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收藥
帶著隨身空間重生70年代 作者:江中燕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初秋午後的陽光透過濃密鬆樹枝葉的縫隙,在小路上灑下大片斑駁晃動的光斑。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慵懶的、混合著塵土和青草氣息的安靜。江奔宇靠著路邊空地上一棵粗壯的老鬆樹根坐著,背抵著粗糙的樹皮,百無聊賴地撕扯著幾片枯黃的草葉。他時不時抬手看表,那原本沉穩清晰的秒針走動聲,在此刻仿佛變成了時光沙漏的加速版,一格一格地跳動,都在提醒著他流逝的分秒。等待的焦灼像一隻小蟲,在胸腔裏無聲地啃噬。
正當他被這份空寂與漫長折磨得有些昏昏欲睡時,耳朵捕捉到一陣由遠及近的、沉悶而富有節奏的聲響——吱呀、吱呀、吱呀……伴隨著沉重的摩擦聲,像是某種古老的樂章。他下意識站起來挺直腰背,循聲望去。
目力所及之處,蜿蜒的土路上,一列隊伍緩緩顯現:那是一支由簡陋板車組成的運輸隊,遠看如同一隻笨拙的土黃色蜈蚣在蠕動。每輛車都由兩幾個黝黑結實的漢子吃力地推拉著,板車的輪子碾過浮土,發出持續的呻吟。板車上,整齊地碼放著一種製式的、結實的藤條筐。筐裏的東西被蓋布遮著大半,但露出的邊緣能清晰地看到形狀各異的根莖,黃褐色、棕黑色、灰白色交錯著,空氣中也開始若有若無地彌散開一股複合的味道——幹燥泥土的腥氣、植物根莖的生澀清苦、以及一種類似菌類的獨特氣息——那是堆積如山的藥材特有的氣味。
推車的人顯然也看到了樹下靜坐的江奔宇。領頭的那位正是上次約定的藥材攤主——一位臉龐溝壑縱橫、身板卻依然硬朗的老者,他眼神銳利,即使在費力拉車時也一直留意著前方。辨認出江奔宇後,他原本疲憊的臉上露出一絲輕鬆,隨即朝著身後的族人低吼了兩句什麽。隊伍仿佛被注入了強心針,沉悶的車輪聲陡然加快了幾分,吱呀聲也變得密集起來,“蹬蹬蹬”的腳步踩在塵土上,揚起一片淡黃色的塵煙。
不一會兒,車隊就吭哧吭哧地停在了樹蔭下。“籲……”老人長籲一口氣,直起腰,用粗糙的大手抹了一把額頭上滾落的熱汗,走到江奔宇麵前,聲音略帶喘息,眼中帶著明顯的歉意和一絲不易察覺的忐忑:“同誌!我們……我們沒遲到吧?實在是這貨……太多太沉了,路不好走,才拖了點後腿。家家戶戶收攏起來,每戶少的幾百斤,多的……”他頓了頓,抬眼再次確認似的看著江奔宇的臉色,才有些遲疑地追問:“同誌,這麽多貨,你……你真能吃下?我們村這點家底兒,可都在這兒了。”
江奔宇早已站起身,拍了拍屁股後沾的土和草屑,臉上綻出一個安撫的、甚至有些急切的笑容,連聲道:“沒事!來了就好!真來了就好!辛苦大家了!”他眼光掃過那長長一隊滿載的板車,心中其實也是震動不小,“咱們別耽擱,這就開始吧?”
“哎!好!好啊!”藥材攤主老丈臉上愁雲頓散,立刻轉身對族人吆喝著張羅起來,又回頭對江奔宇解釋,帶著點憨厚的自豪:“同誌放心,我們照你說的,都提前分好了!喏,這一筐是三七,這一筐是黃連,那邊幾筐都是茯苓……清清楚楚的!”
“行!好!”江奔宇點點頭,目光落在那些藤條筐上。
然而,接下來的一幕卻讓他愕然了。隻見攤主老爺子似乎全然沒理解“分類處理”的精髓,他指揮著兩個後生,手腳麻利地將標注著“三七”和“茯苓”的兩隻筐直接垂直疊放了起來!然後,在江奔宇完全沒反應過來的目光注視下,他們熟練地抬起一根沉甸甸的木杆秤——那秤砣比拳頭還大——鉤子穿過疊放兩筐的提手,由最壯實的兩個漢子齜牙咧嘴地抬起那根粗長的扁擔秤杆!秤砣的繩索在杆子上吱吱滑動著尋找平衡點,直到最終穩住。攤主老丈眯著眼湊過去看杆星,隨即中氣十足地報出一個數字,旁邊立刻有個人捧著個小本子飛快記下重量。
江奔宇徹底愣住了,嘴巴張了張,最終沒說出話。他看著他們重複著這不可思議的操作:疊筐、抬秤、稱重、記錄——對象竟然是所有不同品種、單價本該有別的三七、黃連和茯苓!仿佛這三樣價值迥異的藥材在他眼裏都是同一堆需要計算總份量的土疙瘩。
“同誌!”攤主老丈終於完成了所有的稱量,搓著手,拿著小本子上的數字,帶著點農民式的精明和一點點算計後的心虛說:“十筐多點,加起來總共五百二十一斤整!咱說好的,統一價,三塊五毛錢一斤!那總價就是……呃……”他掰著粗壯的手指,眉頭緊鎖,顯然這筆數目稍顯複雜的賬對他有些吃力。
這時,一旁剛回過神來的江奔宇,腦中閃電般進行了心算:“521乘以3.5……”幾乎是脫口而出:“1823.5元。”他的語氣裏還帶著點難以置信。
攤主猛地一拍大腿,臉上褶子都笑開了花:“對對對!沒錯!俺在家扒拉算盤珠子也是這數兒!同誌你這腦子真靈光!”至此,江奔宇才像被雷劈中般豁然開朗——原來這位實誠的老爺子和他的鄉親們,從一開始理解的“三塊五一斤”,壓根就不是按藥材品種分類計價的“單價”,而是把這堆混雜的不同藥材完全視作一個整體,統貨統價!收購價不低於五六塊一斤的黃連?幾塊甚至十幾塊一斤的三七?三塊多一斤的茯苓?在他們樸素的交易認知裏,都統一簡化成了那個約定的大宗價格:三塊五!這巨大信息的落差讓他一時啞然失笑,心底湧上一絲無奈,但又帶著莫名的觸動。這些純樸得近乎執拗的村民,他們的算盤打得如此簡單直接。
江奔宇不再多說,直接摘下肩上的挎包——那是個半舊不新、結實耐用的帆布包,蹲下身,利落地拉開拉鏈。隻見裏麵碼放著一遝遝齊整的鈔票,絕大多數是青灰色的十元“大團結”,但最上麵顯眼地放著一遝嶄新的深藍色紙張——那是罕見的百元大鈔!他開始動作熟練地點數,手指在嶄新的紙鈔邊緣快速撚過,發出細碎清脆的刷刷聲。點夠數目,他將一大疊錢遞給攤主老丈:“老丈,這是十八張一百的,兩張十塊的,一張五塊的,攏共一千八百二十五塊整。您當麵點點清楚。”
攤主伸出布滿老繭和汙垢的雙手,小心翼翼、無比鄭重地接過這筆巨款,那厚厚的觸感讓他呼吸都有些急促。他走到光線稍好的地方,也顧不上形象,直接吐了口唾沫在指頭上,一張一張地撚開來數,口中念念有詞,每數過一張,眼中激動的光芒就盛一分。數完最後一張五元鈔票,他長舒一口氣,臉上堆滿了感激:“是是是,同誌,沒錯!正正好!哎呀,多給了一點……”他立刻從自己腰間一個油亮的小布袋裏翻撿著零錢,“我找你一塊五!”
“別!老丈,千萬別找!”江奔宇趕緊伸手攔住他,“這點零頭甭計較了,大家裝車拉貨辛苦了,買幾斤鹽也是好的!”語氣不容置疑。
攤主老丈一怔,臉上的皺紋更深了,那是純粹的、不好意思的笑容:“哎呀!那……那怎麽好意思啊!這不成白占便宜了麽?”他搓著手,顯得有些局促,但看到江奔宇堅決的神情,立刻爽快地說:“這樣!同誌!你這人仁義!俺們不能白拿!一會兒俺們幫你把這小山包似的藥材都搬上車!人多,三兩下的事兒!”他拍著胸脯保證。
“呃,不用!真不用麻煩大夥兒再費力搬!”江奔宇連忙擺手拒絕,看著那些堆在地上像小山丘般的各色藥材筐,提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要求:“老丈,您真想幫忙,就這樣:您帶人幫我把這三種藥材——三七、黃連、茯苓——分門別類,直接倒出來,分別攤開堆放在這塊地上的厚墊子上就行!不用再挪車裝了。”
“呃?”攤主聞言一愣,滿是困惑地瞪大了眼,仿佛沒聽清:“就……就把筐裏的東西倒出來?堆地上?就這?同誌,你這是……”
江奔宇耐心解釋道:“對!倒出來,分開堆著就行!一會兒我們自己有人會過來重新打包,你們這樣用藤條筐原樣碼著……不合適運輸。”他稍微加重了語氣,並下意識地朝遠處公路貨運站的方向瞥了一眼,其中含義不言自明。
“哦——!!!”攤主瞬間恍然大悟,臉上的迷茫如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切的“明白”和“差點壞事”的懊惱。他猛拍了一下自己的腦門,壓低聲音道:“哎呀呀!瞧俺這個老糊塗!光想著趕路了!對對對!是這規矩!重新打包!封得嚴實實的才行!不然……唉,差點好心辦了壞事,給同誌你惹麻煩!”他的眼中流露出真誠的歉意,仿佛想起了某些心照不宣的規則,“我懂!我懂了!你放心,這就給你分得明明白白!”
他立刻轉身,用鄉音濃重的大嗓門吆喝起來,指揮著族人們將不同品類的藤條筐打開,伴隨著一陣陣沉悶的撲簌聲、藤條摩擦聲和藥材根塊相互碰撞的沙沙聲,顏色深淺不一、形狀各異的藥材被傾瀉出來,如同被施了魔法般,在江奔宇指定的位置迅速形成了涇渭分明的三座大山。一股更加濃烈的藥氣,那種特殊氣息撲麵而來。
後續的隊伍如法炮製。板車一輛輛地排隊過來,攤主帶著族人麻利地依照品種混合稱重——他們的秤杆不知疲憊地一次次抬起、平衡。江奔宇則成了高效的點鈔機,一次次從帆布挎包那似乎永不枯竭的“口袋”裏掏出現金。每一次點鈔的刷刷聲和鈔票交接的瞬間,都伴隨著大家臉上難以掩飾的激動和滿足。交易完成的板車被迅速推到一旁空地卸貨傾倒,很快,路邊那三座藥材山丘的體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急劇膨脹——褐灰色的是茯苓堆積如丘陵,土黃色夾雜著環狀紋絡的是三七形成山坡,而體積最龐大的,卻是那種不太起眼的淡黃色疙瘩塊——黃精,鋪滿了好大一片空地。它們各自占據一片領地,散發出不同卻又交織在一起的濃鬱大地氣息。塵土在倒藥的過程中不時揚起,混在陽光的線條裏飛舞。
最後一遝鈔票交到攤主老丈手裏時,這位經驗豐富的老爺子沒有一絲停留。他動作快得驚人,將錢妥帖塞進懷中,甚至來不及把每一筆賬本都收整齊,隻是朝著江奔宇感激而鄭重地點點頭,那眼神裏交織著完成一筆大生意的喜悅和對某種潛在規則的敬畏。他一聲嘹亮的呼哨喚來了所有族人:“走!回村!”沒有任何多餘的話,拉上還沉浸在巨大幸福和輕微暈眩中的鄉親們,推起瞬間變得輕快的空板車,迅速撤離了現場,那身影融入遠處升騰的塵土中,仿佛一群訓練有素、深諳此地生存法則的鳥群。
空曠的小路上,隻留下了江奔宇一人,以及三座散發著濃鬱藥香、占據了好大一片空地的“山丘”。
夕陽已經拉長了樹的影子,光線變得柔和而金黃。江奔宇繞著這三座臨時藥山走了一圈,心頭估算著:“茯苓最多,怕是得有三千斤;三七……一千出頭;這黃精……嘶,怕不是有七八百斤?總量……得奔著五千斤去了!”他心裏也微微有些咂舌。
他深吸了一口氣,那混合的藥草香氣充盈肺腑。他並沒有立刻行動,而是像個警惕的獵人,再次站在原地,極其細致地向小路的盡頭、空曠的田野深處、遠處的貨運站入口方向張望。目光所及,隻有風吹過莊稼地的沙沙聲,幾隻歸巢的倦鳥劃過天空,再不見任何人影。他豎起耳朵聽了很久,除了風聲和幾聲蟲鳴,再無別的聲音。即便如此,他還是不放心,回到槐樹根下,又坐了下來,掏出煙盒點了支煙,耐著性子繼續等待。劣質的煙草味彌漫開,與藥材氣息混合。時間在指尖煙頭的明滅中又滑過了一刻鍾。
直到下午四點半左右,天邊的火燒雲升起來了,四周徹底陷入一種安全的寂靜,隻有遠處貨運站偶爾傳來一兩聲汽笛的悠長餘音。
江奔宇才終於站起身,踩滅煙頭,目光最後一次銳利地掃視了周遭一圈,確認萬無一失。隻見他快走幾步,來到那堆積如山的藥材前。他伸出手,並未接觸實物,隻是對著空氣做了一個範圍極廣的環抱姿態,同時意念高度集中。驚人的一幕發生了:那散落堆積如山的三大堆黃精、三七、茯苓,如同被一隻無形的巨大磁鐵瞬間吸引,化作三道顏色各異的洪流,無聲無息、幹幹淨淨地被“吸”入了一個不可見的倉庫!連一片藥渣、一絲塵土都沒有遺落在地麵的厚油布上!
眨眼之間,路邊空空如也,隻剩下那幾張被壓出痕印的灰色厚塑料墊,靜靜地攤在塵土裏。剛才還藥氣衝天的景象,仿佛從未存在過。做完這一切,江奔宇長長舒出一口氣,臉上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隨即眼神恢複如常。他迅速彎腰收起地上的墊子卷好,動作麻利得像演練過千百遍。最後回望了一眼交易地點,確認沒有留下任何不該有的痕跡,便邁開大步,帶著幾分完成任務後的鬆弛與緊迫,朝著貨運站,小跑著加速而去,腳步聲迅速消失在通往貨運站的道路上。斜陽將他奔跑的身影拉長,路邊的鬆樹依舊沉默地站立著,見證了又一場無聲的消失。
回到貨運站,發現孫濤還沒有回來,江奔宇就去了司機休息室裏睡起了大覺。
正當他被這份空寂與漫長折磨得有些昏昏欲睡時,耳朵捕捉到一陣由遠及近的、沉悶而富有節奏的聲響——吱呀、吱呀、吱呀……伴隨著沉重的摩擦聲,像是某種古老的樂章。他下意識站起來挺直腰背,循聲望去。
目力所及之處,蜿蜒的土路上,一列隊伍緩緩顯現:那是一支由簡陋板車組成的運輸隊,遠看如同一隻笨拙的土黃色蜈蚣在蠕動。每輛車都由兩幾個黝黑結實的漢子吃力地推拉著,板車的輪子碾過浮土,發出持續的呻吟。板車上,整齊地碼放著一種製式的、結實的藤條筐。筐裏的東西被蓋布遮著大半,但露出的邊緣能清晰地看到形狀各異的根莖,黃褐色、棕黑色、灰白色交錯著,空氣中也開始若有若無地彌散開一股複合的味道——幹燥泥土的腥氣、植物根莖的生澀清苦、以及一種類似菌類的獨特氣息——那是堆積如山的藥材特有的氣味。
推車的人顯然也看到了樹下靜坐的江奔宇。領頭的那位正是上次約定的藥材攤主——一位臉龐溝壑縱橫、身板卻依然硬朗的老者,他眼神銳利,即使在費力拉車時也一直留意著前方。辨認出江奔宇後,他原本疲憊的臉上露出一絲輕鬆,隨即朝著身後的族人低吼了兩句什麽。隊伍仿佛被注入了強心針,沉悶的車輪聲陡然加快了幾分,吱呀聲也變得密集起來,“蹬蹬蹬”的腳步踩在塵土上,揚起一片淡黃色的塵煙。
不一會兒,車隊就吭哧吭哧地停在了樹蔭下。“籲……”老人長籲一口氣,直起腰,用粗糙的大手抹了一把額頭上滾落的熱汗,走到江奔宇麵前,聲音略帶喘息,眼中帶著明顯的歉意和一絲不易察覺的忐忑:“同誌!我們……我們沒遲到吧?實在是這貨……太多太沉了,路不好走,才拖了點後腿。家家戶戶收攏起來,每戶少的幾百斤,多的……”他頓了頓,抬眼再次確認似的看著江奔宇的臉色,才有些遲疑地追問:“同誌,這麽多貨,你……你真能吃下?我們村這點家底兒,可都在這兒了。”
江奔宇早已站起身,拍了拍屁股後沾的土和草屑,臉上綻出一個安撫的、甚至有些急切的笑容,連聲道:“沒事!來了就好!真來了就好!辛苦大家了!”他眼光掃過那長長一隊滿載的板車,心中其實也是震動不小,“咱們別耽擱,這就開始吧?”
“哎!好!好啊!”藥材攤主老丈臉上愁雲頓散,立刻轉身對族人吆喝著張羅起來,又回頭對江奔宇解釋,帶著點憨厚的自豪:“同誌放心,我們照你說的,都提前分好了!喏,這一筐是三七,這一筐是黃連,那邊幾筐都是茯苓……清清楚楚的!”
“行!好!”江奔宇點點頭,目光落在那些藤條筐上。
然而,接下來的一幕卻讓他愕然了。隻見攤主老爺子似乎全然沒理解“分類處理”的精髓,他指揮著兩個後生,手腳麻利地將標注著“三七”和“茯苓”的兩隻筐直接垂直疊放了起來!然後,在江奔宇完全沒反應過來的目光注視下,他們熟練地抬起一根沉甸甸的木杆秤——那秤砣比拳頭還大——鉤子穿過疊放兩筐的提手,由最壯實的兩個漢子齜牙咧嘴地抬起那根粗長的扁擔秤杆!秤砣的繩索在杆子上吱吱滑動著尋找平衡點,直到最終穩住。攤主老丈眯著眼湊過去看杆星,隨即中氣十足地報出一個數字,旁邊立刻有個人捧著個小本子飛快記下重量。
江奔宇徹底愣住了,嘴巴張了張,最終沒說出話。他看著他們重複著這不可思議的操作:疊筐、抬秤、稱重、記錄——對象竟然是所有不同品種、單價本該有別的三七、黃連和茯苓!仿佛這三樣價值迥異的藥材在他眼裏都是同一堆需要計算總份量的土疙瘩。
“同誌!”攤主老丈終於完成了所有的稱量,搓著手,拿著小本子上的數字,帶著點農民式的精明和一點點算計後的心虛說:“十筐多點,加起來總共五百二十一斤整!咱說好的,統一價,三塊五毛錢一斤!那總價就是……呃……”他掰著粗壯的手指,眉頭緊鎖,顯然這筆數目稍顯複雜的賬對他有些吃力。
這時,一旁剛回過神來的江奔宇,腦中閃電般進行了心算:“521乘以3.5……”幾乎是脫口而出:“1823.5元。”他的語氣裏還帶著點難以置信。
攤主猛地一拍大腿,臉上褶子都笑開了花:“對對對!沒錯!俺在家扒拉算盤珠子也是這數兒!同誌你這腦子真靈光!”至此,江奔宇才像被雷劈中般豁然開朗——原來這位實誠的老爺子和他的鄉親們,從一開始理解的“三塊五一斤”,壓根就不是按藥材品種分類計價的“單價”,而是把這堆混雜的不同藥材完全視作一個整體,統貨統價!收購價不低於五六塊一斤的黃連?幾塊甚至十幾塊一斤的三七?三塊多一斤的茯苓?在他們樸素的交易認知裏,都統一簡化成了那個約定的大宗價格:三塊五!這巨大信息的落差讓他一時啞然失笑,心底湧上一絲無奈,但又帶著莫名的觸動。這些純樸得近乎執拗的村民,他們的算盤打得如此簡單直接。
江奔宇不再多說,直接摘下肩上的挎包——那是個半舊不新、結實耐用的帆布包,蹲下身,利落地拉開拉鏈。隻見裏麵碼放著一遝遝齊整的鈔票,絕大多數是青灰色的十元“大團結”,但最上麵顯眼地放著一遝嶄新的深藍色紙張——那是罕見的百元大鈔!他開始動作熟練地點數,手指在嶄新的紙鈔邊緣快速撚過,發出細碎清脆的刷刷聲。點夠數目,他將一大疊錢遞給攤主老丈:“老丈,這是十八張一百的,兩張十塊的,一張五塊的,攏共一千八百二十五塊整。您當麵點點清楚。”
攤主伸出布滿老繭和汙垢的雙手,小心翼翼、無比鄭重地接過這筆巨款,那厚厚的觸感讓他呼吸都有些急促。他走到光線稍好的地方,也顧不上形象,直接吐了口唾沫在指頭上,一張一張地撚開來數,口中念念有詞,每數過一張,眼中激動的光芒就盛一分。數完最後一張五元鈔票,他長舒一口氣,臉上堆滿了感激:“是是是,同誌,沒錯!正正好!哎呀,多給了一點……”他立刻從自己腰間一個油亮的小布袋裏翻撿著零錢,“我找你一塊五!”
“別!老丈,千萬別找!”江奔宇趕緊伸手攔住他,“這點零頭甭計較了,大家裝車拉貨辛苦了,買幾斤鹽也是好的!”語氣不容置疑。
攤主老丈一怔,臉上的皺紋更深了,那是純粹的、不好意思的笑容:“哎呀!那……那怎麽好意思啊!這不成白占便宜了麽?”他搓著手,顯得有些局促,但看到江奔宇堅決的神情,立刻爽快地說:“這樣!同誌!你這人仁義!俺們不能白拿!一會兒俺們幫你把這小山包似的藥材都搬上車!人多,三兩下的事兒!”他拍著胸脯保證。
“呃,不用!真不用麻煩大夥兒再費力搬!”江奔宇連忙擺手拒絕,看著那些堆在地上像小山丘般的各色藥材筐,提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要求:“老丈,您真想幫忙,就這樣:您帶人幫我把這三種藥材——三七、黃連、茯苓——分門別類,直接倒出來,分別攤開堆放在這塊地上的厚墊子上就行!不用再挪車裝了。”
“呃?”攤主聞言一愣,滿是困惑地瞪大了眼,仿佛沒聽清:“就……就把筐裏的東西倒出來?堆地上?就這?同誌,你這是……”
江奔宇耐心解釋道:“對!倒出來,分開堆著就行!一會兒我們自己有人會過來重新打包,你們這樣用藤條筐原樣碼著……不合適運輸。”他稍微加重了語氣,並下意識地朝遠處公路貨運站的方向瞥了一眼,其中含義不言自明。
“哦——!!!”攤主瞬間恍然大悟,臉上的迷茫如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切的“明白”和“差點壞事”的懊惱。他猛拍了一下自己的腦門,壓低聲音道:“哎呀呀!瞧俺這個老糊塗!光想著趕路了!對對對!是這規矩!重新打包!封得嚴實實的才行!不然……唉,差點好心辦了壞事,給同誌你惹麻煩!”他的眼中流露出真誠的歉意,仿佛想起了某些心照不宣的規則,“我懂!我懂了!你放心,這就給你分得明明白白!”
他立刻轉身,用鄉音濃重的大嗓門吆喝起來,指揮著族人們將不同品類的藤條筐打開,伴隨著一陣陣沉悶的撲簌聲、藤條摩擦聲和藥材根塊相互碰撞的沙沙聲,顏色深淺不一、形狀各異的藥材被傾瀉出來,如同被施了魔法般,在江奔宇指定的位置迅速形成了涇渭分明的三座大山。一股更加濃烈的藥氣,那種特殊氣息撲麵而來。
後續的隊伍如法炮製。板車一輛輛地排隊過來,攤主帶著族人麻利地依照品種混合稱重——他們的秤杆不知疲憊地一次次抬起、平衡。江奔宇則成了高效的點鈔機,一次次從帆布挎包那似乎永不枯竭的“口袋”裏掏出現金。每一次點鈔的刷刷聲和鈔票交接的瞬間,都伴隨著大家臉上難以掩飾的激動和滿足。交易完成的板車被迅速推到一旁空地卸貨傾倒,很快,路邊那三座藥材山丘的體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急劇膨脹——褐灰色的是茯苓堆積如丘陵,土黃色夾雜著環狀紋絡的是三七形成山坡,而體積最龐大的,卻是那種不太起眼的淡黃色疙瘩塊——黃精,鋪滿了好大一片空地。它們各自占據一片領地,散發出不同卻又交織在一起的濃鬱大地氣息。塵土在倒藥的過程中不時揚起,混在陽光的線條裏飛舞。
最後一遝鈔票交到攤主老丈手裏時,這位經驗豐富的老爺子沒有一絲停留。他動作快得驚人,將錢妥帖塞進懷中,甚至來不及把每一筆賬本都收整齊,隻是朝著江奔宇感激而鄭重地點點頭,那眼神裏交織著完成一筆大生意的喜悅和對某種潛在規則的敬畏。他一聲嘹亮的呼哨喚來了所有族人:“走!回村!”沒有任何多餘的話,拉上還沉浸在巨大幸福和輕微暈眩中的鄉親們,推起瞬間變得輕快的空板車,迅速撤離了現場,那身影融入遠處升騰的塵土中,仿佛一群訓練有素、深諳此地生存法則的鳥群。
空曠的小路上,隻留下了江奔宇一人,以及三座散發著濃鬱藥香、占據了好大一片空地的“山丘”。
夕陽已經拉長了樹的影子,光線變得柔和而金黃。江奔宇繞著這三座臨時藥山走了一圈,心頭估算著:“茯苓最多,怕是得有三千斤;三七……一千出頭;這黃精……嘶,怕不是有七八百斤?總量……得奔著五千斤去了!”他心裏也微微有些咂舌。
他深吸了一口氣,那混合的藥草香氣充盈肺腑。他並沒有立刻行動,而是像個警惕的獵人,再次站在原地,極其細致地向小路的盡頭、空曠的田野深處、遠處的貨運站入口方向張望。目光所及,隻有風吹過莊稼地的沙沙聲,幾隻歸巢的倦鳥劃過天空,再不見任何人影。他豎起耳朵聽了很久,除了風聲和幾聲蟲鳴,再無別的聲音。即便如此,他還是不放心,回到槐樹根下,又坐了下來,掏出煙盒點了支煙,耐著性子繼續等待。劣質的煙草味彌漫開,與藥材氣息混合。時間在指尖煙頭的明滅中又滑過了一刻鍾。
直到下午四點半左右,天邊的火燒雲升起來了,四周徹底陷入一種安全的寂靜,隻有遠處貨運站偶爾傳來一兩聲汽笛的悠長餘音。
江奔宇才終於站起身,踩滅煙頭,目光最後一次銳利地掃視了周遭一圈,確認萬無一失。隻見他快走幾步,來到那堆積如山的藥材前。他伸出手,並未接觸實物,隻是對著空氣做了一個範圍極廣的環抱姿態,同時意念高度集中。驚人的一幕發生了:那散落堆積如山的三大堆黃精、三七、茯苓,如同被一隻無形的巨大磁鐵瞬間吸引,化作三道顏色各異的洪流,無聲無息、幹幹淨淨地被“吸”入了一個不可見的倉庫!連一片藥渣、一絲塵土都沒有遺落在地麵的厚油布上!
眨眼之間,路邊空空如也,隻剩下那幾張被壓出痕印的灰色厚塑料墊,靜靜地攤在塵土裏。剛才還藥氣衝天的景象,仿佛從未存在過。做完這一切,江奔宇長長舒出一口氣,臉上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隨即眼神恢複如常。他迅速彎腰收起地上的墊子卷好,動作麻利得像演練過千百遍。最後回望了一眼交易地點,確認沒有留下任何不該有的痕跡,便邁開大步,帶著幾分完成任務後的鬆弛與緊迫,朝著貨運站,小跑著加速而去,腳步聲迅速消失在通往貨運站的道路上。斜陽將他奔跑的身影拉長,路邊的鬆樹依舊沉默地站立著,見證了又一場無聲的消失。
回到貨運站,發現孫濤還沒有回來,江奔宇就去了司機休息室裏睡起了大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