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身在江南
家道中落,嫡女要賺錢 作者:墨涵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錦行雖然人在江南,心裏到底還是不安。
叛軍雖然距京城還遠,但是聽說蒼北的這支軍隊裝備精良,蒼北暗中還豢養了不少暗衛,與江湖中的一些邪派人士也有勾連,所以和朝廷的軍隊一時難分勝負,處於膠著狀態。
顧安鴻和顧安飛雖說被嚴二夫人接去了安定候府,京城之內到底比城郊安全,且安定候府也有不少身手好的護院,但戰事一日不結束,顧錦行的心始終都定不下來。
同時,她也有些記掛顧家三房,還有都軍侯府晏氏、商婉清,明家明竹君等人。
容秀郡主府又給嚴寶珠送了一些人過來,主要都是郡主府的護院,讓他們護著小郡主。容秀郡主還給嚴寶珠寫了一封信,也是叮囑她暫時不要回京。
據郡主府剛送來江南的這些人說,一路之上,各個城池都有許多逃難的流民。
因為世道動蕩,江南的幾個鏢局,暫時也不走鏢了,顧錦行也沒法再通過鏢局往京城裏送東西,隻寫了幾封信,從商翟留下的暗衛裏叫了一個人送回京城。
京城的鋪子和莊子顧錦行倒不擔心,不止有嚴鈺、嚴京在幫著照看,歐陽澄溪也留了一些人,而且歐陽澄溪在離京之前,就已經把京中的事務都安排好了。
所以,歐陽澄溪把手中的事務都交代給大管事陳東後,便帶著部分暗樓的人,直接從江南南下出海去了。
歐陽澄溪出海之後,陳東便時不時地拿著賬簿來找顧錦行。
“小姐,十萬石糧食已經籌好了,這是賬冊,您看一下,要沒問題的話,老奴就安排人陸續運走。”陳東畢恭畢敬地對顧錦行說。
歐陽澄溪在臨行前有交待,所有給朝廷軍隊運去的糧草,賬冊都拿給顧錦行過目。
顧錦行翻閱著手中的賬冊,心裏湧起一些古怪的想法。
她知道德昭帝給了歐陽澄溪皇商的身份,還賜下了“宋夏第一皇商”的匾額,而且德昭帝想必也許給了歐陽澄溪一些特權,不然,歐陽澄溪怎會甘心拿自己白花花的銀子買糧食供養朝廷軍隊?
要知道,歐陽澄溪花在買糧上的銀子可不是小數目。
顧錦行又把賬簿倒著往前翻了幾頁。十日前,剛送走十萬石糧,如今又是十萬石,從蒼北叛亂,朝廷發兵到現在,歐陽澄溪這裏已經送出去了四十萬石糧。
此外,還有大量治療外傷的藥材,等等,這銀子花得讓顧錦行都有些心驚肉跳。
想著那些白花花的像流水一樣用出去的銀子,顧錦行都難免替歐陽澄溪心疼,好在那些銀子不是她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這場戰事不盡早平息下去,生靈塗炭,經濟蕭條,隻怕有錢也無處花;或者萬一再激起民變、暴亂,再多的家財也有可能在一夜之間揮發,傾家蕩產。
顧錦行沉沉地歎了口氣,與其國破家亡,握在手裏的錢財留不住,倒不如捐出來給朝廷的軍隊買糧買藥,或者資助百姓,做些有意義的事。
這一刻,顧錦行自以為好像窺破了一點兒歐陽澄溪的想法。
反正,隻要宋夏朝在,隻要皇帝在,皇家給歐陽澄溪的皇商特權一時半會兒也收不回去,利用特權賺銀子,也是事半功倍的事。
所以,隻要有皇商這塊招牌,有德昭帝給的特權,這些花在幾十萬石糧草和大量藥材上的銀子,要在短時間內賺回來也並非難事。
想到這裏,顧錦行的心裏才好受了一些。
顧錦行核完賬薄,見每筆賬都無誤之後,便蓋下了歐陽澄溪留給她的印,把賬薄交還給陳東,讓他直接去辦。
明竹賢把友人救出來了。春娘被知府養在了外頭,就在明竹賢買的那個小院裏,成為了知府的外室。明竹賢把小院的房契一並交給了春娘。
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嚴寶珠和顧錦行又在一線天酒樓裏和明竹賢一同吃了飯。
那餐飯果然是明竹賢搶著買了單,花了將近一千兩銀子,隻因為明竹賢點的全都是酒樓裏最貴的菜。他們還叫了一壇酒,那是一線天酒樓的招牌酒,僅那壇酒就是一百兩銀子。
這幾日,嚴寶珠的心情明顯好得不得了。不止顧錦行看出了端倪,就連綠秀、綠玉兩個丫鬟也看出了嚴寶珠和明竹賢之間的那些心思。
綠秀和綠玉麵麵相覷,兩人不知道這事兒好不好,也不知道日後容秀郡主和郡馬知曉後會不會大發雷霆,可是嚴寶珠一向霸道慣了,兩個做婢子的也沒法去攔著主子。
於是,綠秀隻好忐忑不安地去問顧錦行,“顧小姐,我家小郡主和明大公子這樣,會不會不太好?”
聽了綠秀的話,顧錦行險些就笑了。但她還是忍著了,盡量讓自己的表情看起來認真、嚴肅一些。
“綠秀,其實你也能看見了,明大公子長得清俊,性子也溫和,還有才幹,不似那些紈絝子弟。而且明家也是世家,比起郡主府雖然要低一點,但也沒有低太多,明家也是有底蘊的。”
聽了顧錦行的話,綠秀點了點頭,她覺得顧錦行說的也是這道理。
顧錦行又說:“當然,這事兒最終還是要看郡主和郡馬的意思,不過呢,依我看,你也不必憂心,明大公子是謙謙君子,寶珠郡主也是守禮的人,我倒能向你擔保,他們不會亂來的。”
綠秀一聽紅了臉,嗔怪道:“顧小姐怎麽也沒個正經!不過,既然顧小姐這麽說了,那奴婢也就放心了!”
叛軍雖然距京城還遠,但是聽說蒼北的這支軍隊裝備精良,蒼北暗中還豢養了不少暗衛,與江湖中的一些邪派人士也有勾連,所以和朝廷的軍隊一時難分勝負,處於膠著狀態。
顧安鴻和顧安飛雖說被嚴二夫人接去了安定候府,京城之內到底比城郊安全,且安定候府也有不少身手好的護院,但戰事一日不結束,顧錦行的心始終都定不下來。
同時,她也有些記掛顧家三房,還有都軍侯府晏氏、商婉清,明家明竹君等人。
容秀郡主府又給嚴寶珠送了一些人過來,主要都是郡主府的護院,讓他們護著小郡主。容秀郡主還給嚴寶珠寫了一封信,也是叮囑她暫時不要回京。
據郡主府剛送來江南的這些人說,一路之上,各個城池都有許多逃難的流民。
因為世道動蕩,江南的幾個鏢局,暫時也不走鏢了,顧錦行也沒法再通過鏢局往京城裏送東西,隻寫了幾封信,從商翟留下的暗衛裏叫了一個人送回京城。
京城的鋪子和莊子顧錦行倒不擔心,不止有嚴鈺、嚴京在幫著照看,歐陽澄溪也留了一些人,而且歐陽澄溪在離京之前,就已經把京中的事務都安排好了。
所以,歐陽澄溪把手中的事務都交代給大管事陳東後,便帶著部分暗樓的人,直接從江南南下出海去了。
歐陽澄溪出海之後,陳東便時不時地拿著賬簿來找顧錦行。
“小姐,十萬石糧食已經籌好了,這是賬冊,您看一下,要沒問題的話,老奴就安排人陸續運走。”陳東畢恭畢敬地對顧錦行說。
歐陽澄溪在臨行前有交待,所有給朝廷軍隊運去的糧草,賬冊都拿給顧錦行過目。
顧錦行翻閱著手中的賬冊,心裏湧起一些古怪的想法。
她知道德昭帝給了歐陽澄溪皇商的身份,還賜下了“宋夏第一皇商”的匾額,而且德昭帝想必也許給了歐陽澄溪一些特權,不然,歐陽澄溪怎會甘心拿自己白花花的銀子買糧食供養朝廷軍隊?
要知道,歐陽澄溪花在買糧上的銀子可不是小數目。
顧錦行又把賬簿倒著往前翻了幾頁。十日前,剛送走十萬石糧,如今又是十萬石,從蒼北叛亂,朝廷發兵到現在,歐陽澄溪這裏已經送出去了四十萬石糧。
此外,還有大量治療外傷的藥材,等等,這銀子花得讓顧錦行都有些心驚肉跳。
想著那些白花花的像流水一樣用出去的銀子,顧錦行都難免替歐陽澄溪心疼,好在那些銀子不是她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這場戰事不盡早平息下去,生靈塗炭,經濟蕭條,隻怕有錢也無處花;或者萬一再激起民變、暴亂,再多的家財也有可能在一夜之間揮發,傾家蕩產。
顧錦行沉沉地歎了口氣,與其國破家亡,握在手裏的錢財留不住,倒不如捐出來給朝廷的軍隊買糧買藥,或者資助百姓,做些有意義的事。
這一刻,顧錦行自以為好像窺破了一點兒歐陽澄溪的想法。
反正,隻要宋夏朝在,隻要皇帝在,皇家給歐陽澄溪的皇商特權一時半會兒也收不回去,利用特權賺銀子,也是事半功倍的事。
所以,隻要有皇商這塊招牌,有德昭帝給的特權,這些花在幾十萬石糧草和大量藥材上的銀子,要在短時間內賺回來也並非難事。
想到這裏,顧錦行的心裏才好受了一些。
顧錦行核完賬薄,見每筆賬都無誤之後,便蓋下了歐陽澄溪留給她的印,把賬薄交還給陳東,讓他直接去辦。
明竹賢把友人救出來了。春娘被知府養在了外頭,就在明竹賢買的那個小院裏,成為了知府的外室。明竹賢把小院的房契一並交給了春娘。
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嚴寶珠和顧錦行又在一線天酒樓裏和明竹賢一同吃了飯。
那餐飯果然是明竹賢搶著買了單,花了將近一千兩銀子,隻因為明竹賢點的全都是酒樓裏最貴的菜。他們還叫了一壇酒,那是一線天酒樓的招牌酒,僅那壇酒就是一百兩銀子。
這幾日,嚴寶珠的心情明顯好得不得了。不止顧錦行看出了端倪,就連綠秀、綠玉兩個丫鬟也看出了嚴寶珠和明竹賢之間的那些心思。
綠秀和綠玉麵麵相覷,兩人不知道這事兒好不好,也不知道日後容秀郡主和郡馬知曉後會不會大發雷霆,可是嚴寶珠一向霸道慣了,兩個做婢子的也沒法去攔著主子。
於是,綠秀隻好忐忑不安地去問顧錦行,“顧小姐,我家小郡主和明大公子這樣,會不會不太好?”
聽了綠秀的話,顧錦行險些就笑了。但她還是忍著了,盡量讓自己的表情看起來認真、嚴肅一些。
“綠秀,其實你也能看見了,明大公子長得清俊,性子也溫和,還有才幹,不似那些紈絝子弟。而且明家也是世家,比起郡主府雖然要低一點,但也沒有低太多,明家也是有底蘊的。”
聽了顧錦行的話,綠秀點了點頭,她覺得顧錦行說的也是這道理。
顧錦行又說:“當然,這事兒最終還是要看郡主和郡馬的意思,不過呢,依我看,你也不必憂心,明大公子是謙謙君子,寶珠郡主也是守禮的人,我倒能向你擔保,他們不會亂來的。”
綠秀一聽紅了臉,嗔怪道:“顧小姐怎麽也沒個正經!不過,既然顧小姐這麽說了,那奴婢也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