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寧跟著隊伍進了紫荊關,總算鬆了口氣。兩次身陷險境得以逃脫,回去看起來要去廟裏上柱香。想到回去後的事情,又不免心情低落。這次出來眼瞅著大功到手,卻又不翼而飛。不知道劉公公會怎麽想,皇爺會怎麽想。
然而讓錢寧心情更加低落的是,在紫荊關裏迎接他的人竟然是張永。
錢寧一直關注豹房裏的事情,自從上次江彬、穀大用擒豹事件後,劉瑾便一直針對二人。錢寧是劉瑾的人,自然同仇敵愾。而這個張永卻素來與穀大用交好。錢寧任務失敗,卻正好遇上張永,生怕張永是傳旨責罰自己的。
“二位,有上諭。”張永見麵便開了口。
錢寧心中一陣驚慌,但臉色不變,與陳岩一同行禮聽旨。等聽完旨意,錢寧才終於鬆了口氣。旨意中沒有責罰的意思,隻是命令陳岩、錢寧所部聽總督軍務張永調用。
寧王造反遠在江西,而太行山響馬響應卻近在京師。正德反應也十分迅速,他以八虎之一的大太監張永總督軍務,與伏羌伯毛銳、兵部侍郎陸完率京營平叛。
張永宣布了上諭,便和善的和二人說話:“我是第一次領軍,還望二位百戶協助。”
陳岩連忙開口:“總督大人言重,皇上知人善用,大人定然旗開得勝。”
錢寧也趕緊說道:“大人驍勇,錢寧早就佩服已久,今日能在大人麾下聽命,願效死力。”
張永被叫了大人,看上去很是受用。點頭與二人客道幾句。又問道:“保定乃是京城南大門,我與幾位大人早已定了章程。不知你們二位什麽打算。”
這話的意思是根本沒有將陳岩二人算在計劃之內。若是讓普通人選擇,必然願意躲在後方。刀劍無眼,戰場上更是生死難料。一軍大將還好說,小小的百戶扔到戰場上,這要到了緊要時刻與炮灰也沒什麽區別。但無論陳岩還是錢寧都著急著建功立業。陳岩若是躲在後邊,繼續過花花太歲的生活,估計這輩子也別想通關遊戲。錢寧則是急需功勳挽回自己在皇帝麵前的形象。
兩人對視一眼,竟頗有些默契。陳岩便開口道:“今上是英明聖主,這些賊子還要謀反,真是可惡。我們自然要衝在前線,為皇上蕩平這些賊子。而且原來我們捕獲的江湖不法之徒也都從賊。我二人正好滅了他們完成聖上之前交辦的差事。”
張永對二人決定倒不是十分關心,隻是給了他們便宜行事的權力就又去忙別的事情了。
陳岩、錢寧二人回到自己的隊伍中。陳岩便隨口感歎了一句:“平叛的軍隊來的可真快啊。”
錢寧覺得他語氣似有深意,但卻想不明白。便也沒接他話茬。而是與他商量起怎麽立功。陳岩又差遣神機營的軍士打探了隨張永過來的神機營駐紮的地方。兩個人就學戲文裏謀士的樣子,約定在手心裏寫計策,然後同時亮出來給對方看。
在看到彼此手心都是“火”字後,二人都爽朗的笑了起來。
“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錢兄。”
漢語不好的佐藤桑卻在二人的笑聲裏聞出了奸詐的味道。
這邊有奸賊定計,另一邊李俊傑將重獲自由的江湖人聚集到了一起。他沒有分派任務、也沒有與眾人謀劃。而是拔出長劍,向大家解釋起了劍法。
“我有劍法兩套,一是鬥劍十三勢,二是武當蛇形劍。鬥劍十三勢走直線,隻有單式,沒有套路。第一式是……”
李俊傑邊解說邊演示,眾人有的暗暗記憶,有的則跟著比劃。
“蛇形劍則以套路練起,走的是圓弧,懶紮衣出門架子,第一個動作是聞雞起舞……”
他隻是粗略講解,但還是用去一個時辰。眾人記得他的直線、圓弧的理論。認真聽他講解隻是覺得時間過得太快。等李俊傑講完。泰山劍俠第一個出言提問:“我的劍法雖學自一名泰山道士,但那道士出自嶗山,與李門主蛇形劍有些相似的地方。”
說完他將自己劍法演練一遍。確實與蛇形劍頗為相似。之後又接著說:“我跟道士學劍,也學了些經書。道家以陰陽太極為根本。劍法路線與太極圖有些暗合。”
李俊傑用劍鞘在地上花了一個太極陰陽魚,默默地看了片刻。突然抬起頭來說道:“我之前說過與大家共進一品,雖然之後就遭遇了大敗。但是我的想法沒有改變。現在我已經決定加入義軍討伐昏君。大家再與我交往請三思後行。若是願意與我同行便留下。若是不願,便在朝廷大軍圍剿前早些離開吧。”
這是讓大家選擇站隊。在場的江湖人,真正想要造反的並不多。但能與一個三品巔峰高手掏心掏肺的交流確實對武藝精進有極大的幫助。這種吸引力對已經成名的人物倒是不大,但對五六品的底層人卻是可欲而不可求的良機。
而且,這些人都是反賊劫獄放出來的,若說與反賊毫無瓜葛,那就要看實際斷案的官員怎麽下定論了。所以除了幾個自認為在家鄉手眼通天的人物,大多數無牽無掛的江湖人決定留下來。
走的人也沒有遇到阻攔,有的起身抱拳不言不語便算是道別,有的人可能覺得尷尬解釋一句“不是我老王不講義氣,實在是家中老母……”,有的人隻是默默地演練一套自己的武藝也不道別就匆匆而去。
又過了將近半個時辰,確定沒有人再離開。李俊傑才再次開口說道:“這太極圖倒是給了我一些啟示。那日我與倭人比武,他出了兩劍,雖然出其不意,但他那路線卻十分特別。”
李俊傑好像對兵器行走的路線有特殊的感覺,解釋武藝的時候都是從路線入手。
“他的劈砍路線是弧形,但刀尖軌跡卻趨向直線,刀身整體有弧形,刀刃角度卻是直線。我原來將弧線和直線合一,弧線防守,直線進攻,兩者各司其職,不算是真正的合一。現在看太極圖,陽極則轉陰,陽中有陰。陰極則轉陽,陰中有陽。頗為奧妙。”
“曲中求直、直中求曲。這就是接下來我要前進的思路。”李俊傑邊想邊說,最終確定了目標。
泰山劍俠也沉思片刻,拱手道:“李門主所想所做,開天辟地。於劍法一途必定另立一宗。我願追隨,奉李門主為門主。”
“我願追隨,奉李門主為門主。”江湖人紛紛行禮。
李俊傑連忙還禮,卻開口拒絕:“我之所為,已經破除門派之見。若再立門派豈不是可笑。我宣布,鐵劍門也就此解散,我等以武會友無分尊卑。”
眾人皆說不可,非要以李俊傑為尊。又是一番退讓。最後還是泰山劍俠說道:“李大俠既然主意已定,我等也無話可說。但是這套新的劍法總要有個名字。”
李俊傑又認真想了一會兒,才說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不如就叫兩儀劍法吧。”
然而讓錢寧心情更加低落的是,在紫荊關裏迎接他的人竟然是張永。
錢寧一直關注豹房裏的事情,自從上次江彬、穀大用擒豹事件後,劉瑾便一直針對二人。錢寧是劉瑾的人,自然同仇敵愾。而這個張永卻素來與穀大用交好。錢寧任務失敗,卻正好遇上張永,生怕張永是傳旨責罰自己的。
“二位,有上諭。”張永見麵便開了口。
錢寧心中一陣驚慌,但臉色不變,與陳岩一同行禮聽旨。等聽完旨意,錢寧才終於鬆了口氣。旨意中沒有責罰的意思,隻是命令陳岩、錢寧所部聽總督軍務張永調用。
寧王造反遠在江西,而太行山響馬響應卻近在京師。正德反應也十分迅速,他以八虎之一的大太監張永總督軍務,與伏羌伯毛銳、兵部侍郎陸完率京營平叛。
張永宣布了上諭,便和善的和二人說話:“我是第一次領軍,還望二位百戶協助。”
陳岩連忙開口:“總督大人言重,皇上知人善用,大人定然旗開得勝。”
錢寧也趕緊說道:“大人驍勇,錢寧早就佩服已久,今日能在大人麾下聽命,願效死力。”
張永被叫了大人,看上去很是受用。點頭與二人客道幾句。又問道:“保定乃是京城南大門,我與幾位大人早已定了章程。不知你們二位什麽打算。”
這話的意思是根本沒有將陳岩二人算在計劃之內。若是讓普通人選擇,必然願意躲在後方。刀劍無眼,戰場上更是生死難料。一軍大將還好說,小小的百戶扔到戰場上,這要到了緊要時刻與炮灰也沒什麽區別。但無論陳岩還是錢寧都著急著建功立業。陳岩若是躲在後邊,繼續過花花太歲的生活,估計這輩子也別想通關遊戲。錢寧則是急需功勳挽回自己在皇帝麵前的形象。
兩人對視一眼,竟頗有些默契。陳岩便開口道:“今上是英明聖主,這些賊子還要謀反,真是可惡。我們自然要衝在前線,為皇上蕩平這些賊子。而且原來我們捕獲的江湖不法之徒也都從賊。我二人正好滅了他們完成聖上之前交辦的差事。”
張永對二人決定倒不是十分關心,隻是給了他們便宜行事的權力就又去忙別的事情了。
陳岩、錢寧二人回到自己的隊伍中。陳岩便隨口感歎了一句:“平叛的軍隊來的可真快啊。”
錢寧覺得他語氣似有深意,但卻想不明白。便也沒接他話茬。而是與他商量起怎麽立功。陳岩又差遣神機營的軍士打探了隨張永過來的神機營駐紮的地方。兩個人就學戲文裏謀士的樣子,約定在手心裏寫計策,然後同時亮出來給對方看。
在看到彼此手心都是“火”字後,二人都爽朗的笑了起來。
“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錢兄。”
漢語不好的佐藤桑卻在二人的笑聲裏聞出了奸詐的味道。
這邊有奸賊定計,另一邊李俊傑將重獲自由的江湖人聚集到了一起。他沒有分派任務、也沒有與眾人謀劃。而是拔出長劍,向大家解釋起了劍法。
“我有劍法兩套,一是鬥劍十三勢,二是武當蛇形劍。鬥劍十三勢走直線,隻有單式,沒有套路。第一式是……”
李俊傑邊解說邊演示,眾人有的暗暗記憶,有的則跟著比劃。
“蛇形劍則以套路練起,走的是圓弧,懶紮衣出門架子,第一個動作是聞雞起舞……”
他隻是粗略講解,但還是用去一個時辰。眾人記得他的直線、圓弧的理論。認真聽他講解隻是覺得時間過得太快。等李俊傑講完。泰山劍俠第一個出言提問:“我的劍法雖學自一名泰山道士,但那道士出自嶗山,與李門主蛇形劍有些相似的地方。”
說完他將自己劍法演練一遍。確實與蛇形劍頗為相似。之後又接著說:“我跟道士學劍,也學了些經書。道家以陰陽太極為根本。劍法路線與太極圖有些暗合。”
李俊傑用劍鞘在地上花了一個太極陰陽魚,默默地看了片刻。突然抬起頭來說道:“我之前說過與大家共進一品,雖然之後就遭遇了大敗。但是我的想法沒有改變。現在我已經決定加入義軍討伐昏君。大家再與我交往請三思後行。若是願意與我同行便留下。若是不願,便在朝廷大軍圍剿前早些離開吧。”
這是讓大家選擇站隊。在場的江湖人,真正想要造反的並不多。但能與一個三品巔峰高手掏心掏肺的交流確實對武藝精進有極大的幫助。這種吸引力對已經成名的人物倒是不大,但對五六品的底層人卻是可欲而不可求的良機。
而且,這些人都是反賊劫獄放出來的,若說與反賊毫無瓜葛,那就要看實際斷案的官員怎麽下定論了。所以除了幾個自認為在家鄉手眼通天的人物,大多數無牽無掛的江湖人決定留下來。
走的人也沒有遇到阻攔,有的起身抱拳不言不語便算是道別,有的人可能覺得尷尬解釋一句“不是我老王不講義氣,實在是家中老母……”,有的人隻是默默地演練一套自己的武藝也不道別就匆匆而去。
又過了將近半個時辰,確定沒有人再離開。李俊傑才再次開口說道:“這太極圖倒是給了我一些啟示。那日我與倭人比武,他出了兩劍,雖然出其不意,但他那路線卻十分特別。”
李俊傑好像對兵器行走的路線有特殊的感覺,解釋武藝的時候都是從路線入手。
“他的劈砍路線是弧形,但刀尖軌跡卻趨向直線,刀身整體有弧形,刀刃角度卻是直線。我原來將弧線和直線合一,弧線防守,直線進攻,兩者各司其職,不算是真正的合一。現在看太極圖,陽極則轉陰,陽中有陰。陰極則轉陽,陰中有陽。頗為奧妙。”
“曲中求直、直中求曲。這就是接下來我要前進的思路。”李俊傑邊想邊說,最終確定了目標。
泰山劍俠也沉思片刻,拱手道:“李門主所想所做,開天辟地。於劍法一途必定另立一宗。我願追隨,奉李門主為門主。”
“我願追隨,奉李門主為門主。”江湖人紛紛行禮。
李俊傑連忙還禮,卻開口拒絕:“我之所為,已經破除門派之見。若再立門派豈不是可笑。我宣布,鐵劍門也就此解散,我等以武會友無分尊卑。”
眾人皆說不可,非要以李俊傑為尊。又是一番退讓。最後還是泰山劍俠說道:“李大俠既然主意已定,我等也無話可說。但是這套新的劍法總要有個名字。”
李俊傑又認真想了一會兒,才說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不如就叫兩儀劍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