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霧氣漫天。大同三千鐵騎直衝韃靼王帳駐地。韃靼所部卻像是早有準備。廝殺聲響起。王勳卻是暗自心驚。
韃靼軍準備過於充分了。而且王帳駐地的韃靼軍也不像是探馬偵報的五千人左右。
合理的解釋隻有一個,韃靼軍四散打草穀隻是假象。王帳南進根本就是陷阱。
雖然各地都通報了韃靼軍打草穀的情報,顯然隻是小股疑兵,真正大部隊還留在王帳附近,借著大霧的掩護,做成了一個口袋。
王勳一頭紮進了口袋裏,更可怕的是,因為大霧,王勳根本不知道圍困自己的韃靼軍有多少人。
罷了,是以死報君恩的時候了。
當喊殺聲響起的時候,達延汗知道,獵物進入了陷阱。他幹脆在王帳中披甲飲宴起來。
不用上陣的親近之人都在王帳中,以外麵的喊殺聲為樂。等著敵人被縛的主將做下酒菜。
然而喊殺聲一直持續,眾人心中覺察到了異樣。
大同守軍,能夠派出來的最多不過三千。而韃靼卻有兩萬之眾在此。
王帳中的氣氛越發的詭異,原本歡快的聲音逐漸被沉默取代。
陳岩卻先打破了沉默:“這麽長時間,中原軍來的絕不是三千人。”
達延汗也不客氣:“說對策。”
“現在咱們不知道敵方的人數,敵方也不知道咱們的人數。此事對我並非不利。”陳岩也不賣關子,直接說道,“咱們雖然不知敵方人數,但知道敵方必然傾巢而出。請大汗下令派出遊騎,從三麵虛張聲勢,將中原軍驅趕向南,迫使他們進入應州城。然後咱們向北進軍攻打大同。”
有辦法總比沒有辦法好,達延汗看著下邊生怕說錯話的近臣們,隻得下令按照陳岩所說行事。
王勳苦苦掙紮,目光所及之處的士兵越來越少。正焦急間,壓力驟減。喊殺聲從四麵傳來。王勳判斷,又有別的隊伍與韃靼軍接戰了。
此時此刻,萬沒想到,援軍到了。
王勳立刻高喊,鼓勵士兵向營地中心的殺去。韃靼王帳雖然不能用肉眼看到,但憑著直覺,定然在營地的中心。
然而戰場局勢,瞬息即變。援軍帶來的勇氣還沒用盡。周圍卻傳來了韃靼進攻號角。
那低沉的號角告訴王勳和所有大明將士。韃靼的援軍也到了,而且人數眾多。
號角傳遞的信息讓韃靼軍士氣為之一振,王勳也從中分析出了韃靼的戰術。
典型的圍三厥一,韃靼軍也不想與明軍死磕。
看著明顯低落的士氣,王勳也隻能選擇妥協,帶著將士一路向南突圍。
也許擊殺小王子的功績可以加官進爵、可以青史留名。但隻有瘋子才會為百分之一的機會用性命對抗百分之九十九的失敗。
王勳是堂堂大同總兵,不是潑皮無賴、賭徒混混,更不是瘋子。所以他帶著人馬殺出重圍,一頭紮入了應州城。
他在應州城裏遇到了自己的援軍,同樣劫後餘生的遼東參將蕭滓和宣府遊擊將軍時春。三人同樣慶幸於混戰中的正確選擇。直到正午時分,大霧逐漸散盡。
整體的戰局終於被所有人知曉。
大同總兵王勳、遼東參將蕭滓和宣府遊擊將軍時春三人合計率部一萬二千人。韃靼王帳隻有護衛兩萬。
曾幾何時,三人隻要再瘋狂一些,距離名垂青史隻有一步之遙。
然而,此時三人隻能站在應州城頭看著逐漸開始聚攏的更多的韃靼部隊。
這樣的結果是雙方誰也未料到的。明軍沒能攻入韃靼王帳,韃靼也未能消滅明軍主力。
但相較於明軍,韃靼至少要多一些選擇的餘地。用陳岩的話講“優勢依然在我。”
是圍攻應州,還是攻打大同,亦或是就地解散開始快樂的打草穀,終於在韃靼內部爆發了爭論。
達延汗心裏清楚,即便是采用鐵血手腕解決紛爭,至少也需要兩日的時間才能讓軍隊再次做到臂如使指。今年的戰爭已經注定是一場失敗的行動。就在韃靼大汗一籌莫展的時候,年少輕狂的中原皇帝終於給他遞來了反敗為勝的刀子。
斥候送來情報。正德皇帝與宣府邊軍前出陽和,意圖從北麵包抄韃靼軍。
一時間,韃靼士氣大振。誰也沒想到,在做好失敗的打算後,此次的戰爭最好的獵物竟然自己送到了大家的眼前。
眾所周知,宣府沒有多少邊軍可用。
人盡皆知,陽和是一個可以一鼓而下的小城。
戰機稍縱即逝,韃靼大軍殺向陽和。而陽和這邊,正德皇帝披甲帶刀也做足了大戰一場的準備。
江彬為正德皇帝牽著韁繩,等皇帝自以為帥氣的翻身上馬,卻還是哭著一張臉。
皇帝注意到手下這位軍士的表情,開口道:“江彬,你們邊軍上陣前也會害怕嗎?”
江彬連忙借機進言:“末將從不怕上陣,但是皇上還請三思,咱們兵力不夠,哪裏擋得住韃靼大軍。”
正德皇帝卻隻是哈哈一笑,“現在就是孤注一擲的時候了。這場仗,若不能大獲全勝。遼東的朵顏三衛就會出兵入寇。”說完,皇帝馬鞭一指,沉聲說道:“兵發應州。”
無數盔甲鮮明的錦衣衛跟著皇帝從江彬身邊快速的掠過,帶起的涼風讓愣神的江彬清醒了過來。他趕忙也找到自己的馬匹,上馬追去。
皇帝那一瞬間的氣勢,讓他有種安心的感覺。明明是絕無勝算的事情。為何卻從少年皇帝身上感覺到穩操勝券的從容。
韃靼大軍與陽和明軍的雙向奔赴讓這個戰場突然生動起來。應州城門四開,守軍傾巢而出,卻隻是尾隨,像是盤旋身後伺機發起進攻的禿鷲。
俯瞰下去,全力突進的韃靼騎兵猶如草原的狼群,在王帳頭狼的帶領下勇猛的衝向獵物。那獵物卻是徐徐攀升的金龍。
兩支隊伍不到半日就撞在了一起,正德皇帝不聽身邊軍士的勸告率軍直直的殺進了戰場。手下將官哪敢讓皇帝第一個與敵軍接戰?那是必死的位置,所以人人奮勇,將領的親衛也絕不會讓自家將軍第一個衝陣,層層向下,等到正德衝入戰團,兩軍早已戰作一團。
正德現在隻想著殺敵,看到第一個韃靼騎兵便用馬槍一刺,可隻覺得眼前一花,槍頭刺空,然後就聽到彎刀在自己盔甲上摩擦出一陣讓人牙癢的吱呀聲,再然後皇帝與對方錯身而過就失去了自己的第一個攻擊目標。
第一次攻擊失敗的正德皇帝還沒來得及懊悔,就見一個韃靼騎兵揮舞著骨朵向自己砸來。正德皇帝想起,張永跟他說過,自己穿著重甲,一般的刀劍不容易傷到自己。但務必要小心骨朵一類的鈍器。卻忘了張永教的破解方法,隻是連忙低頭俯身在馬背上。
正德皇帝雖然帶著頭盔,根本聽不到什麽細微的聲音,但還是感覺到一陣風聲貼著自己的後背劃了過去。他心中有些害怕,卻又覺得非常刺激,整個身體抑製不住的發抖了起來。他看到自己馬上掛著的連枷。
馬背上掛的短連枷和骨朵有點像。正德想都沒想就拿在手中,晃了幾圈就看見一個韃靼騎兵從過來,想也沒想,竟然脫手而出。那韃靼騎兵也沒想有人會將自己的武器扔了出來,那連枷正中韃靼騎兵的麵頰。頓時鮮血橫飛,仰麵躺在自己的馬上沒了動靜。與正德皇帝交錯而過時還有血點濺在了他臉上。
正德皇帝想再觀察自己的戰果,邊回頭看那躺在自己馬上的韃靼人,再看清韃靼人整個臉都被砸爛了的時候才終於確定自己手刃了一名敵人。
這一回頭讓正德的行動速度慢了一些,瞬間他就被錦衣衛再次圍在了中間。之後就再也沒有直麵韃靼人的機會了。
負責保護皇帝的錦衣衛大漢將軍將這次的教訓暗自記在心裏:“以後最快的馬要給護衛,而不是皇帝。”
正德被錦衣衛包圍後,身邊的明軍越來越多,江彬也率自己親衛不離左右。恢複冷靜的正德又有些擔憂戰況,直到聽見一個不男不女的聲音大呼小叫:“你們這幫狗娘養的,怎麽讓大將軍衝到最前邊來了!回去扒了你們的皮。”
正德這才鬆了口氣。
張永來了。
韃靼軍準備過於充分了。而且王帳駐地的韃靼軍也不像是探馬偵報的五千人左右。
合理的解釋隻有一個,韃靼軍四散打草穀隻是假象。王帳南進根本就是陷阱。
雖然各地都通報了韃靼軍打草穀的情報,顯然隻是小股疑兵,真正大部隊還留在王帳附近,借著大霧的掩護,做成了一個口袋。
王勳一頭紮進了口袋裏,更可怕的是,因為大霧,王勳根本不知道圍困自己的韃靼軍有多少人。
罷了,是以死報君恩的時候了。
當喊殺聲響起的時候,達延汗知道,獵物進入了陷阱。他幹脆在王帳中披甲飲宴起來。
不用上陣的親近之人都在王帳中,以外麵的喊殺聲為樂。等著敵人被縛的主將做下酒菜。
然而喊殺聲一直持續,眾人心中覺察到了異樣。
大同守軍,能夠派出來的最多不過三千。而韃靼卻有兩萬之眾在此。
王帳中的氣氛越發的詭異,原本歡快的聲音逐漸被沉默取代。
陳岩卻先打破了沉默:“這麽長時間,中原軍來的絕不是三千人。”
達延汗也不客氣:“說對策。”
“現在咱們不知道敵方的人數,敵方也不知道咱們的人數。此事對我並非不利。”陳岩也不賣關子,直接說道,“咱們雖然不知敵方人數,但知道敵方必然傾巢而出。請大汗下令派出遊騎,從三麵虛張聲勢,將中原軍驅趕向南,迫使他們進入應州城。然後咱們向北進軍攻打大同。”
有辦法總比沒有辦法好,達延汗看著下邊生怕說錯話的近臣們,隻得下令按照陳岩所說行事。
王勳苦苦掙紮,目光所及之處的士兵越來越少。正焦急間,壓力驟減。喊殺聲從四麵傳來。王勳判斷,又有別的隊伍與韃靼軍接戰了。
此時此刻,萬沒想到,援軍到了。
王勳立刻高喊,鼓勵士兵向營地中心的殺去。韃靼王帳雖然不能用肉眼看到,但憑著直覺,定然在營地的中心。
然而戰場局勢,瞬息即變。援軍帶來的勇氣還沒用盡。周圍卻傳來了韃靼進攻號角。
那低沉的號角告訴王勳和所有大明將士。韃靼的援軍也到了,而且人數眾多。
號角傳遞的信息讓韃靼軍士氣為之一振,王勳也從中分析出了韃靼的戰術。
典型的圍三厥一,韃靼軍也不想與明軍死磕。
看著明顯低落的士氣,王勳也隻能選擇妥協,帶著將士一路向南突圍。
也許擊殺小王子的功績可以加官進爵、可以青史留名。但隻有瘋子才會為百分之一的機會用性命對抗百分之九十九的失敗。
王勳是堂堂大同總兵,不是潑皮無賴、賭徒混混,更不是瘋子。所以他帶著人馬殺出重圍,一頭紮入了應州城。
他在應州城裏遇到了自己的援軍,同樣劫後餘生的遼東參將蕭滓和宣府遊擊將軍時春。三人同樣慶幸於混戰中的正確選擇。直到正午時分,大霧逐漸散盡。
整體的戰局終於被所有人知曉。
大同總兵王勳、遼東參將蕭滓和宣府遊擊將軍時春三人合計率部一萬二千人。韃靼王帳隻有護衛兩萬。
曾幾何時,三人隻要再瘋狂一些,距離名垂青史隻有一步之遙。
然而,此時三人隻能站在應州城頭看著逐漸開始聚攏的更多的韃靼部隊。
這樣的結果是雙方誰也未料到的。明軍沒能攻入韃靼王帳,韃靼也未能消滅明軍主力。
但相較於明軍,韃靼至少要多一些選擇的餘地。用陳岩的話講“優勢依然在我。”
是圍攻應州,還是攻打大同,亦或是就地解散開始快樂的打草穀,終於在韃靼內部爆發了爭論。
達延汗心裏清楚,即便是采用鐵血手腕解決紛爭,至少也需要兩日的時間才能讓軍隊再次做到臂如使指。今年的戰爭已經注定是一場失敗的行動。就在韃靼大汗一籌莫展的時候,年少輕狂的中原皇帝終於給他遞來了反敗為勝的刀子。
斥候送來情報。正德皇帝與宣府邊軍前出陽和,意圖從北麵包抄韃靼軍。
一時間,韃靼士氣大振。誰也沒想到,在做好失敗的打算後,此次的戰爭最好的獵物竟然自己送到了大家的眼前。
眾所周知,宣府沒有多少邊軍可用。
人盡皆知,陽和是一個可以一鼓而下的小城。
戰機稍縱即逝,韃靼大軍殺向陽和。而陽和這邊,正德皇帝披甲帶刀也做足了大戰一場的準備。
江彬為正德皇帝牽著韁繩,等皇帝自以為帥氣的翻身上馬,卻還是哭著一張臉。
皇帝注意到手下這位軍士的表情,開口道:“江彬,你們邊軍上陣前也會害怕嗎?”
江彬連忙借機進言:“末將從不怕上陣,但是皇上還請三思,咱們兵力不夠,哪裏擋得住韃靼大軍。”
正德皇帝卻隻是哈哈一笑,“現在就是孤注一擲的時候了。這場仗,若不能大獲全勝。遼東的朵顏三衛就會出兵入寇。”說完,皇帝馬鞭一指,沉聲說道:“兵發應州。”
無數盔甲鮮明的錦衣衛跟著皇帝從江彬身邊快速的掠過,帶起的涼風讓愣神的江彬清醒了過來。他趕忙也找到自己的馬匹,上馬追去。
皇帝那一瞬間的氣勢,讓他有種安心的感覺。明明是絕無勝算的事情。為何卻從少年皇帝身上感覺到穩操勝券的從容。
韃靼大軍與陽和明軍的雙向奔赴讓這個戰場突然生動起來。應州城門四開,守軍傾巢而出,卻隻是尾隨,像是盤旋身後伺機發起進攻的禿鷲。
俯瞰下去,全力突進的韃靼騎兵猶如草原的狼群,在王帳頭狼的帶領下勇猛的衝向獵物。那獵物卻是徐徐攀升的金龍。
兩支隊伍不到半日就撞在了一起,正德皇帝不聽身邊軍士的勸告率軍直直的殺進了戰場。手下將官哪敢讓皇帝第一個與敵軍接戰?那是必死的位置,所以人人奮勇,將領的親衛也絕不會讓自家將軍第一個衝陣,層層向下,等到正德衝入戰團,兩軍早已戰作一團。
正德現在隻想著殺敵,看到第一個韃靼騎兵便用馬槍一刺,可隻覺得眼前一花,槍頭刺空,然後就聽到彎刀在自己盔甲上摩擦出一陣讓人牙癢的吱呀聲,再然後皇帝與對方錯身而過就失去了自己的第一個攻擊目標。
第一次攻擊失敗的正德皇帝還沒來得及懊悔,就見一個韃靼騎兵揮舞著骨朵向自己砸來。正德皇帝想起,張永跟他說過,自己穿著重甲,一般的刀劍不容易傷到自己。但務必要小心骨朵一類的鈍器。卻忘了張永教的破解方法,隻是連忙低頭俯身在馬背上。
正德皇帝雖然帶著頭盔,根本聽不到什麽細微的聲音,但還是感覺到一陣風聲貼著自己的後背劃了過去。他心中有些害怕,卻又覺得非常刺激,整個身體抑製不住的發抖了起來。他看到自己馬上掛著的連枷。
馬背上掛的短連枷和骨朵有點像。正德想都沒想就拿在手中,晃了幾圈就看見一個韃靼騎兵從過來,想也沒想,竟然脫手而出。那韃靼騎兵也沒想有人會將自己的武器扔了出來,那連枷正中韃靼騎兵的麵頰。頓時鮮血橫飛,仰麵躺在自己的馬上沒了動靜。與正德皇帝交錯而過時還有血點濺在了他臉上。
正德皇帝想再觀察自己的戰果,邊回頭看那躺在自己馬上的韃靼人,再看清韃靼人整個臉都被砸爛了的時候才終於確定自己手刃了一名敵人。
這一回頭讓正德的行動速度慢了一些,瞬間他就被錦衣衛再次圍在了中間。之後就再也沒有直麵韃靼人的機會了。
負責保護皇帝的錦衣衛大漢將軍將這次的教訓暗自記在心裏:“以後最快的馬要給護衛,而不是皇帝。”
正德被錦衣衛包圍後,身邊的明軍越來越多,江彬也率自己親衛不離左右。恢複冷靜的正德又有些擔憂戰況,直到聽見一個不男不女的聲音大呼小叫:“你們這幫狗娘養的,怎麽讓大將軍衝到最前邊來了!回去扒了你們的皮。”
正德這才鬆了口氣。
張永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