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光著腳,拿著玉米。“酋長,此物是何東西?”鄭和心中已經有數,不過還是跟酋長確認道。


    “哦,這個是棒子,你們見過的,這一片都是,隻不過還沒有成熟。”酋長說道,指了指身邊田裏的翠綠。


    這些植物剛上岸時鄭和他們就見過,隻不過不認識罷了。


    說起來也怪朱允炆,他隻給鄭和畫了玉米的成品,卻忘記了玉米杆,以至於眾人狼在眼前卻不識狼。


    “此物有多少?”鄭和問道。


    酋長眼睛轉了轉,他立馬覺察到這是個機會。先前由於喝酒誤事,明人與他們互易,價格可是壓得很低,一件濫衫就換走一顆小珍珠。


    “這個嘛~”酋長故意拉長聲音,想著如何能把此物說的稀有些。不過不等他賣關子,就有人替他解答了。


    “棒子我們有的是,這玩意嫩的時候吃起來不錯,老了就不好吃了。都是些平民食用的東西罷了。此物可換?”跟在酋長身邊的衛士說道。


    他之前由於跟在酋長身邊喝酒,可是非常饞那些酒水,看明人對棒子感興趣,他多希望這個東西能換回酒水。


    珍珠總有撿拾完的,野獸飛禽也不一定能捕獲,隻有這個棒子,自己家裏就有很多,根本吃不完。


    此地炎熱靠海,野果、飛禽、動物、海魚等等,都可以果腹,根本不愁吃的,棒子也隻是他們在尚未完全成熟時食用,吃個新鮮罷了。


    “可換!不過我先要看看東西,再言貿易之事。”鄭和按捺住內心的激動,沉穩道。


    他是想換取玉米,但也不能讓人當冤大頭不是,此地尚且有連片種植,附近其他地方難道還會沒有?


    於是,本來急吼吼要開拔的艦隊再次按下了暫停鍵,那些商人再次下船,拿出東西等待交換;本地人迅速將這個消息傳開,沒換上中意物件的再次湧到海岸。


    由於換了第一個玉米孩童手中抱著鞋子,隻要是遇到的人都會問一嘴,很快,棒子易物的消息就傳了出去。於是乎,家家開始拿出‘沒用的棒子’。


    不大一會兒後,岸邊就堆了小山一般的玉米,金燦燦的煞是好看。


    這些東西商人可插不上手,都是鄭和一手操辦,將所有的玉米用絲綢、茶葉等物交易了過來。


    平常人家換取用物,值得一提的是,酋長等本地地位高的人都換了些美酒,也算各得所需吧。


    在經過四五天的貿易後,鄭和帶著整整兩大船的玉米離開阿丹。


    船上之人興奮不已,所有人都在盡情的喝著美酒,吃著烤肉,把玩著淘換來的珍珠。不過他們高興地不是眼前的物品,而是要返航了!


    是的,在經過一年多近兩年的航行,鄭和的艦隊開始了返航。


    雖然朱允炆口中的‘土豆’還未找到,不過好歹玉米找到了,而且帶著滿滿兩船的玉米漂泊在大海上也不安全,萬一被打翻豈不是前功盡棄。


    返航的路正如跟在明朝艦隊後麵的眾小國所預料的那樣,鄭和不再停留,也不會刻意繞著彎沿著海岸線走。


    用羅盤定好方向,船隊盡量走的直線,隻為能快些回到祖國的懷抱。


    在此期間,船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之前航行幾天,下麵的士卒船員就叫苦不迭,都想快些靠岸,慢慢走。


    現在卻嫌船長開的慢,一個月不靠岸都行。甚至偶爾有幾次因為風浪偏離航線,就遭到眾人的誹腹指責(當著麵不敢罵,小命在人家手裏握著)。


    風雨無阻,日夜兼程,在三個月後,艦隊到達了與明交好的占城。


    此地離大明不遠了,船上的人馬,包括鄭和帶回的各種動物都精疲力竭,再不停船休整一番怕是熬不下去,因此鄭和命令在此地作最後的休整。


    吃了飯、補了覺,喂了馬、換了衣。五日後,大船楊帆起航,這一次眾人昂首挺胸,精神煥發,各司其職,完全沒有了在海上漂泊時的懶散。


    那些跟在鄭和身後的效果使者、國主們齊聚主船,好奇的眺望著仍看不見的大明。


    因為有各國使者、國主,所以鄭和在占城休整期間就派出數艘小船,輕舟回朝,稟報艦隊歸來的事,也好讓朝廷做好接待外邦來人的準備。


    雖說都是小國,不過我中華向來是禮儀之邦,隻要是懷著善意的來客,都會以最高貴的禮儀接待,不論強大或弱小。這點哪怕是經過數千年的王朝更迭都不曾改變。


    旌旗漫卷,長槍在手,整個船隊浩浩蕩蕩全速前進。數日後,一片望不到頭的陸地出現在視線中,那是大明!


    船上的士卒、商人、水手都激動萬分,他們沒有想象中的手舞足蹈,而是冷靜地看著那片沃土,眼含熱淚,心中縱有千言萬語,這一刻俱化作三個字:‘回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瘋子在狂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瘋子在狂奔並收藏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