回複他了,過幾天讓他來報到。”


    蘇東來知道楊教授、陳斌跟馮濤在劉家壩的日子過的咋樣。新修的集體宿舍下麵兩層寧可空著隻住了楊教授3人也不讓其他人搬進去。就知道劉曉玲對這些她口中的人才有多重視。


    細細想來,劉曉玲如此看中這些教授、講師也有道理。小隊的養殖中,楊教授的作用很大。現在又在搞什麽立體循環養殖。這次了解的不多,隻聽劉曉玲說了一嘴,看來要詳細了解一下。


    果樹的栽培有陳斌,罐頭廠有馮濤,這兩個人起的作用隻要有眼睛都看得出。


    “人才,人才。”這是返回縣城的路上,蘇東來想得最多的思考得最多的兩個字。


    縣供銷聯社的雷主任打電話來了。四大缸的下飯菜裝瓶後數量並不少,幾天的功夫全部賣完了。


    “劉廠長,你不曉得,縣裏麵幾個門麵一擺上去就搶完了,隻得把準備發給遠點鄉鎮的貨拿出來補貨,還是沒得了。”雷主任道。


    這麽暢銷的嗎?劉曉玲沒有豇豆的庫存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撲爬跟鬥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撲爬跟鬥的魚並收藏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