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自述之嚴寶珠(1)
家道中落,嫡女要賺錢 作者:墨涵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的母親是容秀郡主,我的外祖母是昭陽長公主。作為郡主之女,我原本最多隻能得一個縣主的封號。
但是,因為我的外祖母有從龍之功,曾經大力扶持我的皇舅舅德昭帝上位,所以,我甫一出生,就和我娘一樣被封為郡主。
我的父親嚴允鶴出自安定侯府,但他是庶出。侯府庶出的公子原本是沒有資格和我母親議婚的,因為隻有嫡出才能配得上我母親郡主的身份。
但是我的母親看上了父親,是母親親自去向外祖母求來了這門親事,所以,最終父親娶了母親。
不過,母親並沒有嫁進安定侯府,因為皇舅舅賜了她一座郡主府,於是,我父親成親之後,就搬進了郡主府去居住。
父親和母親不止我一個孩子。我還有兩個嫡兄。可是在家裏,我是最小的,所以父親和母親把多半的寵愛都給了我。哥哥們也都讓著我,但凡得了好吃的好玩的,總是先讓給我。
我也受外祖母的寵愛,她時常把我叫去長公主府,有時還會帶我進宮。我每次跟著外祖母進宮,都會從皇舅舅那裏得到許多賞賜。
皇舅舅給我的賞賜裏,有首飾、布匹、吃食,有時甚至還會有番邦進貢的一些稀奇的玩意兒,連四公主福華見了都嫉妒。
福華公主的母親是芳妃。芳妃是皇舅舅的寵妃,仗著皇舅舅的寵愛,芳妃把福華公主也養得驕橫跋扈。
在芳妃的縱容下,福華甚至都不把皇舅母放在眼裏,時常偷摸著出宮。她還總愛跟我攀比,但凡看見我有好的東西,她也總是會讓人想方設法地去弄來。就連說話、做事,她也是處處比照著學我。
有一次,我在宮裏懲罰一個小宮女,被她看見了,沒想到她竟然也跟著我學,無緣無故就要打罵身邊的奴婢。我簡直是驚呆了。
我懲罰那個小宮女,是因為她被人收買,偷窺我外祖母的行蹤,被我發現了,我才要故意把這件事情鬧大,想要殺雞儆猴,警告小宮女背後的人。
所以,我實在不明白福華為何連這樣的事都要跟我學?大概是覺得我發脾氣的樣子很可愛?還是覺得我囂張起來的模樣很酷?
可是,難道她就不知道,無緣無故地打罵身邊的人,不問緣由就懲罰下人,輕易就能失了人心。而失了人心,縱然她貴為公主,在深宮中也會步步難艱。
我把這樣的想法說給外祖母聽,外祖母摸著我的頭欣慰地笑道:“寶珠,雖然我和你爹娘都寵著你,好在還沒有把你養歪。”
接著,外祖母又對我說:“寶珠,你能夠這樣想很好。你要記住,貴為公主、郡主,可以囂張跋扈,可以驕縱無禮,但是,卻不能沒有腦子!”
所以,我就覺得芳妃的腦子特別不好使,她挺愚蠢的,她仗著有皇舅舅的寵愛,毫無原則地縱容福華,卻絲毫沒有教會福華在宮中生活的智慧。
假如有一天,芳妃失寵,福華失去了依仗,被她們母女得罪的那些人,豈不就會趁機對她們落井下石? 到了那時,福華所有的錯誤都有可能會被人刻意放大,甚至還有可能會要了她的命。
不過,我懶得去提點福華。畢竟,她處處與我作對,我也不會像聖母一樣對她濫發好心。
我和福華的各種不對付,最後都集中在如意坊裏爆發了。如意坊是一間賣花結的店鋪。
花結並不是什麽稀罕玩意兒,宮中的尚衣坊、長公主府,以及郡主府上的繡娘們其實也都會編花結。隻不過,如意坊中的花結特別與眾不同。有各種顏色,各種造型,用途也更多。
在如意坊裏,我看見了一套十二生肖的動物花結。我一下就喜歡上了。想不到,冤家路窄,福華也來了如意坊,她也和我一樣看上了那套動物花結。
於是,為了搶那套花結,我和福華就在如意坊裏打起來了。福華是公主,向來囂張,我雖然隻是郡主,可我自小也被家人寵愛,不受委屈。
而且我的兩個哥哥練武時總喜歡帶著我,我跟著也多少學會了一些三腳貓功夫,因此自小就會打架,福華根本打不過我,很快就打輸了。
不過,我和福華打架的事被傳進了宮裏,被皇舅舅知曉了。我和福華也被帶到了皇舅舅麵前。外祖母得知後,當即就進宮去為我撐腰。
在皇舅舅的心裏,我外祖母的分量自然比芳妃更重,況且福華私自出宮,已經違反了宮規,她和芳妃素日又不敬皇後,件件樁樁,都注定她此次在皇舅舅麵前討不了好。
果然,芳妃和福華都被皇舅舅斥責,受了罰。皇舅舅雖然也罰了我,奪了我的郡主封號,但是我和外祖母都知道,他這都是做給旁人看的。
果然,後來沒過多久,皇舅舅又尋了個由頭,再次封我為郡主。
和福華打架也不是沒有收獲,我在宮裏第一次看見了顧錦行,還知道如意坊裏有她的股份,而那些我從前都未見過的新奇的花結,也都是她的主意。
從見到顧錦行的第一眼,我就喜歡上了她。外祖母和母親知道後,也頗感驚奇,因為我素往不喜京城裏的高門貴女,鮮少同她們往來,所以我也沒有什麽閨中密友。
但我能感覺到顧錦行和我認識的那些貴女都不同,她不止是溫婉大方,心思玲瓏,甚至還有許多異於常人的想法。
她告訴我,身為女子本就不易,更要多給自己一些依仗。但是這種依仗並不是來自別人的憐憫或憐惜,而是自己給予自己的,比如開鋪子經商掙錢。
“寶珠,錢就是一個人的底氣,隻要手中有銀子,你會發現絕大多數問題都不再是問題,”她看著我很認真地說。
她還告訴我,女子在任何時候,都不該對一個男子過於心存幻想,也不該事事依賴一個男子。因為,當男子三妻四妾的時候,他給每一個女人的心都不會太多,甚至會沒有心。
而女子,又怎麽能把自己對生活的全部憧憬和希望,都寄托給一個沒有心的男人?
總之,她的許多想法,都是我從未從旁人那裏聽見過的,就連我的外祖母和母親,她們的身份足夠尊榮,可對我的教誨,也總離不開三從四德、三綱五常那一套。
所以,我喜歡顧錦行,我總是喜歡和她在一起,或許是因為她的特別,也是因為她讓我知道,女子這一生真的不必事事都依附於男子,身為女子也應當可以為自己做主。
外祖母育有一子兩女。所以,我還有一個姨母和一個舅舅。這個舅舅並不是皇舅舅,而是我的親舅舅,他被封為郡王,大家都叫他商郡王。
商翟是商郡王唯一的嫡子,也是我的表哥,比我大許多。也不知道怎麽回事,表哥及冠之後,無論舅舅、舅母怎麽托人給他說親,他都始終不應。
皇舅舅為他賜婚,表哥竟然抗旨拒婚。皇舅舅很生氣,把他降職貶出京城,先是把他發配去了軍中,後來又讓他去了西北衛所。
不過表哥和我的外祖父一樣,很會打仗,他在西北衛所打了很多勝仗,回京後又被封為了驃騎大將軍。
就在表哥回京後不久,我發現了他和顧錦行的交往,還突然看出他對顧錦行竟然生出了別樣的心思,這著實讓我驚了一把,畢竟表哥比我們大十來歲。
而且,我知道,表哥的親事不僅需要舅舅和舅母同意,還需要外祖父和外祖母點頭。
表哥是商郡王府的世子,未來還會繼承郡王爵位,他的妻子必須能夠堪配世子妃與郡王妃的身份。
顧錦行,她雖然聰明漂亮,不缺錢,可是顧家沒落,她還是一個喪母長女,還要扶養兩個幼弟,她的父親也不著調,身份還遠遠夠不上郡王府。
所以,表哥與她的親事,隻怕不會太順,至少我外祖母的那一關恐怕不好過。
我的猜測果然沒有錯,原本舅舅和舅母都已經然默許表哥和顧錦行的親事,外祖母得知後卻堅決不允,還做主為表哥訂下了當時的工部尚書章大人家的嫡女章佳慧。
外祖母甚至讓人去尋顧錦行,想要找她麻煩,好在那時她已經離開了京城了。
顧錦行離京,是我舅母商郡王妃前去勸說的。舅母表麵上是在做棒打鴛鴦的惡人,但焉知她又不是在為顧錦行著想。
要知道,倘若顧錦行真要與我外祖母對上,吃虧的肯定是她。
但是,讓我始料未及的是,外祖母不僅擅作主張為翟表哥訂下了親事,讓人緊鑼密鼓地張羅婚禮,還催促著我父親母親盡快替我相看人家,要把我嫁出去。
這時,我才知道外祖母已經病入膏肓,她想要在臨終之前看著我和翟表哥成親。父親和母親為了盡孝道,開始急匆匆地為我相看人家。
這時,對皇舅舅曾經有過救命之恩的留鄉侯一家,求到了皇舅舅麵前,要我嫁進留鄉侯府,嫁給留鄉侯那個癡傻的兒子。皇舅舅竟然允諾了,旋即頒下賜婚聖旨。
可是我不想嫁給一個傻子,於是,我準備逃婚,我想到了顧錦行,算計著也往南走,去找她。
因為顧錦行的原因,我和明家大小姐明竹君也相熟成了好友。明家是世家,明竹君的兄長明竹賢掌年打理家族生意,經常走南闖北。
得知明竹賢要往江南去進貨,於是,在我的堂兄,安定侯府二房嚴京的幫助下,我男扮女裝,跟著明竹賢的商隊一路南下。
從外表看,明竹賢實在是一個謙謙君子。他穿著一身竹葉底紋的月白色長衫,手中搖著一柄玉骨紙扇,看上去像模像樣的,不知道他的底細的人,時常會把他誤認為是一個讀書人。
聽明竹君說,明竹賢的學問其實很好,也曾經師從大儒。
明竹君甚至還曾經說過,她的兄長若是去參加科舉,就算中不了狀元,也能拿下探花。也不知為什麽,我並不懷疑這句話的真實性。
在南下的途中,我們經常會在不同的地方停留一兩日或者兩三日,因為明家在這些地方都有產業,明竹賢要趁機查看各地的鋪子、審核賬冊。
所以,每到一個地方,趁明竹賢忙於店鋪和莊子上的庶務之時,我就自己獨自走走逛逛。
經過一段時間,我女扮男裝已成習慣,假扮男兒也是像模像樣的。
雖然我同明竹君交好,但是從前我身著女裝時,明竹賢並沒有見過我,再加上堂兄嚴京又幫我故意隱瞞了身份,所以他一時半會兒也並未察覺。
但是明竹賢很細心,也很敏銳,他從我的一些異於男子的習慣開始懷疑,最終識破了我的女子身份。我索性也不裝了,大大方方地告訴他,我就是容秀郡主府的小郡主嚴寶珠。
明竹賢一聽就愣住了,當即就說讓要護衛送我回京。我自然不幹,又他叨,便幹脆帶著我自己的護衛婢女直接跑了。
堂兄說得不錯,明竹賢確實是君子。他擔心我出事,鋪子與不查了,賬冊也不看了,急忙帶著他的人在後麵追趕我。
我們就這樣一路到了定州。
顧錦行早已得知我南下,已經派了人在定州迎我,而她自己已經在襄州。我便跟著她的人去了襄州。
明竹賢見我已經和顧錦行平安會合,且我們兩人的身邊護衛都不少,遂放下心來,直接去了江南。
他到了江南之後,就讓人給我送來了信,還送給我一箱江南的特產。出於禮貌,我給他回了信。不料,未過幾日,明竹賢的第二封信又來了。
於是,和顧錦行一起待在襄州的那些時間,我收明竹賢的信漸漸成了習慣。在信裏,他總是給我講各地不同的鄉土人情和風光。
不過,也有一次是例外,他在信中說我鬧騰,像假小子,缺少女子的淑雅貞靜,還說像我這樣會嫁不出去,我自然不服氣,便與了回信和他吵,罵他商戶市儈,一身銅臭。
殊不知,那一頁頁的信,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我和他的牽絆。
這期間,還發生了不少的事,三皇子蒼北謀反,商翟帶軍平叛,安襄王反……我和顧錦行南下到了江南,又一次見到了明竹賢。
但是,因為我的外祖母有從龍之功,曾經大力扶持我的皇舅舅德昭帝上位,所以,我甫一出生,就和我娘一樣被封為郡主。
我的父親嚴允鶴出自安定侯府,但他是庶出。侯府庶出的公子原本是沒有資格和我母親議婚的,因為隻有嫡出才能配得上我母親郡主的身份。
但是我的母親看上了父親,是母親親自去向外祖母求來了這門親事,所以,最終父親娶了母親。
不過,母親並沒有嫁進安定侯府,因為皇舅舅賜了她一座郡主府,於是,我父親成親之後,就搬進了郡主府去居住。
父親和母親不止我一個孩子。我還有兩個嫡兄。可是在家裏,我是最小的,所以父親和母親把多半的寵愛都給了我。哥哥們也都讓著我,但凡得了好吃的好玩的,總是先讓給我。
我也受外祖母的寵愛,她時常把我叫去長公主府,有時還會帶我進宮。我每次跟著外祖母進宮,都會從皇舅舅那裏得到許多賞賜。
皇舅舅給我的賞賜裏,有首飾、布匹、吃食,有時甚至還會有番邦進貢的一些稀奇的玩意兒,連四公主福華見了都嫉妒。
福華公主的母親是芳妃。芳妃是皇舅舅的寵妃,仗著皇舅舅的寵愛,芳妃把福華公主也養得驕橫跋扈。
在芳妃的縱容下,福華甚至都不把皇舅母放在眼裏,時常偷摸著出宮。她還總愛跟我攀比,但凡看見我有好的東西,她也總是會讓人想方設法地去弄來。就連說話、做事,她也是處處比照著學我。
有一次,我在宮裏懲罰一個小宮女,被她看見了,沒想到她竟然也跟著我學,無緣無故就要打罵身邊的奴婢。我簡直是驚呆了。
我懲罰那個小宮女,是因為她被人收買,偷窺我外祖母的行蹤,被我發現了,我才要故意把這件事情鬧大,想要殺雞儆猴,警告小宮女背後的人。
所以,我實在不明白福華為何連這樣的事都要跟我學?大概是覺得我發脾氣的樣子很可愛?還是覺得我囂張起來的模樣很酷?
可是,難道她就不知道,無緣無故地打罵身邊的人,不問緣由就懲罰下人,輕易就能失了人心。而失了人心,縱然她貴為公主,在深宮中也會步步難艱。
我把這樣的想法說給外祖母聽,外祖母摸著我的頭欣慰地笑道:“寶珠,雖然我和你爹娘都寵著你,好在還沒有把你養歪。”
接著,外祖母又對我說:“寶珠,你能夠這樣想很好。你要記住,貴為公主、郡主,可以囂張跋扈,可以驕縱無禮,但是,卻不能沒有腦子!”
所以,我就覺得芳妃的腦子特別不好使,她挺愚蠢的,她仗著有皇舅舅的寵愛,毫無原則地縱容福華,卻絲毫沒有教會福華在宮中生活的智慧。
假如有一天,芳妃失寵,福華失去了依仗,被她們母女得罪的那些人,豈不就會趁機對她們落井下石? 到了那時,福華所有的錯誤都有可能會被人刻意放大,甚至還有可能會要了她的命。
不過,我懶得去提點福華。畢竟,她處處與我作對,我也不會像聖母一樣對她濫發好心。
我和福華的各種不對付,最後都集中在如意坊裏爆發了。如意坊是一間賣花結的店鋪。
花結並不是什麽稀罕玩意兒,宮中的尚衣坊、長公主府,以及郡主府上的繡娘們其實也都會編花結。隻不過,如意坊中的花結特別與眾不同。有各種顏色,各種造型,用途也更多。
在如意坊裏,我看見了一套十二生肖的動物花結。我一下就喜歡上了。想不到,冤家路窄,福華也來了如意坊,她也和我一樣看上了那套動物花結。
於是,為了搶那套花結,我和福華就在如意坊裏打起來了。福華是公主,向來囂張,我雖然隻是郡主,可我自小也被家人寵愛,不受委屈。
而且我的兩個哥哥練武時總喜歡帶著我,我跟著也多少學會了一些三腳貓功夫,因此自小就會打架,福華根本打不過我,很快就打輸了。
不過,我和福華打架的事被傳進了宮裏,被皇舅舅知曉了。我和福華也被帶到了皇舅舅麵前。外祖母得知後,當即就進宮去為我撐腰。
在皇舅舅的心裏,我外祖母的分量自然比芳妃更重,況且福華私自出宮,已經違反了宮規,她和芳妃素日又不敬皇後,件件樁樁,都注定她此次在皇舅舅麵前討不了好。
果然,芳妃和福華都被皇舅舅斥責,受了罰。皇舅舅雖然也罰了我,奪了我的郡主封號,但是我和外祖母都知道,他這都是做給旁人看的。
果然,後來沒過多久,皇舅舅又尋了個由頭,再次封我為郡主。
和福華打架也不是沒有收獲,我在宮裏第一次看見了顧錦行,還知道如意坊裏有她的股份,而那些我從前都未見過的新奇的花結,也都是她的主意。
從見到顧錦行的第一眼,我就喜歡上了她。外祖母和母親知道後,也頗感驚奇,因為我素往不喜京城裏的高門貴女,鮮少同她們往來,所以我也沒有什麽閨中密友。
但我能感覺到顧錦行和我認識的那些貴女都不同,她不止是溫婉大方,心思玲瓏,甚至還有許多異於常人的想法。
她告訴我,身為女子本就不易,更要多給自己一些依仗。但是這種依仗並不是來自別人的憐憫或憐惜,而是自己給予自己的,比如開鋪子經商掙錢。
“寶珠,錢就是一個人的底氣,隻要手中有銀子,你會發現絕大多數問題都不再是問題,”她看著我很認真地說。
她還告訴我,女子在任何時候,都不該對一個男子過於心存幻想,也不該事事依賴一個男子。因為,當男子三妻四妾的時候,他給每一個女人的心都不會太多,甚至會沒有心。
而女子,又怎麽能把自己對生活的全部憧憬和希望,都寄托給一個沒有心的男人?
總之,她的許多想法,都是我從未從旁人那裏聽見過的,就連我的外祖母和母親,她們的身份足夠尊榮,可對我的教誨,也總離不開三從四德、三綱五常那一套。
所以,我喜歡顧錦行,我總是喜歡和她在一起,或許是因為她的特別,也是因為她讓我知道,女子這一生真的不必事事都依附於男子,身為女子也應當可以為自己做主。
外祖母育有一子兩女。所以,我還有一個姨母和一個舅舅。這個舅舅並不是皇舅舅,而是我的親舅舅,他被封為郡王,大家都叫他商郡王。
商翟是商郡王唯一的嫡子,也是我的表哥,比我大許多。也不知道怎麽回事,表哥及冠之後,無論舅舅、舅母怎麽托人給他說親,他都始終不應。
皇舅舅為他賜婚,表哥竟然抗旨拒婚。皇舅舅很生氣,把他降職貶出京城,先是把他發配去了軍中,後來又讓他去了西北衛所。
不過表哥和我的外祖父一樣,很會打仗,他在西北衛所打了很多勝仗,回京後又被封為了驃騎大將軍。
就在表哥回京後不久,我發現了他和顧錦行的交往,還突然看出他對顧錦行竟然生出了別樣的心思,這著實讓我驚了一把,畢竟表哥比我們大十來歲。
而且,我知道,表哥的親事不僅需要舅舅和舅母同意,還需要外祖父和外祖母點頭。
表哥是商郡王府的世子,未來還會繼承郡王爵位,他的妻子必須能夠堪配世子妃與郡王妃的身份。
顧錦行,她雖然聰明漂亮,不缺錢,可是顧家沒落,她還是一個喪母長女,還要扶養兩個幼弟,她的父親也不著調,身份還遠遠夠不上郡王府。
所以,表哥與她的親事,隻怕不會太順,至少我外祖母的那一關恐怕不好過。
我的猜測果然沒有錯,原本舅舅和舅母都已經然默許表哥和顧錦行的親事,外祖母得知後卻堅決不允,還做主為表哥訂下了當時的工部尚書章大人家的嫡女章佳慧。
外祖母甚至讓人去尋顧錦行,想要找她麻煩,好在那時她已經離開了京城了。
顧錦行離京,是我舅母商郡王妃前去勸說的。舅母表麵上是在做棒打鴛鴦的惡人,但焉知她又不是在為顧錦行著想。
要知道,倘若顧錦行真要與我外祖母對上,吃虧的肯定是她。
但是,讓我始料未及的是,外祖母不僅擅作主張為翟表哥訂下了親事,讓人緊鑼密鼓地張羅婚禮,還催促著我父親母親盡快替我相看人家,要把我嫁出去。
這時,我才知道外祖母已經病入膏肓,她想要在臨終之前看著我和翟表哥成親。父親和母親為了盡孝道,開始急匆匆地為我相看人家。
這時,對皇舅舅曾經有過救命之恩的留鄉侯一家,求到了皇舅舅麵前,要我嫁進留鄉侯府,嫁給留鄉侯那個癡傻的兒子。皇舅舅竟然允諾了,旋即頒下賜婚聖旨。
可是我不想嫁給一個傻子,於是,我準備逃婚,我想到了顧錦行,算計著也往南走,去找她。
因為顧錦行的原因,我和明家大小姐明竹君也相熟成了好友。明家是世家,明竹君的兄長明竹賢掌年打理家族生意,經常走南闖北。
得知明竹賢要往江南去進貨,於是,在我的堂兄,安定侯府二房嚴京的幫助下,我男扮女裝,跟著明竹賢的商隊一路南下。
從外表看,明竹賢實在是一個謙謙君子。他穿著一身竹葉底紋的月白色長衫,手中搖著一柄玉骨紙扇,看上去像模像樣的,不知道他的底細的人,時常會把他誤認為是一個讀書人。
聽明竹君說,明竹賢的學問其實很好,也曾經師從大儒。
明竹君甚至還曾經說過,她的兄長若是去參加科舉,就算中不了狀元,也能拿下探花。也不知為什麽,我並不懷疑這句話的真實性。
在南下的途中,我們經常會在不同的地方停留一兩日或者兩三日,因為明家在這些地方都有產業,明竹賢要趁機查看各地的鋪子、審核賬冊。
所以,每到一個地方,趁明竹賢忙於店鋪和莊子上的庶務之時,我就自己獨自走走逛逛。
經過一段時間,我女扮男裝已成習慣,假扮男兒也是像模像樣的。
雖然我同明竹君交好,但是從前我身著女裝時,明竹賢並沒有見過我,再加上堂兄嚴京又幫我故意隱瞞了身份,所以他一時半會兒也並未察覺。
但是明竹賢很細心,也很敏銳,他從我的一些異於男子的習慣開始懷疑,最終識破了我的女子身份。我索性也不裝了,大大方方地告訴他,我就是容秀郡主府的小郡主嚴寶珠。
明竹賢一聽就愣住了,當即就說讓要護衛送我回京。我自然不幹,又他叨,便幹脆帶著我自己的護衛婢女直接跑了。
堂兄說得不錯,明竹賢確實是君子。他擔心我出事,鋪子與不查了,賬冊也不看了,急忙帶著他的人在後麵追趕我。
我們就這樣一路到了定州。
顧錦行早已得知我南下,已經派了人在定州迎我,而她自己已經在襄州。我便跟著她的人去了襄州。
明竹賢見我已經和顧錦行平安會合,且我們兩人的身邊護衛都不少,遂放下心來,直接去了江南。
他到了江南之後,就讓人給我送來了信,還送給我一箱江南的特產。出於禮貌,我給他回了信。不料,未過幾日,明竹賢的第二封信又來了。
於是,和顧錦行一起待在襄州的那些時間,我收明竹賢的信漸漸成了習慣。在信裏,他總是給我講各地不同的鄉土人情和風光。
不過,也有一次是例外,他在信中說我鬧騰,像假小子,缺少女子的淑雅貞靜,還說像我這樣會嫁不出去,我自然不服氣,便與了回信和他吵,罵他商戶市儈,一身銅臭。
殊不知,那一頁頁的信,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我和他的牽絆。
這期間,還發生了不少的事,三皇子蒼北謀反,商翟帶軍平叛,安襄王反……我和顧錦行南下到了江南,又一次見到了明竹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