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奇怪的通話方式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 作者:撲爬跟鬥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空間裏麵收拾梳洗了一番,劉曉玲來到罐頭廠上班,在辦公室坐立不安,總覺得有事情沒做。
後來總算想起了,來到樓下,把第二輛自行車騎了也去了鎮上。
劉許妹家的燒臘攤在去年下半年停過一小段時間後,春節後又擺上了。現在劉曉玲就是去找劉許妹的媽媽,看她能想個辦法不。
劉仁均和堂客也是雙搶後才又出的攤。賣了幾年的燒臘,街上的人都知道了他們家的燒臘味道正又香。就算是豆皮、豆筋棒、土豆,那味道都很不錯的。加上整個經濟在變好,他們的生意也是越來越好做了。
遠遠看見劉曉玲,劉仁均以為劉曉玲是來稱燒臘的,急忙掃了一眼麵前的攤子,看哪塊肉稱展點。
“十五叔、嬸子。”劉曉玲也不見外,直接把手裏提的一塊肉交給了劉仁均。
接著把她的想法說了一遍。
這可把劉仁均兩口子給難住了。
“曉玲啊,你要的這下飯菜,裏麵的肉怕是熟的吧?”劉仁均問道。
“?”劉曉玲還真沒想過,道:“或許是熟的吧?我也不知道。十五叔,你不用問我,隻管自己試就對了。我到時隻負責品嚐。”
“對了,這段時間也沒看到許妹,她不在屋嘜?”
“嗯,走她舅舅家去耍去了,一天莫得事幹就曉得睡瞌睡,哪裏像你。小隊跟罐頭廠整得歸歸整整的,大家都稱讚你能幹喃。”
“嗬嗬。”劉曉玲幹笑兩聲,也不好說啥子。
又委托了一家高手,劉曉玲也就失去了自己試驗的勁頭,把自行車騎著回了罐頭廠。
回到罐頭廠就接到個電話,電話應該是盧俊安排的人打的,說是李家估到又要借錢給普華廠,並且主動說明在借錢的協議上寫明不管任何情況都不會提前要求還款。問劉曉玲有啥想法沒。
劉曉玲想不通李家到底要幹啥,思考了半天也想不出有啥陷阱沒。
最後還是覺得有槍在手,不要怕幾個資本家。現在正在需要用錢的時候。不光光是摩托車整車廠需要投入資金,還有空調廠以及那麽多的配件廠都需要錢。
“借。隻要他寫這個不提前追要借款的保證,保證普華的控股權。”
正要掛電話,突然又想起了。“你和盧俊現在能用對講機對話不?”
那麵沉默了一會回答道:“能。”
劉曉玲道:“好,下次電話打通了後,把你的對講機放到話筒那裏,我親自跟他說。”
對麵的一愣,還可以這樣操作?真的還可以這樣操作呢。
後來的實操證明隻要不把電話話筒和對講機正對著,就沒有嘯叫的雜音,完全能對話。隻是話筒這邊的人在劉曉玲說話的時候要按著按鈕,說點麻嘎嘎(肉麻)的悄悄話是不行的了。
過了三天,薛嬢嬢的產品出來了,一共有五種,但是都沒有劉曉玲平台裏的那個味道,但是其中兩種味道在夥食團的試吃中評價很高。第五天,劉仁均家的產品也出來了,隻有三種味道,但三種味道也都有知青喜歡,不過沒有薛嬢嬢的那兩種更受歡迎。
劉曉玲決定先將薛嬢嬢的兩種口味的試生產出來,劉仁均的請他們再改改,不用著急。
由於水果罐頭的瓶子較大,王小兵又聯係玻璃廠製作新的下飯菜包裝瓶。
這個產品名稱就叫下飯菜,還是知青牌。
勉強做了五大缸,準備再醃製一個星期就由供銷社試售。
雷主任很支持這件事,少量的輔料他還是能出的。
品嚐過後,雷主任認為前景應該很好,希望今後下飯菜就由他們包銷。
劉曉玲想起養老院還差那麽多的被褥這些,趁機詢問有沒有不要票的被褥這些。
不要票的東西一般都是指有瑕疵的貨物,平常都是內部人員瓜分了。這一次,雷主任在全縣搜集瑕疵物品,看哪些是劉曉玲需要的。
劉曉玲看縣供銷聯社收集不了這麽多,又讓王小兵去找白經理。白經理二話不說,也開始收集瑕疵貨物。
劉曉玲把兩家能提供的清單歸攏了一下,覺得夠了,才算又放下一件心事。
機械廠製作的簡易健身器材到了。盧彩霞先按照平麵布置圖上的標識,指導工人在現場安裝好。這下好了,附近的大人小孩吃過晚飯都要去操練一把。
就連遠處不是劉家壩的社員也會走遠路過來,耍一下這些器材。
現在開始做環境了。
劉曉玲嫌原先一些地塊植物稀少,讓社員到處挖了一些野花野草種在路邊和裸露的地麵上。野花不夠,又種了些金銀花這類開花的中草藥。
現在的養老院就等著木作的床鋪、桌子以及涼亭下的長椅和食堂的飯桌木凳這些了。
被褥這些都是準備好了的,隻要木作到位,供銷社和百貨公司來罐頭廠拉貨的時候順便就能送來。
國慶節,向陽公社30餘位孤寡老人搬進了向陽公社養老院。
這一天,專門舉辦了儀式,蘇東來帶著縣革委會一班領導都來到了現場。
現場帶給這些人的震撼不是一般的大。
除了蘇東來是提前知道劉曉玲的構想之外,其他縣領導事先所想的無非就是一個大院子,把老人搬進去集體居住,再有一個夥食團,幾個服務人員就完了。
哪知道到了現場,跟他們想的完全不同,這環境完全就是個度假村的樣子嘛。
就連事先知道劉曉玲構想的蘇東來,也沒想到實際呈現出來的效果根本就不是自己腦袋裏想象出來的樣子。
再看室內,嶄新的被褥,新打的床鋪、桌椅。
走在各個房舍間,一色的水泥路,間隔不遠就是各式的涼亭遮風擋雨,亭下還有木質的長椅可以休息。平壩上還有一些鍛煉的器材。
最讓他們吃驚的是,養老院辦公樓邊還有一個托兒所。
托兒所和養老院共用一個食堂,但吃飯各是各的飯廳。娃兒們還有專門的知青來當教師,有教室、室內活動室和圖書室(空的,沒書)。天氣好的時候,辦公樓外的壩子也能夠讓孩子們活動。
這是老的、小的都有所養啊。
後來總算想起了,來到樓下,把第二輛自行車騎了也去了鎮上。
劉許妹家的燒臘攤在去年下半年停過一小段時間後,春節後又擺上了。現在劉曉玲就是去找劉許妹的媽媽,看她能想個辦法不。
劉仁均和堂客也是雙搶後才又出的攤。賣了幾年的燒臘,街上的人都知道了他們家的燒臘味道正又香。就算是豆皮、豆筋棒、土豆,那味道都很不錯的。加上整個經濟在變好,他們的生意也是越來越好做了。
遠遠看見劉曉玲,劉仁均以為劉曉玲是來稱燒臘的,急忙掃了一眼麵前的攤子,看哪塊肉稱展點。
“十五叔、嬸子。”劉曉玲也不見外,直接把手裏提的一塊肉交給了劉仁均。
接著把她的想法說了一遍。
這可把劉仁均兩口子給難住了。
“曉玲啊,你要的這下飯菜,裏麵的肉怕是熟的吧?”劉仁均問道。
“?”劉曉玲還真沒想過,道:“或許是熟的吧?我也不知道。十五叔,你不用問我,隻管自己試就對了。我到時隻負責品嚐。”
“對了,這段時間也沒看到許妹,她不在屋嘜?”
“嗯,走她舅舅家去耍去了,一天莫得事幹就曉得睡瞌睡,哪裏像你。小隊跟罐頭廠整得歸歸整整的,大家都稱讚你能幹喃。”
“嗬嗬。”劉曉玲幹笑兩聲,也不好說啥子。
又委托了一家高手,劉曉玲也就失去了自己試驗的勁頭,把自行車騎著回了罐頭廠。
回到罐頭廠就接到個電話,電話應該是盧俊安排的人打的,說是李家估到又要借錢給普華廠,並且主動說明在借錢的協議上寫明不管任何情況都不會提前要求還款。問劉曉玲有啥想法沒。
劉曉玲想不通李家到底要幹啥,思考了半天也想不出有啥陷阱沒。
最後還是覺得有槍在手,不要怕幾個資本家。現在正在需要用錢的時候。不光光是摩托車整車廠需要投入資金,還有空調廠以及那麽多的配件廠都需要錢。
“借。隻要他寫這個不提前追要借款的保證,保證普華的控股權。”
正要掛電話,突然又想起了。“你和盧俊現在能用對講機對話不?”
那麵沉默了一會回答道:“能。”
劉曉玲道:“好,下次電話打通了後,把你的對講機放到話筒那裏,我親自跟他說。”
對麵的一愣,還可以這樣操作?真的還可以這樣操作呢。
後來的實操證明隻要不把電話話筒和對講機正對著,就沒有嘯叫的雜音,完全能對話。隻是話筒這邊的人在劉曉玲說話的時候要按著按鈕,說點麻嘎嘎(肉麻)的悄悄話是不行的了。
過了三天,薛嬢嬢的產品出來了,一共有五種,但是都沒有劉曉玲平台裏的那個味道,但是其中兩種味道在夥食團的試吃中評價很高。第五天,劉仁均家的產品也出來了,隻有三種味道,但三種味道也都有知青喜歡,不過沒有薛嬢嬢的那兩種更受歡迎。
劉曉玲決定先將薛嬢嬢的兩種口味的試生產出來,劉仁均的請他們再改改,不用著急。
由於水果罐頭的瓶子較大,王小兵又聯係玻璃廠製作新的下飯菜包裝瓶。
這個產品名稱就叫下飯菜,還是知青牌。
勉強做了五大缸,準備再醃製一個星期就由供銷社試售。
雷主任很支持這件事,少量的輔料他還是能出的。
品嚐過後,雷主任認為前景應該很好,希望今後下飯菜就由他們包銷。
劉曉玲想起養老院還差那麽多的被褥這些,趁機詢問有沒有不要票的被褥這些。
不要票的東西一般都是指有瑕疵的貨物,平常都是內部人員瓜分了。這一次,雷主任在全縣搜集瑕疵物品,看哪些是劉曉玲需要的。
劉曉玲看縣供銷聯社收集不了這麽多,又讓王小兵去找白經理。白經理二話不說,也開始收集瑕疵貨物。
劉曉玲把兩家能提供的清單歸攏了一下,覺得夠了,才算又放下一件心事。
機械廠製作的簡易健身器材到了。盧彩霞先按照平麵布置圖上的標識,指導工人在現場安裝好。這下好了,附近的大人小孩吃過晚飯都要去操練一把。
就連遠處不是劉家壩的社員也會走遠路過來,耍一下這些器材。
現在開始做環境了。
劉曉玲嫌原先一些地塊植物稀少,讓社員到處挖了一些野花野草種在路邊和裸露的地麵上。野花不夠,又種了些金銀花這類開花的中草藥。
現在的養老院就等著木作的床鋪、桌子以及涼亭下的長椅和食堂的飯桌木凳這些了。
被褥這些都是準備好了的,隻要木作到位,供銷社和百貨公司來罐頭廠拉貨的時候順便就能送來。
國慶節,向陽公社30餘位孤寡老人搬進了向陽公社養老院。
這一天,專門舉辦了儀式,蘇東來帶著縣革委會一班領導都來到了現場。
現場帶給這些人的震撼不是一般的大。
除了蘇東來是提前知道劉曉玲的構想之外,其他縣領導事先所想的無非就是一個大院子,把老人搬進去集體居住,再有一個夥食團,幾個服務人員就完了。
哪知道到了現場,跟他們想的完全不同,這環境完全就是個度假村的樣子嘛。
就連事先知道劉曉玲構想的蘇東來,也沒想到實際呈現出來的效果根本就不是自己腦袋裏想象出來的樣子。
再看室內,嶄新的被褥,新打的床鋪、桌椅。
走在各個房舍間,一色的水泥路,間隔不遠就是各式的涼亭遮風擋雨,亭下還有木質的長椅可以休息。平壩上還有一些鍛煉的器材。
最讓他們吃驚的是,養老院辦公樓邊還有一個托兒所。
托兒所和養老院共用一個食堂,但吃飯各是各的飯廳。娃兒們還有專門的知青來當教師,有教室、室內活動室和圖書室(空的,沒書)。天氣好的時候,辦公樓外的壩子也能夠讓孩子們活動。
這是老的、小的都有所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