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生意開張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 作者:撲爬跟鬥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還好讓春華去渝都的事還沒說出來。現在大哥家還在讀書的就一個邊春華了,能不能讀出來是一回事,自己總不能讓唯一讀書的邊春華輟學跟自己走吧。
私下跟劉仁貴合計了一下,不能說,還是得回去帶曉蘭走。
2月12日上午,幺舅邊守德一家終於在除夕當天回來了。
看見二姐一家子,尤其是看見劉仁貴,邊守德十分高興。劉仁貴是如何對待他二姐的,他都看在眼裏。這幾年,二姐幫補娘家這麽多,從沒聽過姐夫有過二話跟不滿。再加上遠香近臭定律,他就是喜歡這個二姐夫。
“姐夫,這回說是耍探親假,那不是可以呆二十多天。在這裏多住幾日,要不是跟我到洪縣耍幾天?”
“可能耍不到恁個久。你姐沒有在廠頭打零工了,另外找了個事。還沒開始幹喃,要早點回去準備。”劉仁友道。
“哦,另外找事做嗦。幹啥子嘛?”邊守嗣也好奇。
聽說邊月冰要擺攤,兩兄弟也沒多說啥。在他們想來,總比下地來得輕巧,而且兩口子還能在一起。
邊執禮沒讀書了,加上曉軍又長了兩歲,在外也有些年生,要說眼界,邊執禮這個當哥哥的真比不上曉軍。現在兩個還能玩在一起,主要是聽曉軍講他們外出比賽和集訓時的見聞。
另外就是媽媽帶小孩不要搗亂的一群人。
劉曉玲在廚房,作為邊月冰做菜的技術指導。
這一次,劉仁貴一家在邊守嗣家過年還是多呆了一天。
回到劉家壩,劉仁友去鎮上和縣城找戰友喝了兩天酒,順便把回渝都的火車票買了。
劉曉玲就在劉家壩到處找人玩。路上遇到劉欣欣,兩人雖不親近,但也是好久未見,彼此還說了兩句話。
劉曉軍儼然成了他們那一波年紀小孩中的孩子王,每天出了門也是很晚才落屋,一日兩餐的時候才看得到人。
隻有邊月冰心急如焚,急著回去試驗一下,看能不能憑手藝掙錢。
一家子上了火車。
把曉軍送回了體校不提,一家人順利地回到了渝都。
劉曉蘭第一次出門,啥都新奇,出了火車西站看見廣場上的水池,驚訝地感歎了一聲:
“哦呀,好大的遊泳池!”頓時吸引了周邊人的目光。
“土火。”
“鄉下人。”
話音傳到劉曉蘭耳朵裏,她明顯感覺到自己說錯話了,頓時站住了,臉漲得通紅。
劉曉玲過去握住曉蘭的一隻手,道:“曉蘭,我們就在這裏照張相留個紀念。”
旁邊說人家鄉巴佬的,看見另外一個小姑娘從背包裏拿出一個相機,馬上覺得打臉了。人家再是鄉下人,但人家有相機,自己有嗎?
不敢多說,起腳掩麵而走。
照完相,看見邊月冰跟劉仁貴的背影,劉曉玲急忙喊:“媽,老漢等一下。”
劉曉玲給幾個人都照了相,照合影時問了好幾個過路的人都不會。最後還是看到一個胸前掛著相機的年輕人總算有了幾張合影。
在家裏,邊月冰練了好多天的廚藝,麵對劉曉玲臉色越來越難看。主要是劉曉玲一直在阻攔她,讓她多熟悉不讓她出去擺攤。
劉曉玲也是沒辦法,知道再阻攔老媽必定是要冒火了,於是同意明天早上正式出攤。
今天是星期六,早上5點半全家人都起來,檢查昨天晚上裝上小車的物品是不是還有遺漏。確定無誤了,四個人推著車到了距離廠門口不遠的一處空地。
這段時間劉仁貴也沒閑著,做了好幾個馬紮凳子和折疊小桌分別掛在小車外,到了地方取下來就開始擺放。
這時候星期六也是上班的,隻休息禮拜天一天。不一會就有認識劉仁貴的同事經過,問劉仁貴是不是在賣早餐。
有了熟人,生意馬上就開張了。
好些人想去食堂打點稀飯饅頭,看攤子上都是平常未見過的食品、食材,再看已經坐下來吃的食客,聞到油炸食品的香味,都被吸引住坐下來點了餐。
邊月冰一開始忙得有些手足無措,這才想起這段時間大女子對她嚴格要求的好處。
慢慢的肌肉形成記憶,一聽見食客要的食物,整個流程不用想,手上自然而然地知道去拿什麽,下一步該怎麽做,這才沒有這麽忙亂。
整個早上的生意就是那麽好,直到廠裏麵上班的喇叭聲停了,人才慢慢少了下來。
劉曉蘭也慢慢學會了把幾人點的一樣的食物匯個總再報給邊月冰。比如,同時有三個人要炒河粉的,一次性報給邊月冰,邊月冰就能一次性炒三份出來而不用炒三回。
“幸虧事先就說好了隻提供三樣,生煎包、稀飯這些又是事先就搞好了的。”邊月冰有些興奮,甩甩手,問劉曉玲道:“大女子,晚上幾點鍾出攤?”
劉曉玲母子在那裏掰扯,劉曉蘭摸著手裏的布袋子心裏慌,好多錢。
用布袋子收錢是劉曉玲的主意。主要是錢不容易掉出來,哪怕是沒拿穩掉地上了。再一個人家看不到,就不太容易起壞心思,以後晚上收攤回家也安全一些。
要到9點鍾的時候,帶來的材料用完了隻得收工。
回到家裏,三個人就開始磨米粉做米皮。劉曉玲拿起一個土豆在擦子上擦土豆絲。今天洋芋擦擦賣得最好,一個原因它是油炸的很香,其次就是當地並沒有這種做法,賣了個新鮮。
“媽,你和老漢每天推磨肯定受不了。等我出去轉下,幫你們買個電磨。”
雖然一家人的力氣都大,但是能輕鬆點為啥子不呢。
電磨不光能打米粉還能打豆漿,一定要配備的。
劉曉蘭這幾天也在附近逛了幾次,農貿市場還是找得到的。這幾天讓她背個背篼去買菜。這幾天的肉就不買了,用劉曉玲提供的。
吃過中午飯,劉仁貴也幫著幹了點活,到時間又上班去。
劉曉玲出門逛了一圈,拿了一副電磨回來,另外還提了個絞肉機。
劉曉蘭伸手去接沒接過來,“哎呀,好重!”
劉曉玲自己提著兩樣東西來到邊月冰騰出來的一間屋子裏,找出工具把電磨跟絞肉機安裝好,又把電線也連通。
拿了一塊肉洗淨去皮又切成塊放進一個搪瓷盆,合上電閘打開開關,絞肉機發出嗡嗡的響聲。
“曉蘭,拿個盆子在這裏接到。”
等劉曉蘭找來個盆子放在出口,劉曉玲這才把肉塊丟進去。
當看到成果的時候,邊月冰不禁暗自感歎,這一塊肉要是自己來切碎剁餡,不知道要好久才行。有這個機器真好,幹得快又不累人。
劉曉玲接著把泡發好的豆子也用電磨打成豆漿。
這個就更快了。
“媽,就是出個電費,你可以少請2個人幫忙。”劉曉玲有些嘚瑟。
“是。這都是大女子的功勞。”邊月冰很滿意,不住地圍著兩樣機器轉著圈看。
家裏的硝石都被劉曉玲帶上來了,劉曉玲還在網上多買了些放在家中。到天熱時豆漿保存不易,那時就需要冰起來。邊月冰是學會了使用硝石的,有需要時她自己也能使用。
看還有點時間,邊月冰開始油炸藕盒跟茄夾。這兩樣東西都隻炸一遍,晚上有人要的時候再複炸。
劉曉玲跟劉曉蘭就在一邊把剛才打好的豆漿舀起來。洗幹淨後又開始打米漿。
等所有的食材都準備好了,劉仁貴還沒下班。邊月冰就急著讓劉曉玲跟劉曉蘭幫忙,一起把推車推了出去。
因為上午的口碑效應,加上推出的品種都是這邊平常未見的,最主要的還是油炸食品太香了,馬上重現了早上擁擠的一幕。
經過早上的忙亂,現在邊月冰幾個都有了些應對經驗,忙中偶爾出點錯,也都讓邊月冰大大方方認下來,更是讓食客覺得滿意。
累是累,看著劉曉蘭脖子上掛著的布口袋不斷膨脹,想起早餐那一百多元的收入,邊月冰感覺渾身有用不完的力量。
劉仁貴下班出廠門,走了不遠就看見自家攤子忙成那樣,急忙過來幫忙招呼食客。
連續三天,早上跟晚上的生意都十分的好。
這天晚上收工回家,劉曉玲提了意見。
“老媽,今後早點收攤。”
“為啥子咹?”邊月冰每次都覺得食材準備得不夠,還準備大幹的。反正現在最累最耽擱時間的操作都是機器在做。
“老媽,這條街的生意都讓你做完了,那你這個攤攤也擺不了好久。”
邊月冰這才想起劉曉玲曾經提起過的,生意太好要被其他攤主嫉妒,自己不知好歹就要被針對。到時間攤子上會出些啥子怪象誰都不曉得。
劉曉玲一直忍了幾天沒說,主要是攤子才開張,需要食客的品嚐跟推廣。現在覺得附近該知道的應該都知道了,可以暫時低調點。起碼營業時間可以縮短些,平常跟附近的攤販還要交流下感情。
這三天早晚兩次的毛收入接近上千元,邊月冰雖有暴富的心理願望但也不是很看重這些收入。原本大女子是可以直接變出錢來的。隻是看到自己勞動能換來比老公當工人還多的收入,心裏激動了。
現在想起大女子的話也有道理,反正現在有事可做不是閑人一個就行,立馬跟劉仁貴商定了擺攤的時間。
私下跟劉仁貴合計了一下,不能說,還是得回去帶曉蘭走。
2月12日上午,幺舅邊守德一家終於在除夕當天回來了。
看見二姐一家子,尤其是看見劉仁貴,邊守德十分高興。劉仁貴是如何對待他二姐的,他都看在眼裏。這幾年,二姐幫補娘家這麽多,從沒聽過姐夫有過二話跟不滿。再加上遠香近臭定律,他就是喜歡這個二姐夫。
“姐夫,這回說是耍探親假,那不是可以呆二十多天。在這裏多住幾日,要不是跟我到洪縣耍幾天?”
“可能耍不到恁個久。你姐沒有在廠頭打零工了,另外找了個事。還沒開始幹喃,要早點回去準備。”劉仁友道。
“哦,另外找事做嗦。幹啥子嘛?”邊守嗣也好奇。
聽說邊月冰要擺攤,兩兄弟也沒多說啥。在他們想來,總比下地來得輕巧,而且兩口子還能在一起。
邊執禮沒讀書了,加上曉軍又長了兩歲,在外也有些年生,要說眼界,邊執禮這個當哥哥的真比不上曉軍。現在兩個還能玩在一起,主要是聽曉軍講他們外出比賽和集訓時的見聞。
另外就是媽媽帶小孩不要搗亂的一群人。
劉曉玲在廚房,作為邊月冰做菜的技術指導。
這一次,劉仁貴一家在邊守嗣家過年還是多呆了一天。
回到劉家壩,劉仁友去鎮上和縣城找戰友喝了兩天酒,順便把回渝都的火車票買了。
劉曉玲就在劉家壩到處找人玩。路上遇到劉欣欣,兩人雖不親近,但也是好久未見,彼此還說了兩句話。
劉曉軍儼然成了他們那一波年紀小孩中的孩子王,每天出了門也是很晚才落屋,一日兩餐的時候才看得到人。
隻有邊月冰心急如焚,急著回去試驗一下,看能不能憑手藝掙錢。
一家子上了火車。
把曉軍送回了體校不提,一家人順利地回到了渝都。
劉曉蘭第一次出門,啥都新奇,出了火車西站看見廣場上的水池,驚訝地感歎了一聲:
“哦呀,好大的遊泳池!”頓時吸引了周邊人的目光。
“土火。”
“鄉下人。”
話音傳到劉曉蘭耳朵裏,她明顯感覺到自己說錯話了,頓時站住了,臉漲得通紅。
劉曉玲過去握住曉蘭的一隻手,道:“曉蘭,我們就在這裏照張相留個紀念。”
旁邊說人家鄉巴佬的,看見另外一個小姑娘從背包裏拿出一個相機,馬上覺得打臉了。人家再是鄉下人,但人家有相機,自己有嗎?
不敢多說,起腳掩麵而走。
照完相,看見邊月冰跟劉仁貴的背影,劉曉玲急忙喊:“媽,老漢等一下。”
劉曉玲給幾個人都照了相,照合影時問了好幾個過路的人都不會。最後還是看到一個胸前掛著相機的年輕人總算有了幾張合影。
在家裏,邊月冰練了好多天的廚藝,麵對劉曉玲臉色越來越難看。主要是劉曉玲一直在阻攔她,讓她多熟悉不讓她出去擺攤。
劉曉玲也是沒辦法,知道再阻攔老媽必定是要冒火了,於是同意明天早上正式出攤。
今天是星期六,早上5點半全家人都起來,檢查昨天晚上裝上小車的物品是不是還有遺漏。確定無誤了,四個人推著車到了距離廠門口不遠的一處空地。
這段時間劉仁貴也沒閑著,做了好幾個馬紮凳子和折疊小桌分別掛在小車外,到了地方取下來就開始擺放。
這時候星期六也是上班的,隻休息禮拜天一天。不一會就有認識劉仁貴的同事經過,問劉仁貴是不是在賣早餐。
有了熟人,生意馬上就開張了。
好些人想去食堂打點稀飯饅頭,看攤子上都是平常未見過的食品、食材,再看已經坐下來吃的食客,聞到油炸食品的香味,都被吸引住坐下來點了餐。
邊月冰一開始忙得有些手足無措,這才想起這段時間大女子對她嚴格要求的好處。
慢慢的肌肉形成記憶,一聽見食客要的食物,整個流程不用想,手上自然而然地知道去拿什麽,下一步該怎麽做,這才沒有這麽忙亂。
整個早上的生意就是那麽好,直到廠裏麵上班的喇叭聲停了,人才慢慢少了下來。
劉曉蘭也慢慢學會了把幾人點的一樣的食物匯個總再報給邊月冰。比如,同時有三個人要炒河粉的,一次性報給邊月冰,邊月冰就能一次性炒三份出來而不用炒三回。
“幸虧事先就說好了隻提供三樣,生煎包、稀飯這些又是事先就搞好了的。”邊月冰有些興奮,甩甩手,問劉曉玲道:“大女子,晚上幾點鍾出攤?”
劉曉玲母子在那裏掰扯,劉曉蘭摸著手裏的布袋子心裏慌,好多錢。
用布袋子收錢是劉曉玲的主意。主要是錢不容易掉出來,哪怕是沒拿穩掉地上了。再一個人家看不到,就不太容易起壞心思,以後晚上收攤回家也安全一些。
要到9點鍾的時候,帶來的材料用完了隻得收工。
回到家裏,三個人就開始磨米粉做米皮。劉曉玲拿起一個土豆在擦子上擦土豆絲。今天洋芋擦擦賣得最好,一個原因它是油炸的很香,其次就是當地並沒有這種做法,賣了個新鮮。
“媽,你和老漢每天推磨肯定受不了。等我出去轉下,幫你們買個電磨。”
雖然一家人的力氣都大,但是能輕鬆點為啥子不呢。
電磨不光能打米粉還能打豆漿,一定要配備的。
劉曉蘭這幾天也在附近逛了幾次,農貿市場還是找得到的。這幾天讓她背個背篼去買菜。這幾天的肉就不買了,用劉曉玲提供的。
吃過中午飯,劉仁貴也幫著幹了點活,到時間又上班去。
劉曉玲出門逛了一圈,拿了一副電磨回來,另外還提了個絞肉機。
劉曉蘭伸手去接沒接過來,“哎呀,好重!”
劉曉玲自己提著兩樣東西來到邊月冰騰出來的一間屋子裏,找出工具把電磨跟絞肉機安裝好,又把電線也連通。
拿了一塊肉洗淨去皮又切成塊放進一個搪瓷盆,合上電閘打開開關,絞肉機發出嗡嗡的響聲。
“曉蘭,拿個盆子在這裏接到。”
等劉曉蘭找來個盆子放在出口,劉曉玲這才把肉塊丟進去。
當看到成果的時候,邊月冰不禁暗自感歎,這一塊肉要是自己來切碎剁餡,不知道要好久才行。有這個機器真好,幹得快又不累人。
劉曉玲接著把泡發好的豆子也用電磨打成豆漿。
這個就更快了。
“媽,就是出個電費,你可以少請2個人幫忙。”劉曉玲有些嘚瑟。
“是。這都是大女子的功勞。”邊月冰很滿意,不住地圍著兩樣機器轉著圈看。
家裏的硝石都被劉曉玲帶上來了,劉曉玲還在網上多買了些放在家中。到天熱時豆漿保存不易,那時就需要冰起來。邊月冰是學會了使用硝石的,有需要時她自己也能使用。
看還有點時間,邊月冰開始油炸藕盒跟茄夾。這兩樣東西都隻炸一遍,晚上有人要的時候再複炸。
劉曉玲跟劉曉蘭就在一邊把剛才打好的豆漿舀起來。洗幹淨後又開始打米漿。
等所有的食材都準備好了,劉仁貴還沒下班。邊月冰就急著讓劉曉玲跟劉曉蘭幫忙,一起把推車推了出去。
因為上午的口碑效應,加上推出的品種都是這邊平常未見的,最主要的還是油炸食品太香了,馬上重現了早上擁擠的一幕。
經過早上的忙亂,現在邊月冰幾個都有了些應對經驗,忙中偶爾出點錯,也都讓邊月冰大大方方認下來,更是讓食客覺得滿意。
累是累,看著劉曉蘭脖子上掛著的布口袋不斷膨脹,想起早餐那一百多元的收入,邊月冰感覺渾身有用不完的力量。
劉仁貴下班出廠門,走了不遠就看見自家攤子忙成那樣,急忙過來幫忙招呼食客。
連續三天,早上跟晚上的生意都十分的好。
這天晚上收工回家,劉曉玲提了意見。
“老媽,今後早點收攤。”
“為啥子咹?”邊月冰每次都覺得食材準備得不夠,還準備大幹的。反正現在最累最耽擱時間的操作都是機器在做。
“老媽,這條街的生意都讓你做完了,那你這個攤攤也擺不了好久。”
邊月冰這才想起劉曉玲曾經提起過的,生意太好要被其他攤主嫉妒,自己不知好歹就要被針對。到時間攤子上會出些啥子怪象誰都不曉得。
劉曉玲一直忍了幾天沒說,主要是攤子才開張,需要食客的品嚐跟推廣。現在覺得附近該知道的應該都知道了,可以暫時低調點。起碼營業時間可以縮短些,平常跟附近的攤販還要交流下感情。
這三天早晚兩次的毛收入接近上千元,邊月冰雖有暴富的心理願望但也不是很看重這些收入。原本大女子是可以直接變出錢來的。隻是看到自己勞動能換來比老公當工人還多的收入,心裏激動了。
現在想起大女子的話也有道理,反正現在有事可做不是閑人一個就行,立馬跟劉仁貴商定了擺攤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