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孫濤教的保命技巧
帶著隨身空間重生70年代 作者:江中燕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際剛泛起魚肚白,薄霧還慵懶地纏繞在村莊的土坯房頂和光禿禿的樹梢間。沉寂的村子被一聲清脆的自行車鈴聲驚醒。
江奔宇矯健地跨上那輛鋥亮的“永久”二八大杠,輪胎碾過掛著晨露的土路,發出輕微的“沙沙”聲,打破了鄉村清晨特有的寧靜。
他今天特意比平時早起了半個鍾頭。村裏已經有勤快的村民扛著鋤頭、挑著水桶出門了。看到江奔宇騎著車從村道駛過,熟識的村民都停下腳步,臉上堆起樸實的笑容。
“小江,這麽早去哪啊?”扛著鋤頭的李老漢招呼道,眼神忍不住在那閃亮的車把和後座上溜了一圈。
“江知青,吃了嗎?”剛打水回來的何大娘也笑著問,目光裏是掩飾不住的羨慕。
“李叔,何嬸!早!去站裏出車!”江奔宇單腳點地,稍稍減速,高聲回應著,臉上帶著一種被認可的溫和笑容,朝他們揮揮手。陽光下,那嶄新的自行車車圈反射出耀眼的光斑。
車輪重新滾動,輕盈地駛離。身後,村民們的聲音低了下去,目光卻仿佛被焊在了那漸行漸遠的自行車背影上。羨慕、驚歎、還有一絲“人家真有本事”的感慨,交織在那些早起的臉上。
在這個連“鳳凰”、“永久”車票都一票難求的70年代,一輛嶄新的自行車,就是身份和能力最直觀的象征,要不是很多人舍不得買加重型的自行車,江奔宇現在騎的自行車,他還真買不到。印象中前些天還一窮二白的江知青,如今不僅娶了老婆,又騎上嶄新洋車的人物了,這份衝擊力,讓他在村民心中的位置悄然發生了改變,不再是以前懶漢的形象。
地裏幹活的人,一邊幹活,一邊聊著八卦。
“人家江知青才不懶呢!,最起碼沒看到到村上借糧。”
“聽說村醫何叔就招呼他吃個早餐,人家立馬去海邊摸了兩條大魚過去,現在村裏的年輕人還想學江知青那一手下海摸魚的本事呢。”
“前幾天人家進山打獵,又搞死三頭野豬!還分了一大塊給村醫何叔那裏。”
“真的是,誰幫助過他,人家心裏清楚呢!這才叫有恩必報。有些人分了家,進山裏逮得得野雞,也不見得給他們的父母吃!”
…
江奔宇一路緊蹬慢趕,將鄉村的泥濘和炊煙甩在身後。當高懸著褪色“抓革命、促生產”標語的三鄉鎮運輸站那灰色的大門遙遙在望時,時間還算早,約莫七點剛過。站裏比較安靜,隻有幾個值班的工人和門衛李大爺在走動。李大爺正抱著個大搪瓷缸,坐在門衛室門口的小板凳上,白粥就著鹹菜。
“李大爺,早啊!”江奔宇下車,熟練地支好車梯子,把自行車鎖在旁邊專為工友設的簡陋停車棚柱子上。
“喲!小江!新車可真亮堂!”李大爺眼睛一亮,咽下嘴裏的白粥,站起來嘖嘖稱讚,“行啊小子,這麽快就配上‘鐵驢’了!快進來坐會兒?” 他熱情地招呼江奔宇進他那小小的門衛室。
江奔宇笑著婉拒:“不了李大爺,站這兒透透氣,您吃您的。”他靠在門框邊,就著清晨的涼意和晨光,跟李大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起來。話題自然繞著那輛新車,也聊點站裏的閑話,比如昨晚誰打呼嚕太響,誰又被老婆罵了。在70年代的國營單位,門衛往往是信息樞紐,這種人情的潤滑讓略顯死板的環境多了幾分溫度。
正聊著,一輛飛鴿自行車“叮鈴鈴”響著衝進了運輸站大院,騎車的正是滿頭是汗的孫濤。
“江哥!”孫濤猛捏閘刹停,一腳撐地,詫異地打量著已經在門口優哉遊哉的江奔宇,“太陽打西邊出來了?今天怎麽這麽早?”他可是知道江奔宇住村裏,路途不近。
江奔宇笑著撣了撣褲腿上蹭的灰:“昨晚睡得早,起來沒啥事,就早點蹬過來了。免得又像昨天那樣緊趕慢趕的,怕再遲到嘛。”語氣裏透著點新人的謹慎。
“哎呀我的哥!”孫濤聞言大笑,推著車也停到棚子裏,邊鎖車邊說,“真不用那麽緊張兮兮的!除非遇著特殊任務,比如剛過去那會兒搶運公糧,忙得人仰馬翻,恨不得一天跑八趟。平常日子,咱這活兒清閑著呢!基本上兩三天才出一趟車。隻要手頭沒任務,你晚點來,在調度室門口下盤棋都沒人說啥!隻有緊急調度才需要隨叫隨到。”
“哦!這樣啊!”江奔宇恍然大悟,心裏一鬆,緊繃的弦也跟著放下不少。他這才明白國營單位工作的節奏,並非全是想象中的緊張匆忙。
“走吧江哥!正好今兒個早,帶你把流程徹底過一遍,省得你心裏沒底。邊走邊聊!”孫濤熱情地招呼著,兩人並肩走進運輸站大院。停車區,停著八九輛綠皮的“解放”ca10b大卡車,地上散落著些油汙和麻繩。
孫濤領著江奔宇徑直來到調度室門口。隻見牆上掛著一麵巨大的、用木框鑲起來的水泥黑板。黑板上用紅色和白色的粉筆,工整地畫著表格,填滿了密密麻麻的信息。
“瞧見沒?江哥,以後這就是你的‘聖旨榜’!”孫濤指著黑板,煞有介事地說,“每天來站裏,第一件事,先到這黑板前來‘覲見’!”他開了句玩笑,隨即正色講解起來,“站裏調度員每天一大早,都會把當天的出車計劃寫在這上麵。你看,表格清清楚楚寫著:車號、司機的名字(就是你啦)、目的地、需要送達的大致時間。你找到自己的名字、車號和目的地,記住就成了!”
他湊近黑板,指著其中一行:“看,比如今天:江奔宇,7號車,平縣,16時前送達。記下了吧?然後你拿著這信息,轉身往這邊走,” 孫濤轉身指向幾步開外的一個小窗口,窗口上掛著“調度業務”的牌子。
“喏,就這窗口。你要報上你的名字、車號、目的地。”孫濤邊演示邊講。江奔宇順著他的目光看去,窗口裏麵坐著個穿著藍工裝、表情嚴肅的中年女調度員。
“然後裏麵這位劉調度,就會根據你報的信息,找出對應的調度三聯單(貨單)、路單(注明路線及關卡通行信息)和車鑰匙交給你。”孫濤壓低了些聲音,神情變得極其嚴肅和認真,幾乎在傳授“保命訣竅”,“江哥,這是第一道關,也是別人最容易給你‘下料’的地方!拿到這些單子,別的都不用細看,哪怕上麵畫了朵花兒你都甭管!你就給我死死盯住這最關鍵的一項:看裝貨單上這幾個位置有沒有簽字蓋章!”
他用手指在虛空中比劃出幾個關鍵位置:“貨物總件數:得有數字,旁邊有裝車小隊的隊長簽名!”
“清點人:現場點數的人簽名!”
“核實人:核對數量是否一致的人簽名!”
“驗收人:代表運輸站接收這批貨的人簽名!”
“這四個簽名,一個都不能少!缺一個空兒,這車你打死都不能開!”孫濤眼神銳利,“有人想整你,可能故意漏掉某個環節沒簽,或者找個臨時工簽個假名。隻要你沒看清開了車,路上或者到地方少了一根針,這黑鍋你就背定了!有理都說不清!”
江奔宇心中凜然,後背仿佛起了一層白毛汗。在那個講究階級鬥爭、做事需要極其謹慎的年代,這種細節上的陷阱確實防不勝防。他用力點頭,把這個教訓深深刻進腦子裏:“受教了!濤子,這真是保命的真經!”
孫濤見他記在心上,才緩和了神色,繼續流程:“記好車牌、任務、檢查完簽名齊全,跟我來領車。”
二人離開窗口,走向停放大卡車的場地。孫濤準確地把江奔宇帶到一輛編號為“07”、墨綠色的解放牌卡車前。車頭方正敦實,車身蒙著一層薄灰。孫濤沒有去看駕駛室,而是直接走到車尾巨大的後廂板前。
他指著車廂門合縫處貼著的一張封條,封條上蓋著運輸站的圓形公章(字跡模糊,但紅色印泥清晰),封條完好無損。“江哥,看這兒!封條!這也是死規矩。車開拔前,你絕不能手賤去碰它、撕它、弄破它!”
“那要是出站以後,路不好走或者刮大風、下大雨,它自己爛了呢?”江奔宇想到顛簸的路況,問出疑問。
“沒關係!”孫濤擺擺手,十分篤定地說,“封條這玩意兒,就是出咱們運輸站大門那一下檢查用的!守大門的檢查員,就認這個封條完好無損,跟你手上蓋了章的調度單一對,他就放行!證明這貨從站裏出去的時候是‘原封沒動’的。至於路上它自己破了自己掉?無所謂!送到目的地後,人家收貨單位壓根不會信你這封條,更不會看它破沒破!他們得自己開封門,重新對照貨單一五一十清點一遍才算數!所以,路上隻要不是咱們成心撕的,都不用擔心!”
“明白了!流程清楚了!”江奔宇這下徹底了然,心頭的一塊大石落地。這套流程嚴謹、周密,處處體現著計劃經濟和國營單位特有的謹慎與刻板,卻也最大限度地劃分了責任,保護了個體司機。
“流程明白就妥了!走,趁還有點時間,”孫濤拍拍江奔宇的肩膀,臉上露出親熱的笑容,“去食堂對付一口!今天跑的是平縣,這路可不近!一來一回少說也得折騰一天!得把肚子填飽嘍,路上可沒熱乎飯吃!記得帶上飯盒,看看食堂早上有啥剩的鹹菜饅頭沒!自己帶了,也去摟一點,放車上。”
兩人轉身,說笑著朝飄出飯食香氣的食堂方向走去。晨曦灑在他們年輕的肩膀上,新的一天運輸任務,就在這國營單位特有的嚴謹流程和帶著時代印記的生活氣息。解放牌卡車靜靜地停在那裏,等待著它的馭手,將要穿過布滿高音喇叭和革命標語的田野與公路。
江奔宇矯健地跨上那輛鋥亮的“永久”二八大杠,輪胎碾過掛著晨露的土路,發出輕微的“沙沙”聲,打破了鄉村清晨特有的寧靜。
他今天特意比平時早起了半個鍾頭。村裏已經有勤快的村民扛著鋤頭、挑著水桶出門了。看到江奔宇騎著車從村道駛過,熟識的村民都停下腳步,臉上堆起樸實的笑容。
“小江,這麽早去哪啊?”扛著鋤頭的李老漢招呼道,眼神忍不住在那閃亮的車把和後座上溜了一圈。
“江知青,吃了嗎?”剛打水回來的何大娘也笑著問,目光裏是掩飾不住的羨慕。
“李叔,何嬸!早!去站裏出車!”江奔宇單腳點地,稍稍減速,高聲回應著,臉上帶著一種被認可的溫和笑容,朝他們揮揮手。陽光下,那嶄新的自行車車圈反射出耀眼的光斑。
車輪重新滾動,輕盈地駛離。身後,村民們的聲音低了下去,目光卻仿佛被焊在了那漸行漸遠的自行車背影上。羨慕、驚歎、還有一絲“人家真有本事”的感慨,交織在那些早起的臉上。
在這個連“鳳凰”、“永久”車票都一票難求的70年代,一輛嶄新的自行車,就是身份和能力最直觀的象征,要不是很多人舍不得買加重型的自行車,江奔宇現在騎的自行車,他還真買不到。印象中前些天還一窮二白的江知青,如今不僅娶了老婆,又騎上嶄新洋車的人物了,這份衝擊力,讓他在村民心中的位置悄然發生了改變,不再是以前懶漢的形象。
地裏幹活的人,一邊幹活,一邊聊著八卦。
“人家江知青才不懶呢!,最起碼沒看到到村上借糧。”
“聽說村醫何叔就招呼他吃個早餐,人家立馬去海邊摸了兩條大魚過去,現在村裏的年輕人還想學江知青那一手下海摸魚的本事呢。”
“前幾天人家進山打獵,又搞死三頭野豬!還分了一大塊給村醫何叔那裏。”
“真的是,誰幫助過他,人家心裏清楚呢!這才叫有恩必報。有些人分了家,進山裏逮得得野雞,也不見得給他們的父母吃!”
…
江奔宇一路緊蹬慢趕,將鄉村的泥濘和炊煙甩在身後。當高懸著褪色“抓革命、促生產”標語的三鄉鎮運輸站那灰色的大門遙遙在望時,時間還算早,約莫七點剛過。站裏比較安靜,隻有幾個值班的工人和門衛李大爺在走動。李大爺正抱著個大搪瓷缸,坐在門衛室門口的小板凳上,白粥就著鹹菜。
“李大爺,早啊!”江奔宇下車,熟練地支好車梯子,把自行車鎖在旁邊專為工友設的簡陋停車棚柱子上。
“喲!小江!新車可真亮堂!”李大爺眼睛一亮,咽下嘴裏的白粥,站起來嘖嘖稱讚,“行啊小子,這麽快就配上‘鐵驢’了!快進來坐會兒?” 他熱情地招呼江奔宇進他那小小的門衛室。
江奔宇笑著婉拒:“不了李大爺,站這兒透透氣,您吃您的。”他靠在門框邊,就著清晨的涼意和晨光,跟李大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起來。話題自然繞著那輛新車,也聊點站裏的閑話,比如昨晚誰打呼嚕太響,誰又被老婆罵了。在70年代的國營單位,門衛往往是信息樞紐,這種人情的潤滑讓略顯死板的環境多了幾分溫度。
正聊著,一輛飛鴿自行車“叮鈴鈴”響著衝進了運輸站大院,騎車的正是滿頭是汗的孫濤。
“江哥!”孫濤猛捏閘刹停,一腳撐地,詫異地打量著已經在門口優哉遊哉的江奔宇,“太陽打西邊出來了?今天怎麽這麽早?”他可是知道江奔宇住村裏,路途不近。
江奔宇笑著撣了撣褲腿上蹭的灰:“昨晚睡得早,起來沒啥事,就早點蹬過來了。免得又像昨天那樣緊趕慢趕的,怕再遲到嘛。”語氣裏透著點新人的謹慎。
“哎呀我的哥!”孫濤聞言大笑,推著車也停到棚子裏,邊鎖車邊說,“真不用那麽緊張兮兮的!除非遇著特殊任務,比如剛過去那會兒搶運公糧,忙得人仰馬翻,恨不得一天跑八趟。平常日子,咱這活兒清閑著呢!基本上兩三天才出一趟車。隻要手頭沒任務,你晚點來,在調度室門口下盤棋都沒人說啥!隻有緊急調度才需要隨叫隨到。”
“哦!這樣啊!”江奔宇恍然大悟,心裏一鬆,緊繃的弦也跟著放下不少。他這才明白國營單位工作的節奏,並非全是想象中的緊張匆忙。
“走吧江哥!正好今兒個早,帶你把流程徹底過一遍,省得你心裏沒底。邊走邊聊!”孫濤熱情地招呼著,兩人並肩走進運輸站大院。停車區,停著八九輛綠皮的“解放”ca10b大卡車,地上散落著些油汙和麻繩。
孫濤領著江奔宇徑直來到調度室門口。隻見牆上掛著一麵巨大的、用木框鑲起來的水泥黑板。黑板上用紅色和白色的粉筆,工整地畫著表格,填滿了密密麻麻的信息。
“瞧見沒?江哥,以後這就是你的‘聖旨榜’!”孫濤指著黑板,煞有介事地說,“每天來站裏,第一件事,先到這黑板前來‘覲見’!”他開了句玩笑,隨即正色講解起來,“站裏調度員每天一大早,都會把當天的出車計劃寫在這上麵。你看,表格清清楚楚寫著:車號、司機的名字(就是你啦)、目的地、需要送達的大致時間。你找到自己的名字、車號和目的地,記住就成了!”
他湊近黑板,指著其中一行:“看,比如今天:江奔宇,7號車,平縣,16時前送達。記下了吧?然後你拿著這信息,轉身往這邊走,” 孫濤轉身指向幾步開外的一個小窗口,窗口上掛著“調度業務”的牌子。
“喏,就這窗口。你要報上你的名字、車號、目的地。”孫濤邊演示邊講。江奔宇順著他的目光看去,窗口裏麵坐著個穿著藍工裝、表情嚴肅的中年女調度員。
“然後裏麵這位劉調度,就會根據你報的信息,找出對應的調度三聯單(貨單)、路單(注明路線及關卡通行信息)和車鑰匙交給你。”孫濤壓低了些聲音,神情變得極其嚴肅和認真,幾乎在傳授“保命訣竅”,“江哥,這是第一道關,也是別人最容易給你‘下料’的地方!拿到這些單子,別的都不用細看,哪怕上麵畫了朵花兒你都甭管!你就給我死死盯住這最關鍵的一項:看裝貨單上這幾個位置有沒有簽字蓋章!”
他用手指在虛空中比劃出幾個關鍵位置:“貨物總件數:得有數字,旁邊有裝車小隊的隊長簽名!”
“清點人:現場點數的人簽名!”
“核實人:核對數量是否一致的人簽名!”
“驗收人:代表運輸站接收這批貨的人簽名!”
“這四個簽名,一個都不能少!缺一個空兒,這車你打死都不能開!”孫濤眼神銳利,“有人想整你,可能故意漏掉某個環節沒簽,或者找個臨時工簽個假名。隻要你沒看清開了車,路上或者到地方少了一根針,這黑鍋你就背定了!有理都說不清!”
江奔宇心中凜然,後背仿佛起了一層白毛汗。在那個講究階級鬥爭、做事需要極其謹慎的年代,這種細節上的陷阱確實防不勝防。他用力點頭,把這個教訓深深刻進腦子裏:“受教了!濤子,這真是保命的真經!”
孫濤見他記在心上,才緩和了神色,繼續流程:“記好車牌、任務、檢查完簽名齊全,跟我來領車。”
二人離開窗口,走向停放大卡車的場地。孫濤準確地把江奔宇帶到一輛編號為“07”、墨綠色的解放牌卡車前。車頭方正敦實,車身蒙著一層薄灰。孫濤沒有去看駕駛室,而是直接走到車尾巨大的後廂板前。
他指著車廂門合縫處貼著的一張封條,封條上蓋著運輸站的圓形公章(字跡模糊,但紅色印泥清晰),封條完好無損。“江哥,看這兒!封條!這也是死規矩。車開拔前,你絕不能手賤去碰它、撕它、弄破它!”
“那要是出站以後,路不好走或者刮大風、下大雨,它自己爛了呢?”江奔宇想到顛簸的路況,問出疑問。
“沒關係!”孫濤擺擺手,十分篤定地說,“封條這玩意兒,就是出咱們運輸站大門那一下檢查用的!守大門的檢查員,就認這個封條完好無損,跟你手上蓋了章的調度單一對,他就放行!證明這貨從站裏出去的時候是‘原封沒動’的。至於路上它自己破了自己掉?無所謂!送到目的地後,人家收貨單位壓根不會信你這封條,更不會看它破沒破!他們得自己開封門,重新對照貨單一五一十清點一遍才算數!所以,路上隻要不是咱們成心撕的,都不用擔心!”
“明白了!流程清楚了!”江奔宇這下徹底了然,心頭的一塊大石落地。這套流程嚴謹、周密,處處體現著計劃經濟和國營單位特有的謹慎與刻板,卻也最大限度地劃分了責任,保護了個體司機。
“流程明白就妥了!走,趁還有點時間,”孫濤拍拍江奔宇的肩膀,臉上露出親熱的笑容,“去食堂對付一口!今天跑的是平縣,這路可不近!一來一回少說也得折騰一天!得把肚子填飽嘍,路上可沒熱乎飯吃!記得帶上飯盒,看看食堂早上有啥剩的鹹菜饅頭沒!自己帶了,也去摟一點,放車上。”
兩人轉身,說笑著朝飄出飯食香氣的食堂方向走去。晨曦灑在他們年輕的肩膀上,新的一天運輸任務,就在這國營單位特有的嚴謹流程和帶著時代印記的生活氣息。解放牌卡車靜靜地停在那裏,等待著它的馭手,將要穿過布滿高音喇叭和革命標語的田野與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