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軍奪取了蘇家橋,藍玉中軍選擇在此駐紮。戰爭不是慢節奏,所以在中軍到此後,藍玉立即召軍中將領議事,他要安排下一場戰爭。


    北軍則在張玉、朱能的指揮下退守固安,倚仗固安城來阻擋南軍前進。


    “今日那平安果然生猛,手中一杆長槍使的十分刁鑽。”朱能心有餘悸道。


    “是啊,不僅是平安,就是老將王弼,實力也不減當年啊。”張玉道。


    “接下來怎麽辦?固守在此倒是可以拖上一拖,也不知道殿下去哪了,我都沒主意了。”朱能道。


    “既然殿下讓我們保存實力,退守要塞,必然有其道理,你我隻要執行即可。先休整吧,我去看下今日戰損。”張玉說著,拿起佩劍離開。


    南軍帥帳。


    “藍帥,北軍戰力的確很強,我軍今日人數占優,估計戰損也是相當。”王弼率先開口。


    “平將軍,今日你親自與敵方戰將拚殺,有何感想?”藍玉問道。


    “回藍帥,敵將不可小覷。末將曾跟著燕王北征過,那朱能一身武藝,勇猛異常。”平安道。


    “今日你們混戰,是否發現這場戰鬥來的突然,並沒有排兵布陣。”藍玉道。


    “是的,我們與北軍相遇,平將軍一馬當先就衝了上去。敵方也是見麵衝鋒,並沒有什麽章法。”王弼道。


    “末將也很奇怪,就是燕王的王旗也沒有看到,難道燕王不在軍中?”平安道。


    “這也正是我擔心的問題,燕王不在軍中,那他能去哪?以我對他的了解,凡是有戰,他必排兵布陣,斷不會如此倉促拚殺。”藍玉道。


    “那我們接下來怎麽辦?”王弼問道。


    “在與不在我們都要破之,盡管我也不知他這樣做的目的,不過將士生來就是在戰場上廝殺的,我軍目標不變,進軍即可。”


    “不過單以前軍、中軍兩路,數量上不足以壓製北軍。為避免夜長夢多,把後軍也調上來吧,二十萬大軍壓進,任他朱棣就算有三頭六臂,也得慎重對待。”藍玉道。


    眾將領命離去,傳令兵已前往德州、真定傳帥令。而藍玉卻陷入了沉思。


    在朝廷大軍抵達之時,將帥突然離開不知所蹤,這本就是大忌。要知道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沒有主帥坐鎮指揮,什麽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可是朱棣不可能無緣無故離開,更不會是因為懼怕。到底什麽原因藍玉也琢磨不透。


    他倒是想過搬救兵,不過想法冒頭就被他否定了。哪有什麽救兵,如果有,朱棣也不可能裝瘋賣傻迷惑朝廷。


    而且現在大明有軍權的除朝廷外,也隻有戍邊藩王了。不過為數不多的幾位戍邊藩王沒有與朱棣交往甚密的,而且都遵王令戍守邊疆,斷不會起兵幫他。


    再說了,幫朱棣造反能有什麽好處,難道他會把造反的成果讓給自己?到頭來還不是藩王,弄不好還會被當成替罪羊。畢竟朱棣就是造反,他絕不會容忍其他藩王也手握重兵。


    思來想去,藍玉也沒想出個所以然。


    那麽朱棣此時在何方?


    隻見大寧的郊外,朱棣一身布衣,帶領一千餘人正行走在林間。遠處已出現簡陋卻高大的大寧城牆。


    沒錯,朱棣來大寧了。


    在藍玉二十萬大軍直逼北平之際,他跑大寧,難道是為了避難嗎?自然不是!


    記得之前咱們就說過,寧王朱權手下有一幫人,準確的說是一幫元人騎兵,作戰勇猛,是寧王得以縱橫疆場的王牌。


    朱棣此番前來,就是為了朵顏三衛。


    那麽他就不怕朱權直接將他拿下,送到朝廷嗎?


    不怕!因為朱棣了解他的這位弟弟,朱權不會這樣做。


    先不說朱權與朱允炆並無什麽叔侄感情,就是有,也比不上與他的兄弟之情。


    況且朱棣素來並沒有招惹朱權,反而逢年過節送上禮物。盡管朱權不願意與他一同謀反,可畢竟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也不至於落井下石。


    朱權是一個有骨氣的高傲之人,他斷不會因為朱棣與朱允炆的矛盾選隊站。因為朱棣打出的口號又不是謀朝篡位,至於朱允炆身邊有沒有奸臣,這不是自己操心的事兒,自己隻要守好大寧即可。


    再說了,朝廷也沒發文調他平亂或者捉拿朱棣不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才懶得管二人之間的恩怨。


    朱棣正是料到這些,他才大著膽子來大寧。能夠說服朱權與他起事更好,再不濟也得將朵顏三衛搞到手,哪怕用些特別手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瘋子在狂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瘋子在狂奔並收藏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