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岸邊,船隻收帆,緩緩利用慣性漂流。


    海岸上站滿了圍觀的人群,不過船隻並未停留上岸,而是沿海而上,到達長江口,再順著長江口直達京師。


    一路上,長江沿岸百姓駐足觀望。船上之人有家在岸邊的,也都翹首以盼,在人群中尋找著父母妻兒。


    到得京師碼頭,鄭和再次換上官服,這身衣服經過多次的穿著,已經有些破舊,不過這樣的破舊卻與鄭和黝黑的膚色相匹配,共同訴說著這兩年的艱難與不易。


    朱允炆早在七八天前就收到消息,鄭和的回京讓他稍緩了一口氣,這兩年來,他過的無比艱難。


    朱元璋的眼睛徹底看不見了,人也失了精神。在尚還清醒時,他將朱允炆叫到身邊,給了他一個錦盒。


    “打開吧,這是給你的。本來咱想著等咱百年後再給你,現在看來等不住了,有些事兒咱不忍心,隻能苦了你。”朱元璋無奈的說道。


    他這一生都不服輸,無論麵對多麽強大的敵人。就算是剛從鳳陽回京那些時日,他也自認可以掌控朝中大局。


    曆史的規則與人性的趨利避害給他上了生動的一課,不僅朝中的大臣抱團,就連自己的兒子也不再隱藏,赤裸裸有了爭位的動作。


    他們難道不怕自己了嗎?朱元璋躺在龍床上,疑惑不解的想著。此時他突然想起劉伯溫,想起那個留著一把山羊胡的世外高人。


    臨危不亂,掌控全局!這是朱元璋對這個名義上已逝老朋友、老下屬的評價。


    他在‘死前’留下一本書,世人傳說是天書。


    朱元璋聽到這個消息後,曾派錦衣衛在京師和青田找過,都沒有找到。


    後來老朱忽然想到,並不是他找不到這本書,而是劉伯溫極有可能有事要告訴他。因此,老朱密派蘇裏榮去青田,挖開了劉伯溫的墓。


    打開棺材板,果不其然如朱元璋所料,棺木中並無屍體,隻有一本書,書皮上赫然寫著‘奏大明新君’幾字。


    當蘇裏榮將這個消息報與朱元璋後,老朱這次沒有怒,反而欣慰笑了。


    “你這個老家夥,果然沒死啊。咱就說他胡維庸是何人,自以為是的跳梁小醜罷了,怎可能是你的對手。倒是你夠狠,借咱的手殺了那麽多人。”朱元璋自言自語道。


    “咱看過你這本書了,說實話要是你在咱跟前說這些話,咱早就將你一刀劈了。你個牛鼻子,挑唆咱兒孫。不過這次你的算盤打空了,咱是斷不會讓這本書留存的。”朱元璋道。


    他本想將此書一焚了之,可好幾次靠近爐火的手都停住了。還是留著吧,等自己死時將它帶進棺材。


    不過今日,他不得不佩服劉伯溫神機妙算,這本書不能再埋沒了,自己的兒子、孫子已經走到了這一步,他能怎麽辦?


    “皇爺爺,這是?”朱允炆接過書,疑惑道。


    “這是劉基留給你的,裏麵有你需要的東西,你好好看看吧。”朱元璋道。


    “劉基劉伯溫?他不是被胡維庸毒死了嗎?”朱允炆驚歎道。


    “哼哼,他會死?笑話!朝中那麽多能臣上將,咱想殺的都跑不掉,唯獨殺不了此人,你認為他會奈何不了一個小小的胡維庸。他沒死,隻是不想見咱罷了。”朱元璋道。


    朱允炆再一次被震驚,朱元璋、劉伯溫、藍玉、李善長......這些人都是如老狐狸一般存在,每個人都有秘密,卻都偽裝的很好,在他們麵前,朱允炆第一次感覺自己越來越渺小。


    “好了,你回去自己看吧,咱想睡一會兒。”朱允炆欲翻書查看,朱元璋抬手示意道。


    回到東宮,朱允炆屏退左右,將自己關在書房,翻開那本‘奏大明新君’。


    他對劉伯溫此人神交已久,後世也傳有很多關於劉伯溫的野史記載,因此朱允炆特別好奇這本書究竟有什麽秘密。


    剛開始的幾段字,就讓朱允炆毛骨悚然。


    “新君即位,伯溫叩賀!定號建文,然不過三載;北方紫氣,浩然南來......”


    朱允炆呆滯了,此人僅僅隻是凡人嗎?他一直相信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不過這種奇也頂多是超出科學理論,夾雜一些隱晦的玄妙。


    像劉伯溫這樣將建文帝的朝運推斷的如此準確,他不敢相信,如真有這樣的人,為何自己不為帝?


    其實朱允炆不知道的是,這樣的人才會深諳帝王氣運,他們可不會自大到能和帝王抗爭。就拿朱元璋來說,真要殺劉伯溫,他也躲不掉。


    再往下看,才是主文。書中談及如何防止靖難,提到了削藩,並且言及了現在分藩,以後朱家子孫遍布天下的弊端等等。


    再往後翻,則是對現在大明整體各方麵治理的見解,律法、經濟、農業等都有所敘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瘋子在狂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瘋子在狂奔並收藏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