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重生or穿越
重生六零之帶著村民奔富裕 作者:撲爬跟鬥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天的時間過去,劉曉玲對空間中的物品和操作基本有了了解,就是還沒有找到怎麽給後世的兒子準備買房的方法。肉體能不能也進空間,就要等以後再試。
看時間,十一妹說的“回陽”時間到了。劉曉玲的靈魂出了空間,不由自主地就被吸入了床上躺著的一個小姑娘身體中。
睜開眼,床邊站著一個5、6歲的小男孩和一個8、9歲的小女孩,男孩是她的弟弟曉軍,那個女孩則是二伯家的女兒劉曉蘭。
看見劉曉玲醒來,曉軍歡快地跑出門,一邊大聲叫道:
“大姐醒了,大姐醒了。”
堂屋中的眾人,得知劉曉玲已經醒來,都鬆了一口氣。
邊月冰怎麽也沒想到,大女的這場病來得如此凶猛,在床上整整昏迷了三天,這才醒來。
邊月冰大步進了劉曉玲的房間。
劉曉玲看見一個梳著短發的婦女進來,滿眼的關切之情。從十一妹留給她的記憶知道,這是這一世的母親邊月冰。
“大女子,現在覺得如何?”
“沒得事,就是有些餓。”
剛說完,就見邊月冰的背後轉出一個五十多歲的婆婆,手裏端著一個土瓷碗。
這婆婆便是劉曉玲的婆婆冉玉香(當地不稱奶奶,叫婆婆)。
“幺妹,你媽給你弄的麵片湯,快吃點。”冉婆婆走過來,坐在床沿,手裏拿著一個調羹(小湯勺),舀起碗裏的麵片給劉曉玲喂到嘴邊。
劉曉玲手軟腳軟,昏睡期間,她也被灌著吃了點湯水,但整整三天未進食,這具身體還是餓得凶了。就著婆婆的手,把一大碗的麵片吃了個幹淨。
這期間,又進來一些人跟劉曉玲打招呼。
“幺女,空肚皮不能一下子吃多了,歇一會再吃哈。”
婆婆微笑著看向劉曉玲道。
婆婆長了一口好牙,白白細細的,宛如一顆顆米粒。
劉曉玲點點頭。
冉婆婆站起來,轉身對屋裏的人道:“都出去吧,人多了,屋子裏空氣不好。”說完把人都攆出去了。
房間裏就剩下曉軍和二伯家的大女兒劉曉蘭。
劉曉玲這一輩裏,女子排行中劉曉玲是大姐,劉曉蘭9歲,行二。
劉曉蘭很喜歡這個大姐,大姐昏迷了好幾天,她以為是被餓暈了。跟劉曉玲說了幾句話,覺得大姐好像也沒啥事,從口袋裏摸出一個雞蛋遞給劉曉玲。是昨天去荒坡草叢撿的野雞蛋,已經煮好的,看著劉曉玲吃下去後才離開回家去了。
既然劉曉玲已經好了,這時就不斷的有人告辭回家。劉曉玲也笑著感謝各位的關心。
把客人們都送走,邊月冰又回到劉曉玲的房間。
把曉軍打發出去,邊月冰才跟劉曉玲說了她昏迷後的事。
劉曉玲發病昏迷後,邊月冰把劉曉玲送到衛生所。衛生所查不出病因,又連夜將劉曉玲送去縣醫院。縣醫院給劉曉玲檢查期間,邊月冰領著親戚們吃早餐,卻被一個五十來歲的老婆婆叫住了。
老婆婆也不問邊月冰有啥事,直接叫邊月冰把劉曉玲帶回家,說回家了就沒有事,不需要上醫院。
邊月冰不敢相信一個陌生人的話就把劉曉玲帶回家。直到那婆婆說出了邊月冰的姓名以及劉曉玲的生辰八字,在縣醫院也查不出來劉曉玲病因後,邊月冰才無奈地將劉曉玲帶回了家。
聽完這一切,劉曉玲安慰了邊月冰幾句。知道十一妹在邊月冰麵前顯示過“空中取物”的神跡,變了些空間水到床邊的搪瓷盅喝下。邊月冰才總算放心。
劉曉玲起了床,跟邊月冰來到堂屋,看見了四娘(四姑)劉仁娟。
劉仁娟是劉家最小的一個,嫁到了離劉家壩15裏的外頭道河村趙家壩。
她是昨天下午到的,今天就想在三哥家多呆一天,反正生產隊那裏已經請了假。
看見劉曉玲便要過來扶她坐下。劉曉玲也沒拒絕,在一邊坐下來聽她們聊天。
聽兩人談論的,主要還是公社集體食堂撤銷後,各家都沒有多少糧食,大家基本上都在挨餓。
四娘家的情況劉曉玲也知道。四娘也才24歲,解放後結婚的,目前隻有一個4歲的女兒趙新月。
一家三口目前也過得去。這個所謂的過得去,不過是家中的糧食勉強能吃到秋收公社分糧的時候。
“三嫂,你說,為啥子外地要到巴蜀來調糧?搞得我們都要沒得吃的。”
59年、60年開始的全國性自然災害,造成了湖、廣等傳統糧食產地大麵積欠收,巴蜀也受到了災情影響減產。
甚至一輛運送糧食去大城市的列火車,在途徑“湖廣熟,天下足”的地方被百姓哄搶。
這以後,京城、魔都等各大城市的供應糧得不到保證,開始減少城鎮人口供應糧的實際供給。作為曆來產糧大省的巴蜀,城鎮戶口成人定額標準為每人27斤(也有24斤的),實際隻發21斤,最困難時減配到19斤(其他省份最低有17斤)。
肚子裏沒有油水時,人吃得多還特別容易感覺到餓。
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巴蜀百姓為全國人民做出了最大的犧牲。
據後來統計,巴蜀人三年多時間,支援了全國147億斤的糧食,而自身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2.23‰。到1961年,災害仍在繼續,巴蜀自身缺糧也已經相當嚴重。
為了保證京都、魔都等大城市的口糧消耗,全國各地都調不出糧食。在明知巴蜀已經沒有多餘糧食的情況下,依舊派了位副部長坐鎮巴蜀搜集所謂的“邊角糧”(或稱死角糧)。
所謂邊角糧,就是交通不便,以前調糧時沒有去收集過的地方餘糧。
在此背景下,全國各地逐漸取消了集體食堂。巴蜀糧食多一些,比全國各地晚了半年左右才取消。劉曉玲所在的李家大隊(後改名為向陽公社)今年6月份取消食堂,把剩餘的糧食分給各戶。
但是,集體所餘糧食不多,分到各家各戶的數量就少,不能保證社員的口糧。
對於小姑子的問題,邊月冰也解答不了。
看時間,十一妹說的“回陽”時間到了。劉曉玲的靈魂出了空間,不由自主地就被吸入了床上躺著的一個小姑娘身體中。
睜開眼,床邊站著一個5、6歲的小男孩和一個8、9歲的小女孩,男孩是她的弟弟曉軍,那個女孩則是二伯家的女兒劉曉蘭。
看見劉曉玲醒來,曉軍歡快地跑出門,一邊大聲叫道:
“大姐醒了,大姐醒了。”
堂屋中的眾人,得知劉曉玲已經醒來,都鬆了一口氣。
邊月冰怎麽也沒想到,大女的這場病來得如此凶猛,在床上整整昏迷了三天,這才醒來。
邊月冰大步進了劉曉玲的房間。
劉曉玲看見一個梳著短發的婦女進來,滿眼的關切之情。從十一妹留給她的記憶知道,這是這一世的母親邊月冰。
“大女子,現在覺得如何?”
“沒得事,就是有些餓。”
剛說完,就見邊月冰的背後轉出一個五十多歲的婆婆,手裏端著一個土瓷碗。
這婆婆便是劉曉玲的婆婆冉玉香(當地不稱奶奶,叫婆婆)。
“幺妹,你媽給你弄的麵片湯,快吃點。”冉婆婆走過來,坐在床沿,手裏拿著一個調羹(小湯勺),舀起碗裏的麵片給劉曉玲喂到嘴邊。
劉曉玲手軟腳軟,昏睡期間,她也被灌著吃了點湯水,但整整三天未進食,這具身體還是餓得凶了。就著婆婆的手,把一大碗的麵片吃了個幹淨。
這期間,又進來一些人跟劉曉玲打招呼。
“幺女,空肚皮不能一下子吃多了,歇一會再吃哈。”
婆婆微笑著看向劉曉玲道。
婆婆長了一口好牙,白白細細的,宛如一顆顆米粒。
劉曉玲點點頭。
冉婆婆站起來,轉身對屋裏的人道:“都出去吧,人多了,屋子裏空氣不好。”說完把人都攆出去了。
房間裏就剩下曉軍和二伯家的大女兒劉曉蘭。
劉曉玲這一輩裏,女子排行中劉曉玲是大姐,劉曉蘭9歲,行二。
劉曉蘭很喜歡這個大姐,大姐昏迷了好幾天,她以為是被餓暈了。跟劉曉玲說了幾句話,覺得大姐好像也沒啥事,從口袋裏摸出一個雞蛋遞給劉曉玲。是昨天去荒坡草叢撿的野雞蛋,已經煮好的,看著劉曉玲吃下去後才離開回家去了。
既然劉曉玲已經好了,這時就不斷的有人告辭回家。劉曉玲也笑著感謝各位的關心。
把客人們都送走,邊月冰又回到劉曉玲的房間。
把曉軍打發出去,邊月冰才跟劉曉玲說了她昏迷後的事。
劉曉玲發病昏迷後,邊月冰把劉曉玲送到衛生所。衛生所查不出病因,又連夜將劉曉玲送去縣醫院。縣醫院給劉曉玲檢查期間,邊月冰領著親戚們吃早餐,卻被一個五十來歲的老婆婆叫住了。
老婆婆也不問邊月冰有啥事,直接叫邊月冰把劉曉玲帶回家,說回家了就沒有事,不需要上醫院。
邊月冰不敢相信一個陌生人的話就把劉曉玲帶回家。直到那婆婆說出了邊月冰的姓名以及劉曉玲的生辰八字,在縣醫院也查不出來劉曉玲病因後,邊月冰才無奈地將劉曉玲帶回了家。
聽完這一切,劉曉玲安慰了邊月冰幾句。知道十一妹在邊月冰麵前顯示過“空中取物”的神跡,變了些空間水到床邊的搪瓷盅喝下。邊月冰才總算放心。
劉曉玲起了床,跟邊月冰來到堂屋,看見了四娘(四姑)劉仁娟。
劉仁娟是劉家最小的一個,嫁到了離劉家壩15裏的外頭道河村趙家壩。
她是昨天下午到的,今天就想在三哥家多呆一天,反正生產隊那裏已經請了假。
看見劉曉玲便要過來扶她坐下。劉曉玲也沒拒絕,在一邊坐下來聽她們聊天。
聽兩人談論的,主要還是公社集體食堂撤銷後,各家都沒有多少糧食,大家基本上都在挨餓。
四娘家的情況劉曉玲也知道。四娘也才24歲,解放後結婚的,目前隻有一個4歲的女兒趙新月。
一家三口目前也過得去。這個所謂的過得去,不過是家中的糧食勉強能吃到秋收公社分糧的時候。
“三嫂,你說,為啥子外地要到巴蜀來調糧?搞得我們都要沒得吃的。”
59年、60年開始的全國性自然災害,造成了湖、廣等傳統糧食產地大麵積欠收,巴蜀也受到了災情影響減產。
甚至一輛運送糧食去大城市的列火車,在途徑“湖廣熟,天下足”的地方被百姓哄搶。
這以後,京城、魔都等各大城市的供應糧得不到保證,開始減少城鎮人口供應糧的實際供給。作為曆來產糧大省的巴蜀,城鎮戶口成人定額標準為每人27斤(也有24斤的),實際隻發21斤,最困難時減配到19斤(其他省份最低有17斤)。
肚子裏沒有油水時,人吃得多還特別容易感覺到餓。
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巴蜀百姓為全國人民做出了最大的犧牲。
據後來統計,巴蜀人三年多時間,支援了全國147億斤的糧食,而自身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2.23‰。到1961年,災害仍在繼續,巴蜀自身缺糧也已經相當嚴重。
為了保證京都、魔都等大城市的口糧消耗,全國各地都調不出糧食。在明知巴蜀已經沒有多餘糧食的情況下,依舊派了位副部長坐鎮巴蜀搜集所謂的“邊角糧”(或稱死角糧)。
所謂邊角糧,就是交通不便,以前調糧時沒有去收集過的地方餘糧。
在此背景下,全國各地逐漸取消了集體食堂。巴蜀糧食多一些,比全國各地晚了半年左右才取消。劉曉玲所在的李家大隊(後改名為向陽公社)今年6月份取消食堂,把剩餘的糧食分給各戶。
但是,集體所餘糧食不多,分到各家各戶的數量就少,不能保證社員的口糧。
對於小姑子的問題,邊月冰也解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