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宋轍剛入仕,那時先皇病重如枯槁,經年求仙問卜煉製丹藥,本就讓他虧損的身子元氣大傷,後來又大修宮殿道台還叫國庫空虛的厲害。
那年整個玉京的臣子都過的膽顫心驚。戶部更是如此,老尚書自知勸不動先皇,便什麽銀子都敢應下,一時可為難了下頭辦事的人。
宋轍那時跟在李侍郎身邊做事,常常被他帶回家中議事,偶有兩三次還在李府過夜。
他記得有次在書房為李侍郎謄錄奏疏時,李芫娘送過點心來。後來似乎還見過幾次麵,不過都是在李府偶然遇到罷了。
“李小姐真好看,叫人見之難忘,大人為何不記得?”佑兒邊說著,邊將手上的糕點勻了一半給宋轍。
話雖如此說,可當年宋轍負責修繕宮殿的開支,每日為了銀錢魂不守舍,哪裏記得住隻見裏麵的女子。
宋轍回想那兩年眉目疏淡,睨了她一眼:“的確不記得,我是去上峰府中議事,不是去議親。”
如今已全然想起當初,李侍郎總讓自己去他府上,必然是存了結親的意思。後來或許看出他並非留戀兒女情長的,這才打住了心思。
這些事宋轍且撂到一邊,隻因沒過幾日都察院就傳了話來,說是請他去問話。
王同知寫的罪狀裏有一條就是攛掇鄭大殺妻,上頭寫的見證人是宋轍的名字,他剛好回了玉京,這才被叫去。
剛要上馬車,佑兒就抱著鬥篷跑上前來:“大人,這事與你無關的。”
宋轍彎下身子,由得她為自己係上帶子,眼底笑意分明道:“你放心。”
眼看著入冬,玉京整日裏灰蒙蒙的,都察院漆黑的大門敞開,書吏引著宋轍進了間公房,門窗緊閉隻用燭火照亮,看得人心裏空落落的。
問他話的人是左都禦史劉景樾,這人是徹頭徹尾的公孫黨,因而看著宋轍進來倒是不客氣。
“宋主事請坐,本官按程序問你幾個問題,答得好自然就能離開。”
他這語氣頗為不善,湯玉出了這樣的事,按著皇上的話就是天怒人怨,五馬分屍!公孫賀早將他從朋黨中剪了出去,可這並不代表宋轍就能被他和善以待。
見劉景樾這般態度,宋轍淡笑坐下:“不知叫下官來所謂何事?”
記錄的書吏在暗處,宋轍隻看得到他借著燭火垂頭書寫。
“自然是你在汝州殺人的案件!”
這句話倒是說得巧,竟想將他也牽連進去。
宋轍雙眸驟然深沉,陰鷙冷意攀爬在他的臉上,聲色不怒自威:“看來劉大人還不知道這來龍去脈,不如請大理寺交細節交由大人看看,以免鬧笑話。”
劉景樾察覺他無形的壓迫感,心頭不知為何有些懼怕,但他好歹是二品大員,穩住心神道:“細節如何,本官自然知曉,你且將你知道的如實講述。”
佑兒在家中也是難安,偏巧這是李芫娘又上門來。
李伯一時沒了主意,佑兒隻得親自到門口迎她:“真是對不住李小姐,我家大人今日去都察院了。”
李芫娘舉止得體,說起話來也是輕柔:“是我突然來叨擾你們了,不過我今日並非來找宋郎君。”
佑兒見她欲蓋彌彰看著自己,有些生澀的笑道:“姑娘不是來找我家大人的,難不成是……”
“正是來找鄭姑娘的。”李芫娘搶白了她的話,徑直往遊廊裏頭走去。
佑兒微哂,她本來是要說來遊園的呢。不過見李芫娘還曉得自己的名字,看來是費心了。
主人家不在,佑兒隻得請她去花廳小坐,上過茶後見她隻低頭品茶,反到讓佑兒坐也不是,站著也累。
她氣定神閑,佑兒便朗聲問道:“不知李小姐找奴婢是為何事?”
李芫娘雖為坐在上首,可上下打量佑兒,卻帶著上位的姿態。
本來如幽蘭的美人,平添了幾分俗氣。
“宋郎君身邊是姑娘在伺候?”李芫娘看似隨意發問,可藏在袖裏的手卻掐得泛白。
佑兒若是此時還不知她是何意,那真是這麽多年白混了。
“都是挼風在大人身邊伺候,奴婢隻是隨行幫襯吃食撒掃。”
李芫娘心頭一喜,臉上僵持的笑意自然了些,笑著讓佑兒陪她坐下說話。忍著羞意道:“既如此,想必宋郎君在山東並未納妾收通房?”
“大人一心撲在公務上,這些自是沒有的。”佑兒不敢坐下,隻站在原處答話。
李芫娘笑意清淺,卻如春風化雨,見佑兒並不坐下,心裏滿意她是守規矩的。
“聽聞鄭姑娘是汝州府人?往年宋郎君在我家中與父親議事時,還提到過汝州漕運支流交錯,是經商往來之重地,想必鄭姑娘的見識也是廣闊的。”
在這些貴女眼中,商賈之地必然是下等州府,見識學問當屬詩書禮教。
佑兒隻當她是與自己說閑話家常,倒也不在意她話裏的深意:“奴婢是汝州人,不過小姐說的漕運這些,奴婢是全然不懂。”
李芫娘今日來,一是因為那日瞧見宋轍對自己冷淡,又見他與佑兒之間舉止來往親近,心頭就起了些酸意。二是曉得今日宋轍去了都察院,便想著算準時辰與他遇見。
“你跟在宋郎君身邊,必然也學的幾分本事的。”李芫娘提起宋轍,眼裏就泛著溫柔笑意:“我父親常說,如今戶部裏的後生,就看著宋郎君是最有能力的,料想他今後必有造化作為。”
幾個相好的手帕交都陸續定好了公子少爺,可她偏偏不願婚嫁之事草草了之。
五年前她雖年紀小,但無意間瞧著進士遊街,當即就看到了人群前頭的宋轍。
少年郎君卻是沉穩如竹,冠上簪花也毫無俗氣,姐妹們私下都說沈家三爺是俊俏的,可在她看來,宋轍五官冷峻更勝一籌。
眼瞧著天色漸暗,李芫娘的婢女也忍不住附耳提醒她。
瞧著宋轍還未歸來,隻得起身告辭:“今日耽擱鄭姑娘了,你我相談甚歡,過幾日我請你到家中玩可好?”
佑兒不敢答應,隻說要征得宋轍應允。
李芫娘因她的小心規矩,露了和善笑意。她是奴婢,一切聽從主子,自然理應如此。
送走了不速之客,佑兒隻覺得腰腿酸痛,隨意坐在門檻上眯著眼歇息。
再睜眼時,聽得耳邊馬蹄聲響,而後是宋轍的聲音吵得她腦仁疼。
秀眉蹙成一團,睜開眼道:“大人回來了?”
“你這是做甚?難不成還想生病吃藥?”宋轍就將身上的鬥篷脫下來給她穿上。
怕他生氣嘮叨,佑兒隻得撒謊道:“當然是在等大人!去了這麽久,奴婢甚是擔心。”
宋轍出了都察院就被高品的隨從攔下,這番才從高府回來,萬千愁緒聽得她這話,頓時豁然開朗。
雖是嚴肅刻板踱步走去,臉上卻帶著幾分紅暈:“看來你還是有些良心的。”
那年整個玉京的臣子都過的膽顫心驚。戶部更是如此,老尚書自知勸不動先皇,便什麽銀子都敢應下,一時可為難了下頭辦事的人。
宋轍那時跟在李侍郎身邊做事,常常被他帶回家中議事,偶有兩三次還在李府過夜。
他記得有次在書房為李侍郎謄錄奏疏時,李芫娘送過點心來。後來似乎還見過幾次麵,不過都是在李府偶然遇到罷了。
“李小姐真好看,叫人見之難忘,大人為何不記得?”佑兒邊說著,邊將手上的糕點勻了一半給宋轍。
話雖如此說,可當年宋轍負責修繕宮殿的開支,每日為了銀錢魂不守舍,哪裏記得住隻見裏麵的女子。
宋轍回想那兩年眉目疏淡,睨了她一眼:“的確不記得,我是去上峰府中議事,不是去議親。”
如今已全然想起當初,李侍郎總讓自己去他府上,必然是存了結親的意思。後來或許看出他並非留戀兒女情長的,這才打住了心思。
這些事宋轍且撂到一邊,隻因沒過幾日都察院就傳了話來,說是請他去問話。
王同知寫的罪狀裏有一條就是攛掇鄭大殺妻,上頭寫的見證人是宋轍的名字,他剛好回了玉京,這才被叫去。
剛要上馬車,佑兒就抱著鬥篷跑上前來:“大人,這事與你無關的。”
宋轍彎下身子,由得她為自己係上帶子,眼底笑意分明道:“你放心。”
眼看著入冬,玉京整日裏灰蒙蒙的,都察院漆黑的大門敞開,書吏引著宋轍進了間公房,門窗緊閉隻用燭火照亮,看得人心裏空落落的。
問他話的人是左都禦史劉景樾,這人是徹頭徹尾的公孫黨,因而看著宋轍進來倒是不客氣。
“宋主事請坐,本官按程序問你幾個問題,答得好自然就能離開。”
他這語氣頗為不善,湯玉出了這樣的事,按著皇上的話就是天怒人怨,五馬分屍!公孫賀早將他從朋黨中剪了出去,可這並不代表宋轍就能被他和善以待。
見劉景樾這般態度,宋轍淡笑坐下:“不知叫下官來所謂何事?”
記錄的書吏在暗處,宋轍隻看得到他借著燭火垂頭書寫。
“自然是你在汝州殺人的案件!”
這句話倒是說得巧,竟想將他也牽連進去。
宋轍雙眸驟然深沉,陰鷙冷意攀爬在他的臉上,聲色不怒自威:“看來劉大人還不知道這來龍去脈,不如請大理寺交細節交由大人看看,以免鬧笑話。”
劉景樾察覺他無形的壓迫感,心頭不知為何有些懼怕,但他好歹是二品大員,穩住心神道:“細節如何,本官自然知曉,你且將你知道的如實講述。”
佑兒在家中也是難安,偏巧這是李芫娘又上門來。
李伯一時沒了主意,佑兒隻得親自到門口迎她:“真是對不住李小姐,我家大人今日去都察院了。”
李芫娘舉止得體,說起話來也是輕柔:“是我突然來叨擾你們了,不過我今日並非來找宋郎君。”
佑兒見她欲蓋彌彰看著自己,有些生澀的笑道:“姑娘不是來找我家大人的,難不成是……”
“正是來找鄭姑娘的。”李芫娘搶白了她的話,徑直往遊廊裏頭走去。
佑兒微哂,她本來是要說來遊園的呢。不過見李芫娘還曉得自己的名字,看來是費心了。
主人家不在,佑兒隻得請她去花廳小坐,上過茶後見她隻低頭品茶,反到讓佑兒坐也不是,站著也累。
她氣定神閑,佑兒便朗聲問道:“不知李小姐找奴婢是為何事?”
李芫娘雖為坐在上首,可上下打量佑兒,卻帶著上位的姿態。
本來如幽蘭的美人,平添了幾分俗氣。
“宋郎君身邊是姑娘在伺候?”李芫娘看似隨意發問,可藏在袖裏的手卻掐得泛白。
佑兒若是此時還不知她是何意,那真是這麽多年白混了。
“都是挼風在大人身邊伺候,奴婢隻是隨行幫襯吃食撒掃。”
李芫娘心頭一喜,臉上僵持的笑意自然了些,笑著讓佑兒陪她坐下說話。忍著羞意道:“既如此,想必宋郎君在山東並未納妾收通房?”
“大人一心撲在公務上,這些自是沒有的。”佑兒不敢坐下,隻站在原處答話。
李芫娘笑意清淺,卻如春風化雨,見佑兒並不坐下,心裏滿意她是守規矩的。
“聽聞鄭姑娘是汝州府人?往年宋郎君在我家中與父親議事時,還提到過汝州漕運支流交錯,是經商往來之重地,想必鄭姑娘的見識也是廣闊的。”
在這些貴女眼中,商賈之地必然是下等州府,見識學問當屬詩書禮教。
佑兒隻當她是與自己說閑話家常,倒也不在意她話裏的深意:“奴婢是汝州人,不過小姐說的漕運這些,奴婢是全然不懂。”
李芫娘今日來,一是因為那日瞧見宋轍對自己冷淡,又見他與佑兒之間舉止來往親近,心頭就起了些酸意。二是曉得今日宋轍去了都察院,便想著算準時辰與他遇見。
“你跟在宋郎君身邊,必然也學的幾分本事的。”李芫娘提起宋轍,眼裏就泛著溫柔笑意:“我父親常說,如今戶部裏的後生,就看著宋郎君是最有能力的,料想他今後必有造化作為。”
幾個相好的手帕交都陸續定好了公子少爺,可她偏偏不願婚嫁之事草草了之。
五年前她雖年紀小,但無意間瞧著進士遊街,當即就看到了人群前頭的宋轍。
少年郎君卻是沉穩如竹,冠上簪花也毫無俗氣,姐妹們私下都說沈家三爺是俊俏的,可在她看來,宋轍五官冷峻更勝一籌。
眼瞧著天色漸暗,李芫娘的婢女也忍不住附耳提醒她。
瞧著宋轍還未歸來,隻得起身告辭:“今日耽擱鄭姑娘了,你我相談甚歡,過幾日我請你到家中玩可好?”
佑兒不敢答應,隻說要征得宋轍應允。
李芫娘因她的小心規矩,露了和善笑意。她是奴婢,一切聽從主子,自然理應如此。
送走了不速之客,佑兒隻覺得腰腿酸痛,隨意坐在門檻上眯著眼歇息。
再睜眼時,聽得耳邊馬蹄聲響,而後是宋轍的聲音吵得她腦仁疼。
秀眉蹙成一團,睜開眼道:“大人回來了?”
“你這是做甚?難不成還想生病吃藥?”宋轍就將身上的鬥篷脫下來給她穿上。
怕他生氣嘮叨,佑兒隻得撒謊道:“當然是在等大人!去了這麽久,奴婢甚是擔心。”
宋轍出了都察院就被高品的隨從攔下,這番才從高府回來,萬千愁緒聽得她這話,頓時豁然開朗。
雖是嚴肅刻板踱步走去,臉上卻帶著幾分紅暈:“看來你還是有些良心的。”