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宮中秘謀
家道中落,嫡女要賺錢 作者:墨涵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蒼北留下了湯太師和大約一萬兵馬在塗州坐鎮,他自己帶著湯瑋、江一清等人,親率數萬叛軍北上。
江一清帶了約一萬人馬為前鋒,湯瑋帶了約一萬人馬墊後,行在隊伍中央的蒼北被他的親軍層層護衛著。
商翟奉德昭帝之命南下平叛,他的手中掌有十萬朝廷軍,他兵分三路,試圖對北上的叛軍進行瓦解、攔截、逐個擊破。
雖然朝廷軍的數量占優勢,但是因為叛軍有著充足的準備,兵精糧多,故朝廷軍與之對上,竟絲毫不占優勢。雙方戰事一度僵持不下。
此時,由於叛軍派了細作暗中潛出邊境,深入到韃靼等外族部落中進行遊說,外族部落也想要趁宋夏內亂渾水摸魚,遂趁機出兵。
一時之間,宋夏朝麵臨著來自叛軍北上和外族入侵的雙重壓力。
叛軍雖然距離京城尚遠,但是京城裏早已經風聲鶴唳,朝中官員草木皆兵。
皇宮中,德昭帝近幾年來日益癡迷於佛道,又專寵和妃一人,早已冷落後宮皇後、德妃、淑妃、麗妃諸人。
諸葛皇後雖然身在後宮,但她和諸葛家的關係一向處得不錯,諸葛家為了利益有時也需要借皇後之勢,因此,諸葛家族也是皇後的眼睛和耳朵。
宮外但凡有什麽風吹草動,消息都會在第一時間被遞進宮中,直接送至諸葛皇後麵前的桌案上
此外,德昭帝的養心殿、乾龍殿,乃至日常辦公的禦書房中,同樣有諸葛皇後多年來處心積慮安插進去的眼線。
所以,諸葛皇後一向對朝政了如指掌,包括這次蒼北謀反,朝廷軍和叛軍的每一場戰事戰況,她也都很清楚。
諸葛皇後把太子蒼舒召進了坤寧宮。
“舒兒,依你看,眼下局勢如何?”諸葛皇後的神色中掩飾不住憂心和焦慮。
“母後,兒臣剛收到兵部上呈的戰報,韃靼集結了三萬騎兵犯境,駐守羌嶺關的劉將軍壓力頗大,隨時都有可能堅守不住,但是朝廷眼下已無兵可派去增援。”蒼舒也流露出了滿臉疲態。
如今,德昭帝令太子蒼舒監國,朝政之事大多壓在了他的肩上。
蒼舒每日除了要代德昭帝批閱奏折,隨時關注平叛和邊境戰況,還要處理其他要務和朝臣黨派之間各種亂七八糟的事,他已經連續數日未曾好好睡一覺了。
“蒼北得江一清相助,多年前就在塗州謀劃布局,養了近十萬精兵,如今又招兵買馬,兵力和朝廷軍已不相上下。
據最近幾日傳回的戰報,叛軍如今已經攻下了黃州、甘州、涼州,正向京城襲來,朝廷的大軍且戰且退……母後,這場戰事的勝負實在不好說!”蒼舒繼續道。
諸葛皇後聽了,心中驚懼不已。但她是皇後,無論如何也得先穩住。
因此,諸葛皇後竭力控製著情緒,麵色仍然沉著地問:“那你父王如今是何態度?他打算如何應對這局勢?可有章程?”
德昭帝現在已鮮少臨朝,大多數時間都在乾龍殿的煉丹房中。諸葛皇後數次去乾龍殿見德昭帝,竟都吃了閉門羹。
聽了諸葛皇後的問話,蒼舒無奈苦笑一聲,朝宮內掃了一眼。諸葛皇皇立刻明白他的意思,瞬間揮退侍候的宮人,殿內隻剩皇後和太子二人。
“母後,依兒臣看,父王如今實在昏聵,他也就在得知三弟造反之後憤怒了一下。商翟帶兵離京後,他又回到了煉丹房,對戰事國運竟似毫不憂心。”蒼舒低聲道。
“如今煉丹房內誰在侍候?”
蒼舒沉默了一瞬,方說:“侍候的人隻有黃內侍,另外和妃和十弟一直都在父王那裏。”
諸葛皇後聽了,恨得咬牙切齒,“和妃那個賤人!國難當頭,她不勸著點你父皇,讓你父皇多關心朝政局勢,反倒整日蠱惑你父皇盡幹些不得體之事!”
“母後……”蒼舒看著諸葛皇後欲言又止。
諸葛皇後察覺到了他的遲疑,“舒兒,這裏隻有你我母子二人,你有話隻管說!”
蒼舒又謹慎地朝殿內掃了一眼,確信周圍都沒有旁人之後,才湊到諸葛皇後的耳邊低聲道:“母後,萬一三弟打進京城逼宮,你說父王會不會把皇位給三弟?”
諸葛皇後正要端起麵前的茶杯準備喝茶,蒼舒的話音一落,她麵色一怔,驚得險些將手中的茶杯擲落。
“舒兒,不得胡言!”諸葛皇後嚴肅地看著他,“你不僅是正經的嫡出,還是皇長子,如今又是太子,宋夏朝名正言順的儲君。立嫡立長,這皇位都該是你的!”
“母後,你說的兒臣亦知,隻是父王一向偏寵三弟。在兒臣尚還不是太子之前,父王沒少為三弟謀劃鋪路。隻是三弟自己不爭氣,才讓父王屢屢對他失望,這東宮太子之位父王也才不得不給了兒臣。”蒼舒緩緩地說。
諸葛皇後聽了之後好一陣沉思,“舒兒,你說得也有道理。你父王的心裏一直對懿德貴妃念念不忘,老三在他心裏的份量和你們自然是不同的。”
見諸葛皇後認可,蒼舒又說:“三弟逃離京城前,父王名義上幽禁他,實則又何嚐不是在保護他!”
“此話怎講?”諸葛皇後著著太子。
“兒臣聽說那日父王念著三弟,特地命內侍往三弟府上去了一趟,送去了兩道禦膳房做的三弟一向愛吃的膳食,這才察覺到了三弟不在府中的異常。
兒臣還聽說事後,父王對三弟的去向憂心不已,明麵上追捕,暗中卻派了皇家暗衛先行一步去打探三弟下落,還讓皇家暗衛在找到三弟後,就直接留在三弟身邊保護他。”
諸葛皇後聽了雖然並不感到意外。但心裏也不是滋味。
她一個堂堂的正宮皇後,愣是連一個早已死去的人都比不上,她生的正宮嫡子,在帝王心中竟不如一個妃子生的兒子,這讓她情何以堪!
沉思半晌,諸葛皇後方才對蒼舒說:“在老三和你們之間,你父皇的心一向是偏的。你說得對,老三若是帶軍入了京,保不準你父皇真會把皇位直接給了他!”
“母後,那兒臣是不是該有所防備?”蒼舒試探道。
諸葛皇後看了他一眼,“我兒打算如何防備?難不成你想要弑父?”
蒼舒一聽,直接被嚇得跪到地上,冷汗直流,“母後,兒臣怎敢有這樣的心思!”
諸葛皇後卻不以為意,風輕雲淡道:“父慈子孝,首先得做父親的慈和,兒子才會孝順。父親不慈,兒子又哪來的孝!”
蒼舒仰頭,怔怔地望著諸葛皇後。諸葛皇後一身鳳袍,麵色端肅,威儀盡顯,此時在蒼舒的眼裏竟變得有些陌生。
仿佛看透了兒子的心思,諸葛皇後哂笑一聲,“你和老四都是本宮親生的兒子,本宮自然得先為你們兄弟倆打算。你是太子,學過帝王心術,應當知曉成者王、敗者寇的道理。若是老三做了皇帝,他可會容得下你和老四?”
蒼舒低下頭,深知諸葛皇後說的是實情。他和蒼北的兄弟情,早已經斷在了奪嫡之路上。日後如若蒼北上位,焉能有他的容身之地?!
蒼舒並非優柔寡斷之人,快速做出了決定,“兒臣願聽母後教誨!”
諸葛皇後抬頭望了望殿外的天空。空中陰雲密布,風雨欲來。或許,這天是該變一變了!
“舒兒,禦前侍衛副統領陳真是本宮安插進去的人,你去找他,讓他派可靠之人替你守好東宮,盯緊前朝。
京西營參將龐彪同你三舅父是莫逆之交,此人也得了我諸葛家諸多好處,他定會幫你。傳信給他,讓他整兵,以不變應萬變。
另外,這些年,你大舅父和你二舅父在朝中陸續收買了一些人,想辦法把宮中的守衛都換上我們的人。切記,一定要隱秘進行,勿讓人察覺端倪!
至於你父皇那裏,讓人看著就是。僅憑和妃和老十還翻不起什麽風浪。倒是淑妃、九皇子和安定侯府那邊,讓人盯著些。
還有,想辦法把玉璽換出來!”
蒼舒臉色一變,“玉璽?”
諸葛皇後點點頭,“隻要真的玉璽在你的手上,老三就算拿到了傳位詔書又能如何?隻要玉璽不真,那就是假的!”
“兒臣明白!多謝母後為兒臣謀劃!”蒼舒對諸葛皇後心服口服。
諸葛皇後眉眼間帶上笑意,“你是本宮親生的兒子,本宮自然得替你謀劃!隻有你好,本宮才能好!去安排吧!做好布局就行,不要急於出手,先看看情形!”
江一清帶了約一萬人馬為前鋒,湯瑋帶了約一萬人馬墊後,行在隊伍中央的蒼北被他的親軍層層護衛著。
商翟奉德昭帝之命南下平叛,他的手中掌有十萬朝廷軍,他兵分三路,試圖對北上的叛軍進行瓦解、攔截、逐個擊破。
雖然朝廷軍的數量占優勢,但是因為叛軍有著充足的準備,兵精糧多,故朝廷軍與之對上,竟絲毫不占優勢。雙方戰事一度僵持不下。
此時,由於叛軍派了細作暗中潛出邊境,深入到韃靼等外族部落中進行遊說,外族部落也想要趁宋夏內亂渾水摸魚,遂趁機出兵。
一時之間,宋夏朝麵臨著來自叛軍北上和外族入侵的雙重壓力。
叛軍雖然距離京城尚遠,但是京城裏早已經風聲鶴唳,朝中官員草木皆兵。
皇宮中,德昭帝近幾年來日益癡迷於佛道,又專寵和妃一人,早已冷落後宮皇後、德妃、淑妃、麗妃諸人。
諸葛皇後雖然身在後宮,但她和諸葛家的關係一向處得不錯,諸葛家為了利益有時也需要借皇後之勢,因此,諸葛家族也是皇後的眼睛和耳朵。
宮外但凡有什麽風吹草動,消息都會在第一時間被遞進宮中,直接送至諸葛皇後麵前的桌案上
此外,德昭帝的養心殿、乾龍殿,乃至日常辦公的禦書房中,同樣有諸葛皇後多年來處心積慮安插進去的眼線。
所以,諸葛皇後一向對朝政了如指掌,包括這次蒼北謀反,朝廷軍和叛軍的每一場戰事戰況,她也都很清楚。
諸葛皇後把太子蒼舒召進了坤寧宮。
“舒兒,依你看,眼下局勢如何?”諸葛皇後的神色中掩飾不住憂心和焦慮。
“母後,兒臣剛收到兵部上呈的戰報,韃靼集結了三萬騎兵犯境,駐守羌嶺關的劉將軍壓力頗大,隨時都有可能堅守不住,但是朝廷眼下已無兵可派去增援。”蒼舒也流露出了滿臉疲態。
如今,德昭帝令太子蒼舒監國,朝政之事大多壓在了他的肩上。
蒼舒每日除了要代德昭帝批閱奏折,隨時關注平叛和邊境戰況,還要處理其他要務和朝臣黨派之間各種亂七八糟的事,他已經連續數日未曾好好睡一覺了。
“蒼北得江一清相助,多年前就在塗州謀劃布局,養了近十萬精兵,如今又招兵買馬,兵力和朝廷軍已不相上下。
據最近幾日傳回的戰報,叛軍如今已經攻下了黃州、甘州、涼州,正向京城襲來,朝廷的大軍且戰且退……母後,這場戰事的勝負實在不好說!”蒼舒繼續道。
諸葛皇後聽了,心中驚懼不已。但她是皇後,無論如何也得先穩住。
因此,諸葛皇後竭力控製著情緒,麵色仍然沉著地問:“那你父王如今是何態度?他打算如何應對這局勢?可有章程?”
德昭帝現在已鮮少臨朝,大多數時間都在乾龍殿的煉丹房中。諸葛皇後數次去乾龍殿見德昭帝,竟都吃了閉門羹。
聽了諸葛皇後的問話,蒼舒無奈苦笑一聲,朝宮內掃了一眼。諸葛皇皇立刻明白他的意思,瞬間揮退侍候的宮人,殿內隻剩皇後和太子二人。
“母後,依兒臣看,父王如今實在昏聵,他也就在得知三弟造反之後憤怒了一下。商翟帶兵離京後,他又回到了煉丹房,對戰事國運竟似毫不憂心。”蒼舒低聲道。
“如今煉丹房內誰在侍候?”
蒼舒沉默了一瞬,方說:“侍候的人隻有黃內侍,另外和妃和十弟一直都在父王那裏。”
諸葛皇後聽了,恨得咬牙切齒,“和妃那個賤人!國難當頭,她不勸著點你父皇,讓你父皇多關心朝政局勢,反倒整日蠱惑你父皇盡幹些不得體之事!”
“母後……”蒼舒看著諸葛皇後欲言又止。
諸葛皇後察覺到了他的遲疑,“舒兒,這裏隻有你我母子二人,你有話隻管說!”
蒼舒又謹慎地朝殿內掃了一眼,確信周圍都沒有旁人之後,才湊到諸葛皇後的耳邊低聲道:“母後,萬一三弟打進京城逼宮,你說父王會不會把皇位給三弟?”
諸葛皇後正要端起麵前的茶杯準備喝茶,蒼舒的話音一落,她麵色一怔,驚得險些將手中的茶杯擲落。
“舒兒,不得胡言!”諸葛皇後嚴肅地看著他,“你不僅是正經的嫡出,還是皇長子,如今又是太子,宋夏朝名正言順的儲君。立嫡立長,這皇位都該是你的!”
“母後,你說的兒臣亦知,隻是父王一向偏寵三弟。在兒臣尚還不是太子之前,父王沒少為三弟謀劃鋪路。隻是三弟自己不爭氣,才讓父王屢屢對他失望,這東宮太子之位父王也才不得不給了兒臣。”蒼舒緩緩地說。
諸葛皇後聽了之後好一陣沉思,“舒兒,你說得也有道理。你父王的心裏一直對懿德貴妃念念不忘,老三在他心裏的份量和你們自然是不同的。”
見諸葛皇後認可,蒼舒又說:“三弟逃離京城前,父王名義上幽禁他,實則又何嚐不是在保護他!”
“此話怎講?”諸葛皇後著著太子。
“兒臣聽說那日父王念著三弟,特地命內侍往三弟府上去了一趟,送去了兩道禦膳房做的三弟一向愛吃的膳食,這才察覺到了三弟不在府中的異常。
兒臣還聽說事後,父王對三弟的去向憂心不已,明麵上追捕,暗中卻派了皇家暗衛先行一步去打探三弟下落,還讓皇家暗衛在找到三弟後,就直接留在三弟身邊保護他。”
諸葛皇後聽了雖然並不感到意外。但心裏也不是滋味。
她一個堂堂的正宮皇後,愣是連一個早已死去的人都比不上,她生的正宮嫡子,在帝王心中竟不如一個妃子生的兒子,這讓她情何以堪!
沉思半晌,諸葛皇後方才對蒼舒說:“在老三和你們之間,你父皇的心一向是偏的。你說得對,老三若是帶軍入了京,保不準你父皇真會把皇位直接給了他!”
“母後,那兒臣是不是該有所防備?”蒼舒試探道。
諸葛皇後看了他一眼,“我兒打算如何防備?難不成你想要弑父?”
蒼舒一聽,直接被嚇得跪到地上,冷汗直流,“母後,兒臣怎敢有這樣的心思!”
諸葛皇後卻不以為意,風輕雲淡道:“父慈子孝,首先得做父親的慈和,兒子才會孝順。父親不慈,兒子又哪來的孝!”
蒼舒仰頭,怔怔地望著諸葛皇後。諸葛皇後一身鳳袍,麵色端肅,威儀盡顯,此時在蒼舒的眼裏竟變得有些陌生。
仿佛看透了兒子的心思,諸葛皇後哂笑一聲,“你和老四都是本宮親生的兒子,本宮自然得先為你們兄弟倆打算。你是太子,學過帝王心術,應當知曉成者王、敗者寇的道理。若是老三做了皇帝,他可會容得下你和老四?”
蒼舒低下頭,深知諸葛皇後說的是實情。他和蒼北的兄弟情,早已經斷在了奪嫡之路上。日後如若蒼北上位,焉能有他的容身之地?!
蒼舒並非優柔寡斷之人,快速做出了決定,“兒臣願聽母後教誨!”
諸葛皇後抬頭望了望殿外的天空。空中陰雲密布,風雨欲來。或許,這天是該變一變了!
“舒兒,禦前侍衛副統領陳真是本宮安插進去的人,你去找他,讓他派可靠之人替你守好東宮,盯緊前朝。
京西營參將龐彪同你三舅父是莫逆之交,此人也得了我諸葛家諸多好處,他定會幫你。傳信給他,讓他整兵,以不變應萬變。
另外,這些年,你大舅父和你二舅父在朝中陸續收買了一些人,想辦法把宮中的守衛都換上我們的人。切記,一定要隱秘進行,勿讓人察覺端倪!
至於你父皇那裏,讓人看著就是。僅憑和妃和老十還翻不起什麽風浪。倒是淑妃、九皇子和安定侯府那邊,讓人盯著些。
還有,想辦法把玉璽換出來!”
蒼舒臉色一變,“玉璽?”
諸葛皇後點點頭,“隻要真的玉璽在你的手上,老三就算拿到了傳位詔書又能如何?隻要玉璽不真,那就是假的!”
“兒臣明白!多謝母後為兒臣謀劃!”蒼舒對諸葛皇後心服口服。
諸葛皇後眉眼間帶上笑意,“你是本宮親生的兒子,本宮自然得替你謀劃!隻有你好,本宮才能好!去安排吧!做好布局就行,不要急於出手,先看看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