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多了個安爺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 作者:撲爬跟鬥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從四合幫被盧俊打掉之後,原來四合幫的地盤沒了社團,成了一個所謂的真空地帶,蓄電池廠周邊出現了很多的小混混。
其他大一些的社團也有插手的想法,不過都在等著看盧俊的下一步。如果盧俊不接手四合幫留下的地盤,這些社團就準備介入。
安貞元看到了這個情況,經過盧俊的同意,從廠裏脫離出來,帶著幾個人去街上找了二三十個內地過去的知青。這些人很好找,大量的違章建築裏去找,找到一個就是一群。
安貞元帶著這些人一路滅掉企圖渾水摸魚的諸多小勢力,把四合幫的地盤納入手裏。
從此,江湖上又多了一個安貞元、安爺。
安貞元算是徹底從名義上離開了普華公司,在江湖混上了。自己在附近找了個地方算是香堂。
他的社團成立,周邊的幾個社團老大都親自上門恭賀。
因為大點的社團都知道安貞元跟普華公司盧俊的關係,也知道四合幫慘敗時的情形。安貞元除了明麵上的人手,在蓄電池廠還有備用的上百號人。這些人的戰鬥力絲毫不比安貞元社團的那些人差。
周邊環境安定下來,盧俊心裏少了件擔心的事,開始全身心投入工作。
上一次去歐洲與米國做產品推廣,盧俊這邊沒有一個人能出去,這讓盧俊感到了不便。
李家已經答應給普華蓄電池廠的員工辦理當地身份證,李家本也是合資一方。
這件事也不算難辦,當時對於這些事並不嚴格。甚至那時有傳說稱:隻要腳站在沙灘上了,就有一張身份證。
“夏陽,你和小肖回去一趟,帶封信給老王。”
盧俊第一次來這裏時,怕被人一鍋端,讓夏陽去深川他舅舅家接收消息隻是為了保險。夏陽在他舅舅家呆了一個星期就離開了。
現在盧俊已經站住了腳,深川那裏就沒有必要再留人。
夏陽是隨第二批人來的港島。
大雪山那邊還有一百來號人,仍然是一夥強大的武.裝,又有老成持重的老王,盧俊絲毫沒有擔心。
這次安排肖秉誌回去,是想讓老王多多培養肖秉誌一段時間,讓小肖在那邊逐漸培養出威信來,說不準將來能把那邊交給他負責。
春天來了,農閑沒幾天的社員們又開始新年新一輪的勞作。
劉曉玲走在田埂上。路邊有零散的桃樹、李子樹等野果,都開了花,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香味。
路邊田地裏不時有一群群的社員拿著農具,幹著分配給自己的任務,看見劉曉玲都熱情打招呼。下地的不是自己的長輩就是兄姐,劉曉玲一路應承著,打聽劉仁友在哪裏幹活。
她準備去找劉仁友,說下她才想到的主意。
“十一伯,現在集體也有點錢了,你不準備再為社員搞點啥賺錢的?”
“喔,曉玲又有啥子門路?”
“也不是啥門路。劉家壩守到兩條小河溝,小隊除了交指標剩點,一年到頭居然沒見到賣一條魚出去,你這算哪門子靠水吃水?”劉曉玲發出靈魂拷問
“……河溝裏的魚都是集體的。”劉仁友道。
“十一伯,你也曉得河溝裏麵的魚是集體的,河溝外的又是哪個的?”
看劉仁友在那裏卡巴眼想半天也沒想明白,劉曉玲隻得道:“十一伯,你找幾個地方挖魚塘,就用下河溝裏的水,可以不嘛?”
“嗨!”劉仁友一拍大腿,懊惱道:“對頭,咋個就沒想到呢?唉唉,就是你說的頭腦僵化了。”
“正好奎叔那裏馬上就要完工了,抓緊在雙搶以前挖兩個大池子。”劉曉玲道。
“十一伯,魚塘隔小河邊遠點,要不有人說河溝裏的魚跳到劉家壩小隊魚塘了。還有,石穀子地挖魚塘要漏水,魚塘要敷水泥哦。”劉曉玲提醒道。
“嗯。我這就去選地。請神不如撞神,還是曉玲你指個地方嘛。”
也沒等過個夏天,知青們強烈要求馬上就搬家。每次看著那棟樓,再看看茅草屋中一排大通鋪,聞著各式的味道,知青們心裏就癢癢。
起碼得等刷的大白味道小一些嘛。
想起這一次分配的知青數量,劉曉玲跟劉仁友都覺得這棟房子怕是不太夠用,今後怕還是得繼續建樓。隻要有錢,下回一定要走程序建高樓,畢竟小隊的空地實在不多。
6.1兒童節,全部知青都搬進了新建的集體宿舍。
能離開破舊的茅屋搬進樓房,知青們搬著自己的東西,一路上都是歡聲笑語。他們確實是發自內心的高興。
楊教授、陳教授和馮濤都搬到一樓,2樓暫時空著沒得人住。
楊教授他們原來住的屋經過收拾後,讓劉家壩的4位孤寡老人搬了進去。那可比他們原先住的破屋子好到不知哪裏。
吃飯時有人把夥食團做好的飯菜給他們按時端過來,吃過的碗筷收起走,碗筷都不用他們自己洗。
幾個老人無兒無女,原因有點多。
原本想這輩子無兒無女,下半輩子的淒涼光景都是可以想象得到的,結果小隊不僅讓他們搬了新家,還安排人專門照顧他們的起居生活。
搬進去的第二天,幾個老人便來到了小隊辦公室,非要感謝小隊和劉仁友。
劉仁友攙扶起就要跪下的一位老人,說這都是應該做的。你們要感謝還得感謝劉仁貴家的大女子。
四個人又來罐頭廠,劉曉玲態度親切地告訴他們安心生活,保重身體,好日子還在後頭。
當著4位老人的麵保證,每個人一個月有一聽水果罐頭補充營養。
陳斌教授也回來了。這段時間陪著縣農辦的人在全縣走了個遍,對於今後果樹跟經濟作物如何種植有了一個總的印象。現在正在抓緊整理筆記,準備給縣裏提出一個合理利用現有土地開展經濟作物種植的報告。
劉曉玲答應的台燈跟保溫瓶每個房間都有。因為他們要到廠裏麵鍋爐房打開水,每天都能看到知青手裏提著保溫瓶上下班,成了罐頭廠的特色。
小河邊,兩個魚塘也開工了。主要是有兩條小河,一邊就開挖一個,每個都有4~5畝的水麵寬度。
挖魚塘就不僅僅是卿先奎帶的施工隊的活,而是男女老少齊上陣。
其他大一些的社團也有插手的想法,不過都在等著看盧俊的下一步。如果盧俊不接手四合幫留下的地盤,這些社團就準備介入。
安貞元看到了這個情況,經過盧俊的同意,從廠裏脫離出來,帶著幾個人去街上找了二三十個內地過去的知青。這些人很好找,大量的違章建築裏去找,找到一個就是一群。
安貞元帶著這些人一路滅掉企圖渾水摸魚的諸多小勢力,把四合幫的地盤納入手裏。
從此,江湖上又多了一個安貞元、安爺。
安貞元算是徹底從名義上離開了普華公司,在江湖混上了。自己在附近找了個地方算是香堂。
他的社團成立,周邊的幾個社團老大都親自上門恭賀。
因為大點的社團都知道安貞元跟普華公司盧俊的關係,也知道四合幫慘敗時的情形。安貞元除了明麵上的人手,在蓄電池廠還有備用的上百號人。這些人的戰鬥力絲毫不比安貞元社團的那些人差。
周邊環境安定下來,盧俊心裏少了件擔心的事,開始全身心投入工作。
上一次去歐洲與米國做產品推廣,盧俊這邊沒有一個人能出去,這讓盧俊感到了不便。
李家已經答應給普華蓄電池廠的員工辦理當地身份證,李家本也是合資一方。
這件事也不算難辦,當時對於這些事並不嚴格。甚至那時有傳說稱:隻要腳站在沙灘上了,就有一張身份證。
“夏陽,你和小肖回去一趟,帶封信給老王。”
盧俊第一次來這裏時,怕被人一鍋端,讓夏陽去深川他舅舅家接收消息隻是為了保險。夏陽在他舅舅家呆了一個星期就離開了。
現在盧俊已經站住了腳,深川那裏就沒有必要再留人。
夏陽是隨第二批人來的港島。
大雪山那邊還有一百來號人,仍然是一夥強大的武.裝,又有老成持重的老王,盧俊絲毫沒有擔心。
這次安排肖秉誌回去,是想讓老王多多培養肖秉誌一段時間,讓小肖在那邊逐漸培養出威信來,說不準將來能把那邊交給他負責。
春天來了,農閑沒幾天的社員們又開始新年新一輪的勞作。
劉曉玲走在田埂上。路邊有零散的桃樹、李子樹等野果,都開了花,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香味。
路邊田地裏不時有一群群的社員拿著農具,幹著分配給自己的任務,看見劉曉玲都熱情打招呼。下地的不是自己的長輩就是兄姐,劉曉玲一路應承著,打聽劉仁友在哪裏幹活。
她準備去找劉仁友,說下她才想到的主意。
“十一伯,現在集體也有點錢了,你不準備再為社員搞點啥賺錢的?”
“喔,曉玲又有啥子門路?”
“也不是啥門路。劉家壩守到兩條小河溝,小隊除了交指標剩點,一年到頭居然沒見到賣一條魚出去,你這算哪門子靠水吃水?”劉曉玲發出靈魂拷問
“……河溝裏的魚都是集體的。”劉仁友道。
“十一伯,你也曉得河溝裏麵的魚是集體的,河溝外的又是哪個的?”
看劉仁友在那裏卡巴眼想半天也沒想明白,劉曉玲隻得道:“十一伯,你找幾個地方挖魚塘,就用下河溝裏的水,可以不嘛?”
“嗨!”劉仁友一拍大腿,懊惱道:“對頭,咋個就沒想到呢?唉唉,就是你說的頭腦僵化了。”
“正好奎叔那裏馬上就要完工了,抓緊在雙搶以前挖兩個大池子。”劉曉玲道。
“十一伯,魚塘隔小河邊遠點,要不有人說河溝裏的魚跳到劉家壩小隊魚塘了。還有,石穀子地挖魚塘要漏水,魚塘要敷水泥哦。”劉曉玲提醒道。
“嗯。我這就去選地。請神不如撞神,還是曉玲你指個地方嘛。”
也沒等過個夏天,知青們強烈要求馬上就搬家。每次看著那棟樓,再看看茅草屋中一排大通鋪,聞著各式的味道,知青們心裏就癢癢。
起碼得等刷的大白味道小一些嘛。
想起這一次分配的知青數量,劉曉玲跟劉仁友都覺得這棟房子怕是不太夠用,今後怕還是得繼續建樓。隻要有錢,下回一定要走程序建高樓,畢竟小隊的空地實在不多。
6.1兒童節,全部知青都搬進了新建的集體宿舍。
能離開破舊的茅屋搬進樓房,知青們搬著自己的東西,一路上都是歡聲笑語。他們確實是發自內心的高興。
楊教授、陳教授和馮濤都搬到一樓,2樓暫時空著沒得人住。
楊教授他們原來住的屋經過收拾後,讓劉家壩的4位孤寡老人搬了進去。那可比他們原先住的破屋子好到不知哪裏。
吃飯時有人把夥食團做好的飯菜給他們按時端過來,吃過的碗筷收起走,碗筷都不用他們自己洗。
幾個老人無兒無女,原因有點多。
原本想這輩子無兒無女,下半輩子的淒涼光景都是可以想象得到的,結果小隊不僅讓他們搬了新家,還安排人專門照顧他們的起居生活。
搬進去的第二天,幾個老人便來到了小隊辦公室,非要感謝小隊和劉仁友。
劉仁友攙扶起就要跪下的一位老人,說這都是應該做的。你們要感謝還得感謝劉仁貴家的大女子。
四個人又來罐頭廠,劉曉玲態度親切地告訴他們安心生活,保重身體,好日子還在後頭。
當著4位老人的麵保證,每個人一個月有一聽水果罐頭補充營養。
陳斌教授也回來了。這段時間陪著縣農辦的人在全縣走了個遍,對於今後果樹跟經濟作物如何種植有了一個總的印象。現在正在抓緊整理筆記,準備給縣裏提出一個合理利用現有土地開展經濟作物種植的報告。
劉曉玲答應的台燈跟保溫瓶每個房間都有。因為他們要到廠裏麵鍋爐房打開水,每天都能看到知青手裏提著保溫瓶上下班,成了罐頭廠的特色。
小河邊,兩個魚塘也開工了。主要是有兩條小河,一邊就開挖一個,每個都有4~5畝的水麵寬度。
挖魚塘就不僅僅是卿先奎帶的施工隊的活,而是男女老少齊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