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自做冰棍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 作者:撲爬跟鬥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下午四點過,邊月冰回來了。
這次回娘家,沒有碰到她小弟邊守德。
家中的糧食還有。娘的身體不好,應該是歲數大了天氣又太熱。老爸身體還好,就是瘦了一些。
囑咐兩位老人不要擔心糧食,自己還有糧票。家中糧食若是不夠,就讓大哥邊守嗣或小弟邊守德隨時來劉家壩拿。
擔心老媽的身體,邊月冰把這件事告訴了劉曉玲。
劉曉玲不是學醫的,自然不知道外婆的身體究竟有啥子問題,隻能建議邊月冰拿些肉食再回娘家住段時間,好好調養下外公外婆的身體,家中的工不上也罷,又不缺這點工分。
等這幾天農忙過去,再帶外婆去縣城做個身體檢查。
邊月冰回家當天下午,邊守德從洪縣趕回老家,前兩天他已經被廠裏麵裁了。
在家裏耍了兩天,明裏暗裏被丈母娘踏謔(挖苦之類),邊守德實在呆不住。又要辦回鄉的戶口遷移,幹脆獨自回了白馬村。
對於回鄉務農這件事,邊守德有些無法麵對。
離家越近,邊守德越來越有些膽怯。見了父母麵,該如何說,他一直都沒有想好。
想當年,他考上中專又進廠當了技術員,那也是十裏八鄉被人豔羨的人物。媽老漢出門見到人,都要誇他們一聲教子有方,兩位老人也是倍有麵子。
就算今天,在他們那一片,邊守德也是別人家的孩子,一心想要跳出農門的學子榜樣。
如今卻是灰溜溜地回來。走到路上,看著和他打招呼的鄉親,再沒有衣錦還鄉的自豪。
路再長也有盡頭。
拐過一個小山坡,老屋出現在眼前,兩位老人就住在那裏。
“幺兒啊,你啷個回來了?恁麽熱,我去給你倒杯冷開水。”
對於幺兒回來,杜先蓮意外又還驚喜。
一邊張羅著給幺兒倒水一邊還在問兒媳婦和孫娃子啷個沒一起回來。
看著老母親顫顫巍巍的樣子,邊守德終於還是沒有直接把實情說出來。他怕有啥子情況,自己沒辦法處理,老爸跟大哥大嫂下地去了,家裏就老母親跟個侄女在。
其實母親杜先蓮的歲數也不大,因為解放前結婚結得早,過早的生育導致現在身體一直不好,有幾年沒有上工,在家帶孫子。
有邊月冰跟邊守德每月的補貼,老大邊守嗣又孝順,日子比周圍村民過得也好一點,起碼不缺糧食。
“媽,我割了一點肉,晚上一起吃。”放下行李,邊守德就去廚房弄飯菜。
大哥邊守嗣有三個孩子,老大邊執禮13歲,老二邊春華是個女孩,9歲,都沒在家。最小的是2歲多的邊執熙,在家由爺爺婆婆帶著。
邊月冰聽了劉曉玲的話,當天晚上又去請假,第二天帶著芒硝和藏在麻袋裏的兩大塊豬肉又回了娘家。
芒硝是劉曉玲在空間裏找到的,十一妹顯然是興趣廣泛,空間裏還有一些酸、堿和其他雜物。
翻出來芒硝,劉曉玲就教邊月冰如何製冰並保存豬肉。再三提醒加了芒硝的水不能飲用。在邊月冰臨行前,又拿了兩瓶撕掉包裝的川貝枇杷膏出來。
“媽,現在隻是調養,過段時間,還是得送外婆去醫院看下。”
“曉得了。囉嗦!”邊月冰嗔了句,趕緊扛著麻袋走了。
“曉軍,你來看到起我是啷個弄的。”
劉曉玲拿出芒硝灑在一個木盆裏麵,看木盆裏的水慢慢開始結冰。
5、6歲的小男孩看著水由液體慢慢凝成晶瑩的固體,就像看魔術表演,目不轉睛。
“現在你伸手摸下,看是不是很冷?”
曉軍從出生到現在就沒有見過冰是啥樣子。大姐叫他摸,他便畏畏縮縮伸出手來。剛剛觸碰到便“唰”地縮了回去。
真的冷!
一上午,劉曉玲就帶著曉軍一起製作冰棍和冰沙。
“這個不能多吃哦。對腸胃不好還不長個子。”劉曉玲舔著自製的冰棍。
冷凍效果達不到,隻凝結了筷子周圍一小圈的冰。空間水加了點白糖,舔起來還是很甜。
這個味道和冰涼,曉軍很喜歡。
“曉軍,去把堂哥堂姐幾個都喊來,跟他們說中午就在我們家吃飯。”
“哦,要得!”
不久,大伯家的劉義祥,二伯家的劉義信和劉曉蘭、劉曉梅都來了。
吃著甜甜的冰沙,幾個孩子感到無比的幸福。
劉義祥歲數大點,劉曉玲就讓他管著弟弟妹妹不能多吃,她去廚房弄飯。
拿出空間裏的自發粉,在木盆裏和好水,放在灶頭把木盆蓋好。
鐵鍋放水,淘好的米放了一碗,熬起。
又拿出三線肉、四月豆和粉絲。她準備做肉包子和稀飯。
她也不敢做太出格的東西,雖然上世她是廚藝小成。
吃完中午飯,等著村民大概都午休了,劉曉玲把多做的包子包好,讓劉義祥和劉曉蘭帶回家。
“我也要去當兵,當工人。”出門時,劉義祥對劉曉玲道。
劉曉玲笑了。
這大堂哥還真是單純,真以為他幺爸當個工人就能如此的霍霍?
“大堂哥,你太瘦了!要想當兵,你平常得多鍛煉身體才行。”劉曉玲道。
劉義祥點點頭,深以為然。
曉軍趁亂跟著出去玩了。今天吃的冰沙太好吃,他忍不住要去跟小夥伴炫耀一番。當然,吃肉包子的事就不說了。大堂哥跟大姐都說了,不能讓外麵的人知道他們家還有肉吃。
想起盧俊的妹妹這兩天就要到了,劉曉玲去把準備的房間門打開,最後再看看還有沒有要收拾準備的。
這一側的廂房一共是3間,劉曉玲跟曉軍各住了一間。對麵廂房沒住人,堆放了些雜物跟農具。
邊月冰愛幹淨,不願意喂養雞鴨這些,要吃的時候十一妹直接能變出來。雖說前不久有政策放寬了限製,允許農戶家中喂養一定數量的家禽,農貿市場也允許農戶自由買賣農副產品。邊月冰依舊不願意在家畜養雞鴨之類的小動物。
放寬買賣的限製,對於劉曉玲來說是件好事,她更願意購買現在的蔬菜和肉食,這個年代的吃起來更香,口感更好。
在空間裏找了個細竹編織外殼的熱水保溫瓶,又掛了張新蚊帳,劉曉玲出來重新把門關好。
來到院子裏,又把堂屋的門關上,劉曉玲回到自己房間帶上門就進了空間。
這次回娘家,沒有碰到她小弟邊守德。
家中的糧食還有。娘的身體不好,應該是歲數大了天氣又太熱。老爸身體還好,就是瘦了一些。
囑咐兩位老人不要擔心糧食,自己還有糧票。家中糧食若是不夠,就讓大哥邊守嗣或小弟邊守德隨時來劉家壩拿。
擔心老媽的身體,邊月冰把這件事告訴了劉曉玲。
劉曉玲不是學醫的,自然不知道外婆的身體究竟有啥子問題,隻能建議邊月冰拿些肉食再回娘家住段時間,好好調養下外公外婆的身體,家中的工不上也罷,又不缺這點工分。
等這幾天農忙過去,再帶外婆去縣城做個身體檢查。
邊月冰回家當天下午,邊守德從洪縣趕回老家,前兩天他已經被廠裏麵裁了。
在家裏耍了兩天,明裏暗裏被丈母娘踏謔(挖苦之類),邊守德實在呆不住。又要辦回鄉的戶口遷移,幹脆獨自回了白馬村。
對於回鄉務農這件事,邊守德有些無法麵對。
離家越近,邊守德越來越有些膽怯。見了父母麵,該如何說,他一直都沒有想好。
想當年,他考上中專又進廠當了技術員,那也是十裏八鄉被人豔羨的人物。媽老漢出門見到人,都要誇他們一聲教子有方,兩位老人也是倍有麵子。
就算今天,在他們那一片,邊守德也是別人家的孩子,一心想要跳出農門的學子榜樣。
如今卻是灰溜溜地回來。走到路上,看著和他打招呼的鄉親,再沒有衣錦還鄉的自豪。
路再長也有盡頭。
拐過一個小山坡,老屋出現在眼前,兩位老人就住在那裏。
“幺兒啊,你啷個回來了?恁麽熱,我去給你倒杯冷開水。”
對於幺兒回來,杜先蓮意外又還驚喜。
一邊張羅著給幺兒倒水一邊還在問兒媳婦和孫娃子啷個沒一起回來。
看著老母親顫顫巍巍的樣子,邊守德終於還是沒有直接把實情說出來。他怕有啥子情況,自己沒辦法處理,老爸跟大哥大嫂下地去了,家裏就老母親跟個侄女在。
其實母親杜先蓮的歲數也不大,因為解放前結婚結得早,過早的生育導致現在身體一直不好,有幾年沒有上工,在家帶孫子。
有邊月冰跟邊守德每月的補貼,老大邊守嗣又孝順,日子比周圍村民過得也好一點,起碼不缺糧食。
“媽,我割了一點肉,晚上一起吃。”放下行李,邊守德就去廚房弄飯菜。
大哥邊守嗣有三個孩子,老大邊執禮13歲,老二邊春華是個女孩,9歲,都沒在家。最小的是2歲多的邊執熙,在家由爺爺婆婆帶著。
邊月冰聽了劉曉玲的話,當天晚上又去請假,第二天帶著芒硝和藏在麻袋裏的兩大塊豬肉又回了娘家。
芒硝是劉曉玲在空間裏找到的,十一妹顯然是興趣廣泛,空間裏還有一些酸、堿和其他雜物。
翻出來芒硝,劉曉玲就教邊月冰如何製冰並保存豬肉。再三提醒加了芒硝的水不能飲用。在邊月冰臨行前,又拿了兩瓶撕掉包裝的川貝枇杷膏出來。
“媽,現在隻是調養,過段時間,還是得送外婆去醫院看下。”
“曉得了。囉嗦!”邊月冰嗔了句,趕緊扛著麻袋走了。
“曉軍,你來看到起我是啷個弄的。”
劉曉玲拿出芒硝灑在一個木盆裏麵,看木盆裏的水慢慢開始結冰。
5、6歲的小男孩看著水由液體慢慢凝成晶瑩的固體,就像看魔術表演,目不轉睛。
“現在你伸手摸下,看是不是很冷?”
曉軍從出生到現在就沒有見過冰是啥樣子。大姐叫他摸,他便畏畏縮縮伸出手來。剛剛觸碰到便“唰”地縮了回去。
真的冷!
一上午,劉曉玲就帶著曉軍一起製作冰棍和冰沙。
“這個不能多吃哦。對腸胃不好還不長個子。”劉曉玲舔著自製的冰棍。
冷凍效果達不到,隻凝結了筷子周圍一小圈的冰。空間水加了點白糖,舔起來還是很甜。
這個味道和冰涼,曉軍很喜歡。
“曉軍,去把堂哥堂姐幾個都喊來,跟他們說中午就在我們家吃飯。”
“哦,要得!”
不久,大伯家的劉義祥,二伯家的劉義信和劉曉蘭、劉曉梅都來了。
吃著甜甜的冰沙,幾個孩子感到無比的幸福。
劉義祥歲數大點,劉曉玲就讓他管著弟弟妹妹不能多吃,她去廚房弄飯。
拿出空間裏的自發粉,在木盆裏和好水,放在灶頭把木盆蓋好。
鐵鍋放水,淘好的米放了一碗,熬起。
又拿出三線肉、四月豆和粉絲。她準備做肉包子和稀飯。
她也不敢做太出格的東西,雖然上世她是廚藝小成。
吃完中午飯,等著村民大概都午休了,劉曉玲把多做的包子包好,讓劉義祥和劉曉蘭帶回家。
“我也要去當兵,當工人。”出門時,劉義祥對劉曉玲道。
劉曉玲笑了。
這大堂哥還真是單純,真以為他幺爸當個工人就能如此的霍霍?
“大堂哥,你太瘦了!要想當兵,你平常得多鍛煉身體才行。”劉曉玲道。
劉義祥點點頭,深以為然。
曉軍趁亂跟著出去玩了。今天吃的冰沙太好吃,他忍不住要去跟小夥伴炫耀一番。當然,吃肉包子的事就不說了。大堂哥跟大姐都說了,不能讓外麵的人知道他們家還有肉吃。
想起盧俊的妹妹這兩天就要到了,劉曉玲去把準備的房間門打開,最後再看看還有沒有要收拾準備的。
這一側的廂房一共是3間,劉曉玲跟曉軍各住了一間。對麵廂房沒住人,堆放了些雜物跟農具。
邊月冰愛幹淨,不願意喂養雞鴨這些,要吃的時候十一妹直接能變出來。雖說前不久有政策放寬了限製,允許農戶家中喂養一定數量的家禽,農貿市場也允許農戶自由買賣農副產品。邊月冰依舊不願意在家畜養雞鴨之類的小動物。
放寬買賣的限製,對於劉曉玲來說是件好事,她更願意購買現在的蔬菜和肉食,這個年代的吃起來更香,口感更好。
在空間裏找了個細竹編織外殼的熱水保溫瓶,又掛了張新蚊帳,劉曉玲出來重新把門關好。
來到院子裏,又把堂屋的門關上,劉曉玲回到自己房間帶上門就進了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