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暖和了,襄南河麵上的薄冰也融化了,河麵上的船隻漸漸多了起來,在河岸碼頭和城內道路上,路人和行商也逐漸增多,襄州城變得越來越熱鬧。


    城內各家商鋪的生意也日漸興隆。


    除了錦記米鋪,襄州城裏還新開了一家珍味樓,一家“宋小黑鹵味”鹵味店,以及一間名為“錦年妝樓”的胭脂鋪子。


    這幾間鋪子的幕後主人也是顧錦行。


    自遂州的珍味樓營業後,襄州這是第二家珍味樓。


    珍味樓裏,有顧錦行從前世記憶中拿出來的十道招牌菜,也是她在前世最愛吃的菜,如毛氏紅燒肉、梅菜扣肉、水煮魚、辣子雞丁、糖醋排骨、蒜泥白肉……還加了一個毛血旺。


    其中,毛血旺這道菜,宋夏人簡直是聞所未聞,但一經推出,卻在酒樓裏大受歡迎。


    至於紅燒肉、扣肉、水煮魚、炒雞丁這幾道菜,宋夏民間也不是沒有,隻是由於做法不同,以及所用調料的原因,味道都遠遠不及顧錦行在前世吃過的那些味道。


    所以,她把自己的記憶搜羅了一遍,按照現有條件,每道菜重新整理出了一張菜譜。這些經過了改良的菜式,色香味果然有了大幅的提升,也都成了酒樓最受歡迎的菜品。


    酒樓的掌櫃姓寧,三十來歲,原是京城八珍樓的二掌櫃。後來,他因為一件瑣事,得罪了八珍樓的大掌櫃,被逐了出來。


    顧錦行曾經一度打算在京城裏開酒樓,在調查市場行情時,順便讓人查過他的底細,除了性情耿介,說話容易得罪人以外,倒也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所以,顧錦行在籌劃襄州的珍味樓時,就給歐陽澄溪送了一封信去,由歐陽澄溪的人出麵,替她把這個人請了過來做掌櫃。


    歐陽澄溪在珍味樓也入了三成的股,在襄州珍味樓開業的同時,京城珍味樓也在歐陽澄溪手下大管事陳慶的主持下開始籌備起來。


    再說顧錦行開在襄州的鹵味店鋪。顧小黑鹵味鋪子裏賣的鹵味食品,味道和京城什錦鹵味坊賣的鹵味是一樣的,因為用的都是同樣的鹵味方子。


    顧小黑鹵味店的掌櫃是宋誠。宋誠是在二月底,帶著柳梅和一雙兒女抵達襄州的。


    宋誠是襄州人氏,他的父親原是襄州一家綢緞鋪子的掌櫃。這家綢緞鋪子也賣成衣,宋誠的母親就是這家鋪子的繡娘。


    五年前,有一日,宋誠的父親帶著鋪子裏的幾個夥計去碼頭上送貨,鋪子裏隻有他母親一人在做事。這時,東家來到鋪子裏。


    宋誠的母親是一個秀才的女兒,從小識字,生得也文靜秀麗。東家好色,原本就垂誕掌櫃娘子的姿色,見鋪子裏再沒有別人,就動了色心。


    宋誠的母親生得文弱,掙紮不過,被當場強暴。這一幕正好被帶著夥計回店鋪的掌櫃撞上。


    宋誠的父親一怒之下,順手抄起店鋪櫃台上的一個大瓷罐,朝著東家的頭上砸去,瓷罐本就沉重,結果當場就把東家砸死了。


    宋誠之父以殺人罪被關進大牢。這家鋪子的東家和襄州知府有姻親關係,最後,宋誠的父親被以殺人罪判了斬立決。


    宋誠之父被斬首當日,宋母也在家中自縊身亡。


    十五歲的宋誠滿腔悲憤,安葬了父親和母親之後,就離開了襄州,一路北上到了京城。


    宋誠到了京城後,舉目無親,一時茫然不知所措,隨後又被人偷盜了隨身攜帶的盤纏,身無分文,流落到破廟中棲身。


    好在宋誠讀過書,到底不甘心就此淪落,正逢顧錦行的鋪子要招幾名跑腿的人,在街上貼出了告示。宋誠就抱著一線希望前去。


    顧錦行見他目光清正,又識字,還能幫著算賬,就留下了他。宋誠也因為做事勤奮,能吃苦,踏實認真,逐漸得到顧錦行的信任。


    後來,顧錦行創辦什錦鹵味坊,調了柳梅和春杏去做大管事。但是有些事情女子不方便出麵,而且每日還要給幾個連鎖店供貨,也需要能跑腿的人,就把宋誠調去鹵味坊任外管事。


    宋誠在什錦鹵味坊每天都要和柳梅打交道,兩人的年紀也差不多,一來二去,宋誠就對柳梅漸漸生出情愫。


    柳梅覺得宋誠是一個實在人,能吃苦耐勞,靠得住,也對他有了好感。


    兩人之間的情意也被顧錦行看在眼裏。


    顧錦行對下麵為她辦事的人一向大方,除了月銀,每年都有豐厚的紅包。雖然宋誠為她做事沒有幾年,但他平時一個人省吃儉用,也攢下了一些銀子。


    於是,得到顧錦行的允許後,宋誠給了聘禮,顧錦行給柳梅置辦了嫁妝,和錦瑟、錦芳、柳枝一樣,也走完了三媒六聘的程序,讓宋誠正式迎娶了柳梅。


    如今,兩人已經有了一雙龍鳳胎兒女。


    顧錦行開在襄州的鋪子,除了做生意,還要幫她打探安襄王府的動態,替她盯著蒼琨。所以,在考慮襄州鹵味店的管事人選時,顧錦行首先就想到了宋誠和柳梅夫婦。


    柳梅在顧錦行六歲時就開始跟著她,對她的忠心自不必說。宋誠又是襄州人。把他們放在襄州再好不過。


    而且柳梅在京城什錦鹵味坊裏做過管事,是顧錦行信任的人,手中有鹵味方子,對鹵味店的經營也有了經驗,更是不二人選。


    就這樣,顧錦行一封書信,把宋誠和柳梅一家人召回了襄州。


    顧錦行想起她在前世的電影和電視劇中聽到過的“宋小黑”這個名字,又想起柳梅剛生下龍鳳胎兒女,她在孩子滿月時曾去看過一眼,兩個小家夥的皮膚似乎都隨了宋誠,有些黑。


    顧錦行想著覺得好笑,就隨口給鹵味店取名為“宋小黑鹵味”,又讓顧青去做了一塊匾額,就掛在店鋪門的上方。


    鹵味店裏需要的鍋灶等各種用具,以及各種鹵味調料等,在宋誠和柳梅一家抵達襄州前,顧青就已經全部采買好了。


    宋誠的父母雖然都不在了,但是他們在襄州城裏留下了一座二進的宅子。宋誠離開後,宅子就一直空著無人住。


    一晃數年過去,屋子裏雖然已經積滿了灰塵,但是青磚黑瓦砌的房屋依然牢實,屋裏的家俱也都還能夠繼續使用。


    所以,宋誠一家回到襄州後,隻用了一天時間就安頓了下來。緊接著,第二日,顧小黑鹵味店就營業了。


    錦年妝樓胭脂鋪也營業了。第一批胭脂香露,各種香膏脂粉等,都是在京城趕製,並讓鏢局押運過來的,足足裝了五大馬車,相當於鋪子半年的存貨量。


    錦年妝樓則交給柳梅打理。考慮到柳梅還有兩個寶寶,顧錦行就在她和宋誠兩人的月例中增加了十兩銀子,用於請乳母和下人。


    話說在襄州城裏,背靠安襄王府的柳家,是地頭蛇一樣的存在。


    柳伯津讓人去查錦記米鋪的底細,除了查出顧錦行這個名字,還查出了珍味樓、顧小黑鹵味鋪和錦年妝樓這幾家店鋪都在顧錦行的名下。


    而錦記米鋪的掌櫃顧青,也被柳伯津的人多次看見在珍味樓、顧小黑鹵味店和錦年妝樓進出。


    柳家在襄州城裏除了有米鋪,同樣也有酒樓和胭脂鋪子。


    若是尋常的小酒家、小商鋪、小糧鋪,柳家倒也不會放在眼裏。隻要不波及到柳家的利益,柳伯津懶得去同那些不入流的商販計較。


    但是,不管是錦記米鋪,還是珍味樓和錦年妝樓,都給了柳伯津一種危機感。柳伯津有很敏銳的商業嗅覺,他直覺感到這幾家店鋪不同尋常。


    而且錦記米鋪如今竟成了襄州城的第二大米鋪。最大的米鋪是柳家的。


    柳家豈容其他商鋪扞動自己的地位。這時,被柳伯津派去打探顧錦行底細的人也回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道中落,嫡女要賺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涵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涵宸並收藏家道中落,嫡女要賺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