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公社要建養老院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 作者:撲爬跟鬥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罐頭廠因為有輔料供應,每天都會熬製綠豆湯給社員們擺兩桶。社員一邊幹活一邊就能感受到罐頭廠知青們送的溫暖。
原本罐頭廠就有專門的上下車搞裝卸的社員,但劉曉玲就是要讓知青每天“嘿呀,嘿呀。”地把裝綠豆湯的大桶抬過去,晚上再抬回來。
原本是隔一天供水的外澡堂現在也改成了每天下午供水,方便社員洗澡。
這天公社劉書記過來找劉曉玲跟劉仁友,他提出把公社現在所有的孤寡戶全搬到劉家壩。
劉曉玲問了個數,大約有30多人。
劉仁友聽了立馬打了個哆嗦。
“劉書記,這個事,兄弟辦不到啊。”
按說劉仁友跟現在的劉書記劉仁賢是堂兄弟,但他才是當哥的。這下,都被嚇壞了,喊了劉書記哥哥。
劉書記說這件事也不怪別人,要怪也隻能怪劉仁友自己。自從把小隊的4個孤寡老人養起來後,其他小隊的孤寡老人聽說了,都找各自的小隊扯皮,要求跟劉家壩一樣。
各小隊把情況反映到劉書記這裏,劉書記就叫統計公社孤寡老人的數量。
整個向陽公社有社員5~6000人,其中孤寡老人30來人,全縣任何一個公社都沒有這麽多。向陽公社的老劉書記那批幹部善莫大焉。
這批人數確實有點多,但劉仁賢過來找劉仁友之前也是做了準備的。
“十一哥,這些老人也不是全讓劉家壩負擔。其中有10來人的生活費他們的小隊都會負擔一部分。你看下名單嘛,後麵有那些小隊認的數。”
說著,劉仁賢把一份名單遞給了劉仁友。
承認負擔部分生活費的小隊,多是供應罐頭廠煤炭或者種了中藥材的,也就是有額外集體收入的小隊。
劉仁友看了,依舊覺得相差太遠。
劉曉玲想了想對劉仁友道:“十一伯,既然這些人也都帶了部分口糧來,養起來總要輕鬆些。”
“劉書記,劉家壩下遊一點有一處地勢還比較平,又沒有田土,可以在那裏建一個向陽公社養老院。費用嘛……公社出一些,每個小隊也出一些。不求出一樣的錢,各小隊盡力。”
“這個是應該的,你繼續說。”劉仁賢見劉曉玲開口答應,心中高興。
“現在都還有些小隊沒有種橘柑、橙子,我曉得是沒有本錢。罐頭廠幫他們出果苗錢,但是要在今後抵扣。
建養老院的費用出來後,每個小隊要按各自小隊的孤寡老人人數承擔相應的費用。”劉曉玲繼續道。
劉書記想了想,沒說話。他知道有些小隊能給孤寡老人出點生活費都不錯了,承擔部分的建造費用怕是夠嗆,拿不出來。
“嗯,這個費用實際隻出一半就可以,甚至確實困難的小隊也可以不出。但這個事隻能劉書記你自己曉得。”
劉曉玲見劉書記依舊沒說話,隻得把話說開了。
“劉書記,現在的劉家壩底子還薄,確實承擔不下全部。用這個費用隻是想督促一下那些不思進取的小隊。”
“劉家壩,罐頭廠?”劉書記聽到這,好像劉曉玲說的都是劉家壩,罐頭廠那邊並沒承諾啥,有些疑惑。
“劉書記,罐頭廠是屬於劉家壩小隊的。劉家壩需要墊資的部分肯定是罐頭廠在承擔,所以就不再單獨出錢了。”
劉曉玲不能養成他們把罐頭廠當提款機存在的習慣。要是不願意出錢,也不會勸劉仁友接下來這件事。劉書記也不知道是不是想到了這點,在下麵的商議中再沒提過罐頭廠。
魚塘挖好後,經過公社批準,就地在小河溝打了些魚苗放進魚塘。
喂魚的飼料有雞鴨糞和社員閑暇打的青草。實在短缺的時候還有豬糞可用。
馬上就是農忙雙搶,養老院也開不了工。劉曉玲回憶後世,開始設計養老院。
她要把養老院就在農村靠近小河,用水方便的優勢盡量表現出來。
曉軍還沒有放假,浪了幾個月的劉仁貴兩口子回來了。
“媽,老漢,你們還曉得這還有個家啊。眼裏麵隻有個幺兒。”劉曉玲跟邊月冰發牢騷。
“讓開點。”兩口子回來不說把東西拿出來放好,相反還在收拾東西。這是幹啥子?
“你老漢廠裏麵的電話都打到曉軍學校了,喊回去上班了。”
“哦,媽你也要去啊?”
“我不去一個人在家裏頭幹啥子?你又是大忙人一個。”
邊月冰道。
“行,行。你們好久走喃?”
“明天我去買票,現在票都不好買了。”劉仁貴道。
拜托!你兩個才從省城回來,都不曉得買個預售的票嘜?
劉曉玲懶得吐槽了。
“外公外婆那裏還去不去?”劉曉玲提醒他倆道。
“去。明天我去。你老漢去買票。”
好在渝都租的房子和門麵都沒退。
“媽,你去了渝都咋個耍喃?”
“我看下,要是可以,早上賣早餐。中午晚上就算了。”
“那,你還是把春華帶起去好些。萬一街麵上平靜了,叫上楊柳還可以弄個盒飯來賣。”
“嗯,大女子,你這個腦殼要是給曉軍就好了。”
??
為啥子要給曉軍,我是女娃不配擁有?劉曉玲為邊月冰無處不在的重男輕女給打擊了。
該說的都說了,去洗洗睡了。
經過昨天短暫的騷亂,劉曉玲早上出門時看著空無一人房屋,都懷疑昨天晚上是不是做了一個夢,夢見她媽老漢回來過。
住進了新樓房,整個知青們的精神麵貌都不一樣了。個個精神飽滿,幹勁十足的樣子。多遠見到劉曉玲就笑著喊“劉廠長。”
真是喊的。
老一點的知青想起在劉家壩的頭幾年,看看現在的生活,感慨萬千,一切的變化還都是因為這個劉廠長。
新來的知青現在來的時間久了,自己都知道的其他那些知青是啥子狀態,無不慶幸分到了劉家壩,遇到了劉曉玲。
劉曉玲笑笑點頭,跟著大家去了食堂。
因為劉曉玲堅決不碰零售,王小兵跟張文浩他們都不理解。明顯的零售的利潤高得多,像縣供銷聯社、縣百貨公司在罐頭廠自有輔料指標後,完全卡不住罐頭廠了,為什麽不在他們的份額當中扣部分出來零售。
劉曉玲不同意,也從不說原因。
原本罐頭廠就有專門的上下車搞裝卸的社員,但劉曉玲就是要讓知青每天“嘿呀,嘿呀。”地把裝綠豆湯的大桶抬過去,晚上再抬回來。
原本是隔一天供水的外澡堂現在也改成了每天下午供水,方便社員洗澡。
這天公社劉書記過來找劉曉玲跟劉仁友,他提出把公社現在所有的孤寡戶全搬到劉家壩。
劉曉玲問了個數,大約有30多人。
劉仁友聽了立馬打了個哆嗦。
“劉書記,這個事,兄弟辦不到啊。”
按說劉仁友跟現在的劉書記劉仁賢是堂兄弟,但他才是當哥的。這下,都被嚇壞了,喊了劉書記哥哥。
劉書記說這件事也不怪別人,要怪也隻能怪劉仁友自己。自從把小隊的4個孤寡老人養起來後,其他小隊的孤寡老人聽說了,都找各自的小隊扯皮,要求跟劉家壩一樣。
各小隊把情況反映到劉書記這裏,劉書記就叫統計公社孤寡老人的數量。
整個向陽公社有社員5~6000人,其中孤寡老人30來人,全縣任何一個公社都沒有這麽多。向陽公社的老劉書記那批幹部善莫大焉。
這批人數確實有點多,但劉仁賢過來找劉仁友之前也是做了準備的。
“十一哥,這些老人也不是全讓劉家壩負擔。其中有10來人的生活費他們的小隊都會負擔一部分。你看下名單嘛,後麵有那些小隊認的數。”
說著,劉仁賢把一份名單遞給了劉仁友。
承認負擔部分生活費的小隊,多是供應罐頭廠煤炭或者種了中藥材的,也就是有額外集體收入的小隊。
劉仁友看了,依舊覺得相差太遠。
劉曉玲想了想對劉仁友道:“十一伯,既然這些人也都帶了部分口糧來,養起來總要輕鬆些。”
“劉書記,劉家壩下遊一點有一處地勢還比較平,又沒有田土,可以在那裏建一個向陽公社養老院。費用嘛……公社出一些,每個小隊也出一些。不求出一樣的錢,各小隊盡力。”
“這個是應該的,你繼續說。”劉仁賢見劉曉玲開口答應,心中高興。
“現在都還有些小隊沒有種橘柑、橙子,我曉得是沒有本錢。罐頭廠幫他們出果苗錢,但是要在今後抵扣。
建養老院的費用出來後,每個小隊要按各自小隊的孤寡老人人數承擔相應的費用。”劉曉玲繼續道。
劉書記想了想,沒說話。他知道有些小隊能給孤寡老人出點生活費都不錯了,承擔部分的建造費用怕是夠嗆,拿不出來。
“嗯,這個費用實際隻出一半就可以,甚至確實困難的小隊也可以不出。但這個事隻能劉書記你自己曉得。”
劉曉玲見劉書記依舊沒說話,隻得把話說開了。
“劉書記,現在的劉家壩底子還薄,確實承擔不下全部。用這個費用隻是想督促一下那些不思進取的小隊。”
“劉家壩,罐頭廠?”劉書記聽到這,好像劉曉玲說的都是劉家壩,罐頭廠那邊並沒承諾啥,有些疑惑。
“劉書記,罐頭廠是屬於劉家壩小隊的。劉家壩需要墊資的部分肯定是罐頭廠在承擔,所以就不再單獨出錢了。”
劉曉玲不能養成他們把罐頭廠當提款機存在的習慣。要是不願意出錢,也不會勸劉仁友接下來這件事。劉書記也不知道是不是想到了這點,在下麵的商議中再沒提過罐頭廠。
魚塘挖好後,經過公社批準,就地在小河溝打了些魚苗放進魚塘。
喂魚的飼料有雞鴨糞和社員閑暇打的青草。實在短缺的時候還有豬糞可用。
馬上就是農忙雙搶,養老院也開不了工。劉曉玲回憶後世,開始設計養老院。
她要把養老院就在農村靠近小河,用水方便的優勢盡量表現出來。
曉軍還沒有放假,浪了幾個月的劉仁貴兩口子回來了。
“媽,老漢,你們還曉得這還有個家啊。眼裏麵隻有個幺兒。”劉曉玲跟邊月冰發牢騷。
“讓開點。”兩口子回來不說把東西拿出來放好,相反還在收拾東西。這是幹啥子?
“你老漢廠裏麵的電話都打到曉軍學校了,喊回去上班了。”
“哦,媽你也要去啊?”
“我不去一個人在家裏頭幹啥子?你又是大忙人一個。”
邊月冰道。
“行,行。你們好久走喃?”
“明天我去買票,現在票都不好買了。”劉仁貴道。
拜托!你兩個才從省城回來,都不曉得買個預售的票嘜?
劉曉玲懶得吐槽了。
“外公外婆那裏還去不去?”劉曉玲提醒他倆道。
“去。明天我去。你老漢去買票。”
好在渝都租的房子和門麵都沒退。
“媽,你去了渝都咋個耍喃?”
“我看下,要是可以,早上賣早餐。中午晚上就算了。”
“那,你還是把春華帶起去好些。萬一街麵上平靜了,叫上楊柳還可以弄個盒飯來賣。”
“嗯,大女子,你這個腦殼要是給曉軍就好了。”
??
為啥子要給曉軍,我是女娃不配擁有?劉曉玲為邊月冰無處不在的重男輕女給打擊了。
該說的都說了,去洗洗睡了。
經過昨天短暫的騷亂,劉曉玲早上出門時看著空無一人房屋,都懷疑昨天晚上是不是做了一個夢,夢見她媽老漢回來過。
住進了新樓房,整個知青們的精神麵貌都不一樣了。個個精神飽滿,幹勁十足的樣子。多遠見到劉曉玲就笑著喊“劉廠長。”
真是喊的。
老一點的知青想起在劉家壩的頭幾年,看看現在的生活,感慨萬千,一切的變化還都是因為這個劉廠長。
新來的知青現在來的時間久了,自己都知道的其他那些知青是啥子狀態,無不慶幸分到了劉家壩,遇到了劉曉玲。
劉曉玲笑笑點頭,跟著大家去了食堂。
因為劉曉玲堅決不碰零售,王小兵跟張文浩他們都不理解。明顯的零售的利潤高得多,像縣供銷聯社、縣百貨公司在罐頭廠自有輔料指標後,完全卡不住罐頭廠了,為什麽不在他們的份額當中扣部分出來零售。
劉曉玲不同意,也從不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