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一心為了百姓
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 作者:瘋子在狂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在建朝後發行大誥、打擊欺壓百姓的惡霸,嚴刑峻法,整治貪腐,洪武皇帝嗜殺的名聲早已在外,這樣做無非就是讓老百姓生活的更好一點。
都說朱元璋創下了許多嚴苛的律法,又用錦衣衛形成個人的生殺權力,一個案件往往株連數以萬計,可如果仔細研究,就會發現他雖然殺的多,卻沒有對平民百姓動過手。
相反的,他還廣開百姓上告之路,發大誥,允許百姓進京申冤。又采納了朱允炆的建議,進行土地稅收改革,這些都是在想方設法讓百姓受益,讓他們少受欺壓,有個安穩生活。
讓天下百姓有飯吃聽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上加難。
戰爭、天災、貪官汙吏剝削、地主士紳壓迫無不影響著百姓的飯碗,朱元璋隻有一人,他管不來這麽多事,也管不了這麽多人,他自己也知道在他看不見的地方,還有許多人在生存的泥潭裏苦苦掙紮。
但是,他無能為力,隻有通過殺戮來警示那些欺壓百姓的人,通過祈禱來乞求上天風調雨順,通過不斷遠征來阻卻敵人踐踏百姓家園。
這些他都做了,也做得很好,可是百姓的生活依舊很難,朱元璋終於感到了無力,在自然的發展規律下,他認輸了,低下了高昂的頭顱,帶著遺憾等待著生命的結束。
現在,他的孫子,竟然對他說有畝產千斤,而且還易種植、抗災強的東西,如果真是那樣,不出五年,大明將無人再餓著肚子。
他要是多活幾年,指不定有幸也能目睹人人安居樂業的場景,那麽在這個世界上他將不再有什麽遺憾了。
“孫兒去年不是在浙地抓了一批弗朗機人嗎,他們漂洋過海,到過許多國家,是他們告訴我的。”朱允炆謊稱道。
“這樣啊,那些人可信不可信,他們不會騙你吧。”朱元璋有些緊張的問道。
“不會,他們人還在我手裏,孫兒準備讓人出發的時候帶上他們,要是真的,我就留他們一命,要是騙咱們,那就把他們扔海裏喂魚。”朱允炆哄著朱元璋說道。
不過他原本也是打算讓鄭和帶上這些弗朗機人,畢竟他們走過遠路,也親曆過大風大浪,當個免費的向導也是不錯,況且自己也對大致的路線知道,圖都準備好了。也不怕那些人耍小聰明。
“喂魚有些便宜他們了,敢拿這事兒騙咱,直接帶回來,咱要活剮了他!”朱元璋惡狠狠的說道。
朱允炆聽得一個激靈,這老爺子真是暴躁,動不動就剮人,想想都讓人頭皮發麻。
“那你還墨跡啥,咱聽說那些船早都修整好了,趕緊的讓出發啊。”朱元璋忽然想到前些日子有朝臣跟他匯報,說船修好後就放著未動。
“皇爺爺,不是孫兒不想早行動,而是茫茫大海,又是遠航,一路上凶險異常,必須要保證船的質量,因此還得再檢查一番。要不然還沒到地方,就被風浪卷入海底,咱們豈不是白忙活了。”
“而且咱們要去他國,誰知道那些人歡不歡迎,萬一遇上不講理的,不給東西,豈不是還得把他打服,要不然白跑一趟。所以孫兒這不就在加緊製造武器,準備年後就出發。”朱允炆解釋道。
“哦,這樣啊,那你可得上上心,抓點兒緊,這是大事,不能耽擱咯。”朱元璋不放心的叮囑道。
“皇爺爺放心,孫兒明白。”朱允炆答道。
“還有一件事,孫兒隻是有個想法,想聽聽皇爺爺的您的意見。”朱允炆道。
“啥事兒?”朱元璋問道。
“孫兒想用十四叔轄內的一處荒地,這不是怕十四叔多心,所以先跟您這邊通個氣。”朱允炆道。
“你想幹啥,允炆呐,借用倒是沒什麽關係,但可不能隻借不還,再說那地方天寒地凍的,人煙稀少,你要地幹啥?”朱元璋不解的問道,同時心裏也在嘀咕,是不是這小子又想著削藩了,因此他直接說了‘借用’二字,也是先亮明自己的態度,打消朱允炆的一些念頭。
“皇爺爺誤會了,孫兒不是想對十四叔做什麽,而是在大寧範圍內,有一處叫大孤山的地方,此地有鐵礦,而且是整座山都是鐵。”朱允炆怕朱元璋多想,因此直接說道。
“哦,有鐵啊,什麽?有鐵?”朱元璋一時沒反應過來,當他意識到鐵礦的時候,震驚說道。
“是的,皇爺爺,是露天鐵礦,而且儲量十分豐富。”朱允炆肯定的答道。
“此事還有誰知道?”朱元璋警惕的問道。
“沒人知曉,隻有孫兒知道,就想著跟您先商量商量。”朱允炆答道,他覺得朱元璋的反應有些強烈了。
其實這是朱允炆不了解,鐵有多重要稀缺。
糧食現在值錢吧,可鐵比糧食要值錢多了,許多人家做飯都用的陶,哪有什麽鐵器。尤其在草原,一個鐵鍋可是能換一頭壯牛的。
還有一點,鐵在此時不僅僅是生活物資,最主要的還是戰略物資。有一個鐵礦,就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出武器裝備,還可以換取大量錢財,裝備一支數十萬的軍隊輕而易舉。
要是被白教那樣的異心之徒利用,或者讓草原上的人發現,不出幾年,必然會有掀翻大明的實力和底氣。所以朱元璋才會如此緊張。
都說朱元璋創下了許多嚴苛的律法,又用錦衣衛形成個人的生殺權力,一個案件往往株連數以萬計,可如果仔細研究,就會發現他雖然殺的多,卻沒有對平民百姓動過手。
相反的,他還廣開百姓上告之路,發大誥,允許百姓進京申冤。又采納了朱允炆的建議,進行土地稅收改革,這些都是在想方設法讓百姓受益,讓他們少受欺壓,有個安穩生活。
讓天下百姓有飯吃聽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上加難。
戰爭、天災、貪官汙吏剝削、地主士紳壓迫無不影響著百姓的飯碗,朱元璋隻有一人,他管不來這麽多事,也管不了這麽多人,他自己也知道在他看不見的地方,還有許多人在生存的泥潭裏苦苦掙紮。
但是,他無能為力,隻有通過殺戮來警示那些欺壓百姓的人,通過祈禱來乞求上天風調雨順,通過不斷遠征來阻卻敵人踐踏百姓家園。
這些他都做了,也做得很好,可是百姓的生活依舊很難,朱元璋終於感到了無力,在自然的發展規律下,他認輸了,低下了高昂的頭顱,帶著遺憾等待著生命的結束。
現在,他的孫子,竟然對他說有畝產千斤,而且還易種植、抗災強的東西,如果真是那樣,不出五年,大明將無人再餓著肚子。
他要是多活幾年,指不定有幸也能目睹人人安居樂業的場景,那麽在這個世界上他將不再有什麽遺憾了。
“孫兒去年不是在浙地抓了一批弗朗機人嗎,他們漂洋過海,到過許多國家,是他們告訴我的。”朱允炆謊稱道。
“這樣啊,那些人可信不可信,他們不會騙你吧。”朱元璋有些緊張的問道。
“不會,他們人還在我手裏,孫兒準備讓人出發的時候帶上他們,要是真的,我就留他們一命,要是騙咱們,那就把他們扔海裏喂魚。”朱允炆哄著朱元璋說道。
不過他原本也是打算讓鄭和帶上這些弗朗機人,畢竟他們走過遠路,也親曆過大風大浪,當個免費的向導也是不錯,況且自己也對大致的路線知道,圖都準備好了。也不怕那些人耍小聰明。
“喂魚有些便宜他們了,敢拿這事兒騙咱,直接帶回來,咱要活剮了他!”朱元璋惡狠狠的說道。
朱允炆聽得一個激靈,這老爺子真是暴躁,動不動就剮人,想想都讓人頭皮發麻。
“那你還墨跡啥,咱聽說那些船早都修整好了,趕緊的讓出發啊。”朱元璋忽然想到前些日子有朝臣跟他匯報,說船修好後就放著未動。
“皇爺爺,不是孫兒不想早行動,而是茫茫大海,又是遠航,一路上凶險異常,必須要保證船的質量,因此還得再檢查一番。要不然還沒到地方,就被風浪卷入海底,咱們豈不是白忙活了。”
“而且咱們要去他國,誰知道那些人歡不歡迎,萬一遇上不講理的,不給東西,豈不是還得把他打服,要不然白跑一趟。所以孫兒這不就在加緊製造武器,準備年後就出發。”朱允炆解釋道。
“哦,這樣啊,那你可得上上心,抓點兒緊,這是大事,不能耽擱咯。”朱元璋不放心的叮囑道。
“皇爺爺放心,孫兒明白。”朱允炆答道。
“還有一件事,孫兒隻是有個想法,想聽聽皇爺爺的您的意見。”朱允炆道。
“啥事兒?”朱元璋問道。
“孫兒想用十四叔轄內的一處荒地,這不是怕十四叔多心,所以先跟您這邊通個氣。”朱允炆道。
“你想幹啥,允炆呐,借用倒是沒什麽關係,但可不能隻借不還,再說那地方天寒地凍的,人煙稀少,你要地幹啥?”朱元璋不解的問道,同時心裏也在嘀咕,是不是這小子又想著削藩了,因此他直接說了‘借用’二字,也是先亮明自己的態度,打消朱允炆的一些念頭。
“皇爺爺誤會了,孫兒不是想對十四叔做什麽,而是在大寧範圍內,有一處叫大孤山的地方,此地有鐵礦,而且是整座山都是鐵。”朱允炆怕朱元璋多想,因此直接說道。
“哦,有鐵啊,什麽?有鐵?”朱元璋一時沒反應過來,當他意識到鐵礦的時候,震驚說道。
“是的,皇爺爺,是露天鐵礦,而且儲量十分豐富。”朱允炆肯定的答道。
“此事還有誰知道?”朱元璋警惕的問道。
“沒人知曉,隻有孫兒知道,就想著跟您先商量商量。”朱允炆答道,他覺得朱元璋的反應有些強烈了。
其實這是朱允炆不了解,鐵有多重要稀缺。
糧食現在值錢吧,可鐵比糧食要值錢多了,許多人家做飯都用的陶,哪有什麽鐵器。尤其在草原,一個鐵鍋可是能換一頭壯牛的。
還有一點,鐵在此時不僅僅是生活物資,最主要的還是戰略物資。有一個鐵礦,就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出武器裝備,還可以換取大量錢財,裝備一支數十萬的軍隊輕而易舉。
要是被白教那樣的異心之徒利用,或者讓草原上的人發現,不出幾年,必然會有掀翻大明的實力和底氣。所以朱元璋才會如此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