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有人管就是好
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 作者:瘋子在狂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就好,允炆啊,你要記住,這種事兒千萬不能跟任何人提起,就算是朝中大臣,也不要提,更不能將此事朝議。”朱元璋安頓道。
“可是不朝議,怎麽開采呢?”朱允炆有些不解。
“此礦隻可屯兵開采,無需朝議!”朱元璋道。
朱允炆這時才覺察到朱元璋對於鐵礦的重視程度。屯兵開采,這就如同備倭軍一樣,常年將銷聲匿跡,而且隻有絕對忠誠於朱家的人才可帶領這支隊伍。
由於朱元璋對此事的重視程度遠超朱允炆預期,並且在朱元璋仔細跟朱允炆說教後,朱允炆也明白了其中利害,可以說大孤山這座礦就是一個大金疙瘩,足以讓老實的人心生歹念,冒死爭搶。
爺孫倆將此事暫時放下,待後麵再從長計議。
“你不說咱還看不出來,朝中的政務本就繁忙,你又鼓搗了這些個事兒,可夠你忙的啊。先不說了,趕緊吃飯吧,年輕也要注意身體。”朱元璋關心的說道。
此時已到晚膳時間,朱允炆叫來內侍準備飯菜。
小文啟美美的睡了一覺,早已經醒來,咿咿呀呀的想要尋找太爺爺。
在朱元璋的要求下,李茹過來一起用膳,這是朱元璋特意安排的。
因為到現在,李茹的肚子也沒有反應,這可把朱元璋著急的不行,眼看孫子越來越忙,自己萬一哪天兩腿一蹬,這小子再不上心,朱家沒人可不行。
隨後小文啟也被朱元璋抱了過來,愛屋及烏,幹脆把劉馨兒與小文芷也叫了來一起用膳。按理說這是不合規矩的,不過規矩也是人定的,朱元璋說了,誰敢反駁。
再一看,就剩一個柳如煙了,想想自己孫媳也就三人,兩人都來了,把她一個撂下也不是個事兒,心裏肯定會想爺爺偏心,幹脆都來吧,就當吃個團圓飯,人多也熱鬧。
正好朱允炆也在,指不定努力努力,自己再添個重孫那就再好不過了。
一個大桌上,坐滿了朱允炆一家,三個女人平日裏相處的不錯,彼此都相熟。隻不過由於朱元璋的原因,三人之間並不多言,隻是瞅準機會伺候著朱元璋。
夾菜、盛飯、倒酒、擦胡子上的飯粒菜湯,再加上時不時的皇爺爺長、皇爺爺短,直哄得老爺子大笑不已。
“你們啊,別光哄咱開心,每人給咱再生個小重孫,這才是最重要的。到時候咱領著一幫小娃娃,想想都高興。”朱元璋樂道。
二人不言語,李茹與柳如煙臉色微紅,偷偷地瞄了眼朱允炆。
劉馨兒已經為人母,倒是沒什麽不好意思的,隻是含笑看著朱允炆,說了一些一定會生的話哄著朱元璋。
話說朱允炆也確實不厚道,這幾個月忙的連媳婦都沒碰過。他自己被三女看的發毛,不禁想起了一個段子。
一男的對老婆說:“媳婦兒你看,這個男的真不是個東西,玩了人家女的這麽久,竟然不娶人家。”
媳婦看了他一眼說:“你更不是個東西,都娶回家了,也不玩。”
朱允炆不由的在心裏想著,自己在三女心中是不是也是這樣的。
一頓飯除了朱允炆蒙聲幹飯外,其他四人,不,應該說是六人,畢竟把咱們的小文啟、文芷也要算上,都很高興。
用完晚膳,朱元璋就在內侍的伺候下,坐上軟轎離開了。
這是今年入冬後朱允炆特意安排的,眼瞅著天氣寒冷,朱元璋又是個不服老的要強性子,萬一凍著或者摔著可就不好了。
因此朱允炆特意與朱元璋磨了許久,最後甚至搬出小文啟道:“皇爺爺,您想想,文啟那麽黏您,這萬一您要是受寒了,是不是就抱不了重孫了,文啟還不天天哭鬧。”
朱元璋一聽這話,才不再堅持,他也知道朱允炆是孝心,不過他自己就是過不去這個坎,總覺得坐轎子顯得自己真的老了。
不過坐習慣後,他反而不願意走路了。上了年紀,以前南征北戰留下的頑疾本就讓他痛苦,要是多走一陣,腿就酸疼的不行。
現在好了,轎子軟和又擋風,自己隨時都可以眯一會兒,還不用受腿疼的罪。而且最主要的是他想看重孫就可以看重孫,要不然寒氣帶到孩子身上可不好。
時候尚早,朱元璋沒有睡意,因此吩咐去了郭惠妃處,他喜歡往這裏跑的原因隻有他自己知道,那就是尋找一點馬皇後的味道,畢竟郭惠妃算是馬皇後的妹子。
“還是允炆這孩子想的周到,自己以前怎麽就不知道坐轎子呢,這可比騎馬舒服多了。”朱元璋下了轎子,郭惠妃忙上前攙扶,他嘟囔著說道。
“那是,皇太孫本就是個孝順的孩子,也隻有他說的您才聽,我們誰再能勸的動您呢。”郭惠妃笑道。
“本來咱也沒啥可留戀的了,想著哪天過去陪你姐姐。北元被咱給滅了,重孫也有了,允炆再鍛煉鍛煉就可以獨當一麵了。可這孩子偏偏又說了還能讓天下百姓吃飽的法子,咱這一輩子為得不就這個事兒嗎,這讓咱心裏又活泛了,竟然舍不得死了,嗬嗬”朱元璋笑著說道。
郭惠妃拉著朱元璋的手,回道:“您啊,又胡說了,小心我告訴皇太孫。”
朱元璋大笑道:“哈哈哈,你啥時候又換人了。當年你動不動就威脅咱,說要跟你姐姐告狀。如今又換了咱孫子,看來咱這輩子還是有人能管得住的。”
“有人管還不好,姐姐那是愛慕您,皇太孫孝順您,他們都是關心才管的,哪像我,沒人管沒人顧的。”郭惠妃撒著嬌說道。
“哈哈,你啊,還真是沒變,當年就是這個樣子。”朱元璋說著,伸手摟住郭惠妃的腰肢。
郭惠妃順勢輕靠在朱元璋的肩膀上。兩人回憶了以前的點點滴滴,如農家老夫婦那樣說著家長裏短,在燭火的映照下甚為溫馨。
“可是不朝議,怎麽開采呢?”朱允炆有些不解。
“此礦隻可屯兵開采,無需朝議!”朱元璋道。
朱允炆這時才覺察到朱元璋對於鐵礦的重視程度。屯兵開采,這就如同備倭軍一樣,常年將銷聲匿跡,而且隻有絕對忠誠於朱家的人才可帶領這支隊伍。
由於朱元璋對此事的重視程度遠超朱允炆預期,並且在朱元璋仔細跟朱允炆說教後,朱允炆也明白了其中利害,可以說大孤山這座礦就是一個大金疙瘩,足以讓老實的人心生歹念,冒死爭搶。
爺孫倆將此事暫時放下,待後麵再從長計議。
“你不說咱還看不出來,朝中的政務本就繁忙,你又鼓搗了這些個事兒,可夠你忙的啊。先不說了,趕緊吃飯吧,年輕也要注意身體。”朱元璋關心的說道。
此時已到晚膳時間,朱允炆叫來內侍準備飯菜。
小文啟美美的睡了一覺,早已經醒來,咿咿呀呀的想要尋找太爺爺。
在朱元璋的要求下,李茹過來一起用膳,這是朱元璋特意安排的。
因為到現在,李茹的肚子也沒有反應,這可把朱元璋著急的不行,眼看孫子越來越忙,自己萬一哪天兩腿一蹬,這小子再不上心,朱家沒人可不行。
隨後小文啟也被朱元璋抱了過來,愛屋及烏,幹脆把劉馨兒與小文芷也叫了來一起用膳。按理說這是不合規矩的,不過規矩也是人定的,朱元璋說了,誰敢反駁。
再一看,就剩一個柳如煙了,想想自己孫媳也就三人,兩人都來了,把她一個撂下也不是個事兒,心裏肯定會想爺爺偏心,幹脆都來吧,就當吃個團圓飯,人多也熱鬧。
正好朱允炆也在,指不定努力努力,自己再添個重孫那就再好不過了。
一個大桌上,坐滿了朱允炆一家,三個女人平日裏相處的不錯,彼此都相熟。隻不過由於朱元璋的原因,三人之間並不多言,隻是瞅準機會伺候著朱元璋。
夾菜、盛飯、倒酒、擦胡子上的飯粒菜湯,再加上時不時的皇爺爺長、皇爺爺短,直哄得老爺子大笑不已。
“你們啊,別光哄咱開心,每人給咱再生個小重孫,這才是最重要的。到時候咱領著一幫小娃娃,想想都高興。”朱元璋樂道。
二人不言語,李茹與柳如煙臉色微紅,偷偷地瞄了眼朱允炆。
劉馨兒已經為人母,倒是沒什麽不好意思的,隻是含笑看著朱允炆,說了一些一定會生的話哄著朱元璋。
話說朱允炆也確實不厚道,這幾個月忙的連媳婦都沒碰過。他自己被三女看的發毛,不禁想起了一個段子。
一男的對老婆說:“媳婦兒你看,這個男的真不是個東西,玩了人家女的這麽久,竟然不娶人家。”
媳婦看了他一眼說:“你更不是個東西,都娶回家了,也不玩。”
朱允炆不由的在心裏想著,自己在三女心中是不是也是這樣的。
一頓飯除了朱允炆蒙聲幹飯外,其他四人,不,應該說是六人,畢竟把咱們的小文啟、文芷也要算上,都很高興。
用完晚膳,朱元璋就在內侍的伺候下,坐上軟轎離開了。
這是今年入冬後朱允炆特意安排的,眼瞅著天氣寒冷,朱元璋又是個不服老的要強性子,萬一凍著或者摔著可就不好了。
因此朱允炆特意與朱元璋磨了許久,最後甚至搬出小文啟道:“皇爺爺,您想想,文啟那麽黏您,這萬一您要是受寒了,是不是就抱不了重孫了,文啟還不天天哭鬧。”
朱元璋一聽這話,才不再堅持,他也知道朱允炆是孝心,不過他自己就是過不去這個坎,總覺得坐轎子顯得自己真的老了。
不過坐習慣後,他反而不願意走路了。上了年紀,以前南征北戰留下的頑疾本就讓他痛苦,要是多走一陣,腿就酸疼的不行。
現在好了,轎子軟和又擋風,自己隨時都可以眯一會兒,還不用受腿疼的罪。而且最主要的是他想看重孫就可以看重孫,要不然寒氣帶到孩子身上可不好。
時候尚早,朱元璋沒有睡意,因此吩咐去了郭惠妃處,他喜歡往這裏跑的原因隻有他自己知道,那就是尋找一點馬皇後的味道,畢竟郭惠妃算是馬皇後的妹子。
“還是允炆這孩子想的周到,自己以前怎麽就不知道坐轎子呢,這可比騎馬舒服多了。”朱元璋下了轎子,郭惠妃忙上前攙扶,他嘟囔著說道。
“那是,皇太孫本就是個孝順的孩子,也隻有他說的您才聽,我們誰再能勸的動您呢。”郭惠妃笑道。
“本來咱也沒啥可留戀的了,想著哪天過去陪你姐姐。北元被咱給滅了,重孫也有了,允炆再鍛煉鍛煉就可以獨當一麵了。可這孩子偏偏又說了還能讓天下百姓吃飽的法子,咱這一輩子為得不就這個事兒嗎,這讓咱心裏又活泛了,竟然舍不得死了,嗬嗬”朱元璋笑著說道。
郭惠妃拉著朱元璋的手,回道:“您啊,又胡說了,小心我告訴皇太孫。”
朱元璋大笑道:“哈哈哈,你啥時候又換人了。當年你動不動就威脅咱,說要跟你姐姐告狀。如今又換了咱孫子,看來咱這輩子還是有人能管得住的。”
“有人管還不好,姐姐那是愛慕您,皇太孫孝順您,他們都是關心才管的,哪像我,沒人管沒人顧的。”郭惠妃撒著嬌說道。
“哈哈,你啊,還真是沒變,當年就是這個樣子。”朱元璋說著,伸手摟住郭惠妃的腰肢。
郭惠妃順勢輕靠在朱元璋的肩膀上。兩人回憶了以前的點點滴滴,如農家老夫婦那樣說著家長裏短,在燭火的映照下甚為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