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自述之嚴寶珠(2)
家道中落,嫡女要賺錢 作者:墨涵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江南再次見到明竹賢,我的心裏有了真真實實的悸動,那是對一名陌生男子的陌生的情愫悸動。
在江南,天高皇帝遠,我的母親父親都不在跟前,由於戰亂的原因,路上不太平,父親母親也來信讓我好生待在江南,等戰亂平息後再回去。
母親又給我遣了一些侍衛和幾個老成的嬤嬤過來,在給我的信中還夾帶了不少銀票,足夠我在江南的花銷。
因為無人管著我。嬤嬤、丫鬟和侍衛們也不敢管我,於是,我整日想做什麽就做什麽,也和明竹賢正大光明地交往起來。
明竹賢時常帶我外出去吃江各種江南小吃,陪著我去逛江南的廟會,在江南的田園山水之間體味當地的風土人情。當然,我每次同他外出都是身著男裝,而且我也易了容。
不過,更多的時候,我還是和顧錦行在一起。她在江南也沒有閑著,整日開鋪子、買莊子、對賬簿,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在她和明竹賢的影響下,我對生意也漸漸有了興趣,從母親給我的銀子中拿了一些出來,買了一間鋪子做著玩。有顧錦行和明竹賢幫襯著,生意倒也不錯。
雖然三皇子蒼北的叛亂還沒有平息,但是聽說在江南以外的其他地方,早已屍橫遍野,滿目瘡痍。
江南有世家大族盤踞,而這些世家大族又都養有護衛,且家家都出錢養著朝廷放在江南的兵馬,所以戰火未能延至江南。
江南一如既往的繁華、平靜,儼然世外桃源。
在同明竹賢的相處中,我對他的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與日俱增,我也敏感地察覺到他對我也是不一樣的。
當然,我們一直都發乎情、止乎禮,沒有任何逾矩。
在江南的那些日子,因為遠離父親母親,我也被迫長大。一些世家在得知了我的身份之後,紛紛上門拜訪我,邀我參加各種花會、茶會、詩會。
在這些聚會上,我舉止得體,嫻雅端莊,人人都說我貞靜文淑,認為以往對我的傳聞有誤。就連顧錦行也說我的性子變了不少。
可我隻是知道,遠在異鄉,縱然貴為郡主,我也沒有任何依仗,再不收斂我的性子,隻怕容易招禍。況且,我也不能給京城的郡主府抹黑,總不能讓父親母親和兩位兄長顏麵無光。
終於,三皇子的叛亂被平息下去,戰事消彌,顧錦行和我,還有明竹賢一起踏上了回京之路。在抵京進入城門之後,我們三人陸續分開。
我回到了久別的郡主府,母親抱著我哭得稀裏嘩啦,父親和兩個哥哥也圍著我噓寒問暖,並且告訴我,我已經和留鄉侯府的那個癡傻的世子解除了婚約。
“寶珠,日後你的親事都由你自己作主,不論是何人,總要你願意,我們才會把你嫁出去,”母親流著淚說。
“我女兒不嫁人也無礙,左右郡主府都能養得起!”父親說。
“小妹如若不能遇良人,咱就不嫁了!”兩位兄長說。
享受著來自父親、母親和兄長們的關心、嗬護,接受著他們對我滿滿的愛意,我幸福得又變回了以往那個張揚跋扈的小郡主。
不過,我也有了心事,我開始偷偷摸摸地思念明竹賢。他已經在我的心裏紮下了根。每當想起他的一言一行,他的舉手投足,都能牽動我的全部情愫。
我想要嫁人了,我知道明竹賢就是我的良人。縱然他不是,我也決心要像飛蛾撲火、流螢逐光那般朝他飛去。
我聽顧錦行說過,人生在世,不過就是幾十年而已,要想做什麽就去做,即便是錯了也無需後悔,總好過守著願望蹉跎一生。
不過,我還不知道該如何向父親和母親開口說這件事情。然而,母親到底還是知道了,是陪著我一起待在江南的嬤嬤告訴她的。
母親問我是不是真的,我含羞帶怯地點了點頭。
“你呀——”母親伸手點了點我的額頭,“明家是大世家,與我們郡主府倒也相配。明家長房人口不多,明竹賢一表人才,他的母親楊氏我也相識,是個明理的,你嫁進明家倒也不錯。”母親說。
就在母親打算請人前去明家探口風時,明家遣了媒人來向郡主府提親。明竹賢大概篤定了我會嫁給他,會嫁進明家,所以他直接遣媒人下了聘禮。
明家的聘禮足足有一百二十八抬,轟動了整個京城。
以往,縱然是皇家公主,夫家聘娶,聘禮最多也沒有超出六十四抬的,明家的聘禮之多開了京城聘娶的先河。
當然,明家財大氣粗,不差錢,明竹賢又是大房嫡子,手中掌有整個家族的生意,想必那一百二十八抬聘禮,對他和明家來說也是毛毛雨。
郡主府心安理得地收下了聘禮。用我母親的話說:“我千嬌百寵養大的女兒,豈值一百二十八抬聘禮!就算拿整個明家的家產來換我的女兒也不夠!”
話雖是這麽說,母親也並非真要明家傾其所有來下聘。因為提前知曉了我對明竹賢的心意,所以兩家議親進行得很順利。
小定之後,母親就開始著手為我準備嫁妝。其實我的嫁妝基本都是現成的,因為自我一出生,家裏就在陸續為我攢東西。
無論是母親得的首飾布匹,還是父親得的古籍珍本,亦或是兩個兄長搜羅得來的古董字畫,甚至就連宮中的賞賜,但凡稀有值錢的,被統統被作為我的嫁妝鎖進庫房。
這些年來,郡主府為我積攢下來的東西已然不少。
饒是如此,母親還是不太滿意,生怕薄待了我,又把她的大部分嫁妝充進了我的嫁妝裏,還和父親商議,從公中挪出一萬兩銀子為我置辦了幾個上好的宅子、鋪子和莊子。
明竹賢本就是京城高門世家眼中的佳婿,對他芳心暗許的名門貴女也有不少。明家和郡主府訂親後,許多人的牙都咬酸了,直說我福氣好。
哼,憑什麽說我嫁進明家,嫁給明竹賢就是我的福氣好?依我看,明竹賢娶了我,明家娶了我,那才是真的好福氣!
顧錦行拍著我的肩直誇,“寶珠,你說得沒錯,就是要有這樣的自信,你才能真正過得幸福!”
我十裏紅妝嫁進明家,成為明家婦。
正如我母親所料想的那樣,明家長房人口不多,公公明弦意雖然也有寵愛的妾室,卻依然尊重嫡妻,並不寵妾滅妻看重妾室。
婆婆楊氏主持中饋,厚道明理,對所有的嫡子嫡女庶子庶女一視同仁,更不苛待兒媳。我嫁進明家後,她也不讓我立規矩,反倒是把我當作女兒一般疼愛。
婆婆說,我是明家嫡長媳,明家的宗婦遲早是我,明家長房的中饋也遲早是要交到我的手裏的。明家產業甚多,所以,她我要提前跟著她理事。
所以,我每日就跟在婆婆身後,協助她看賬本,查鋪子,管理廚房裏的采買,打理明家上上下下一切庶務。
婆婆經常誇我頭腦聰明,有悟性,說我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把明有管理得很好。
在幫著婆婆打理庶務之餘,我還陪小姑子明竹君一起讀書、種花、養草、製藥。竹君是夫君唯一的嫡親妹妹,她與我本就相熟,關係向來不錯,如今親上加親,感情自然更好。
至於那幾個庶弟庶妹,雖然和他們的姨娘一樣,偶爾也會仗著公公的寵愛作妖,卻也掀不起什麽風浪。
夫君待我始終如一。他每每外出歸家,總會帶回我喜歡吃的點心,按著我的喜好買些討我喜歡的小玩意。
所以,我婚後的日子是過得極為舒心愜意的。
每每回到郡主府,瞧著我紅光滿麵、氣色極佳的模樣,母親都會感憾萬千,“難得遇上可心的夫君,有一個明理的好婆婆,我的寶珠真是掉進福窩裏了!”
“母親,你怎麽不說我才是旺夫旺家的呢!明家娶了我,那才是真的撞上好運了!”我就聽不得母親說這樣的話,我為自己辯駁道。
母親聽了直笑,“我的傻女兒喲,在這世間,女子嫁人無異於二次投胎,你看看京城裏的那些高門貴女,有幾個嫁了人能有你這般的如意!”
我想了想,還果真是如此。隻要是稍微有些家底的人家,男子大多都有三妻四妾。而那些世家官家,權勢地位越高的,妻妾子女越多,後宅的醃臢事自然也就多。
也有內宅簡單,男子隻守著妻子堅持不納妾,家中隻有嫡子嫡女,沒有庶出的人家,可這樣的人家畢竟太少,而且往往也是在聯姻中被爭搶的對象。
所以,我能夠嫁進明家確實也足夠幸運,何況夫君還是令我心儀愛慕之人。
在成親後的第二年,我生下了長子明輝瑞,第三年我又生下了次子明輝光,第四年我生下了嫡幺女明梅。
在生明梅的時候我難產,大出血,險些一屍兩命。
當時,公婆見我生了一天一夜也沒有把孩子生下來,借著和安定侯府的姻親關係及交情,為我請來了宮中的太醫,可太醫也束手無策。
幸運的是顧錦行帶來了藥醫穀的少主滕芍芍。滕芍芍一手醫術出神入化,她在我命懸一線之時,為我施針止血,最終助我順利生下明梅,我和女兒都得以保全。
不過,雖然滕芍芍把我們母女從鬼門關救了回來,卻也直言,說我此次生產身子受損嚴重,日後恐再不能孕育子嗣。
聽了這個消息後,公婆並未多在意,婆婆還說:“無妨,寶珠已經誕下了兩嫡子,明家香火已有傳承,日後有沒有子嗣都不打緊。”
夫君對此也不以為然,他摟著我一遍遍地說,“寶珠,對不起,讓你受苦了!咱們現在已經有了瑞兒、光兒和梅兒,日後再也不生了!不生了!”
我依偎在夫君的懷裏,萬事皆足!
在江南,天高皇帝遠,我的母親父親都不在跟前,由於戰亂的原因,路上不太平,父親母親也來信讓我好生待在江南,等戰亂平息後再回去。
母親又給我遣了一些侍衛和幾個老成的嬤嬤過來,在給我的信中還夾帶了不少銀票,足夠我在江南的花銷。
因為無人管著我。嬤嬤、丫鬟和侍衛們也不敢管我,於是,我整日想做什麽就做什麽,也和明竹賢正大光明地交往起來。
明竹賢時常帶我外出去吃江各種江南小吃,陪著我去逛江南的廟會,在江南的田園山水之間體味當地的風土人情。當然,我每次同他外出都是身著男裝,而且我也易了容。
不過,更多的時候,我還是和顧錦行在一起。她在江南也沒有閑著,整日開鋪子、買莊子、對賬簿,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在她和明竹賢的影響下,我對生意也漸漸有了興趣,從母親給我的銀子中拿了一些出來,買了一間鋪子做著玩。有顧錦行和明竹賢幫襯著,生意倒也不錯。
雖然三皇子蒼北的叛亂還沒有平息,但是聽說在江南以外的其他地方,早已屍橫遍野,滿目瘡痍。
江南有世家大族盤踞,而這些世家大族又都養有護衛,且家家都出錢養著朝廷放在江南的兵馬,所以戰火未能延至江南。
江南一如既往的繁華、平靜,儼然世外桃源。
在同明竹賢的相處中,我對他的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與日俱增,我也敏感地察覺到他對我也是不一樣的。
當然,我們一直都發乎情、止乎禮,沒有任何逾矩。
在江南的那些日子,因為遠離父親母親,我也被迫長大。一些世家在得知了我的身份之後,紛紛上門拜訪我,邀我參加各種花會、茶會、詩會。
在這些聚會上,我舉止得體,嫻雅端莊,人人都說我貞靜文淑,認為以往對我的傳聞有誤。就連顧錦行也說我的性子變了不少。
可我隻是知道,遠在異鄉,縱然貴為郡主,我也沒有任何依仗,再不收斂我的性子,隻怕容易招禍。況且,我也不能給京城的郡主府抹黑,總不能讓父親母親和兩位兄長顏麵無光。
終於,三皇子的叛亂被平息下去,戰事消彌,顧錦行和我,還有明竹賢一起踏上了回京之路。在抵京進入城門之後,我們三人陸續分開。
我回到了久別的郡主府,母親抱著我哭得稀裏嘩啦,父親和兩個哥哥也圍著我噓寒問暖,並且告訴我,我已經和留鄉侯府的那個癡傻的世子解除了婚約。
“寶珠,日後你的親事都由你自己作主,不論是何人,總要你願意,我們才會把你嫁出去,”母親流著淚說。
“我女兒不嫁人也無礙,左右郡主府都能養得起!”父親說。
“小妹如若不能遇良人,咱就不嫁了!”兩位兄長說。
享受著來自父親、母親和兄長們的關心、嗬護,接受著他們對我滿滿的愛意,我幸福得又變回了以往那個張揚跋扈的小郡主。
不過,我也有了心事,我開始偷偷摸摸地思念明竹賢。他已經在我的心裏紮下了根。每當想起他的一言一行,他的舉手投足,都能牽動我的全部情愫。
我想要嫁人了,我知道明竹賢就是我的良人。縱然他不是,我也決心要像飛蛾撲火、流螢逐光那般朝他飛去。
我聽顧錦行說過,人生在世,不過就是幾十年而已,要想做什麽就去做,即便是錯了也無需後悔,總好過守著願望蹉跎一生。
不過,我還不知道該如何向父親和母親開口說這件事情。然而,母親到底還是知道了,是陪著我一起待在江南的嬤嬤告訴她的。
母親問我是不是真的,我含羞帶怯地點了點頭。
“你呀——”母親伸手點了點我的額頭,“明家是大世家,與我們郡主府倒也相配。明家長房人口不多,明竹賢一表人才,他的母親楊氏我也相識,是個明理的,你嫁進明家倒也不錯。”母親說。
就在母親打算請人前去明家探口風時,明家遣了媒人來向郡主府提親。明竹賢大概篤定了我會嫁給他,會嫁進明家,所以他直接遣媒人下了聘禮。
明家的聘禮足足有一百二十八抬,轟動了整個京城。
以往,縱然是皇家公主,夫家聘娶,聘禮最多也沒有超出六十四抬的,明家的聘禮之多開了京城聘娶的先河。
當然,明家財大氣粗,不差錢,明竹賢又是大房嫡子,手中掌有整個家族的生意,想必那一百二十八抬聘禮,對他和明家來說也是毛毛雨。
郡主府心安理得地收下了聘禮。用我母親的話說:“我千嬌百寵養大的女兒,豈值一百二十八抬聘禮!就算拿整個明家的家產來換我的女兒也不夠!”
話雖是這麽說,母親也並非真要明家傾其所有來下聘。因為提前知曉了我對明竹賢的心意,所以兩家議親進行得很順利。
小定之後,母親就開始著手為我準備嫁妝。其實我的嫁妝基本都是現成的,因為自我一出生,家裏就在陸續為我攢東西。
無論是母親得的首飾布匹,還是父親得的古籍珍本,亦或是兩個兄長搜羅得來的古董字畫,甚至就連宮中的賞賜,但凡稀有值錢的,被統統被作為我的嫁妝鎖進庫房。
這些年來,郡主府為我積攢下來的東西已然不少。
饒是如此,母親還是不太滿意,生怕薄待了我,又把她的大部分嫁妝充進了我的嫁妝裏,還和父親商議,從公中挪出一萬兩銀子為我置辦了幾個上好的宅子、鋪子和莊子。
明竹賢本就是京城高門世家眼中的佳婿,對他芳心暗許的名門貴女也有不少。明家和郡主府訂親後,許多人的牙都咬酸了,直說我福氣好。
哼,憑什麽說我嫁進明家,嫁給明竹賢就是我的福氣好?依我看,明竹賢娶了我,明家娶了我,那才是真的好福氣!
顧錦行拍著我的肩直誇,“寶珠,你說得沒錯,就是要有這樣的自信,你才能真正過得幸福!”
我十裏紅妝嫁進明家,成為明家婦。
正如我母親所料想的那樣,明家長房人口不多,公公明弦意雖然也有寵愛的妾室,卻依然尊重嫡妻,並不寵妾滅妻看重妾室。
婆婆楊氏主持中饋,厚道明理,對所有的嫡子嫡女庶子庶女一視同仁,更不苛待兒媳。我嫁進明家後,她也不讓我立規矩,反倒是把我當作女兒一般疼愛。
婆婆說,我是明家嫡長媳,明家的宗婦遲早是我,明家長房的中饋也遲早是要交到我的手裏的。明家產業甚多,所以,她我要提前跟著她理事。
所以,我每日就跟在婆婆身後,協助她看賬本,查鋪子,管理廚房裏的采買,打理明家上上下下一切庶務。
婆婆經常誇我頭腦聰明,有悟性,說我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把明有管理得很好。
在幫著婆婆打理庶務之餘,我還陪小姑子明竹君一起讀書、種花、養草、製藥。竹君是夫君唯一的嫡親妹妹,她與我本就相熟,關係向來不錯,如今親上加親,感情自然更好。
至於那幾個庶弟庶妹,雖然和他們的姨娘一樣,偶爾也會仗著公公的寵愛作妖,卻也掀不起什麽風浪。
夫君待我始終如一。他每每外出歸家,總會帶回我喜歡吃的點心,按著我的喜好買些討我喜歡的小玩意。
所以,我婚後的日子是過得極為舒心愜意的。
每每回到郡主府,瞧著我紅光滿麵、氣色極佳的模樣,母親都會感憾萬千,“難得遇上可心的夫君,有一個明理的好婆婆,我的寶珠真是掉進福窩裏了!”
“母親,你怎麽不說我才是旺夫旺家的呢!明家娶了我,那才是真的撞上好運了!”我就聽不得母親說這樣的話,我為自己辯駁道。
母親聽了直笑,“我的傻女兒喲,在這世間,女子嫁人無異於二次投胎,你看看京城裏的那些高門貴女,有幾個嫁了人能有你這般的如意!”
我想了想,還果真是如此。隻要是稍微有些家底的人家,男子大多都有三妻四妾。而那些世家官家,權勢地位越高的,妻妾子女越多,後宅的醃臢事自然也就多。
也有內宅簡單,男子隻守著妻子堅持不納妾,家中隻有嫡子嫡女,沒有庶出的人家,可這樣的人家畢竟太少,而且往往也是在聯姻中被爭搶的對象。
所以,我能夠嫁進明家確實也足夠幸運,何況夫君還是令我心儀愛慕之人。
在成親後的第二年,我生下了長子明輝瑞,第三年我又生下了次子明輝光,第四年我生下了嫡幺女明梅。
在生明梅的時候我難產,大出血,險些一屍兩命。
當時,公婆見我生了一天一夜也沒有把孩子生下來,借著和安定侯府的姻親關係及交情,為我請來了宮中的太醫,可太醫也束手無策。
幸運的是顧錦行帶來了藥醫穀的少主滕芍芍。滕芍芍一手醫術出神入化,她在我命懸一線之時,為我施針止血,最終助我順利生下明梅,我和女兒都得以保全。
不過,雖然滕芍芍把我們母女從鬼門關救了回來,卻也直言,說我此次生產身子受損嚴重,日後恐再不能孕育子嗣。
聽了這個消息後,公婆並未多在意,婆婆還說:“無妨,寶珠已經誕下了兩嫡子,明家香火已有傳承,日後有沒有子嗣都不打緊。”
夫君對此也不以為然,他摟著我一遍遍地說,“寶珠,對不起,讓你受苦了!咱們現在已經有了瑞兒、光兒和梅兒,日後再也不生了!不生了!”
我依偎在夫君的懷裏,萬事皆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